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doc
《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周玉杰 造影剂肾病是碘造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不利,而且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由于接受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因此会有更多的患者应用碘造影剂。与此同时,作为造影剂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目前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仅美国就有11%的成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所以,目前造影剂肾病已经成为放射学家、心脏病学家和肾脏病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临床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造影剂肾病专家共识工作小组,系统的回顾了目前已经发表的有关造影剂肾病方面的文献,并结合专家们的临床实践
2、经验,共同编写了造影剂肾病的专家共识(见表1)和处理原则(见图1)。共识内容涵盖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基础肾功能的评价、危险性评估、高危患者的识别,以及造影剂的应用和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措施等。表1 造影剂肾病专家共识1在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危险的患者中,CIN是造影剂应用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2在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中(尤其合并糖尿病时),CIN的危险性和临床重要性增加,可通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m2进行识别。3在不知道血清肌酐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下,应进行调查以识别CIN高危的患者。4急诊手术时,尽早造影可能获益超过等待,因此手术可在无血清肌酐或
3、eGFR的情况下进行。5同一患者如果有多种CIN的危险因素,或高危的临床情况,在应用造影剂后,CIN的危险性极度升高(50%),患者较易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需要透析治疗(15%)。6在CIN高危的患者中,动脉内给予造影剂时离子型高渗造影剂导致CIN的危险性要比低渗造影剂高。目前的证据提示,对于慢性肾脏疾病的高危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动脉内给予非离子型、等渗造影剂导致CIN的危险性最低.。7在有CIN危险的患者中,大量造影剂( 100 mL)会导致较高比率的CIN;而在极高危患者中,少量的碘造影剂(30 mL)就能导致CIN和急性肾功能不全,从而需要透析治疗,提示CIN发生没有阈值效应。8
4、动脉内给予碘造影剂似乎要比静脉内给予有更高的CIN危险。9手术前312小时以及手术后624小时以1.0mL/kg/h 1.5mL/kg/h的速度静脉内给予等张的晶体液进行充分扩容能够降低有CIN危险的患者患CIN的几率。有关比较口服补液与静脉扩容预防CIN的资料有限。10目前没有任何辅助药物或机械治疗证明可有效降低CIN的危险。预防性血液透析作为降低CIN危险的有效措施未被认可。 CIN:造影剂肾病;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一、 造影剂肾病的流行病学 由于患者人群和基础危险因素不同,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文献中的报道存在很大差异。另外,由于不同研究对临床事件的定义标准不同也导致了这种差
5、异的存在。最近报道的多数文献中对造影剂肾病的定义为血清肌酐水平在应用碘造影剂后24小时内升高,并在随后的5天内达峰值,其中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0.5mg/dl1.0mg/dl(44.2umol/l 88.4umol/l),或者比基础值升高25%50%。在临床试验中最常用的造影剂肾病的定义是应用碘造影剂后48小时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0.5mg/dl(44.2u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少数几个研究应用了更严格的定义,把造影剂肾病定义为血清肌酐水平较应用造影前升高1.0mg/dl(88.4u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50%。对目前文献中造影剂肾病定义的回顾发现,在过去的5年中,造影剂肾病的定义
6、逐渐应用了较低的界限水平,即血清肌酐水平升高0.5mg/dl(44.2u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这种转变可能主要是由于在临床试验中为了使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更高,从而使临床研究结果更容易达到统计学意义。欧洲的泌尿生殖放射协会的造影剂安全委员会把造影剂肾病定义为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后3天内,在排除其它病因的前提下,肾功能发生损害,血清肌酐水平升高0.5mg/dl(44.2u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虽然也有其它文献把造影剂肾病定义为除血肌酐水平升高外,同时伴有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下降以及血清尿素氮升高20%50%等,但是,临床上血清肌酐的变化仍是造影剂肾病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图1.
7、 应用碘造影剂患者的处理程序:准备透析:一旦发生造影剂肾病应进行透析;静脉容量扩张:包括手术前312小时以及手术后624小时以1mL/kg/h1.5mL/kg/h的速度静脉给予等张晶体液;考虑给予可能有益的药物,如茶碱、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维生素C、前列腺素E;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CIN:造影剂肾病;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Cr:肌酐。KTUC(一)CIN发生率对综合医院患者进行的大规模研究显示:医疗措施对CIN有重要影响。最近10年,由于对CIN认识不断深入,采用了降低风险的措施,以及碘化对比剂的肾毒性逐渐降低,CIN的发生率已从约15%下
8、降至7%。然而,由于依赖对比剂的操作不断增加,CIN病例数目也在不断增长。Nash等发现在4622名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2%,其中CIN是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肾衰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占全部病例的11%,CIN死亡率14%。由对比剂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肾衰的比率(11%)与1979年的报告12%是一致的。但是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操作引起CIN发生的比率是不同的:心脏造影后CIN发生率较高,非心脏造影后CIN发生率较低。如果Scr升高25%即定义为发生CIN,那么在非选择性心脏病患者中使用对比剂后,CIN的发生率可能高达15%。对于有基础肾功能不全的患
9、者,风险会更高。(二)鉴别诊断胆固醇栓子是放射检查后发生肾功能损伤的一个原因,且难与CIN鉴别。动脉粥样硬化栓塞导致的肾衰常常发生于伴有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而且,通常合并有其他特点,如皮肤体征、红细胞增多症和低补体血症。血管造影可能促使其形成,有报道使用华法令也是一个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所致的肾损伤可能轻微、无症状,也可能危及生命。与CIN的发生不同,肾功能减退通常出现在第3-8周,但是其表现也可以是急性或是超急性的。(三)增加死亡率 目前已经认识到,继发于对比剂使用后的急性肾衰(ARF)其死亡率较高。在一个纳入16,000名使用对比剂住院患者的大型回顾性研究中,有183人发
10、生CIN(诊断标准为Scr升高25%)。虽然CIN的发生不足2%,但是CIN的死亡率却高达34%,而未发生CIN的对照组死亡率仅为7%。在去除了致死性疾病后,以肾衰为表现的CIN患者死亡率增加了5.5倍。在一项纳入7586名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中,3.3%的患者在使用对比剂后发生CIN。发生CIN的患者住院死亡率为22%,而未发生ARF的患者死亡率仅有1.4%。发生CIN后,死亡风险的增加会持续很长时间,CIN后1年死亡率为12.1%,5年死亡率44.6%;而没有发生CIN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3.7%和14.5%(P=1.8mg/dL)患者的研究中,37%的患者诊断为CIN(诊断标准为Scr升高25
11、%)。CIN患者住院死亡率为14.9%,而无CIN的患者死亡率只有4.9%(P=0.001)。累积的1年死亡率,二者分别为37.7%及19.4%。需要透析的CIN患者1年死亡率为45.2%,无需透析的CIN患者死亡率为35.4%。因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后发生CIN的患者,其短期、长期死亡率也显著增高:住院期间死亡率16.2%,1年死亡率23.3%;与之相比,非CIN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2%及3.2%(二者P0.0001)。另外一项研究统计了PCI术后CIN患者住院死亡率为31%,而非CIN患者死亡率为0.6%(P=0.0001)。 (四)CIN临床表现与预后 CIN的发生与晚期心血管事件、死亡
12、风险增加相关。在一项纳入5967名PCI患者的注册研究中,CIN与心梗的发生正相关(CIN患者心梗发生率24%,非CIN患者为11.6%;P0.001),1年靶血管重建率(CIN患者28.8%,非CIN患者20.3%,P0.008)亦有明显差别。该组患者的另外一个PCI研究发现了对比剂导致Scr升高、术后CK-MB升高与晚期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研究者对5397名患者晚期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研究发现:术后Scr升高是比CK-MB更强的预测因子。Scr升高者心梗或死亡风险为16%,若同时伴有CK-MB升高,则风险可达26.3%。不论既往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发生CIN的患者院内事件发生率较高
13、。CIN患者中需行旁路移植术、输血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也很常见。无论既往是否患有慢性肾病,CIN患者在1年随访时,MACE发生率显著升高(P1.5mg/dl)的患者不需要透析,2.3%慢性肾病患者需要透析。PCI术后,15%不伴有CKD的患者发生CIN,CKD患者中则有27%发生CIN。PCI治疗使得0.1%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开始透析,对于存在CKD的糖尿病患者则有3.1%的患者需要开始透析。二、CIN的病理生理学 对比剂对肾脏的毒性包括分子直接的化学毒性(离子性、含碘物质),渗透毒性,组分中与黏度相关的毒性。关于对肾毒性的相关影响,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达成最终共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对比剂
14、的渗透负荷是导致CIN发生的重要因素。(一)肾血流影响 在对狗进行选择性肾造影后,可见肾血流量短暂增加(数秒钟),随后血管持续收缩(数分钟至数小时)。注射对比剂后,实验动物肾髓质外层血流量减少。人静脉肾盂造影后,HOCM与肾血浆流量减少有关(取决于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影响最重时为60分钟,120分钟恢复正常。高渗对比剂的致血管收缩作用比低渗对比剂强。血浆内皮血管收缩素与肾内血管收缩一致,在对比剂注射后5分钟增加,30分钟回复至基线水平。其它研究显示一氧化氮的效用减弱。(二)直接肾小管毒性 渗透性肾病变常用来描述组织学图片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见于使用HOCM后肾损伤患者的肾组织活检中。最主要的特
15、征是近端肾小管细胞质的空泡形成,这种改变可以是局灶性或是弥漫性。对211名患者10天内行肾动脉造影或静脉肾盂造影,进行肾组织活检,其中47例发现渗透性肾病变证据;29例伴有肾小管萎缩和/或坏死。对34例应用HOCM行心导管术后死亡的儿童进行肾脏尸体解剖,3例发现肾髓质坏死,4例发现临近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空泡形成。毒性还可导致渗透性利尿和肾性贫血。另外,尿酸的沉积和Tamm-Horsfall蛋白堵塞肾小管加重了组织损伤。行选择性肾脏造影的患者肾小球通透性短暂增加,导致对比剂注射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出现蛋白尿。尿2微球蛋白的增加造成肾小管重吸收的负担。含碘对比剂的其它毒性作用还包括细胞能量耗竭,细胞凋
16、亡,钙离子紊乱和小管细胞极性的变化(三)氧化应激 肾脏血管收缩和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后,氧化应激在肾损伤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氧化应激发生在慢性肾衰和糖尿病患者中,是导致内皮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调控与年龄相关的肾细胞损伤和细胞死亡,特别是细胞凋亡。最近的研究显示氧自由基可提高受损肾脏的基础血管张力,球管平衡反馈调节,使得受损内皮舒张。其它肾毒性药物,如顺铂或庆大霉素,导致的肾损伤与氧自由基产物和由半胱天冬酶内切核酸酶介导的小管上皮细胞死亡有关。因此,尽管目前的证据有限,但是仍有理由关注氧化应激在CIN中的作用。注射对比剂后发现尿丙二醛(氧化应激标志物)/肌酐的比值增加,表明肾脏自由基产物增加。进
17、行心导管术后的患者游离的3-硝基酪氨酸(一种过氧化产物标记物)水平的增加提示:对比剂可促发氧化应激。这种标记物的血浆水平早期轻度增高,但72小时后会显著增高,而尿中的峰值出现在术后,且与对比剂剂量相对应。另一氧化应激标志物尿F2-异前列烷水平,在冠脉造影后肾损伤的患者中迅速升高。(四)对比剂的肾脏滞留 很多调查报告了对比剂的肾脏滞留与CIN的关系,一项研究显示24小时内肾皮质的对比剂滞留(CT显示)比24小时Cr水平,在预测CIN发展方面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在具有肾损伤和/或年龄73岁的患者中,对比剂肾皮质滞留比率和CIN发生都更高。研究发现,在22-26小时进行CT扫描显示肾皮质平均衰减时间与
18、BUN和Scr水平的密切相关。另一项研究显示,重度肾皮质滞留者发生CIN的可能更高,但是肾皮质滞留并非与CIN的发生率相平行。三、基础肾功能评估基础肾功能损害(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是预测接受碘造影剂检查的患者发生CIN危险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在应用碘造影剂之前评估基础肾功能以确保采取恰当的策略降低CIN危险是非常重要的。单用血清肌酐水平不足以准确评价肾功能,因此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制定的“肾脏病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指导(K/DOQI)”建议,临床医师需根据血清肌酐计算eGFR值作为评估肾功能的指标,而不是单纯依据血肌酐水平,实验室也应当同时
19、提供eGFR的估算值。实验室报告eGFR值可以使患者和医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血肌酐的意义。CIN共识工作委员会建议,所有患者在使用碘造影剂检查之前均应计算eGFR值。共识委员会同意采纳K/DOQI推荐的简化MDRD公式(肾脏病饮食修正公式)计算成人eGFR,该公式以标准方法(125I肾清除率试验)测定的GFR作为参照,公式中血清肌酐的测定方法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碱性苦味酸法。MDRD公式:GFR(ml/min/1.73m2)=186*SCr(mg/dl)-1.154*年龄-0.203*(0.742女性)*(1.21黑人)MDRD公式的有效性已在不同的人群得到验证,如高加索人、非裔美国人、糖尿病肾病或
20、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以及肾移植受者。应用碘造影剂之前如不能获得血清肌酐及eGFR值,可以通过简单的调查或问卷的形式识别出CIN高危患者。紧急情况下,如果使用碘造影剂进行影像检查的获益大于等待的危险,CIN共识委员会同意在没有评估肾功能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四、危险分层(一)主要危险标志 CIN共识委员建议应用“危险标志”代替“危险因素”,因为很多指标是不可改变的,也不是致病的直接必然原因。用于危险分层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基础肾脏滤过功能,这是一个替代指标,反映了肾单位萎缩及肾实质功能下降的程度。一般而言,eGFR60 mL/min /1.73 m2(以此作为CKD的定义)是发生CIN危险的充分必要条件。其
21、他的危险标志都不能同时反映肾单位及肾实质功能改变。(二)肾功能损害几乎每一篇报告在描述CIN危险因素时均包括基础血清肌酐异常、GFR降低和基础肾脏疾病,而且所有的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基础肾功能损害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综合各种资料后发现,eGFR60 mL/min(相当于男性血清肌酐1.3mgdL或115 umol/L,女性血清肌酐1.0mgdL或88.4 umol/L)的患者发生CIN的危险显著升高,应特别小心。(三)高龄很多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的发生率升高,可能和肾功能下降有关。但也有研究发现年龄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僵硬度增加,
22、内皮功能下降,结果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减退及多能干细胞修复血管的功能下降。这些因素导致老年人发生CIN的危险增加,肾脏快速修复功能下降。(四)糖尿病 绝大多数研究显示,糖尿病是CIN的预测因子,而其中大部分(尽管并非全部)研究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但在没有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中CIN的危险性是否增加尚不清楚。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基础血清肌酐水平正常的患者,糖尿病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比值比OR为1.90,95%可信区间CI为1.38-2.61)。Dangas及其同事也认为在肾功能正常(发生CIN的患者平均基础eGFR是88.0 mL/min/1.73m2,未发生CIN的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造影 肾病 中国 专家 共识 草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9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