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知识讲座.doc
《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知识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知识讲座中医药知识讲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1年10月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
2、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
3、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2、五行学说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3、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
4、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4、脏腑学说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5、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二、中药材的认识1、中药文化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
5、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2、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
6、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三、中医药四重点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由于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中医药知识,致使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如不少人见别人诊脉,也去凑热闹,但诊断之后不服中药,不用针灸,仍去打针输液,弄的医生很尴尬。普及中医药知识,首先应该让多数人明白: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诊和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找中医看病就应该尽量使用中药、针灸治疗,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所长。 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领域。虽然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但实际上目前
7、中医远没有主流医学的地位。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引导大家了解中医药治病的优势领域,如民众应了解的内科慢性病、妇科病、骨关节病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在这些病种的特长,引导患者选择中医的优势病种就诊,可以帮助中医冲破壁垒,打开局面。当然,中医对许多急症的治疗也很有特色,但在基层,“中医善治慢性病、除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同时,参与急症的救治,用实效让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医药优势。 三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让大家知道,除了中药之外,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外敷等多种绿色疗法。在用西药无效或副作用明显,或在原有中医药疗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
8、,不妨变换治疗方式,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四是中医药治疗疾病是医患双赢。目前“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这种局面与前些年单纯把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有关。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开始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在这种大前提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用中医中药,从病人的角度讲等于减轻了经济负担;从医院的角度看等于提高了社会效益。四、中药的配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
9、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所以临床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单行即不需配伍,单用一味药即可治愈疾病,称为单行。如清金散就是单用一味黄芩,治肺热咳血的病证。(二)相须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
10、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三)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四)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五)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由此可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康 知识讲座 中医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