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011-2015)2012年6月目录第一章 规划提要2一、项目名称2二、建设单位3三、建设地点3四、规划期限3五、规划的理念3六、规划的原则3七、规划的主题4八、规划的功能4九、规划目标4十、规划主体方案4十一、投资估算4十二、效益分析5第二章 产业现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5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5二、可行性分析7第三章 园区建设条件9一、园区发展现状91、园区基础情况分析92、畜牧产业发展103、龙头企业发展现状10二、自然资源条件121、地理位置122、资源条件123、交通基础设施12三、社会经济条件13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13一、指导思
2、想13二、基本原则13三、建设目标141、总体目标142、具体目标143、技术指标154、经济指标155、社会生态指标15第五章 功能定位与建设方案16一、功能定位16二、规划总体方案17(一)规划总体构想17(二)总体布局方案17(三)空间布局18(四)规划重点建设内容19(五)实施进度安排22第六章 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选择23一、产业发展重点23二、产业关联分析24三、主要技术方案24第七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28一、组织管理28二、运行机制29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1一、投资估算31二、资金来源31三、资金使用说明31四、效益分析32第九章 保障措施35一、保障措施35第一章 规划
3、提要一、项目名称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二、建设单位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局三、建设地点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周原镇四、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五、规划的理念本规划以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为理念,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以设施蔬菜为主,大力发展“畜沼菜”循环农业模式,搭建“种植业-高科技引入-标准化生产-高科技展示-市场营销”的产业链示范平台,促进设施蔬菜标准化管理,增加产业开发的综合效益,创建宝鸡市绿色、无公害品牌,走出一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路,推动宝鸡乃至陕西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又好又快全面可持续发展。核心区引进高新农业技术,展示陈仓区现代农业设施蔬菜最新科技成果,建设苗
4、木繁育体系,产品加工贮藏以及科研示范基地,逐步实行校企联合,为各大院校提供实验教学基地,发挥园区的教育培训功能,同时建立健全农民技术培训等科技支撑体系。示范区在规划期内推广设施蔬菜栽培新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示范样板作用。六、规划的原则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高科技支撑。七、规划的主题科技、生态、循环、高效。八、规划的功能科技示范、科教培训、绿色生产、加工物流等四大功能。九、规划目标示范园建成后,设施园艺核心区达到1000亩,包括苗木繁育中心50亩,综合管理服务区50亩,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区50亩,科研示范基地850亩;标准化设施蔬菜
5、生产示范区达到15000亩;标准化设施食用菌生产示范区500亩,共16500亩,使园区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区。 十、规划主体方案该规划围绕“13442”总体规划思路进行发展。“一条主线”即以生态农业为主线。“三大产业”即优质设施蔬菜产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科教培训产业。“四大功能”即科技示范、绿色生产、科教培训、加工物流。“四大技术体系”即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基于e平台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二大功能区”即设施园艺核心示范区、标准化设施生产示范区(蔬菜、食用菌)。十一、投资估算规划总估算投资29633.35万元,其中:设
6、施园艺核心区6560.15万元,包括育苗中心1145.60万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711.63万元,农产品加工贮藏交易中心1784.12万元,科研示范基地2688.00万元,辅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30.80万元;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22418.40万元;标准化设施食用菌生产示范区654.80万元。资金来源:项目总估算投资29633.35万元,其中:申请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8633.35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十二、效益分析示范园区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8.25万吨;食用菌0.5万吨,年交易农产品4万吨,加工净菜1万吨,冷藏0.3万吨;示范园区建成后,
7、年实现生产总值4.23亿元,年上缴税收2600万元,总利润2.15亿元,其中企业净利润1.16亿元,农户利润9900万元,同时项目带动4500户农户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户均年收益2.2万元,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第二章 产业现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陈仓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灾后重建产业发展政策,按照“渭北塬区沿西宝北线两侧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渭河川道、城市近郊发展大棚和中小棚”的布局构思,着力打造区域明确、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设施蔬菜,在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深度开发上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做强做大陈仓区设施蔬菜品牌,促进宝鸡市“菜篮子”基地的发展。近年来
8、,陈仓区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太公庙大棚菜、西枸大棚食用菌和周原、慕仪日光温室蔬菜三大板块为核心,科学调整和优化蔬菜结构,适时引进新、稀良种,对传统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广泛开展示范种植,扩大种植面积,灵活调整播种期,在巩固提升大棚蔬菜,着力扩张塬区日光温室蔬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菜,加快了全区蔬菜生产向设施化、精细化、无公害化和高效化发展。特别是进入冬季以来,该区及时引导农民增加越冬菜、速生菜的生产,推进“农超对接”,引导农民把基地产品直接配送到超市、社区、学校等销售终端,降低流通成本,让农民的菜卖出好价钱,让市民买菜少掏钱,跟踪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设施蔬菜做好防雪、防寒
9、、保温等措施。按照宝鸡市“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板块推进”的设施蔬菜发展原则,市财政设立蔬菜发展专项基金,对新建的山区县集中连片100亩以上、平原县区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基地,按日光温室每亩2000元、大棚每亩7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对企业、专业合作社新建的大面积集中连片设施蔬菜基地再给予一定的特殊补贴;对外聘的农民技术员每人每年补贴3万元。对居民社区新建的蔬菜直销市场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并从城市建设基金中列出专款给予补贴。2010年全区新增设施蔬菜7800多亩,已发展蔬菜生产企业16家、蔬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蔬菜种植面积达7.02万亩,总产10.5万吨,其中设施蔬菜就达2.91
10、万吨。蔬菜种植种类除茄果类、叶菜类、瓜果类、豆类等常规蔬菜外,还迅速向食用菌、野生蔬菜延伸。目前,全区已经注册 “西枸鲜”、“太公苗”和“亲民”等蔬菜商标,完成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启用了无公害标识和注册商标。同时,利用“阳光工程”,加大对菜农的培训力度,普及先进实用栽培技术,重点抓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植技术推广,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和产出率。在此基础上,该区还投资255万元,建成了虢镇城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全区设施蔬菜交易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又投资12万元为城区四个大型超市和两个蔬菜批发市场建起了检测室,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电脑、冰箱等检测设备,真正做到了质检不合格的农产品不
11、进超市、不上市场。宝鸡市将陈仓区定位为宝鸡大城市的“菜篮子”基地。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即以太公庙大棚菜、西枸大棚食用菌和周原、慕仪日光温室蔬菜三大板块为核心,巩固提升大棚蔬菜,着力扩张塬区日光温室蔬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菜,加快蔬菜生产向设施化、精细化、无公害化和高效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使全区蔬菜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高标准设施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全区蔬菜人均纯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中占比较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二、可行性分析1、政策条件“十二五”期间,陕西将集中建设5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5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5+50”现代农业园区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陕西现代农业发展。根
12、据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20082012年),预计到2012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50万亩,产量达到1470万吨,为农民新增收入80亿元。五年新增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10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0万亩、大棚60万亩。近年来,宝鸡市各级农业部门抢抓全省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的大好机遇,制定了 2008-2012年优质果菜产业发展规划,将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作为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并且从今年起每年拿出 100万元,利用 2-3年时间,帮助陈仓区新建一个现代化的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建立集农药残留监测、采后加工、产销信息平台为一体的蔬菜
13、配送服务中心,培育示范典型,带动全市设施蔬菜发展。陈仓区根据实际,为了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进一步挖掘区位资源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承接川道产业转移,加快塬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陈仓区政府决定在渭北塬区周原、慕仪两镇建设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生产间科研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而推广农业科技产品,走产、供、销和农、工、商以及技术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之路,促进该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符合国家政策,符合陈仓区农业发展趋势。2、具备无公害设施蔬菜产地环境陈仓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其地理形态南扼川蜀、土
14、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区委、区政府驻地虢镇。项目区海拔高度650米,年降雨量48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17002130小时,特别是十一、十二和次年一、二月份的日光温室生产季节,日照率高,为日光温室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渭北旱塬的慕仪镇,土壤类型主要为娄土,土层深厚,耕作层为2030厘米,保水保肥能力强,宜耕性良好,肥力较高。均多年多点测定,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5g/kg,最高12.6g/kg,最低10.2g/kg,碱解氮平均56.3mg/kg,最高105.4mg/kg,最低33.1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5.4mg/kg,最高为42.4mg/kg,最低11.4mg/k
15、g,土壤有效钾含量平均为176mg/kg,最高206mg/kg,最低134mg/kg。土壤属中性偏碱,PH值为78,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要求。陈仓区已被列为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陕西省绿色苹果生产基地(县)区,陕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要求,陈仓区在基地生产中,以“基地生产环境不污染、违禁农药不使用、化肥施用不超量、农药残留不超标”为原则,采取六条措施进行质量控制:一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跟踪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承诺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检验证明制度的要求,落实了农户、基地、质监员三者责任。二是制定了基地生产标准,实行了“三
16、卡”管理,使基地生产规范有序。三是下发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及限制范围的农药品种名录,严禁基地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了质量安全。四是基地生产从育苗开始,在移栽、用药、施肥等各个环节都确定专人跟踪指导,落实了技术责任,降低了药残指数。五是基地实行了五户联保,建立了农户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机制,促使农户按标(准)生产,杜绝了违规操作。六是购置检测仪器,启动了基地检测,对基地生产实行了全程控制,使基地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第三章 园区建设条件一、园区发展现状1、园区基础情况分析园区位于陈仓区慕仪镇、周原镇,地处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关中天水国家经济区腹地。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光热资源充足,土
17、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多种蔬菜的优生区。区内交通便捷,宝成、宝中铁路通往南北,310国道和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北、中、南线穿境而过。区内周原、慕仪两镇占地总面积86平方公里,现有32个村,276个村民小组,20469个农户,人口7.88万,劳动力44080个,耕地10.1万亩。农业生态类型主要分为二塬和大塬两个区域,其中二塬区涉及周原镇11个村,耕地面积3.2万亩,土壤肥沃,属冯家山水库自流灌区,渠井双灌,农业基础设施较好,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高,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有一定基础,是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业理想区域;大塬涉及周原、慕仪两镇21村,耕地面积6.9万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属冯家山水库
18、抽灌区,地下水资源较为充足,光照充足,发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业条件优厚。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17.06万亩,总产6.9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产量14501吨,其中设施蔬菜4100亩,产量10500吨;存栏生猪、奶牛、肉牛、家禽达到11.75万头、1755头、5324万头和53万只。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12元。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的34。园区建设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手段,实现“六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科技高新化、机制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园区景观化。达到两个转变:使陈仓区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循环农业区转变,推动陈
19、仓区产业升级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三到五年努力,建成现代化的设施蔬菜产业园、蔬菜加工交易中心,设施蔬菜科研培训基地。2、畜牧产业发展示范园区现有宝鸡田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年育肥商品牛1000头;陕西鸿祥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拥有130亩的现代化千头奶牛基地;宝鸡市永平生猪屠宰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5000头。大量的禽畜养殖为该设施蔬菜示范园可提供优质的有机肥,为园区发展“畜沼菜”循环经济产业提供了有机肥保障。3、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区内经过多年建设,现有百亩以上设施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12户,其中已建成周原森泰、田奔两个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注册 “亲民”牌等无公害蔬菜商标5个,设施蔬菜生产
20、技术成熟,为园区设施蔬菜生产树立了样板。项目区现有主要龙头企业有:宝鸡田奔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陈仓区周原镇杜赵村,公司是集良种秦川牛繁育、商品牛育肥、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及蚯蚓饲养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主营产品为育肥秦川牛和无公害蔬菜。2005年11月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也已投产,现建成1000平方米高标准日光温室35座,冷库一座,每年向市场提供反季节蔬菜500多吨,质量全部达到有机食品标准。陕西国人菌业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位于陈仓区慕仪镇孙家村,主要种植、加工各类珍稀食用菌。一分场占地面积80余亩,位于陈仓区钓渭镇,新建产业园占地380余亩,位于陈仓区慕仪
21、镇孙家村,资产总额1164万元,年产“国人良品”牌各类珍稀食用菌鲜品15种1350多吨,产值1142.6万元,是宝鸡地区本行业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企业。陕西鸿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陈仓区慕仪镇孙家村,主要以种植反季节蔬菜及花卉为主。在陈仓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50座,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66万元,年生产蔬菜及干果16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陕西大明绿色蔬菜开发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司总部办公地点设在陈仓区周原镇油坊蔬菜种植基地。在西安市朱宏路、胡家庙、碳市街、高新开发区等
22、蔬菜批发市场设有蔬菜批发销售门店800平方米,蔬菜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年生产经营各类干、鲜蔬菜9000多吨,实现产值3000多万。公司现有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1280亩,2009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自然资源条件1、地理位置陈仓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区委、区政府驻地虢镇。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05万,其中农业人口50.07万;全区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东西长119公里,南北宽68公里,耕地66.7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8镇有136个村、13.6万人,面积158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1.4%。2、资源条件陈仓区属于暖
23、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绥,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连阴多雨。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年平均降水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3、交通基础设施陈仓区基础设施齐全。陇海铁路横贯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宝鸡市 陈仓区 现代农业 示范 基地 建设项目 规划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