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化解问题研究1.doc
《关于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化解问题研究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化解问题研究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化解问题研究“群众利益无小事、信访问题大于天”。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不断强化工作责任,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当前我省涉法涉诉信访总量依然很大,特别是遗留下的“钉子案”、“骨头案”,成因复杂,牵扯面广,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严重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和政法机关的公信力。为此,清理化解涉法涉诉“钉子案”、“骨头案”之类的信访积案显得至关重要,其清理化解方式
2、方法的探究和推广则必须摆上各级政法机关的议事日程。现本文亦尝试探究之。 目前遗留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就是 “疑”、“难”、“杂”症的集中区域,其明显的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部分信访积案跨度时间长,经历了多任领导和多任机关办事人员。二是负面影响大。目前,余下的信访积案涉及面较广,问题的头绪较多,在群众中的“知名度”较高,在信访群众中形成相互串联,为解决问题设置了更多障碍。稍有不慎,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和难题。三是处理问题难。由于成因复杂,持续时间长,信访积案问题处理.难度大,导致问题发生的历史环境、政策法律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客观上给解决问题设置了很大障碍。四是信访人员要求高。多数信访人都有着
3、超过政策法规允许的利益要求。不少信访积案均经过多次协调解决,但往往都因为信访人提出的要求超过政策法规的界限而无法得到解决。 一、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1、社会发展变化和利益冲突突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矛盾除市场规律和行政手段调整外,主要还是法律手段进行调整。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文化日益繁荣,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活跃,而矛盾纠纷也成倍增加,利益冲突趋向激烈,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期,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企改、破产、产权转让、职工安置、养老、保险、征地拆迁、土地调整等问题,在法院受理中,却易产生信访,其实许多不是法院的问题
4、,只是矛盾最后到了法院,由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许多当事人不愿意息诉服判,而选择上访,由此,也带来了利益调整手段使用问题。司法实践中常因为使用法律调整不能满足信访人诉求,而行政手段则较繁琐一时落实不了,从而导致涉法涉诉信访积案的产生。 2、法官司法为民服务意识不强。在具体审判执行实践中,少数案件实体和程序上不同程度存在裁判不公的问题,对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和适用法律缺乏准确性,案件质量存在瑕疵还比较多。法律文书质量不高,说理不够,有的当事人为裁判文书中某几个文字而不断上访。“执行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未结执行案件压力仍然相当大,执行工作十分困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实现。主观上存在审判人员
5、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实、文明办案欠缺、办案效率低引发当事人持续信访。有的案件久诉不立,久审不结,久拖不决,明理说法和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少数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特权思想严重,缺乏公仆意识,重判轻信访,重结案轻效果,不愿做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对当事人初信初访、乃至对上级交办信访均敷衍推诿,导致当事人的合法合理诉求一直得不到解决,直接产生信访积案。 3、信访机制不完善。法院在接待处理当事人信访问题时,常遇到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不服,既不上诉,又不申诉而到处上访。上级有关接访部门虽进行了接访,但一般不直接作出处理,而是将信访件迳行转交办。当信访件转至案件辖区法院时,却常因为所涉问题非单纯诉讼问题,只能内
6、部一转了之,能答复的给予答复,答复不了的,长时间也结不了案。党委、政府信访处理机制不力,过分强调“花钱买平安”,对无理缠访的当事人不敢依法处理,一味迁就妥协,力求少生事端。此举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观上刺激了信访人不达利益最大化目的决不息诉罢访的欲望。有的信访部门对信访者的理由、能力以及案件事实缺乏甄别,盲目地简单批转,随意表态,造成当事人紧扣领导的表态而纠缠不休。刑、民、行三大诉讼法申诉没有次数限制,当事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诉和多次多渠道信访,对稳定社会和维护司法权威极为不利,司法公信力下降,易使当事人产生始终都有申诉改判机会的念头,不肯息诉罢访,客观上造成了信访不止的局面。 4、当
7、事人文化素质低下。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当事人诉讼能力低。特别是基层法院面临的绝大部分当事人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对法院审判方式的改革不理解,当事人缺乏证据意识、缺乏正确的诉讼理念,对诉讼风险和执行风险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看待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差异,片面地将败诉责任和无法执行的责任归咎于法院。有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不实际的要求,达不到就信访,给法院信访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谁举张、谁举证,举证不能则承担败诉责任不适应。有的信访当事人不听办案人员的法律宣传和劝阻,一意孤行,不是通过正当的渠道依法反映,而是有意将其诉求意见和相关“事实”向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涉法涉诉 信访 积案 清理 化解 问题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93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