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万科白云区机场路版块项目市场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终地产.doc
《广州万科白云区机场路版块项目市场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终地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万科白云区机场路版块项目市场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终地产.doc(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白云分区整体发展政策31.1规划纲要31.2宏观经济41.3人口发展92.发展前景112.1广州市发展规划112.2白云区发展规划122.32006-2010年本区域重点发展区域情况143.白云区综合交通情况333.1空港交通系统333.2地铁343.3高速道路364.白云区以及周边区域专业市场的发展状况394.1白云区域394.2周边区域445.广州房地产市场535.1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535.22006年商品房预售市场575.3近年商品房交易市场585.42006年房屋交易市场606.白云区房地产市场656.1商品住宅交易情况666.2二手住宅交易情况676.3竞争板块
2、未来供应量687.三大板块产品分析717.1产品户型统计727.2历年价格837.3小区配套设置877.4交楼标准配置887.5规划建筑风格917.6产品特色927.7营销定位947.8户型特色967.9销售进度1081. 白云分区整体发展政策1.1 规划纲要 区域发展定位白云区作为广州都会区的一部分,是流溪河水源涵养区、广州重要的商贸物流区和休闲旅游地,也将是广州未来最为重要的无污染工业基地。华南快速干线附近区域以内属广州中心城区,白云区是广州旧区北部疏解区,作为广州传统商业贸易功能的延伸、旧城功能的补充,可发展全市性的商贸物流业,开发低密度的居住区,重点开发以白云新城为中心的区域。白云区最
3、终将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特色突出的现代化都市郊区。1.2 宏观经济1.2.1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05年白云区生产总值(GDP)达513.46亿元,增长13.2%,增速比2004年提高1.2%,综合经济实力首次迈上500亿元的新台阶。在全市十二个区、县级市当中,白云区经济总量排列第四,居越秀区(889.38亿元)、天河区(888.81亿元)、萝岗区(532.06亿元)之后;增长速度排列第六位,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0.2%,居南沙区(28.9%)、花都区(20.8%)、萝岗区(15.5%)、天河区(14%)以及增城市(13.9%)之后。按75.5万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8011元,比
4、上年增长11.5%。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76亿元,比上年增长8%,对白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42亿元,增长9.2%,对白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7%,拉动经济增长3.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9.28亿元,增长15.9%,对白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52%,拉动经济增长9.54%。1.2.2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的比例为4.4:31.5:64.1,与2004年4.6:32.3:63.1的结构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8%(其中工业比重提高1.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产业结构调整趋于优化。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
5、快。商贸市场活跃,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80.02亿元,增长25.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12亿元,增长13.6%,其中批零贸易业增长13.4%,餐饮业增长14.6%;20个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高达2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6.9%。物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4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占第三产业的45.4%,对白云区经济的贡献率为37.14%。旅游业不断升温,帽峰山开发步伐加快推进,全年共接待游客34万人次,收入163万元。工业经济发展稳定性增强。尽管受电力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搬迁、行政区划调整等复杂因素影响,但在区委、区政
6、府的积极应对下,白云区仍完成工业总产值556.41亿元,增长16.5%,实现工业增加值148.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拉动白云区经济增长了4.95%。工业发展的稳定性增强,主要得益于:第一,重工业比重不断提高。2005年规模以上轻工业、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191.02亿元、243.33亿元,分别增长12.9%、17%,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比2004年提高了1%。第二,工业聚集趋势不断增强。一是五大支柱工业稳步发展,塑料制品业、皮革制品业、通信设备制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4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通信设备制品业和电气机械
7、制造业分别完成产值39.89亿元和81.89亿元,高增长21.7%和55.1%。二是园区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三大工业园区共有投产企业69户,其中18户是今年新增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80.67亿元,增长32.5%。第三,民营工业快速发展。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23.21亿元,增长21.5%,继续在各种注册类型企业中保持增速第一。第四,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稳步加快。2005年,白云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23.82亿元,占白云区工业总产值的22.3%,比上年增长17.3%,高于白云区工业平均增速0.8%。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5年,区委、区政府采取了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扶持贫困村发展、促
8、进农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有效的综合性措施,特别是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2005年,白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5.4%,实现增加值22.76亿元,增长8%。外经外贸结构优化。2005年,白云区利用外资水平继续提高,落户白云区的外资企业不断增加,霸王(广州)有限公司等较大型外资企业相继入驻。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7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合同利用外资14775万美元,增长26.4%;利用外资项目85个,增长19.7%。白云区进出口总值达2768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出口1
9、72108万美元,增长18.4%;进口104697万美元,下降10.4%。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23866万美元,大幅增长46.7%,占出口总值的13.9%。出口市场呈多元化发展,从传统的美国、香港等地扩展到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1.2.3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白云区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政府财政增收,企业效益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财政收入增势良好。2005年,区委、区政府认真抓好税源经济工作,大力加强协税护税力度,白云区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增幅为近几年来的较高水平。全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3.96亿元,按可比口径对比增长19.9%,收入
10、总量在十二区县中列第4位,居番禺区(36.56亿元)、天河区(16.87亿元)和越秀区(16.13亿元)之后。其中,国税收入3.9亿元,增长13.5%;地税收入8.21亿元,增长18.1%。白云区税收总额达55.25亿元,增长14.3%。企业经济效益改善。2005年,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4.99%,比上年提高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34.26亿元,增长18.5%;实现利税总额22.9亿元,增长2.4%。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05年,白云区职工年人均工资23982元,比上年增长14.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56元,增长8.8%;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
11、入7418元,增长9.8%,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1%。在农村,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白云区农民正式告别“皇粮国税”,真正实现零税负,并进一步释放了农民的消费能力。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06元,大幅增长35.9%。在城区,随着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的稳步提高,消费水平也同步增长。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535元,增长0.9%。1.2.4 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05年,白云区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创卫”工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了城乡建设的规范发展。加强“城中村”市政设施的管理和改造,完成市政公路、桥梁改造建设项目56项。加快推进农村“六通”工程建设,完
12、成77条自然村的通水工作和33条自然村的通水泥路工作,新增水泥公路里程38.04公里。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环境更加适宜。全年共推进了11条街道的环境综合整治,共清拆违章建筑27.6万平方米。精心组织“剑兰”、打击“两抢一盗”、禁赌禁毒等专项行动,白云区刑事案件和“两抢”案件分别下降2.65%和2.27%。出租屋和外来人员管理得到加强,出租屋专项整治合格率达81.2%。“绿色白云”工作深入开展,白云区公路绿化达94%,共新增绿地面积85.6万平方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白云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2006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看,
13、2005年白云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展望未来,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电力等能源紧张局面有所缓解,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力度加大,白云区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平稳增长的势头。白云区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将为白云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吸引更多人士在白云区工作和居住。税收总额的持续增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会为白云区营造更好的经济环境、生活配套和居住环境。经济效益的提升、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创业、生活环境的完善,将会为白云区房地产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1.3 人口发展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摸查数据显示,白云区2004年年末,有户籍人口81.4
14、万人,其中5.8万人为流出人口(即户口在白云区,但人不在白云区居住的“人户分离”的人口数);另流入白云区的人口为118.8万人(即户口不在白云区,但人在白云区居住的省外、市外、区外的人口数)。其中在本地居住时间不到半年的有20.4万人,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有36.5万人;一年以上的有62万人。与2000年人口数比较,四年间净增人口31.1万人,增长19.1%。平均每年递增4.47%。从摸查情况看,白云区人口变动主要呈现两大特点:n 流入人口的速度加快。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白云区外来人口只有96万,但至2004年末全区外来人口已增至119万人,四年平均递增5%。即每年有5-6万的外来人
15、口流入白云区。流入人口同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居住时间长;二是省外流入的人口多。据调查资料显示,在白云区居住一年以上的有62万人,占流入人口的52%。半年以上一年以下的也有37万人,占31%。省外流入的人口有61万人,占流入人口51%。而白云区户籍人口中,流出白云区以外的只有5.8万人,仅占7%。n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是新市街和石井街,分别超过11万人。流入人口超过5万人以上的有10条街2个镇。分别是矿泉、松洲、同德、黄石、棠景、新市、同和、京溪、均禾、石井、太和和江高。另外,外来人口所占比例超过本地户籍人口的有13条街,分别是矿泉、松洲、景泰、同德、黄石、棠景、新市、同和、京
16、溪、永平、嘉禾、均禾、石井。其中超过本地户籍人口2倍以上的有松洲(2倍)、同德(6.3倍)、棠景(4.3倍)、新市(3倍)、同和(2.9倍)、京溪(4倍)、永平(3.8倍)。从最近一次人口摸查情况来看,白云区户籍人口流动性不大,但外来人口的流入却越来越多,这与白云区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经济越发展,人口流动的频率越高。在白云区,流入人口越多的地方,恰好就是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地方。经济发展较慢、农业化程度还较高的地方,外来人口的集聚就少,例如中远郊的四个镇,没有一个镇的流入人口大过当地户籍人口总数的。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大量的外区域流动人口为白云区房地产带来大量的潜在客户,但白云区人口中高
17、收入者相对较少,对项目的目标客户群细分提出更高要求。2. 发展前景2.1 广州市发展规划城市东翼发展区,地理范围包括黄埔区及白云区的一部分,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小组团,即大沙地、云埔工业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港口、仓库物流、对外交通等设施;开发大沙地和云埔工业区。依托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周边用地功能,增强该区的吸引力。城市北翼发展区,地理范围包括流溪河东南侧的新市镇、石井镇、同和镇等地带。该区主要发展无污染工业、居住及其配套公共设施。集中建设用地控制在华南路以南地区,作为广州市传统商业贸易功能的延伸、旧城功能的补充,可以发展全市性的商贸物
18、流中心,开发低强度的居住区,重点开发“白云新城”。华南路以北地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除建设广州国际新机场、广北铁路编组站等大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外,对流溪河沿岸及东北部山林地等生态敏感地区加以保护控制,并加强中心组团与花都组团的空间隔离控制,防止城市群延绵发展。2.2 白云区发展规划按规划,白云区划分为8个分区: 广州中心城区该分区划分为六大区域:白云新城及周边发展区,作为未来广州传统商业贸易功能北延的主要区域;金沙洲松沙洲同德围居住发展区,集中发展一片商业住宅区;增槎路商贸发展区;石井综合发展区;白云山东麓居住发展区,包括同和街与京溪街;南湖西教育居住区。 中部集聚发展区包括现人和镇、龙归镇及太
19、和镇,总体建设成为广州北部生态环境优美,既适于居住又适于生产的生态型卫生城。 流溪河北岸调整区包括现神山镇、江高镇。将依托铁路、公路和新白云国际机场,发展仓储、转运、商贸服务业。 机场控制优化发展区包括机场建设组团及人和镇西北建设区。将依托新机场,发展成为具有物流中心、办公功能、商贸服务功能、生产制造及居住功能的综合发展区。 北部整合发展区包括竹料镇、良田镇及钟落潭镇。三镇整合发展成为集商贸、工业、体育休闲、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发展区。 九佛联合发展区北连从化经济网站开发区,南连云埔工业区二期,形成一个集高科研发、高尚居住一体的生态型综合发展区。 大帽峰山生态发展区着眼于使越秀山白云山南湖帽峰
20、山地区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构建广州近郊重要的生态调节区和景观休闲带。 流溪河水源保护区以生态隔离为主,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无污染项目。在广州市和白云区的规划中,本项目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板块的北部,南靠作为未来广州传统商业贸易功能北延主要区域的白云新城,东面是作为广州近郊最重要的生态调节区和景观区的大帽峰山生态发展区,重点开发低强度住宅区。随着城市的发展,项目所在区域将会更加成熟,并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同。2.3 2006-2010年本区域重点发展区域情况2.3.1 白云新城 白云新城规划总面积约11.4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用地6.93平方公里,机场搬迁区域2.60平方公里。 白云新城规划范围
21、:东至白云山风景区绝对控制线,南至北环高架,西至机场路,北至华南干线。 白云新城拟定位是:广州市城市副中心、白云区级中心、现代化生态型商贸文化中心。 白云新城人口预测:白云新城建成后将新增15万左右人口,加上周边现有的几十万居民,约百万人口规模未来的白云新城将由现代化的商贸中心以及休闲、文化、体育中心构成,通过发展商贸以提升和改造原有的市场结构,通过城市文化设施的拉动,与白云山一体形成城市的靓丽客厅。1) 建设白云新城广州发展增色广州北部城市建设新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已经呼之欲出:在搬迁后的老白云机场及其周边,将全新规划建设广州市新城区白云新城。站在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的视角观察,广州市的这
22、一战略决策,既有现实意义,更具前瞻价值。 推动广州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对广州这样一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而言,提高城市化水平,仍然是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作。换言之,广州要不断发挥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引擎效力,在华南经济圈乃至全国经济增长中产生更大作用,根本措施之一就是高质量、高效率地推动城市化进程。作为推动广州市城市化三大措施之一: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新城区,白云新城就是广州市的重要新城区之一,不仅可以承接分流老城区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广州市的辐射力,而且能够扩大广州市的城市规模。随着广州新白云国际枢纽机场的启用,白云新城作为广州市新的“现代化生态型商贸文化中
23、心”,将在航空物流业、现代会展业、音像文化业等方面,将加速广州市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步伐。 拉动广州经济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广州投入巨资建设了一批对今后发展有着全局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已经建成的有新白云国际机场、国际会展中心、奥林匹克运动中心等。这些重大工程项目,在进一步夯实广州市城市发展基础的同时,也为广州市经济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投资拉动作用。目前,在广州市老城区的道路改造、绿地建设等基础工作已大致完成的基础上,广州的城市建设投资重点将转向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上,白云新城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开发面积不亚于广州中心商务区的珠江新城,开发原则也是“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 白云 机场路 版块 项目 市场 可行性研究 分析 告终 地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70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