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ppt
《化工原理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3.0 概述3.0.1 均相物系和非均相物系 均相物系:物系内部各处物料性质均匀而不存在相界面的混合物系。溶液以及各种气体的混合物都是均相物系,它们的分离方法将在后面章节讨论。非均相物系:物系内部有明显的相界面存在而界面两侧物料的性质不同的混合物系。,3.0.2 非均相物系的分类,1.按状态分液态非均相物系:固、液、气分散在液相中。分:悬浮液(液固物系):指液体中含有一部分固体颗粒乳浊液(液液物系):指一种液体分散在与其不互溶的另一种液体中泡沫液(液气物系):指液体中含有气泡的物系气态非均相物系:固、液分散在气相中。分:含尘气体(气固物系):指气体中含有固体颗
2、粒含雾气体(气液物系):指气体中含有少量液滴 2.按颗粒大小分粗悬浮系统:d100m悬浮系统:0.1md100m胶体系统:d0.1m,3.0.3 连续相与分散相,分散相(分散物质):处于分散状态的物质连续相(分散介质):包围着分散物质而处于连续状态的物质由于非均相物系中连续相与分散相之间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粒子的大小与另一相分子尺寸等),受到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就不同,因而可应用机械方法将它们分开。要实现这种分离,其方法是使分散物质与分散介质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所以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操作也遵循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本章主要讨论液固非均相物系和气固非均相物系分离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即颗粒相对
3、于流体而运动的沉降操作和流体相对于固粒而运动的过滤操作。,3.0.4 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1回收有用物质如从气流干燥器排出尾气中回收带出的固体颗粒作为产品,或者从某些排泥中回收带走的液体等。2净化物料如除去浑液中的固相杂质而使其成为清液,或者使压缩后气体中的油滴分离而净化气体等。3环境保护的需要象烟道气的排放、废液的排放都要求其含固量达到一定标准,以防止对大气、河海等环境污染。,3.0.5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方法,1.沉降:依据重力、离心力、惯性力,使分散相与连续相分离。据力的不同分:重力沉降离心沉降2.过滤:借助压力或离心力使混合物通过某介质(固体),使液相与固相截留于介质两侧而达到分离的目
4、的。主要用于分离液态非均相物系。3.气体湿法净制:让含尘气体通过水或其它液体中,使颗粒溶于液体中或润湿颗粒,而使颗粒粘在一起,通过重力沉降分离。4.电子除尘:使含有悬浮尘粒或雾滴的气体通过金属电极间的高压直流静电场,气体电离产生离子附着于悬浮尘粒或雾滴上而使之荷电。荷电的尘粒、雾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至电极后发生中和而恢复中性从而达到分离。,3.1 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3.1.1 颗粒的特性(单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固体颗粒由于其形成的方法和条件不同,致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在工程计算中,常需要知道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即大小(尺寸)、形状和表面积(或比表面积)等。3.1.1.1 特征尺寸
5、1.球形颗粒:常用直径d作为特征长度,其体积、表面积和比表面积为:式中:a 单位体积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m2/m3。对一定直径的颗粒,比表面积一定;颗粒的直径愈小,比表面积愈大,因此可以根据比表面积的大小,来表示颗粒的大小,特别是微小颗粒。,2.非球形颗粒:常用颗粒的当量直径和球形度表示其特性。(1)体积当量直径de:与实际颗粒体积Vp相等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定义为非球形颗粒的当量直径。即:(2)表面积当量直径ds:表面积等于实际颗粒表面积Sp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定义为非球形颗粒的表面积当量直径。即:(3)比表面积当量直径da:比表面积等于实际颗料比表面积ap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定义为非球形颗粒的比表面积
6、当量直径。即:工程上常用de。,(4)形状系数,亦称球形度,用于表征颗粒的形状与球形的差异程度。定义:体积与实际颗粒相等时球形颗粒表面积与实际颗粒的表面积之比,即:说明由于体积相同时,球形颗粒的表面积最小,故非球形颗粒的s 1,而且颗粒与球形差别愈大,其s值愈小。对非球形颗粒必须有两个参数才能确定其几何特性,通常选用de和s来表征。,3.颗粒群的特性,工业中碰到的颗粒大多是由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若干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称为颗粒群。但通常认为它们的形状一致,而只考虑其大小分布,这样就提出了其粒度分布及其平均直径的问题。(1).粒度分布按颗粒尺寸对颗粒群进行排列划分的结果称为粒度分布。根据颗粒大小的范围
7、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对工业上常见的尺寸大于40m的颗粒群,一般采用标准筛进行测量,称为筛分。a.筛分:标准筛由一系列筛孔大小不同的筛组成,筛的筛网由金属丝网制成,筛孔呈正方形。一套标准筛的各个筛的网孔大小按标准规定制成,通用的是泰勒(Tyler)标准筛系列。,它的各个筛用其筛网上每英寸长度上的孔数作为筛号,也称为目,且每个筛的筛网金属丝的直径也有规定,因此一定目数的筛孔尺寸一定(见表3-1)。如100号筛,1英寸长有筛孔100个,它的筛网的金属丝直径规定为0.0042in,故筛孔的净宽度为:(1/100-0.0042)=0.0058in=0.147mm,因而筛号愈大,筛孔
8、愈小,相邻筛号的筛孔尺寸之比为20.5(即筛孔面积按2的倍数递增)。筛分时,将一系列的筛按筛号大小次序由下到上叠起来,最底为一无孔底盘。把要筛分的颗粒群放在最上面的筛中,然后将整叠筛均衡的摇动(振动),小颗粒通过各筛依次下落。对每一筛,尺寸小于筛孔的颗粒通过而下落,称为筛下产品;尺寸大于筛孔的颗粒留在筛上,称为筛上产品。振动一定时间后,称量每个筛上的筛余物,得到筛分分析的基本数据。,b.粒度分布表示法:筛分得到各筛网上筛余物的颗粒尺寸,应在上层筛孔尺寸和该层筛孔尺寸范围之内,一般定义第i层筛网上颗粒的筛分尺寸dpi为:dpi=(di-1+di)/2式中:di-1 第i-1层筛网的筛孔尺寸,mm
9、;di 第i层筛网的筛孔尺寸,mm。根据其筛分尺寸dpi和对应筛余物的质量分率可得到颗粒群的粒度分布,分别以表格,图示或分布函数曲线表示之。,xidi粒径段内的质量分率widi粒径段内的颗粒质量,(2).平均粒径,颗粒的平均粒径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常以比表面积等于颗粒群的比表面积的颗粒直径定义为颗粒群的平均直粒dm。对于球形颗粒,1kg密度为s的颗粒,其中粒径为di的颗粒质量分数为xi,则该颗粒群的表面积为:若颗粒群的平均直径为dm,则,3.粒子的密度,单位体积内粒子的质量称为密度,kg/m3。若粒子体积不包括颗粒之间的空隙,称为粒子的真密度,以s表示。若粒子体积包括颗粒之间的空隙,称为粒子的堆
10、积密度或表观密度,以b表示。,3.1.2 颗粒床层的特性,由颗粒堆积而成的颗粒层称为颗粒床层,颗粒床层具有以下特性。3.1.2.1.床层空隙率床层堆积的疏密程度用空隙率表示,指单位体积床层所具有的空隙体积(m3/m3)。即:=(床层体积-颗粒体积)/床层体积的大小与颗粒的大小、形状、粒度分布、填充方式等有关,其值由实验测定。说明非球形颗粒的球形度愈小,床层的空隙率愈大;大小愈不均匀的颗粒,空隙率愈小;颗粒愈光滑,空隙率愈小;愈靠近壁面,空隙率愈大。,单位体积床层所具有的颗粒的表面积称为床层的比表面积,若忽略因颗粒相互接触而减少的裸露面积,则:ab=(1-)a3.1.2.3.床层的各向同性在工业
11、上小颗粒的床层采用乱堆方式堆成,这时颗粒的定位是随机的,所以堆成的床层可认为是各向同性(意指从各个方向看,颗粒的堆积情况都是相同的)。各向同性床层的重要特点是:床层横截面上可供流体通过的自由截面(即空隙截面)与床层截面之比在数值上等于空隙率。在近壁处,由于壁面形状的影响,导致颗粒分布与床层中间不同,称为壁效应,这时表现为各向不同性,它导致流体通过时出现沟流等现象。,3.1.2.2.床层的比表面积ab,3.2 沉降分离原理及方法,沉降是指在某种力的作用下,固粒相对于流体产生定向运动而实现分离的操作过程。其依据是利用两相间密度的差异,受力时其运动速度不同从而发生相对运动。进行沉降操作的作用力可以是
12、重力,也可以是惯性离心力,故沉降分为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衡量沉降进行的快慢程度通常用沉降速度来表示。3.2.1 重力沉降依靠重力而进行的沉降过程。3.2.1.1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 自由沉降:发生在稀疏颗粒的流体中干扰沉降:多发生在液态非均相物系中,沉降速度低。以下讨论自由沉降过程。,设直径为d、密度为s的光滑球形颗粒在密度为,粘度为的静止流体中作自由沉降。此时颗粒受到阻力、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其中阻力是由摩擦引起的,随颗粒与流体间的相对运动速度而变,仿照管内流动阻力计算式:,则,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g-Fb-Fd=ma即:,过程开始的瞬间,u=0,因此Fd=0,故加速度具有
13、最大值。随着颗粒的下落,随后增加,加速度减小。当u达到某一数值ut后,使得重力与浮力、阻力达到平衡,即合力为零,此时加速度为零。因此,颗粒的沉降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加速阶段:u=0,Fd=0,a=amax u,fd,a等速阶段:u=ut时,Fd=Fg-Fb,a=0,等速阶段里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速度ut称为“沉降速度”。沉降速度就是加速阶段终了时颗粒相对于流体的速度,因此亦称“终端速度”。由于工业上沉降操作所处理的颗粒往往甚小,因而颗粒与流体间的接触表面相对较大,故阻力随速度增长很快,可在短时间内便与颗粒所受的净重力相平衡。所以在重力沉降过程中,加速阶段常常可忽略不计。等速阶段:a=0时,u=u
14、t,上式称为重力沉降速度基本方程式。,将、Ret计算式代入沉降速度基本方程式中,得各区域内沉降速度公式:,说明滞流区:由流体粘性引起的表面摩擦阻力居主要地位。,ut湍流区:流体在颗粒尾部出现边界层分离而形成漩涡,故形体阻力居主要地位,对ut影响很小。过渡区:表面摩擦力和形体阻力均不可忽略上式满足条件(1)容器相对颗粒直径大得多(100倍以上)(2)颗粒不可过细,否则出现布朗运动(d2m)适用条件(1)颗粒静止,流体运动(2)颗粒运动,流体静止(3)颗粒流体作相反方向运动(4)颗粒、流体作相同方向运动,但速度不同,3.2.1.3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1.颗粒直径的影响由式Stokes公式、All
15、en公式、Newton公式可看出,颗粒直径对沉降速度有明显影响,但在不同的区域,其影响不同:滞流区,utd2;过渡区utd1.143;湍流区utd0.5。即随着Ret的增加,其影响减弱,在生产中对小颗粒的沉降采用添加絮凝剂来加速沉降。2.粘度的影响在滞流区,阻力主要来自于流体粘性引起的表面摩擦力;在湍流区,流体粘性对沉降速度已无影响,此时由流体在颗粒尾部出现的边界层分离所引起的形体阻力占主导作用。在过渡区,摩擦阻力和形体阻力都不可忽略。因沉降多在滞流区进行,故降低粘度对操作有利,对悬浮液的沉降过程应设法提高温度,而对含尘气体的沉降应降低气体温度。,3.干扰沉降的影响,当颗粒体积浓度较高时,由于
16、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颗粒沉降的彼此影响称为干扰沉降(在悬浮液中的干扰沉降称为沉聚过程)。干扰沉降中颗粒周围流体的速度梯度受到邻近粒子的影响,使其所受阻力发生变化;颗粒沉降产生的对流体的置换作用将引起流体的向上流动,使其绝对沉降速度减小;由于流体中含有颗粒使其有效密度和粘度增加而使沉降速度降低。总的结果是使颗粒的沉降速度减小,一般设计时应通过实验测定其表观沉降速度u0(表示清液层相对器壁的移动速度)作为计算依据。,4.器壁效应的影响,容器的壁面和底面均增加颗粒沉降时的阻力,使实际沉降速度降低。当容器直径D远远大于颗粒直径d(D/d100)时,器壁的影响可忽略。否则需考虑,在层流区器壁对沉降速度的影
17、响可表示为:式中:ut颗粒的实际沉降速度,m/s。5.颗粒形状的影响颗粒在流体中沉降时,所受到的阻力除与运动Ret有关外,还与其形状有关。在体积相同时因圆球的表面积最小,故圆球下沉时受到的阻力最小。通常s愈小,受到阻力愈大,具体影响见阻力系数图。,3.2.1.4 球形颗粒沉降速度的计算,1.试差法若ut未知 Ret未知未知 无法选择计算公式无法计算ut,此时可采用试差法。计算步骤:假设某种流型用相应公式计算出ut校核Ret例如:假设沉降处在滞流区,则选用Stokes公式:,2.无量纲数群判别法,(1)已知d求ut,计算步骤:,(2)已知ut求d,计算步骤:,3.摩擦数群法,(1)已知d求ut,
18、计算步骤:,(2)已知ut求d,计算步骤:,直径为80m,密度为3000kg/m3的固体颗粒在25水中自由沉降,试计算其沉降速度。解:法一:试差法。假设颗粒在层流区沉降。查P494附录六,得25水密度为996.9kg/m3,粘度为0.897310-3Pa.s。则,法二:无量纲数群判断法,法三:摩擦数群法,3.2.1.4 非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速度,非球形颗粒在自由沉降时:当量直径:de3/6=Vp de=1.24(Vp)1/3用de代替Ret中的d计算ut,方法同球形颗粒的计算说明对非规则形状的颗粒,当量直径的计算利用密度 de=1.24(ms/s)1/3,3.2.1.5 重力沉降设备,重力沉降
19、是最简单的沉降分离方法,它既可用于分离气固非均相物系,也可用于分离液固非均相物系;既可用于将混合物系中的颗粒与流体分开,也可用来使不同大小或密度不同的颗粒分开。依据重力沉降原理进行操作的装置称为重力沉降设备。,1.降尘室利用重力沉降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设备称为降尘室,常见的如图所示。,操作原理:含尘气体进入降尘室后,因流动截面积的扩大而使颗粒与气体间产生相对运动,颗粒向室底作沉降运动。只要在气流通过降尘室的时间内颗粒能够降至室底,尘粒便可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降尘室一般为矩形方体设备,其长、宽和高分别用l、b、H表示,两端分别为含尘气体进口和净化气出口,气体流量为Vs,m3/s。设气体通过降尘室
20、的时间为:,颗粒降至室底所需时间为t:当t时,尘粒便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即有:H/utlbH/VSVSutlb,VSutlb可见,从理论上讲降尘室的生产能力只与其沉降截面积bl及颗粒的沉降速度ut有关,而与其高度H无关。故可将降尘室做成多层,室内均匀设置若干水平隔板(间距为40100mm),构成多层降尘室。多层降尘室生产能力(n层水平隔板):VS(n+1)utlb,沉降速度ut应按需要分离下来的最小颗粒计算;气流速度u不应太高,以免干扰颗粒的沉降或把已经沉降下来的颗粒重新卷起。为此,应保证气体流动的雷诺准数处于滞流范围之内;降尘室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但体积庞大,分离效率低,通常仅适用于分离直径
21、大于50m的颗粒,用于过程的预除尘。多层降尘室虽能分离细小的颗粒,并节省地面,但出灰麻烦。,说明,例3-1 拟采用降尘室回收常压炉气中所含的固体颗粒,降尘室底面积为10m2,宽和高均为2m,炉气处理量为4m3/s。操作条件下气体密度为0.75kg/m3,粘度2.610-5Pas,固体密度为 3000kg/m3。求(1)理论上能完全捕集下来的最小粒径;(2)粒径为40m颗粒的回收百分率;(3)若完全回收直径为15m的尘粒,对降尘室应作如何改进?,解:(1)能完全分离出的最小颗粒的沉降速度ut=VS/bl=4/10=0.4m/s故沉降属于滞流区,因而能除去最小颗粒直径为:,(2)直径为40m的颗粒
22、必在滞流区沉降,其沉降速度ut:因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为:=lbH/VS=102/4=5s故理论上直径40m的颗粒在此时间内沉降高度H=ut=0.10065=0.503m设降尘室入口炉气均布,在降尘室入口端处于顶部及其附近的d=40m的尘粒,因其ut0.4m/s,它们随气体到达出口时还没有沉到底而随气体带出,而入口端处于距室底0.503m以下的40m的尘粒均能除去,所以40m尘粒的除尘效率:=H/H=0.503/2=25.15%,(3)要完全回收直径为15m的颗粒,则可在降尘室内设置水平隔板,使之变为多层降尘室。降尘室内隔板层数n及板间距h的计算为:取n=28,则隔板间距h=H/(n+1)=2
23、/29=0.069m因而在原降尘室内设置28层隔板理论上可全部回收直径为15m的颗粒。,2.沉降槽,利用重力沉降从悬浮液中分离固相的设备称为沉降槽,它可从悬浮液中分出清液而得到稠厚的沉渣,又称为增稠器。按操作方式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一般化工生产中均采用连续沉降槽。(1)连续沉降槽的构造与操作,连续沉降槽是底部略成锥状的大直径浅槽,如图。悬浮液经中央进料管送到液面以下0.31.0m处,分散到槽的整个横截面上。因截面积的扩大颗粒下沉,清液向上流动,经由槽顶四周设置的溢流堰排出,沉到槽底的沉渣由缓缓转动的耙拨向底部中心的排渣口排出。连续沉降槽的操作属于稳定操作状态,上部为清液区,下部为增稠区,增稠区
24、内颗粒的浓度自上而下逐步增高,而且各部位区内的粒子浓度、沉降速度等不随时间而变化。,连续沉降槽直径大,大者可达百米以上,高度为24米。为节省占地面积,有时将数个沉降槽叠在一起构成多层沉降槽,共用一根共同的轴带动各槽的耙。耙的转速很低,一般在0.11rpm之内,以防将已沉积的固粒重新搅起。连续沉降槽适于处理量大而颗粒浓度不高的悬浮液,对于颗粒细微的料浆,常需加入高分子量的絮凝剂,使细粒之间发生凝聚而促进沉降作用,以提高其生产能力和得到符合要求的清液,其底部排出的沉渣还含有约50%的液体。,(2)特性,3.2.2 离心沉降,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进行的沉降过程称为离心沉降。对于两相密度差较小,颗粒
25、粒度较细的非均相物系,用重力沉降很难进行分离甚至完全不能分离时,改用离心沉降则可大大提高沉降速度,且可缩小设备尺寸。离心沉降是利用沉降设备使流体和颗粒一起作旋转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于颗粒密度大于流体密度,将使颗粒沿径向与流体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分离。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颗粒受到的离心力比重力大得多,且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因而其分离效果好于重力沉降。,3.2.2.1 离心沉降速度,流体作圆周运动时,使其方向不断改变的力称为向心力。而颗粒的惯性却促使它脱离圆周轨道而沿切线方向飞出,这种惯性力称为离心力。当颗粒在距中心R处旋转时,其切向速度uT,径向速度ur。受力分析:,在稳定运动中,作用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原理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化工 原理 第三 均相 分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6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