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性认同概念发展的历史.ppt
《投射性认同概念发展的历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射性认同概念发展的历史.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投射性认同概念发展的历史,一,简纲(Sandler,1986),第一阶段:克莱因的早期定义,投射性认同被认为仅仅是一个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现实的客体并没有被影响,投射和认同的过程仅仅发生在一个人的自体表象和客体表象之间。,第二阶段:强调投射性认同中的人际互动的一面。发现现实的客体,比如说分析师,实际上认同了投射出来的自体或客体表象,并且形成了反移情的反应。这主要是klein后期,Bion等人早期的工作成就。,第三阶段:主要标志是W.R.Bion的容纳者模型(the container model),认为投射性认同是自体或内在客体的某些部分的外化,然后直接地进入外在客体中。外在客体,比如说母亲或
2、者分析师,容纳了这些不可忍受的情感体验,并且把这些体验调整为更为可耐受的模式,这样再次被婴儿或患者内投射。,二,Klein之前历史,Freud的两个概念:认同和投射1认同:(1)Klein 1955提到的,Freuds 在1921年的 Group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the ego(1921),中认同的观点对她的观念来说很重要。,错误(Steiner,R.1989)“在与他父亲这种认同的同时或稍后,男孩开始按依恋情感依恋形式形成向他母亲真正的客体贯注。”Freud 说,(G.W.XIII,p.115)Gleichzeitig mit dieser Identifi
3、zierung mit dem Vater,villeicht sogar vorher,hat der Knabe begonnen eine richtige Objektbesetzung der Mutter nach der Ahnlehnungstypus vorzunehmen,英文标准版的译Strachey把他翻译成“At the same time as this identification with his father,or a little later,the boy has begun to develop a true object cathexis toward
4、s his mother according to the attachment(anaclitic)type.但是把 vorcher 翻译成 later是完全错误的,应该翻译成 earlier。也就是说,孩子对母亲进行客体灌注可以发生在与父亲认同之前,而不是之后,这样,其实弗洛伊德的观点和客体关系的观点是一致的。,(2)弗洛伊德对克莱因的另一个影响:自恋性认同。1946年,克莱因说投射性认同所形成的客体关系是一种“自恋性的客体关系。”,(3)投射偏执-妄想1911,Freud,施列伯Schreber案例。“偏执狂症状形成过程中最显著的特性可以被称为投射。内在的知觉受到了抑制,而相反的,其内容
5、,在经历了某种程度的歪曲后,以外在知觉的形式进入了意识。在被害妄想中,歪曲是由情感的转换组成的。应该在内心被感觉为爱的情感被察觉为外在的恨。首先,投射并不是在所有形式的偏执狂中都扮演相同的角色,其次,投射不仅仅在偏执狂中表露出来,在其他心理条件下也会表露,而且在我们对待外在世界的态度中,投射具有它命定的通用特性。当我们把某些感觉的原因指向外在世界,而不是在我们内心寻找(就像我们在其他情况下一样),这个正常的过程,也可以称为投射 p.66.”,Anna Freud:“利他性屈从”altruistic surrender(1936),p.20),和后来所说的投射性认同有很大的重叠。克莱因的分析师训
6、练:在柏林接受的分析师的训练,观念都受到了亚伯拉罕和Ferenczi的影响,(亚伯拉罕是克莱因的分析师),二,Klein 学说,1,1946年前(1)1929年,她追随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中的观念,klein,1929,freud,1920)认为在生命的早年死本能就开始起作用。为了逃避被自己的内在的摧毁欲望摧毁,机体的自恋利比多强迫毁灭冲动向外或并且指向外在客体。与此同时,内在的防御被调动起来对抗不能被外化的死本能的残余。这个过程的结果是以婴儿自我过多的紧张为结果,被感知为焦虑。而且造成了本能层面的分化,自我的一部份反抗另外一部份。这些早期的防御形成了早期的婴儿的超我。,(2)1935:随着
7、孩子的发展,孩子应用投射和内投射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开始,自我(the ego)就在对好客体和坏客体进行内投射,客体成为坏客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孩子把他的攻击性投射到了这些客体上。因此,客体变成了危险的迫害者因为他们会攻击和吞没孩子。对这些投射性的、歪曲的客体的内投射,让孩子们在自我中建立起内在的迫害者。,随后,通过投射,对这些内在迫害者进行再次外化(re-externalize)。,这个过程让孩子的自我既要防备外来的迫害者,又要防备内在的迫害者。偏执-妄想态(the 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此外,孩子还渴望所爱的客体,这相应的造成孩子害怕失去这些所爱的客体
8、,对所爱客体的内投射让孩子产生了对好客体被坏客体以及其毁灭冲动毁坏的担心和哀伤。抑郁态(the depressive position).为了逃避抑郁态所带来的痛苦,自我会到好客体那里寻求避难,或者是逃入一个好的、内化的客体,过度的信仰这些内化客体的慈爱和保护的能量,(其结果可能是严重的精神病性的否认).或者是逃入好的外在客体,导致理想化或者过度依赖这些客体,相应的结果是自我的弱化。(Klein,1935).,早期总结:主要是使用投射和内投射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来描述早期客体关系的。一直到1945年,她还提出,“内投射的每一步都和把内心形象投射到外在世界保持对应,而这种互动支撑着和现实双亲的关系
9、,以及超我的发展。(Klein,1945,p.409).,2,1946年:提出投射性认同。论某些精神分裂的机制Notes on Some Schizoid Mechanisms(Klein,1946).,在偏执-妄想期,(paranoid-schizoid phase),婴儿对母亲乳房的口欲-施虐冲动会逐渐扩展到母亲的身体,他会想要吮吸、咬住、掏挖、且夺走母亲身体上好的部分。口欲-施虐冲动的幻想的一个主题就是把母亲体内所有自己想要的、好的东西都掏空。这时候的内投射形式和口欲期合并的幻想有关。除此以外,来自肛门和尿道的冲动也起到了一定影响,就是把有毒的、危害的物质从自体中排出,并让它们进入母亲。
10、顺着排除有毒的物质,婴儿会把自体的坏的部分分割开,投射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从而把自体中坏客体消除,因为这个坏客体有毁灭自身的危险。坏客体是死本能的心理表象,他们之所以要被投射,是因为婴儿要控制和占有这些客体。,母亲这时候容纳了这些投射出的部分,母亲“不仅仅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而且也感觉到是那个坏的自体。”(klein,1946,p.8).,接着,克莱因在历史上第一次用到了投射性认同这个词,“很多针对自体的成分的仇恨现在指向了母亲。这导致了一种特殊的认同形式,它建立起了一种攻击性客体关系的原型。我建议对这些过程使用术语投射性认同”。(klein,1946,p.8).,理解克莱因的理论概念的
11、关键在于它使用的介词是“(project)into(投射)入”,而不是”project onto”(投射)到”,她使用这个介词意味着这个过程发生在婴儿刚刚开始用词语思考的时候。这也意味着,如她所说:“投射过程的另一个方面,如我们所见到的,意味着通过自体的成分有力地进入客体,并且控制住客体。,好的冲动也可以投射到客体。在此意义上,排泄物被幻想成具有珍贵礼物的意义,所以被自我排除和投射的、带着排泄成分的部分代表着自体好的和可爱的部分。这在客体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导致了自我更健康、更整合的发展。如果这个过程发展的过分,这些人格成分的好的部分就会在投射的过程中丧失在客体那里,于是客体被理想化,
12、从而代表着自我理想(the ego ideal).结果是造成了自我发展的贫乏,或者过度的依赖别人。(Klein,1946).,31946年后(1)1952年,对好的冲动的投射也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在焦虑提高的情况下,孩子有可能更加理想化好客体,所以他可以:1通过以来外在的理想化客体而逃避焦虑;2通过求助于内在的好客体作为逃避迫害性客体的方式。无论是哪种方式,理想化的客体之所以被爱和崇拜是因为它提供了自体的好的部分。所以这时候的客体关系有很大的成分是自恋的。,(2)1955年,论认同On Identification(Klein,1955).Julian Green的故事名叫如果我是你魔鬼赋予英
13、雄一个能力,让英雄随时可以离开自己的身体,进入和控制其它任何人的身体。克莱因认为,这个过程反应的就是投射性认同的过程,把自己投射到另外一个人那里,控制别人但是同时又没有失去自身的感觉。就像到别人那里做了一趟旅行,但是旅途永远改变了自我。如果被投射的部分没有被成功的再次内化的话,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就会耗尽投射者的心理能量,让投射者筋疲力尽。她提出,通过不断的处理外在客体和内在客体的体验,孩子能够从偏执-妄想态发展到抑郁态,对客体的看法和感受能够比较整合起来(Klein,1955).,(3)1957年,对好客体和病理性的理想化客体的区分。在好客体占优势的时候,自我的分裂能够允许自我整合并认同客体,憎
14、恨能够得到减轻,抑郁态能够得到修通。而病理性理想化客体的基础是病理性分裂,这种分裂不是把好客体和坏客体分开,而是分裂为理想化的客体和极坏的摧毁性客体,,(4)1958年,对外的投射是由死本能支配的,而内投是由生本能决定的(Klein,1958).(5)1959年,定义扩展“内投和投射的双重过程对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间的互动作出了贡献。这种互动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持续存在。内投和投射以同样的方式持续整个生命周期,而且在成熟的过程中被改进,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失去它们在个体和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中的重要性。因此,即便是在成人中,对现实的判断也从来没有脱离其内心世界的影响。”(klein,1959,p.250).
15、,三克莱因之后,1Bion1957年,Bion(1957)主要强调的是精神病患者的病理性投射性认同中的攻击性成分。他认为,精神病患者对攻击性的控制能力较弱,从而这些攻击性就显得非常强大,精神病患者甚至能够把爱转换成虐待。,1959年,Bion 在一次治疗中,观察到他的患者试图把死亡的恐惧强加给比昂,这时Bion的想法是如果这些恐惧能够在分析师这里停驻一阵子,它们就会以修正的形式被重新内投。如果分析师不能够接受这些投射的感受,患者就会把这些感受强加到自己身上,这些感受的强度和暴力性都会提高。,投射性认同是个别治疗和集体交流中最重要的互动形式。通过投射性认同,分析师会感到受到了操纵,不得不在别人的
16、幻想中扮演起一个角色。比昂一直都坚持,投射性认同除了是一种幻想外,还是一种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操纵,是一种人际交流模式。,1962年前后,大转变容纳者(the container)和被容纳者(the contained)。婴儿会幻想着把毁灭性冲动投射入母亲而母亲接受了这种投射,容纳它,并且修正它,这样它的毁灭性就得到了中和,让孩子可以再次内投所投射的东西。婴儿再次内投的内容是否变得能够忍受并可以整合,取决于母亲这个客体对投射的内容进行修正和代谢的能力,Meissner(1980)对此批评说,在比昂那里,投射性认同变成了一种比喻,被随便翻译成了容纳者和被容纳者 的术语体系,而这个术语体系几乎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投射 认同 概念 发展 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6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