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疾病患者输血治疗.ppt
《特殊疾病患者输血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疾病患者输血治疗.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殊疾病患者输血治疗,临床需要输血的患者,可能存在各种特殊情况在制定输血方案时,应该根据具体病情需要和输血目的,在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制品和剂量,特殊疾病患者输血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输血急性失血患者输血新生儿及儿童输血老年患者输血严重肝病患者输血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输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的出血性综合症,基本病理过程: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血管内生成或进入血流的促凝物质过多,超过了机体防护和代偿能力,使人体凝血与抗凝血过程出现病理性失衡,发生弥散性微血管内血小板凝集
2、和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凝血因子与血小板过度消耗,以及纤维蛋白继发性溶解亢进,DIC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广泛出血、微循环障碍、多发性栓塞及微血管病性溶血等症状临床上对DIC的治疗关键在于DIC原发病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发因素是终止DIC病理生理过程的最关键措施,其次,抗凝治疗可终止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肝素是当前最主要的抗凝治疗药物当病情需要时,可给予血液成分替代输注治疗对其治疗措施的正确选择有赖于对DIC原发病及其病理过程的正确认识,通常将DIC分为三期:(1)高凝期(2)消耗性低凝期(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输血在DIC高凝期中的应用原则,处于高凝期的DIC患者,通过有效的病因治疗和抗凝处
3、理,通常可以有效控制DIC,多不需要输血,输血在DIC消耗性低凝血期中的应用原则,处于消耗性低凝血期的DIC患者,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同时,应补充一定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如果诱发DIC的病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或没有其他明确停止抗凝治疗指征,仍应继续在抗凝治疗基础上,输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凝血因子制品,抗凝治疗以起到阻止微血管血栓继续形成的作用,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以起到改善因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消耗减少引起的出血。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或破坏增多,输注剂量应适当增加,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计数50109/L,疑有颅内出血危险或其他危及生命出血倾向的DIC患者。急性白血病并发DIC者的血小板
4、生成减少,更有必要输注血小板,输血在DIC继发性纤溶亢进期中的应用原则,处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期的DIC患者,如果DIC的病理过程仍在继续,输注含有纤维蛋白原的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等制品,这些纤维蛋白原可能加重纤溶,其降解产物可干扰止血机制、加重出血和血栓形成。因此,纤溶亢进期的输血应十分慎重。,临床上,判断DIC的不同分期存在一定困难,在决定输血方案时,可参照以下原则:,DIC的病因和病理过程得到控制,输注各种需要的血液成分都相对安全 DIC病因未得到有效控制,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疗效差,可能加重病情,DIC病因得到控制,但病理过程尚未得到控制,输血应十分慎重,输注不含血浆或少浆红细胞、血
5、小板及浓缩凝血因子制品相对较安全,DIC病因得到控制,经抗凝治疗后仍有出血,其出血原因可以参考抗凝血酶(AT-)水平加以判断:AT-水平恢复正常,结合其它实验室指标,提示可能是由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血液成分减少引起,可及时补充所需的血液成分AT-水平50%,应使用AT-浓缩制剂,提高AT-活性,并慎用含血浆的各种血液成分制品,二、急性失血患者输血,急性失血多见于,严重外伤出血术中及术后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产后大出血宫外孕破裂腹腔内出血创伤性肝、脾破裂出血等,在急性失血中,为了抢救患者生命,首先应快速扩容首选晶体液或胶体液为了保证血液的合理使用,需尽量优化血制品和代用品的使用比例,在确定急性失血患者
6、的输血方案时,须考虑下列相关情况:,考虑患者的失血量,尽管评估患者的失血量可能比较困难,但是这对指导输血是非常有用的当失血量15(约750ml,成人)时,常常不需要输血,除非患者已存在贫血或有严重的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等不能代偿,当失血量为1530(约8001500ml,成人)时,需要输注晶体或胶体液扩容,而当患者已存在贫血且心肺储备功能降低或有继续失血,应输注红细胞,当失血量为3040(约15002000ml,成人)时,在立即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扩容的同时,输注红细胞,当失血量40(2000ml,成人)时,在积极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输注红细胞的同时,应注意到患者不但丢失红细胞还可能丢失或
7、损耗大量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此应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和有关实验室指标,适量输注新鲜全血并合理搭配、适量补充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制剂等血液成分或凝血因子制品。,大量输血,定义为:给病人补充等同于其循环血容量的疗法,或是在有指征提示的24小时内输入多于10单位的压积红细胞另外,有些学者将1小时内输入多于4单位的压积红细胞也归入大量输血除了输入红细胞外,病人往往还输入了其他类型的血制品,外伤病人一般正处于失血当中,因此代偿性生理活动启动来维持血容量,这些机制包括心动过速、血管收缩、激活细胞因子和激素以及凝血级联反应为使代偿机制有效的发挥功能,机体必须维持一个恒定的体温(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具有正
8、常的活性)来代偿因组织低灌注造成的代谢性酸中毒,再者,病人一般躺在血液浸湿的物品上,加上临床医生为观察病情而将病人衣物解开,导致热量持续性丢失,抑制了代偿功能认识到凝血功能紊乱时体温下降的最大限度不能低于35度是比较重要的死亡率与低体温和凝血紊乱直接相关,已被完全阐明的是,采用晶体液,或非血制品的胶体液来复苏病人会造成血液稀释和凝血因子稀释,进一步加剧出血和最终凝血紊乱的危险性,尤其在输注前未进行预热的情况下。同时也阐明的是,受胶体液类型的影响,交叉配血和出血时间的测定也会受到干扰,以上所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死亡三联症:酸中毒、低体温和进行性凝血障碍在持续性失血没有被急诊手术控制的时候需进行大
9、量输血在这种情形下,应注意凝血功能的筛查结果可能会呈假性正常,考虑到实验室会在正常的温度下进行测定。众所周知的是血红蛋白在复苏之前可能会呈假性正常。这两项因素会导致低估失血的程度和不及时的治疗,现今的复苏策略,例如控制性低血压、控制损伤的外科手术将大量输血患者比率降低至50%以下应用这些策略使机体代偿到一个比正常生理更低的血压程度,直到能控制出血的手术操作可以进行,然后将病人送到ICU,纠正代谢和血液学的紊乱,并将患者送入手术间施行手术,大量输血方案(MTP),治疗方案由输血科协助指导临床制定,包括(举例):10单位压积红细胞、4-6单位新鲜冰冻血浆和一个治疗剂量的单采血小板,凝血紊乱及其治疗
10、,大量输血所致的凝血紊乱是一个多因素的并发症最近文献强调:出血病人早期使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血小板较好潜在的酸中毒和持续性低体温带来的影响被输入大量冷的血制品或其他复苏用液体进一步加剧,这些液体应预热至37度以上非血制品(晶体液和胶体液)所造成的稀释效应也不容低估在大量输血中,使用重组的活化凝血因子(rFVIIa)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重组的活化凝血因子(rFVIIa)的止血机制,活化凝血因子(Fa)/组织因子(TF)复合物是凝血启动的关键高浓度的活化凝血因子(Fa)可以导致非组织因子依赖的活化凝血因子X(FXa)和凝血酶生成 高浓度的活化凝血因子(Fa)激活凝血因子,后者又可以与活化凝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特殊 疾病 患者 输血 治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6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