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荧光分析法.ppt
《分子荧光分析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荧光分析法.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分子荧光分析法Chapter 3 Molecular Fluorescence,学习要求,掌握分子荧光的产生、基本概念及定量分析应用,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功能及使用,掌握荧光分子的结构特征及影响溶液荧光的因素,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下村修现年80岁的下村修1928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960年获得名古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实验所工作。他1962年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荧光蛋白,被誉为生物发光研究第一人。,马丁沙尔菲马丁沙尔菲出生于1947年,现年61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获奖的主要贡献在于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
2、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共同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将均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奖金。帮助他们获奖的是绿色荧光蛋白。这种蛋白为生物与医学实验带来革命,它发出的荧光像一盏明灯,帮助研究人员照亮生命体在分子层面和细胞层面的诸多反应。,由于绿色荧光蛋白用紫外线一照就发出鲜艳绿光,研究人员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动物、细菌或其他细胞的遗传信息之中,让其随着这些需要跟踪的细胞复制,可“照亮”不断长大的癌症肿瘤、跟踪阿尔茨海默氏症对大
3、脑造成的损害、观察有害细菌的生长,或是探究老鼠胚胎中的胰腺如何产生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某些物质被一定波长的光照射时,会在一定时间内发射出波长比入射光长的光,如果这个时间比较短,这种光就称为荧光。荧光由一种能发荧光的矿物 萤石(fluospar)而得名。我们这里要介绍的荧光,是指物质在吸收紫外光和可见光后发出的波长较长的紫外荧光或可见荧光。除了紫外光和可见光可能激发荧光外,其它的光如红外光、X射线也可能激发出荧光,因此除紫外荧光或可见荧光外,还有红外荧光、X射线荧光等。,用荧光抗体染色之原生动物,澳大利亚科学家最新发现,一种叫“螳螂虾”的海里动物通过发出色彩鲜艳的荧光来恐吓警告敌对者或者吸引性配
4、偶,,K.Brejc et.al.,PNAS 94(1997)2306,green-fluorescent protein(GFP),概述,一、分子荧光,化合物分子吸收电磁波并发射出另一波长电磁波,概述,一、分子荧光,化合物分子吸收电磁波并发射出另一波长电磁波,二、分子荧光分析法,利用物质分子的荧光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lex、I0,lem、If,lex、I,激发光,发射光,透射光,三、分子荧光分析法特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影响因素较多,什么结构的化合物具有分子荧光?基本原理分子荧光如何测量?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子荧光法有何应用?分子荧光分析法应用,概述,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二、激
5、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三、分子荧光与浓度间的关系四、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一、分子荧光的产生-光致激发,分子中基态电子激发后失活的可能方式,一、分子荧光的产生,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非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越,激发单重态,激发三重态,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辐射跃迁荧光发射磷光发射,振动驰豫:通过分子间的碰撞,激发态分子失去其振动能量,失活到同一电子能级的较低振动能层。,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非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越,激发单重态,激发三重态,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辐射跃迁荧光发射磷光发射,内转换:发生在相同多重态之间,
6、通过振动能层间的重叠,激发态分子由较高电子能级失活到较低电子能级的较高振动能层。,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非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越,激发单重态,激发三重态,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辐射跃迁荧光发射磷光发射,外转换:激发态分子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而转移能量的过程。,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非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越,激发单重态,激发三重态,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辐射跃迁荧光发射磷光发射,系间跨越:不同多重态间,通过振动能层重叠的无辐射跃迁。,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非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
7、跨越,激发单重态,激发三重态,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辐射跃迁荧光发射磷光发射,荧光发射:第一单重激发态最低振动能层的电子,发射光子返回基态。,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非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越,激发单重态,激发三重态,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辐射跃迁荧光发射磷光发射,磷光发射:第三重激发态最低振动能层的电子,发射光子返回基态。,荧光与磷光的区别?,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非辐射跃迁振动驰豫内转换外转换系间跨越,激发单重态,激发三重态,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辐射跃迁荧光发射磷光发射,荧光分子吸收电磁波由基态跃迁至激发
8、单重态,通过振动驰豫、内转换等失去部分能量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然后,发射电磁波失活到基态,从而产生分子荧光,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1.激发光谱,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间的关系曲线。,激发光波长:,最大激发波长 lex,与紫外吸收光谱一致,第一节 基本原理,一、分子荧光的产生,光致激发,非辐射跃迁失活,辐射跃迁,二、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1.激发光谱,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间的关系曲线。,激发光波长:,最大激发波长 lex,2.发射光谱,荧光强度与发射光波长间的关系曲线。,发射光波长:,最大发射波长 lem,与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 荧光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