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doc
《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足部保健按摩知识详解视频详细讲解:足部的基本结构、名称及注意事项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图11)。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1)跟骨 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2)距骨 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3)楔骨 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 第五跖骨之间。(4)骰骨 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5)舟骨 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
2、骨粗隆或结节。2.跖骨 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3.趾骨 共14块。包括:(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2)第二至第五趾 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1.足内侧 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 cm处)、第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图12)。2.足外侧 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
3、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图13)。3.足底部 可触及足跟下方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4.足背部 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5.足弓 由跗骨和跖骨被韧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图14)。(三)足部的关节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
4、趾间关节。无论关节大小、活动幅度及方向如何,其基本结构均应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及关节腔 3部分,均有韧带加强其稳定性。(四)足的各局部名称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趾根等。足趾的背面有趾四,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足部按摩注意事项1.按摩室要空气新
5、鲜,温度适宜,避免宾客受风着凉。夏天按摩时不可用风扇吹宾客双足。2.按摩前,保健按摩师与宾客要洗净手、足,剪短指(趾)甲,以防损伤皮肤及交叉感染。并备好按摩巾、按摩膏等所需用品。3.按摩开始时,心须先探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3种手法力度进行。在了解心脏是否正常的情况下,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4.饭前0.5h及饭后1h内不宜做足部按摩。饥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进食后进行足部按摩会进一步刺激胃肠蠕动,加重胃肠负荷,引起胃肠功能紊乱。5. 足部有外伤或感染时,可按摩对侧足部的相应部位或同侧手部对应区域。若因手法不当引起局部红肿、瘀血,可涂一些红花油或樟脑酊等,待局部恢复正常后
6、再进行按摩。6.按摩时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止损伤骨膜。对敏感区应避免重度刺激,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刺激。7.按摩后 0.5 h内,嘱宾客饮用 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 150200mL为宜。8.按摩的时间,以宾客需要而定。一般以3045min为宜,不宜过久。9.按摩后可出现下列短暂反应,客人不必惊慌,坚持数日后,反应可自行消失,不要放弃按摩。(l)按摩后尿量增加,气味变浓,颜色变深。(2)出现低烧、发冷、疲倦、全身不适等症状。(3) 按摩后踝部肿胀,有淋巴阻塞现象者更为明显。(4)下肢静脉曲张者静脉曲张更明显。
7、足底反射区按摩是由吴若石神父引入台湾其后传到世界各地。脚底按摩的原理是以刺激脚底反射区(中医称为穴位),透过神经(中医称为经脉),令相对应的器官产生反应和功能,使血液循环顺畅,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废物或毒素,使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达到治疗的效果。 按摩脚底的甲状腺、胃、脾脏、食道反射区有助减肥(过分进食形的肥胖者)。甲状腺负责调节新陈代谢速率。中医认为脾胃由经络相连,能影响人体消化和吸收作用。按摩这些反射区能够促进身体的消化作用及新陈代谢速率,有助减肥。每天按摩左右脚各反射区两分钟左右,太饿太饱不适宜进行(进食前后一小时不宜进行),完成后喝一杯水(大约300cc)帮助排出废物和毒素。 医师通过按
8、摩脚底反射区给病人进行身体治疗。 脚底按摩服务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医诊所、脚底按摩院、现代Spa、保健产品公司等,都给顾客(病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可见脚底按摩的盛行。 黄帝内经的足心篇中简述脚底按摩原理:人体器官脏腑各部位在脚底都有反射区,用按摩刺激反射区,通过血液循环、神经传导,能调节机能平衡,恢复器官功能,收到祛病健身之效。 中医理论记载,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和脚根,其中以脚根为四根之本。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可见脚对人体的重要性。 通过反射区作治疗 理疗师林育昕说,脚底按摩是一种保健方式,也有医师通过按摩脚底反射区给病人进行身体治疗。 他说:“脚踏地面,地心引力使血液无法回流,
9、通过脚底按摩,刺激血液循环,让血液回流上来,可强身健体。 “脚底和脚趾有千万神经和血管,即使不是按摩反射区,只是稍微按摩脚底,还是具有保健效用。” 在治疗法上,脚底按摩以刺激脚底与腿侧的点、线、带和区,不只是纯粹按摩脚底反射区,最终目的是达到舒经活络,松弛神经。 按摩时,有人感觉疼痛,问题是出在按摩师或是病人身上? 他说:“通常,按摩时得让病人感到舒服,如果病人感觉疼痛,把双脚缩回来,就表示按摩的力道过大。 按摩时不该觉疼痛 “按摩师给心脏病患者做脚底按摩时得注意,不要让病人感到疼痛,力道必须点到为止,让病人舒服。病人喊痛,心脏负荷过大,血压不正常,可能会有反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两脚常因病情
10、加剧而得锯掉,关键就在足部末梢神经出现问题。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应经常接受脚底按摩,让血液通达末梢神经。 肾脏病人也应多做脚底按摩。如果病人的肌肉已坏死或出现溃烂现象,就不适合进行脚底按摩。 脚底按摩对慢性病人的助益最大,例如经常失眠、体质虚弱者等,进行脚底按摩后,疗效显著。 不需要每天按摩 脚底按摩既然那么好,可以每天进行按摩吗?林育昕说:“病人(顾客)没有必要每天来做脚底按摩,这反而会损伤肌肉。按摩一次后,肌肉得到松弛,血液得以循环,隔天还是有这方面的效用,可以隔两天再来做。” 市面上销售的脚底按摩器种类繁多,功能在足部的穴位提供刺激,作用包括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关节不适、手部僵硬,促进新陈代
11、谢。 林育昕说,这些保健商品基本上都具有辅助作用,能达到松弛肌肉,使血液系统循环良好的疗效。 他说:“不过使用者必须根据体质进行脚底按摩,时间也不应太长。”脚底有与身体各部器官相连的反射区,人体各部器官不够健康或有病痛,就会由经络通路反射至脚掌与脚底。身体内部有不适或病痛,按压脚底的反射区,就会有疼痛感,当您有内部急性疼痛,可以对照反射区按压,压痛区经由经络生理反射至内部,疼痛部位立刻得到适当之缓解,相对的,对慢性病只要耐心刺激,直到压痛消失,疾病也就随之消失。所以脚底按摩是人人可做,简单无副作用的疗法。 适当的刺激足部末稍神经能反射大脑中枢神经的微妙互动,并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及平衡自律
12、神经。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透过刺激反射验证,正确无误。人的双脚,距离头脑和心脏最远,人类在站立的时候,血液循环往下容易,而往上则较为困难, 加上双脚没有病痛的话,一般都不太注意,因此位居下方的双脚容易聚积一些代谢物质。久而久之,影响了血液循环的流畅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而神经反射也会表现异常, 人体功能就慢慢的逐渐退化。脚 底 穴 位 按 摩(附图)脚板底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一般来说。脚底按摩乃是全身的保健护理,因此传统的足底按摩也都是为了治病,殊不知减肥也能以脚底按摩来达到目的。方法:自购足底穴位图一张。泡一盆热水,水温在60左右。把脚在热水中泡5-1
13、0分钟后用毛巾搽干。从足底穴位图中找出胃部甲状腺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在每个部位按上1-2分钟,左右脚各按3次。 按摩甲状腺及其他上述反射区乃是非常有效的消脂法,因为甲状腺主要功能乃治疗肥胖症及情緒不安等症状;而按摩胃部可以减少食欲;淋巴腺及肺部等反射区则是帮助增加免疫力及排毒功能。 连续做完一个星期之后,因为人体的整体的循环转好了的关系,身体会觉得比以前轻快,皮肤也会得漂亮而有光泽。 脚 底 按 摩 的 原 理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14、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当刺激,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一般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脚底按摩也是第三医学的一种,目前愈来愈受到医界的重视。上病取下,百病治足头病医脚百病
15、治足人之有足,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上病取下,百病治足。 足部是人体经络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祖国医学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即全身许多疾病可以从足而治愈。除针灸外,还有许多简单易行的足疗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的足疗法。 感冒,可用冷热互浴法。具体作法是:准备两个较大的洗脸盆,其中一个盆内倒入4243温水,另一个盆内倒入1516冷水,水量以能淹没脚踝为度。先将双脚浸入温水盆内1分钟,然后再浸入冷水盆内1分钟。如此交替进行,反复3次,从温水浴开始,以冷水浴结束。需要注意的是,盆内水温在浴足时不断变凉,会影响效果,所以每浴1次,要加入适量的热水,使水温一直保持在42
16、43。第3次冷水浴后,要用干毛巾把脚擦干,穿上袜子,以免受凉。治感冒还可用足底穴位外敷法。取白芥子9g、鸡蛋1个,将白芥子研末,用蛋清调匀,外敷足心,以纱布或伤湿止痛膏包贴。此法对感冒发热者有效。咳嗽:取大蒜适量,捣为泥,置伤湿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脚后贴双足涌泉穴,次日晨起揭去,连贴35次低血压:吴茱萸适量捣泥,置伤湿止痛膏中心,贴敷足底涌泉穴,次日晨起揭去,连续贴35次。腓肠肌痉挛:即当腓肠肌痉挛时,将大拇趾向足背内侧扳,很快便可止痛。失眠:朱砂35g,将朱砂研成粉末状,用干净纱布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黏附于纱布上外敷涌泉穴,以胶布固定。使用前先用热水把脚洗净,睡前贴敷。朱砂有清心、定惊、安神
17、的功能。 此法常用于由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者。遗尿:连须葱白30g,硫磺30g,共捣如泥,敷脐部、足心,以纱布固定,次日更换。本法仅限于儿童遗尿者。 足部按摩起源于中国。摸脚诊病,按脚治病之法,不但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也有大量的文字记载。据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记载,两千多年前,有位医术高明的医家,名叫俞跗,俞与“愈”通用,跗即指足背,意思就是摸脚治病的医生。俞跗摸脚诊病治病的水平非常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在为太子治疗厥症时,接待他的中庶子曾以十分崇敬的心情提到古代名医俞跗,说他治病不以汤液醴酒,而能按脚除病,效如桴鼓。可见足部按摩在战国时期就颇为流行,并有相当显
18、著的疗效。俞跗可谓是足部按摩的鼻祖了。黄帝内经中载有涌泉穴,认为它是与人体保健密切相关的重要穴位。素女真经有“观趾法”的记载,隋代高僧智凯在,摩诃止观中记有“意守足”的修生法,认为常止心于足,能治一切病;华伦秘籍就有“足心道这门专门研究足部按摩的学问,此术在唐代传到日本,随着汉医学发展不断流传发展,至今不衰。本世纪初,足部按摩通过欧美在中国的教会及所属医疗机构传向西方,并在那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类足部按摩的专著纷纷面世。1938年,美国印古哈姆女士的足的故事出版,为后来的足反射疗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5年瑞士玛鲁卡多女士出版了专著足反射疗法,足部反射图被确定下来,该书印数超过10万册。人
19、们常说,人老腿先衰,有病脚先疼。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脏”,与人体各部分器官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认识到足部按摩对人体健康的独特疗效并传承至今。专家权威解秘“足部按摩”先疼?人们常说,人老腿先衰,有病脚先疼。足部是人的“第二心脏”,与人体各部分器官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认识到足部按摩对人体健康的独特疗效并传承至今。足部保健项目是人与人接触的项目,因此一个足道操作技师是项目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足部保健目前已成为人们日常保健的新时尚,其中,特别能说明问题的是各种各样的“洗脚城”、“足浴中心”等,还有形形色色的“泡脚房”。不 少长沙市民喜欢上了足部
20、按摩,特别在寒冷的冬季,午间休息、晚饭后、双休日,约上同事、朋友,或叫上亲戚、家人,在足浴店消磨上个把小时,既休闲又健身。那么,查足真能诊断疾病吗?足部按摩能治病吗?有什么科学依据?又是否人人皆宜?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张泓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详细介绍了“足部按摩”。脚底66个穴位联络五脏六腑扁鹊曾记载:“两脚之气血雍滞不行,则周身之气血亦不宜通”。说明人体足部的气血畅通与否,关系到整个机体的健康。按中医的理论来讲,腿足健康与否,与脾、肾、肝三脏密切相关。中 医的经络学说中,连接人体五脏六腑的足三阴经、足三阳经、阴维脉、阳跷脉起止于脚上,并与脚上的66个穴位(占全身穴位总数的10%)相贯通,这些穴
21、位又 是这6条经络的根本。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道,能使人体保持着有规律而协调统一的整体生命活力。祖国医学早就有“上病下取,百病治足,内病外治,头病医脚”之说。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应的“投影”,常进行足部按摩能刺激足部穴位,以激发经络的调控作用,足部的经络得以疏通,气血运行得以流畅,从而可促进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生物全息医学(胚胎学)认为,任取人体某一局部,它都完整地排列着全身相关组织的反应点,包含着全身的信息,是全身各器官的缩影。足部也如此,故对足部对应区的刺激,可以发挥全息的功能,使相关器官得到调整,既可起到保健作用,又可达到治疗效果。古今中外实践证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足部 保健 按摩 知识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