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ppt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病例报告,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持续性头痛10天,到急诊就诊。4个月前诊断为结肠腺癌浸润性转移(网膜和肝脏),行乙状结肠切除术,并给予药物化疗(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及甲酚四氢叶酸)。入院前3周,给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入院时患者主诉持续性枕部疼痛,起初的头痛与第二次给予红细胞生成素相关,第三次给予红细胞生成素头痛加重。血压和神经系统评价均正常。增强颅脑CT显示枕叶脑室旁梗塞。,病例报告,入院后第5天,患者意识错乱且诉双眼模糊及剧烈头痛,血压升至165/85
2、mmHg,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头核磁显示双侧枕叶广泛地皮层下白质异常信号且小脑轻度受累。治疗:停止红细胞生成素,控制血压,口服尼莫地平。10天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头核磁枕叶异常信号基本完全消失。如何诊断?,病例报告,治疗后10天复查,a:核磁Flair像,b:核磁T2像,概 况,Hinchey等1996年首先报道的。以其病变部位和可逆性的特点来命名的。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症状、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为特征,神经影像学上显示以双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区。经及时有效治疗后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可以完全恢复,一
3、般不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发展,突出显示了血管源性水肿的特点,有助干RPLS的正确诊断。,概 况,Hinchey等首先提出RPLS的概念,此后曾被命名为高血压白质脑病、高灌注白质脑病、后部可逆性脑白质病、顶枕叶脑病或大脑后部可逆性水肿综合征等。Hinchey等首次报道了15例病人,其中7例接受免疫抑制治疗,1例接受黑色素瘤化疗,3例子痫,4例高血压脑病。大部分病例有血压急性增高表现,3例血压正常。,病因和发病机制,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病,尤其易发生在高血压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如尿毒症),妊娠或产褥期有惊厥发作者次之。发生在血压正常患者的原因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如环
4、孢毒素 A、他克莫司/FK-506、-干扰素、顺铂、免疫球蛋白、阿糖胞苷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药物戒断(特别是可乐宁)有关。近年来发生在胶原性疾病(SLE,白塞病,硬皮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急性卟啉病、器官移植后、单侧颈内动脉内膜切除后再灌注综合征以及GuillainBarre综合征伴自主神经系统异常的病例报道。,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两封来信和Genentech公司的答复,来信报告了2例癌症病人在用贝伐单抗后出现了RPLS。(N Engl J Med 2006,354:980)如病人出现可逆性后脑白质病综合征(RPLS)应停用贝伐单抗(bevacizumab,vas
5、tin),后者是一种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Glusker等报告了1例59岁转移肾细胞癌女性患者,接受贝伐单抗2周1次静滴,共7次。治疗期间病人的血压始终保持在100/70mmHg左右。静滴最后一次贝伐单抗8天后病人急诊,表现严重嗜睡,体检基本正常,血压168/88 mm Hg。神经系统检查发现皮质盲和病理反射。脑MRI扫描显示有非强化性广泛脑白质病,病人1个多月前的MRI是正常的。尽管有轻度出血性卒中,但病人迅速恢复。Glusker说,至少有82例与化疗及免疫抑制治疗有关的RPLS文献报告。贝伐单抗的半衰期为20天,因此Glusker等认为,
6、该病人的RPLS与贝伐单抗有关。他们推测这可能与VEGF抑制剂对血脑屏障的作用有关。,在另一封信中,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Ozcan等报告,1例52岁高血压和转移直肠腺癌女患者,已用3个周期化疗(氟尿嘧啶、亚叶酸和奥沙利铂)。用第1剂贝伐单抗(与第4个周期化疗同时应用)后16小时出现急性双眼视力丧失、头痛和意识模糊,血压172/100 mmHg。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完全符合RPLS。Ozcan说,含贝伐单抗的联合化疗可使16%的病人出现3级高血压,其可能继发于血管痉挛。Ozcan等推测,贝伐单抗可导致血管痉挛,后者和高血压导致该病人发生RPLS。经停用贝伐单抗和严格控制血压,病人视力很快
7、恢复。,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MRI表现相似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图1A.轴位T2像见双侧皮层、皮层下高信号病灶。,图2.入院后第26天,复查脑部MRI发现原先的病灶完全消失。,Kupferschmidt等推测: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急性发作时,亚铁血红素严重缺乏,可能会导致脑内一氧化氮生成减少,从而造成高血压、脑血管痉挛收缩。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急性发作时,会出现严重高血压.当血压过高、超过脑灌注自动调节的极限时,脑动脉被迫过度舒张,血脑屏障随之被破坏,造成脑水肿;当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后,脑水肿消失、病灶也随之消散。,Utz,B.Kinkel,J.P.Hedde et al.MR imaging of acu
8、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 mimicking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N.Neuroradiology(2001)43:1059-1062,腹痛1周后,患者出现数次全面性痫性发作、幻觉、意识状态亦呈进行性恶化;,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于1928年由Oppenheime和Fishberg首先提出,包括一系列可逆的、由急性血压严重升高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典型表现为血压急性增高1248 h后出现脑功能异常症状,如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视觉异常等。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逆性 后部 白质 综合征 RPL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7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