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耿马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甘蔗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前言xx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东径1023310311,北纬23242410,国土面积3789KM2,县境内最高海拔2515M,最低230M,主要农耕区海拔13001400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7,全年无霜期长达324天,年降雨量800mm,日照时数2301.8小时,日光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甘蔗种植,发展甘蔗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辖8镇6乡,141个村委会,1066个村民小组,县内交通方便,县乡柏油路、水泥路纵横交错,国道323线,蒙宝铁路横穿县境中部,省道晋(宁)思(茅)线由北向南直穿县境,公路、铁路北达昆明、玉溪
2、,南通河口连接东南亚各国,北距省城昆明200公里,南距州府蒙自70公里,正在修建的鸡(街)石(屏)和通(海)建(水)两条高等一级公路,将进一步改善xx的交通状况。2002年全县总人口4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6万人,为总人口的86.0%,耕地面积44.6万亩(土地详查103万亩),其中:稻田20万亩,旱地24.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3万亩,总产15.8万吨。工农业总产值13585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326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1.8%,农村经济总收入1865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9元,财政收入16510万元。一、项目概述xx甘蔗种植历史悠久。资料显示,清嘉庆年间
3、(17981820年)即有甘蔗种植。xx甘蔗发展经历了5080年代初计划经济时期;8090年代末的“双轨期”;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市场经济时期。1998年全县甘蔗面积61410亩,总产292487吨,平均单产4.8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03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50456亩,预计总产19万吨。我县目前有县属制糖企业两个,即xx糖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76年,1984年完成扩建并投入生产,日处理甘蔗1500吨;曲江糖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76年,1983年完成扩建并投入生产,日处理甘蔗1000吨。两个制糖企业年处理甘蔗量3033万吨,目前年入榨量仅为年处理量的50%左右。我县的甘蔗良种经历了三
4、次大的更新,50年代推广第一代甘蔗良种台糖134,印度419等;70年代推广第二代甘蔗良种云蔗71/388,川糖61/408等;80年代推广第三代甘蔗良种桂糖11号,福引8号等;90年代推广第四代甘蔗良种闽糖69/421,粤糖79/177,新台糖系列等。从90年代末至今,由于撤并蔗糖管理机构、甘蔗技术推广机构等种种原因,全县境内至今没有建成一个有规模的甘蔗良种基地,导致甘蔗良种的引试、推广速度缓慢,全县甘蔗品种老化、退化问题突出,2003年甘蔗良种的推广面积仅占植蔗面积的32.5%,成为全县甘蔗单产低,糖分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纵观xx甘蔗、制糖企业、甘蔗良种的发展过程,由于历届县委、政府对甘蔗产
5、业的高度重视,在蔗农及蔗糖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蔗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蔗农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作出了贡献。近年来,由于市场无秩竞争,糖价一路走低等多种原因,导致蔗价不稳,挫伤了蔗农积极性,甘蔗面积、农业产量、工业入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了我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二、项目建设的依据为重振富民又富县的蔗糖产业,根据2003年6月28日国家四部委部局第23号令蔗料暂行管理办法,云南省政府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的关于报请审批(云南省糖业整合总体方案)的请示的批复,批复要求作为直接责任人的各产糖区政府,加大对糖业整合各项工作的支持和指导,进一步规范糖料收购秩序推进糖料及
6、食糖的产业化经营。省农业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调结构、保增收”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农业发展的五大重点产业,把“巩固和提高甘蔗和茶叶两个传统产业”列为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县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xx巩固发展蔗糖产业有潜力,有基础,群众有积极性。县委以建发200325号印发了关于巩固和发展xx县蔗糖产业的实施办法,从2003年至2004年榨季种植甘蔗年度开始,一定四年不变,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扶持力度,下大力气狠抓甘蔗良种推广,建设甘蔗良种基地,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提高甘蔗科技含量,建设“三优”吨糖田基地,提高甘蔗糖份,提高甘蔗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全县蔗糖业持续稳定发展,继续为蔗
7、农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作出贡献。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1甘蔗良种面积小,品种搭配不合理。2003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50456亩,其中:良种面积16400亩,占植蔗面积的32.5%,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为3.3:2.1:4.6。由于全县没有甘蔗良种基地,良种后备资源匮乏,甘蔗良种更新困难,导致甘蔗单产低,糖分含量低,出糖率低,经济效益低。3.2县境内两家糖业公司,可日处理甘蔗2500吨(其中:建糖1500吨,曲糖1000吨),每年按100天压榨时间计算,可处理甘蔗2533万吨,目前两家糖业公司的年入榨量仅为年处理量的50%。甘蔗原料严重不足,而且原料质量差,导致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减弱。
8、3.3蔗糖产业链长。xx糖业公司于2000年投资7100万元,建成年产3万立方米的石膏刨花板生产线。投产以来,市场看好,蔗渣板热销,甘蔗的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但由于甘蔗原料不足影响蔗渣产量,从而影响两条生产线的生产。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4.1xx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春秋相连,夏无长冬”的气候特点。耕地土质肥沃,耕地面积土地详查103万亩,发展甘蔗空间大,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4.2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蔗糖产业,成立了xx县蔗糖产业领导小组,抽调县乡科技人员,强化甘蔗科技推广工作,提高甘蔗科技含量。并出台了关于巩固和发展xx蔗糖产业的实施办法,提出“三个一工程”,即
9、:用三年的时间,甘蔗品种全面更新一次;合理调整甘蔗品种结构,使早、中、晚熟品种达到3:4:3,糖份提高一个百分点;制糖企业提前一个月开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4.3县境内两家糖业公司吃不饱,开不足,加之多年来的投资建设,与蔗糖产业相关的酒精、蔗渣板、石膏刨花板等行业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市场前景广阔,是我县继烤烟之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除烤烟外还没有任何产业可以替代。该项目的建设,可提高我县甘蔗单产及糖分,为制糖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打下坚实的基础。4.4科技推广网络健全。县级有糖业办公室、农推所,乡镇级有农推站、村级有农科员和带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农民协会、研究会和一大批种蔗能手,完全
10、有能力承担。4.5种蔗历史悠久,广大蔗农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种蔗经验,历史上曾有辉煌的发展时期。1998年植蔗6.14万亩,总产29.6万吨,单产4.8吨。在蔗田套种,增加单位面积效益上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五、市场分析白糖是大众消费品,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目前我国人年均食糖消费量为6千克,而世界人均年消费水平在18千克以上。也就是说我国人均消费食糖的水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食糖消费量会逐年提高。发达国家的饮食以牛奶、咖啡、面包为主,食糖需求量多。我国喝牛奶、咖啡、豆浆的人数逐步增多,食糖需求量呈上升的趋势。从我国食糖市场供
11、求关系看,全国年食糖消费需求约750万吨,产糖约850万吨,略显过剩100万吨。走私糖的冲击和糖精生产过量,形成对食糖市场强大的冲击,使我国食糖市场进入低谷时期。为保护我国的蔗糖产业,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一是打击走私糖;二是关闭部份糖精厂,限制糖精代用品的滥用;三是关闭缺乏竞争力的部份糖厂;四是刺激消费。这些措施的实施收到明显成效,使我国食糖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步趋于平衡。预测2003年2004年榨季,全国食糖产量750吨和全国食糖需求量大体平衡。一度低迷的食糖市场也由此出现新的转机,白糖价格将会逐年平稳上升,而且全国食糖生产出现“北糖南移”、“东糖西移”的趋势,这是发展蔗糖生产的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耿马县 甘蔗 良种 基地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