TD网规网优部CT信令分析指导手册.doc
《TD网规网优部CT信令分析指导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网规网优部CT信令分析指导手册.doc(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D网规网优部CT信令分析指导手册V1.0目 录第1章 CT工具的基本知识41.1CT工具的配置41.1.1服务器端配置41.1.2客户端配置41.1.3单机版使用6第2章 信令分析说明72.1 基本知识准备72.1.1如何看业务信令72.1.2流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92.2 RRC建立过程的信令分析102.2.1 RRC Connection Request信令综述102.2.2 RRC Connection Request信令112.2.3 Radio Link Setup信令132.2.4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信令262.2.5 Radio Link Setu
2、p Failure信令272.2.6 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282.2.7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信令372.2.8 RRC Connection SetupComplete信令372.2.8 RRC建立过程中常见问题382.3初始直传信令分析392.3.1 InitialDirectTransfer信令分析412.3.2 InitialUEMessage信令分析422.3.2 CommonID信令分析422.4鉴权过程(可选)信令分析432.4.1 DirectTransfer信令分析(图中1)462.4.2 DownLinkDire
3、ctTransfer信令分析(图中2)462.4.3 UpLinkDirectTransfer信令分析(图中3)472.4.4 DirectTransfer信令分析(图中4)472.4.5 鉴权过程中常见问题482.5安全模式信令分析482.5.1 SecurityModeCommand(Iu口上,CN到RNC)492.5.2 SecurityModeCommand(Uu口上,RNC到UE)532.5.3 securityModeComplete(Uu口上,UE到RNC)532.5.4 securityModeComplete(Iu口上,RNC到CN)542.6直传信令分析542.6.1 Se
4、tup过程信令分析552.6.2 Call Proceeding过程信令分析562.7 RAB建立过程信令分析572.7.1 RAB Assignment Request信令分析612.7.2 Radio Link Reconfiguration Prepare信令分析652.7.3 Radio Link Reconfiguration Ready762.7.4 Radio Link Reconfiguration Failure762.7.5 Radio Link Reconfiguration Commit782.7.6 Radio Bearer Setup信令分析782.7.7 Radi
5、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872.7.8 Radio Bearer Setup Complete882.7.9 RAB Assignment Response892.8 振铃直传过程信令分析892.9 呼叫保持中信令分析902.9.1 小区更新的信令分析902.9.2 切换过程96第1章 CT工具的基本知识1.1CT工具的配置1.1.1服务器端配置服务器端的配置只要修改一个配置文件就可以实现。修改的文件路径为“E:NetNumen-TOMCums-svrzxwomczxwomc-osf-tkit-rnc.parconf”目录下的“osf-tkit-config.xml”
6、文件。(注:此目录也有可能在D盘下,只要是OMM服务器上的安装目录即可)打开文件,先找到sbcx配置段,如下: 127.0.0.1 5057 21 zte ztezte 其中蓝色标出的地址,修改为网管网段使用的接口地址,以北京为例,RNC11的接口地址为10.223.64.131,下面的端口号不需要修改。再看一下server配置段,如下: rnc,129.0.0.1,5057 其中蓝色标出的地址,修改为前台OMP的地址,该地址的配置为(129.0.31.RNC局号)。修改完两项配置后保存该文件。修改完配置文件后,停止网管服务器,删除网管服务器下“E:NetNumen-TOMCums-svrte
7、mp”目录下的文件,然后在启动网管服务器后就可以了。注:由于XML文件很容易被修改出错,修改配置前最好能先备份该文件。而且建议不要使用其他的文档修改工具,使用“写字板”工具就可以了。1.1.2客户端配置客户端的配置基本很简单,只需要在登录的时候改变一下登录的配置就可以了。配置截图如下:先选择“Clinet”方式连接。在连接地址和端口号这两个配置上和以前后一些不同,我们的维护终端一般都在维护网段上(北京为10.223.64.0/24),这里填写的地址为OMM服务器的网管端口地址,端口号固定为“35057”,其他配置不需要修改。点击确认后就可以看到连接成功,终于可以实现跨网段的信令跟踪功能。实现跨
8、网段连接后问题有来了,如果还是只能一个人登录连接,那么还是如能方便自如的使用。如果多人使用现在的系统也是支持的,需要更改客户端的模块号配置。修改的配置文件为“E:omm_2.30.110cums-clnttoolszxwomc-tools-rnczxwomc-wsf-tkit-rncconf”目录下的“config.xml”文件,模块号的具体配置如下:在system配置段中有,如下的ModuleId字段: 150原来默认的配置模块为150,如果多人同时使用其他人配置成其他的模块就可以了,但是注意上面的提示,前台能够支持的模块号只有128-192。讲到这个模块号,大家好像都能有点印象,我们的3G
9、PLAT工具也需要使用模块号,RDS工具也需要使用模块号,于是问题就来了,我们这个模块号到底应该怎么取值,才能保证各个工具不相互冲突呢?这就需要使用RDS工具登录到主用的OMP单板上,敲一下OSS_DbgShowComm命令,在返回的结果中,最后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已经连接到OMP的各工具使用的模块号,结果如下:Back ground link table:(Ip attached)module IP(hex) socket state kpalive rcvFrag sndFrag sndQ maxQueSize(K) maxQueUsed(K)153 8100010b 30 3 0 0 0
10、 0 128 0152 8100010b 29 3 1 0 0 0 128 0130 8100010b 31 3 0 0 0 0 128 0151 8100010b 32 3 2 0 0 0 128 0150 8100010b 33 3 0 0 0 0 128 0修改为一个为连接的模块号后,就能实现多个信令跟踪同时进行跟踪了。我在这里就是用了150和151两个模块号,实现了两个信令跟踪同时使用的情况。使用期间发现如果多用户连接,出现了个别用户可能由于OMP资源问题,被异常中断的情况。注:虽然现在跟踪工具连接的地址变成了OMM的网管地址,但是由于我们的信令跟踪工具还是通过OMM服务器转接到OMP
11、单板上的,其实还是和OMP单板进行了连接,所以研发人员的建议是同时连接的信令跟踪不能超过3个,还是要尽量少的占用OMP的资源,保证RNC的稳定运行。1.1.3单机版使用目前的系统支持CT数据的自动生成,OMM服务器自动将数据备份到E:NetNumen-TOMCums-svrtkitCtback目录内,我们从此目录内取得对应时间段的CT数据即可进行问题信令的分析(目前CT工具记录数据有限可能会造成记录缺少的现象)。在取得CT数据或手动跟踪得来的信令的同时,需要在本机上准备一套CT工具单机版,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脱线数据分析查询,对于单机上运行的CT工具,只需要COPY以下几个目录到本机即可运行:1
12、) E:NetNumen-TOMCums-clnttoolszxwomc-tools-rncjdk-windows2) E:NetNumen-TOMCums-clnttools zxwomc-tools-rnczxwomc-wsf-tkit-rnc取得这两个文件夹后(可放在本机的任何位置),运行zxwomc-tools-rnczxwomc-wsf-tkit-rnc目录下的run.bat或runsignal.bat都可以运行该工具。第2章 信令分析说明为了更有条理地进行说明,本文将依据整个信令流程分成几个独立阶段进行描述。在每个阶段中,先进行流程介绍,关键技术点分析,然后是信令的查看与解释以及重
13、要信令参数说明以及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排查。而对于出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如下:u 首先比对标准信令过程,看看从哪一条信令开始和标准信令过程不吻合,查找实现流程不吻合的原因;u 排除流程原因后,查看是那一条信令出现异常。从异常信令的位置开始往前,逐条检查每条信令内容,和标准信令配置参数比对。如果参数不一样,则先逐个排除参数,将参数调整为一致,看看是否参数原因导致的异常u 如果全部排除参数和流程的原因后,就需要从该流程原理以及代码实现上来排查问题,以及当UE,NODEB,CN返回失败时,需要请这些设备的相关人员一起定位问题。主要阶段有以下几个:u RRC连接过程u NAS信令建立过程(初始直传信令过程)u
14、 鉴权过程(可选)u 安全模式过程u SETUP过程u CALL PROCEEDING过程u RAB建立过程u 呼叫释放过程2.1 基本知识准备2.1.1如何看业务信令业务信令跟踪包括了Iu信令、IuB信令、UU信令,下面以以rrc Connection Request信令为例进行简单说明如何看业务信令:信令内容可以在协议里面查询。RRC协议在25.331,NBAP协议在25.433,RANAP协议在25.413,CN相关的协议在24008等如上图中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中的内容可以在25.331中查询。比如InitialUE-Identity的详细相关内容。Init
15、ialUE-Identity :=CHOICE imsiIMSI-GSM-MAP,tmsi-and-LAITMSI-and-LAI-GSM-MAP,p-TMSI-and-RAIP-TMSI-and-RAI-GSM-MAP,imeiIMEI,esn-DS-41ESN-DS-41,imsi-DS-41IMSI-DS-41,imsi-and-ESN-DS-41IMSI-and-ESN-DS-41,tmsi-DS-41TMSI-DS-41(意为UE ID可以选择的内容)说明如下:Initial UE identity是在RRC连接建立时提供一个唯一的UE在空闲模式下的非接入层标识。UCPM_C根据in
16、itial UE identity选择SCCPCH(RLC根据SCCPCH获取FACH信息)。UE对非接入层标识类型选择原则为:若UE中的变量SELECTED_CN值为GSM-MAP,UE根据下列优先级在信息元素initial UE identity中选择UE id type:1) TMSI(GSM-MAP):TMSI若有效则选择。当使用TMSI时信息元素initial UE identity中应包含信息元素LAI以保证其唯一性。2) P-TMSI(GAM-MAP):若无有效的TMSI(GSM-MAP)且存在有效的P-TMSI(GSM-MAP),则选择。当使用P-TMSI时信息元素initia
17、l UE identity中应包含信息元素RAI以保证其唯一性。3) IMSI(GSM-MAP):若无有效的TMSI及P-TMSI(GSM-MAP),且存在有效的IMSI(GSM-MAP),则选择。4) IMEI:若上述条件均不满足则选择IMEI。注意:在使用时信息元素TMSI(GSM-MAP)、P-TMSI(GAM-MAP)、IMSI(GSM-MAP),LAI和RAI应设置为与USIM或SIM存贮的相应标识值相等。2.1.2流程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在进行信令分析之前,需要了先解几个重要的概念:1)RRC连接RRC连接是UE与UTRAN的RRC协议层之间建立的一种双向点到点的连接。对一个UE来说,
18、至多存在一条RRC连接。RRC连接在UE与UTRAN之间传输无线网络信令,如进行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等。RRC连接在呼叫建立之初建立,在通话结束后释放,并在期间一直维持。用于传输RRC消息的可用无线承载(RB)被定义为“信令无线承载(SRB)”。UE和UTRAN应为在DCCH和CCCH上使用RLC-TM、RLC-UM和RLC-AM的RRC消息来选择信令无线承载。2)Iu信令连接如果说RRC连接建立了UE与UTRAN之间的信令通路,那么Iu信令连接则是建立了UE与CN之间的信令通路。Iu信令连接主要传输UE与CN之间非接入层信令。在UTRAN中,非接入层信令是通过上下行直接传输信令透明传输的。3)鉴
19、权加密出于网络安全性能考虑,在呼叫建立时,网络必须对UE进行鉴权和加密。(Authentication and ciphering)4)无线接入承载(RAB)RAB可以看作是UE与CN之间接入层向非接入层提供的业务,主要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包括IU承载和RB承载。RAB直接与UE业务相关,它涉及接入层各个协议模块,在空中接口上,RAB反映为无线承载(RB)。(Radio Access Bear)5)无线承载(RB)RB是UE与UTRAN之间L2向上层提供的业务。上面我们提到的RRC连接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承载信令的RB。(Radio Bear)6)无线链路(RL)无线链路是指一个UE和一个UTR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D 网规网优部 CT 分析 指导 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9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