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工艺培训资料.ppt
《太阳能电池工艺培训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电池工艺培训资料.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1.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物体的导电能力,一般用材料电阻率的大小来衡量。电阻率越大,说明这种材料的导电能力越弱。表1-1给出以电阻率来区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大致范围。,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1.2.1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 硅太阳电池生产中常用的硅(Si),磷(P),硼(B)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1.2-1所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有几个价电子就称它为几族元素。若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称这个原子为正离子,若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则成为一个带负电的负离子。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1.2.2晶体结构
2、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原子无规则排列所组成的物质为非晶体。而晶体则是由原子规则排列所组成的物质。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熔点,加热时在某一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1.2.3单晶和多晶 在整个晶体内,原子都是周期性的规则排列,称之为单晶。由许多取向不同的单晶颗粒杂乱地排列在一起的固体称为多晶。,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1.2.4硅晶体内的共价键 硅晶体的特点是原子之间靠共有电子对连接在一起。硅原子的4个价电子和它相邻的4个原子组成4对共有电子对。这种共有电子对就称为“共价键”。如图1.2-2所示。,图1.2-2,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1.2.5硅晶体的金刚石结构 晶
3、体对称的,有规则的排列叫做晶体格子,简称晶格,最小的晶格叫晶胞。图1.2-3表示一些重要的晶胞。,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金刚石结构是一种复式格子,它是两个面心立方晶格沿对角线方向上移1/4互相套构而成(见图1.2-4)。为了简便明了,以后分析问题时只要采用图1.2-2所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即可。,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1.2.6晶面和晶向 晶体中的原子可以看成是分布在一系列平行而等距的平面上,这些平面就称为晶面。每个晶面的垂直方向称为晶向。图1.2-5是几种常用到的晶面和晶向。,图1.2-5,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1.2.7原子密排面和解理面:在晶体的不同面上,原子的疏密
4、程度是不同的,若将原子看成是一些硬的球体,它们在一个平面上最密集的排列方式将如图1.2-6所示,按照这样方式排列的晶面就称为原子密排面。,图1.2-6,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包含原子密排面的晶格是面心立方晶格。而金刚石晶格又是两个面心立方晶格套在一起,相互之间。沿着晶胞体对角线方向平移1/4而构成的。我们来看面心立方晶格中的原子密排面。按照硬球模型可以区分在(100)(110)(111)几个晶 面上原子排列的情况,如图1.2-7所示。金钢石晶格是由面心晶格构成,所以它的(111)晶面也是原子密排面,它的特点是,在晶面内原子密集、结合力强,在晶面之间距离较大,结合薄弱,由此
5、产生以下性质:(a)由于(111)密排面本身结合牢固而相互间结合脆弱,在外力作用下,晶体很容易沿着(111)晶面劈裂,晶体中这种易劈裂的晶面称为晶体的解理面。(b)由于(111)密排面结合牢固,化学腐蚀就比较困难和缓慢,而(100)面原子排列密度比(111)面低。所以(100)面比(111)面的腐蚀速度快,选择合适的腐蚀液和腐蚀温度,(100)面腐蚀速度比(111)面大的多,因此,用(100)面硅片采用这种各向异性腐蚀的结果,可以使硅片表面产生许多密布表面为(111)面的四面方锥体,形成绒面状的硅表面。,1.2半导体材料硅的晶体结构,从图中可见,晶体中电子轨道的能级分成由低到高的许多组。分别和
6、各原子能级相对应,每一组都包含着大量的能量很接近的能级。这样一组密集的能级看上去象一条带子,所以被称之为能带。能带之间的间隙叫做禁带。未被电子填满的能带称为导带,已被电子填满的能带称为满带。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质的差异可以用它们的能带图的不同来加以说明。(图1.3-3),1.3固体的能带理论,图1.3-3,1.3固体的能带理论,1.4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半导体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因为它存在着一些导体和绝缘体所没有的独特性能。1.4.1导电能力随温度灵敏变化 导体,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很小,(导体温度每升高一度,电组率大约升高0.4%)。而半导体则不一样,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度,其电阻
7、就变化百分之几,甚至几十,当温度变化几十度时,电阻变化几十,几万倍,而温度为绝对零度(-273)时,则成为绝缘体。1.4.2导电能力随光照显著改变 当光线照射到某些半导体上时,它们的导电能力就会变得很强,没有光线时,它的导电能力又会变得很弱。1.4.3杂质的显著影响 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适当掺入微量杂质,导电能力会有上百万的增加。这是最特殊的独特性能。1.4.4其他特性 温差电效应,霍尔效应,发光效应,光伏效应,激光性能等。,1.5半导体的纯度,半导体有如此之多的独特性能,是建立在半导体材料本身纯度很高的基础上的。半导体的纯度常用几个“9”来表示。比如硅材料的纯度达到6个“9”,就是说硅的纯
8、度达到99.9999%,其余0.0001%(即10-6)为杂质总含量。半导体材料中的杂质含量,通常还以“PPb”与“PPm”来表示。一个PPb就是十亿分之一(10-9)一个“PPm”就是百万分之一(10-6),几种纯度表示法的相互关系如表1.2所列。,表1.2,1.6半导体的导电原理,1.6.1半导体中的“电子”和“空穴”,本征半导体 纯净的半导体,在不受外界作用时,导电能力很差。而在一定的温度或光照等作用下,晶体中的价电子有一部分可能会冲破共价键的束缚而成为一个自由电子。同时形成一个电子空位,称之为“空穴”。从能带图上看,就是电子离开了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在价带中留下了空穴,产生了一对电子和
9、空穴。如图1.6-1所示。通常将这种只含有“电子空穴对”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本征”指只涉及半导体本身的特性。半导体就是靠着电子和空穴的移动来导电的,因此,电子和空穴被统称为载流子。,1.6半导体的导电原理,图1.6-1,1.6半导体的导电原理,产生和复合 由于热或光激发而成对地产生电子空穴对,这种过程称为“产生”。空穴是共价键上的空位,自由电子在运动中与空穴相遇时,自由电子就可能回到价键的空位上来,而同时消失了一对电子和空穴,这就是“复合”。在一定温度下,又没有光照射等外界影响时,产生和复合的载流子数相等,半导体中将在产生和复合的基础上形成热平衡。此时,电子和空穴的浓度保持稳定不变,但是
10、产生和复合仍在持续的发生。杂质和杂质半导体 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若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那么,这些其它元素的原子就称为半导体材料中的杂质原子。对硅的导电性能有决定影响的主要是三族和五族元素原子。还有些杂质如金,铜,镍,锰,铁等,在硅中起着复合中心的作用,影响寿命,产生缺陷,有着许多有害的作用。,20,1.6半导体的导电原理,1.6.3.1 N型半导体 磷(P),锑(sb)等五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它在硅中是处于替位式状态,占据了一个原来应是硅原子所处的晶格位置,如图1.6-2。磷原子最外层五个电子中只有四个参加共价键,另一个不在价键上,成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磷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正离子,没
11、有产生相应的空穴。正离子处于晶格位置上,不能自由运动,它不是载流子。因此,掺入磷的半导体起导电作用的,主要是磷所提供的自由电子,这种依靠电子导电的半导体称为电子型半导体,简称N型半导体。图1.6-3表示N型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图。而为半导体材料提供一个自由电子的v族杂质原子,通常称为施主杂质。,1.6半导体的导电原理,图1.6-3,1.6半导体的导电原理,1.6.3.2 P型半导体 硼(B)铝(AL)镓(GA)等三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它在硅中也是处于替位式状态,如图1.6-4所示。硼原子最外层只有三个电子参加共价键,在另一个价键上因缺少一个电子而形成一个空位邻近价键上的价电子跑来填补这个
12、空位,就在这个邻近价键上形成了一个新的空位,这就是“空穴”。硼原子在接受了邻近价键的价电子而成为一个带负电的负离子,它不能移动,不是载流子。因此在产生空穴的同时没有产生相应的自由电子。这种依靠空穴导电的半导体称为空穴型半导体,简称P型半导体。图1.6-5表示P型半导体材料的能带图,为半导体材料提供一个空穴的族杂质原子,通常称之为受主杂质。,24,25,26,27,太阳电池是把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的一种器件,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概括成下面几个主要过程:第一,必须有光的照射,可以是单色光,太阳光或我们测试用的模拟太阳光源。第二,光子注入到半导体后,激发出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对必须有足够的寿命保证不
13、会在分离前被附和。第三,必须有个静电场(PN结),起分离电子空穴的作用。第四,被分离的电子空穴,经电极收集输出到电池体外,形成电流。,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28,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空穴都可以导电。材料的导电性能取决于电子空穴的浓度、分布和迁移率。这些导电的电子空穴称为载流子。,载流子,29,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取决于其载流子浓度,在掺杂浓度一定的情况下,载流子由温度决定。随着温度的深高,不断有载流子产生,同时又不断的有载流子被复合,最终浓度达到一定的稳定值,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热平衡下的载流子,30,对于P型半导体,电子是少数载流子。当半导体处于光照条件下,载流子浓度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载流子。在
14、光照情况下,只要光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Eg,就能把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并留下一个空穴,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这些电子空穴通过pn结被分离,从而形成电流。光生空穴和电子形成的电流JP和JN,光生电流即为俩者之和。在短路情况下,短路电流密度等于光生电流。短路电流等于电池表面积乘路电流密度。,非平衡少数载流子,31,太阳能电池工艺流程,制绒清洗,扩散,刻蚀,去PSG,PECVD,丝网印刷,烧结,测试分档,分选,包装,32,概 述,硅片表面处理的目的:,33,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一)硅锭的铸造过程,单晶硅,多晶硅,34,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二)多线切割,35,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三)切割损伤层的腐蚀
15、(初抛),线切割损伤层厚度可达10微米左右。一般采用20%的碱溶液在90条件腐蚀 0.51min以达到去除损伤层的效果,此时的 腐蚀速率可达到610um/min。初抛时间在达到去除损伤层的基础上尽量减短,以防硅片被腐蚀过薄。对于NaOH浓度高于20%W/V的情况,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溶液的温度,而与碱溶液实际浓度关系不大。,36,硅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层(三)切割损伤层的腐蚀(初抛),若损伤层去除不足会出现3种可能情况:残余缺陷、残余缺陷在后续高温处理过程中向材料深处继续延伸、切割过程中导致的杂质未能完全去除。硅酸钠的热导性很差。一般硅酸钠超过一定的量时,腐蚀产生的热量超过从溶液表面和容器侧面所散发
16、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持续升高。所以初抛液必须定期更换或排出部分溶液。,37,制绒:表面织构化,单晶硅片表面的金字塔状绒面,单晶硅片表面反射率,由于绒面结构,使得硅片表面的反射率大大降低,表面呈黑色。,38,碱绒面腐蚀原理,利用低浓度碱溶液对晶体硅在不同晶体取向上具有不同腐蚀速率的各向异性腐蚀特性,在硅片表面腐蚀形成角锥体密布的表面形貌,就称为表面织构化。角锥体四面全是由111面包围形成。反应式为:Si+2KOH+H2O K2SiO3+2H2 择优化学腐蚀剂KOH在80-90度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物K2SiO3 溶于水被去除,从而达到硅片被腐蚀的效果。,39,绒面光学原理,制备绒面的目的:减少光的
17、反射率,提高短路电流(Isc),最终提高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陷光原理:当光入射到一定角度的斜面,光会反射到另一角度的斜面,形成二次或者多次吸收,从而增加吸收率。,40,绒面光学原理,陷光原理图示:,当一束光线照射在平整的抛光硅片上,有30%的太阳光被反射。制备金字塔的目的:1.反射的光线会进一步照射在相邻的绒面上,减少了光的反射。2.光线斜射入晶体硅,增加光在硅片内部的有效运动长度,增加了光被吸收的机会。,41,影响绒面质量的关键因素,KOH浓度异丙醇浓度制绒槽内硅酸钾的累计量制绒腐蚀的温度制绒腐蚀时间的长短槽体密封程度、异丙醇的挥发程度,42,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制绒液中的乙醇或
18、异丙醇、NaOH、硅酸纳三者浓度比例决定着溶液的腐蚀速率和角锥体形成情况。溶液温度恒定在80时发现腐蚀液NaOH浓度在1.54%范围之外将会破坏角锥体的几何形状。当NaOH处于合适范围内时,乙醇或异丙醇的浓度的上升会使腐蚀速率大幅度下降。,43,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维持制绒液中乙醇的含量为10 vol%,温度85,时间30分钟条件下:NaOH浓度5g/l时绒面形貌,44,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NaOH浓度15g/l时绒面形貌,45,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NaOH浓度55g/l时绒面形貌,46,关键因素的分析 NaOH的影响,绒面的平均反射率随NaOH浓度的变化,
19、47,关键因素的分析 硅酸钠的影响,硅酸钠在溶液中呈胶体状态,大大的增加了溶液的粘稠度。对腐蚀液中OH离子从腐蚀液向反应界面的输运过程具有缓冲作用,使得大批量腐蚀加工单晶硅绒面时,溶液中NaOH含量具有较宽的工艺容差范围,提高了产品工艺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和溶液的可重复性。硅酸钠在制绒溶液中的含量从2.5%30%wt的情况下,溶液都具有良好的择向性,同时硅片表面上能生成完全覆盖角锥体的绒面。,48,关键因素的分析 硅酸钠的影响,随着硅酸钠含量的增加,溶液粘度会增加,结果在硅片与片匣边框接触部位会产生“花篮印”,一般浓度在30%以下不会发生这种变化(NaOH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硅酸钠来源大多
20、是反应的生成物,要调整它的浓度只能通过排放溶液。若要调整溶液的粘稠度,则采用加入添加剂乙醇或异丙醇来调节。,49,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气泡的直径、密度和腐蚀反应的速率限定了硅片表面织构的几何特征。气泡的大小以及在硅片表面停留的时间,与溶液的粘度、表面张力有关系。所以需要乙醇或异丙醇来调节溶液的粘滞特性。乙醇的含量在3 vol%至20 vol%的范围内变化时,制绒反应的变化不大,都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绒面,而5 vol%至10 vol%的环境最佳。,50,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制绒液中NaOH的浓度为15克/升,反应温度85。无乙醇时的绒面形貌:,51,关键因素的分析
21、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乙醇浓度3vol%时的绒面形貌,52,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乙醇浓度10vol%时的绒面形貌,53,关键因素的分析 乙醇或异丙醇的影响,乙醇浓度30vol%时的绒面形貌,54,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时间制绒形貌的描述,经热的浓碱去除损伤层后,硅片表面留下了许多肤浅的准方形的腐蚀坑。1分钟后,金字塔如雨后春笋,零星的冒出了头;5分钟后,硅片表面基本上被小金字塔覆盖,少数已开始长大。我们称绒面形成初期的这种变化为金字塔“成核”。10分钟后,金字塔密布的绒面已经形成,只是大小不均匀,反射率也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金字塔向外扩张兼并,体积逐渐膨胀,尺寸趋
22、于均等。,55,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表面形貌的图片,制绒液中含有15克/升的NaOH和10 vol%的乙醇,温度85 经过1min制绒的表面形貌,56,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表面形貌的图片,经过5min制绒的表面形貌,57,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表面形貌的图片,经过10min制绒的表面形貌,58,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表面形貌的图片,经过30min制绒的表面形貌,59,关键因素的分析 不同制绒时间绒面反射率的比较,不同时间制绒后,硅片的反射谱,60,工艺控制方法,若出现雨点状的斑点,只要加入少量乙醇或异丙醇即可消除。若硅片上端部分光亮,表明液位不够或溶液粘稠度过大,使
23、篮框漂浮起来。若硅片表面有流水印,说明溶液内硅酸钠过量,适当加大NaOH的用量;还有可能喷淋效果不理想。,61,滴定管使用以及滴定技术,滴定管是滴定时准确测量溶液体积的容器,分酸式和碱式两种。酸式滴定管的下部带有磨口玻璃活塞,用于装酸性、氧化性、稀盐类溶液;碱式滴定管的下端用橡皮管连接一个带尖嘴的小玻璃管,橡皮管内有一玻璃球,以控制溶液的流出速度。,62,NaOH浓度的检测,NaOH+HCl=NaCl+H2O 40:36.5 M NaOHV NaOH:M HClV HCl,其中M HCl已知,V NaOH=10毫升,V HCl通过测量可知,则未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M NaOH可以由计算得到。M
24、 NaOH=0.011M HClV HCl(克/升),63,硅酸钠含量的检测,硅酸钠具体含量测量是没必要的,只要判定它的含量是否过量即可。实验是用100%的浓盐酸滴定,若滴定一段时间后出现少量絮状物,说明硅酸钠含量适中;若滴定开始就出现一团胶状固体且随滴定的进行变多,说明硅酸钠过量。,64,化学清洗原理,HF去除硅片表面氧化层:,HCl去除硅片表面金属杂质:盐酸具有酸和络合剂的双重作用,氯离子能与 Pt 2+、Au 3+、Ag+、Cu+、Cd 2+、Hg 2+等金属离子形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65,制绒和清洗,酸制绒:选择非择优腐蚀的酸性腐蚀剂,通常为HF和HNO3的混合液。HNO3作为氧化剂
25、与硅片反应,产生致密不溶于硝酸的sio2层,使得硅片 与HNO3隔离反应停止。同时HF和SIO2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络合物六氟硅酸导致SIO2被破坏硝酸对硅片再次腐蚀,最终使硅表面不断被腐蚀。反应式如下,实际工艺中,HNO3和HF的比列、添加剂、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都会对绒面结构产生影响。,扩散,太阳电池制造的核心工序,67,扩散的目的:形成PN结,PN结太阳电池的心脏,68,三氯氧磷(POCl3)液态源扩散喷涂磷酸水溶液后链式扩散丝网印刷磷浆料后链式扩散本公司目前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太阳电池磷扩散方法,69,POCl3磷扩散原理,POCl3在高温下(600)分解生成五氯化磷(PCl5)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阳能电池 工艺 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83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