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子公司QC七大手法教育训练.ppt
《某电子公司QC七大手法教育训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电子公司QC七大手法教育训练.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數据与圖表(Data&Graph),QC統計手法概述,終,QC七大手法細述,品質管制,即依据消費者之需求導向,掌握消費者及其所要求,利用公司之技術能力促使產品物美价廉,安全無逾,准時交貨的具体實現.統計 是采取根据數据与事實發言的管理方法.所謂管理,是指按照預定計划,依作業標准而實施,然后查核實施的結果對目標達成的處置.管理的主要功能是維持現狀.做好管理,必須讓管理循環運轉順暢,不斷重复執行計划(Plan)、實施(Do)、查核(Check)、處置(Action)等四种活動.,一、QC統計手法概述,管理循環圖,管理循環圖,所謂改善,即打破現狀,亦為改變目前的作業方法.改善活動的步驟是:1.問題相
2、關資料收集,2.現狀分析,3.改善對策實施,4.實施結果确認,5.標准化 QC改善步驟与QC手法需配合使用,使用情形如下:1.根据事實、數据發言-圖表、查檢表、散布圖 2.整理原因与結果之關系,以探討潛伏之問題-特性要因圖 3.從事物平均值与變异性來考慮-直方圖、管制圖 4.根据數据來龍去脈,考慮适當分層-層別法 5.從影響較大的前兩三項原因采取措施而管理重點-柏拉圖,問題點,掌握現狀,步驟1,查檢表,層別,管制圖,原因与結果之關系,解 析,步驟2,步驟3,特性要因圖,相關,采取對策,效果确認,步驟4,步驟5,標准化,步驟6,管 理,殘留問題,步驟7,QC改善步驟与QC手法,如何實施QC手法,
3、統計技術,應用于制程及檢驗結果外,還可用于:(A)市場分析、調查(B)產品設計(C)可靠度規格,壽命/耐用度之預測(D)制程管制/制程能力、探求(E)品質水准/檢驗計划之決定(F)數据分析/功能評估/缺點分析,統計技術應用,二、數据与圖表,1.數据=事實 問題解決第一步:根据事實判斷后再采取行動2.數据分類(1)定性數据,利用人的感官判斷而來的數据(2)定量數据,a.計量數据:以重量,時間,含量,長 度等可以量測而來的數据;b.計數數据:以良 品數,缺點數等使用點數計算而得之數据,3.何謂圖表 現場的數据用點、線、面、体來表示大概的情勢于紙上的圖形,稱為圖表.4.繪制圖表的目標:(1)方便人的
4、視覺,使能獲取更多的情報,并使之能迅速傳達,易被人了解(2)自一組數据,把握更多的信息,而能采取必要的對策.,5.圖表制作要領 圖名、圖形之大小、坐標軸、尺度、零度基點、划線、文字的書寫、數字之排列、圖例、資料來源6.制作應遵守原則(1)目的明确(2)圖表單位要先定好(3)數据前后一致,注意其正确性,實用性(4)顏色最好用在三种以下(5)要求標准化(7)實用第一,美觀次之(8)出現异常,追查原因并注明,三、七大手法細述,散佈圖(Scatter Diagram),層別法(Stratification),直方圖(Histogram),柏拉圖(Pareto Chart),特性要因圖(Characte
5、ristic Diagram),管制圖(Control Chart),查檢表(Check List),1.查檢表(Check List),定義:檢檢表是使用簡單易于了解的標准化表格或圖形,人員只需填入規定之查檢記號,再加以統計匯整其數据,即可提供量化分析或比對檢查用者謂之,亦稱為點檢表或查核表.分類:a.點檢用查檢表-此類查檢表主要是确認檢核作業過程中的狀況,以防止作業疏忽或遺漏,(如設備保養點檢表,教育訓練查檢表)b.記錄用點檢表-此類表是用來收集計畫資料,應用于不良原因和不良項目的記錄.(常用于作業缺失,品質优良等記錄),制作方法 A.點檢用查檢表 a.列出需要點檢的項目 b.非點檢不可的
6、項目是什么?c.有順序需求時,注明序號,依序排列 d.盡可能將項目層別,利于解析(如机器別,人員等)e.先試用,不符需求現 改善,B.記錄用查檢表 a.決定希望把握的項目和所要收集的數据 b.決定查檢表的格式,應依据欲層別分析的程度 設計一种很容易及适合自己使用的格式 c.決定記錄的方式“正”字記號,一般較常采用“+”棒記號,多應用品質管理“O,X,V”,圖形記錄 d.決定收集數据的方法,4)查檢表記錄項目 a.標題:目的何在 b.對象,項目:為什么 c.人員:由誰做 d.方法:何种方法 e.時間:什么時間?期間間隔多久?f.制程別,檢驗站:在什么地方,什么場所 g.結果整理:合計,平均,統計
7、分析 h.傳達途徑:誰需要了解,要報告給誰,5)范例分析:,點檢用查檢表1-設備點檢記錄表,一.資料准備學員簽到簿?意見調查表?講義是否已擺在教育里?二.文具紙筆供應品是否備妥?油性筆是否備妥?是否需要測驗,測驗卷准備否?,點檢用查檢表2-訓練准備查檢表,記錄用查檢表1-終檢不良統計表,外徑尺寸量測記錄表,記錄用查檢表2-尺寸量測記錄表,-可由數据獲得与直方圖類似之效果,2.散佈圖,定義:以因果關系的方式來表示其關連性,并將因果關系所對應變化的數据分別點繪在X-Y軸座標的象限上,以觀察其中的相關性是否存在.功用:a.能大概掌握原因与結果之間是否有相關及相關的程度(圖2-1);b.能檢視离島現象
8、是否存在(圖2-2);c.原因与結果相關性高時,二者可互為替代變數,y,x,圖2-1,y,x,圖2-2,以橫軸(x軸)表示原因,縱軸(y軸)表示結果,作法如下:1.收集成對的數据(x1,y1),(x2,y2),.整理成數据表,2.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3.以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建立X-Y座標,決定适當刻度,3)散布圖的制作方法,4.將數据依次點于X-Y座標中,兩組數据重复時以 表示必要時,可將相關資料注記于散布圖上散布圖注意事項(A)是否有异常點,有 异常點不任意刪除,除非原因已确實掌握(B)是否需層別,全体時低度相關,層別后高度相關.圖6-1 全体時高度相關,層別后低度相關.圖6-2,
9、圖6-1,圖6-2,-依散布圖的方向,形狀有數种情形:1.完全正(負)相關:點散布在一直線上,完全正相關,完全負相關,2.高度正(負)相關:原因(X)与結果(Y)的變化近于等比例,散布圖的判讀,3.中度正(負)相關:原因(X)与結果(Y)的變化仍然近于等比例,4.低度正(負)相關:原因(X)与結果(Y)的變化几乎不成比例,5.無相關:原因(X)与結果(Y)的變化完全不成比例,6.曲線相關:原因(X)与結果(Y)的變化呈曲線變化,5)實例演習 真空蒸鍍作業過程中,電子可的強度影響蒸鍍產品的膜厚,請找出二者間的相互關系.A.收集數据,X=強度(KV)Y=膜厚(m),B.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10、X max=100 Y max=5.4X min=50 Y min=3.2,C.划出X-Y軸的座標并取适當刻度,D.將數据點繪在X-Y座標中,x=強度(KV)y=膜厚(m),3.層別法,定義:以個別特征對所收集之數据加以分類,統計,此种統計分析的方法稱為層別法(分層法)層別的分類:a.部門別、單位別;b.制程別;c.作業員別;d.機械、設備別;e.作業條件之層別;f.時間之層別;g.原材料之層別;h.測量之層別;I.檢查之層別;j.環境,天候之層別;k.地區之層別;l.製品之層別;m.其他層別法的實施步驟:1.選定要調查原因之對象;2.設計使用表單;3.設定資料收集點並填制表單;4.紀錄並觀察
11、所得之數值;5.整理資料,分類繪製圖表;6.比較分析與最終推論.,4)層別法使用之注意事項:1.确定層別目的;2.針對所怀疑對象設計查檢表;3.數据之性質分類應清晰詳細;4.依各种可能原因加以層別;5.層別后所得之信息与對策相連,并付諸實際行動5)層別法之運用手法:對QC手法上各种圖表均可運用層別法加以分類比對分析:,孔徑尺寸不良之總推移層別,1.推移圖之層別,LS,US,US,B 產線,LS,LS,LS,(超出規格甚多,且目眩態分布),B產線值均于規格內,故在改善時以A,C兩條線為重點;而A產線應提升其值,C產線應降低其值,2.直方圖之層別,1 3 2 3 3 2 12 3 2 1 31 2
12、 1 3 3 3 2 2 2 2 1 11 3,操作員1,0.10,操作員1,3.管制圖之層別,30,14,10,9,2,25,50,75,100,A,B,C,D,E,F,原因,件數,n=6000 np=70件 p=1.6%,(b)改善后,%100累積比例,6,4.柏拉圖之層別,鑄造不良偏高,含渣,人員,鋼水,設備,方法,5.特性要因圖之層別,(作為曲線散布),(正相關),(負相關),6.散布圖之層別,以某造紙厂之紙厚,制程檢驗規定日班人員須每2個小時抽測檢1次,每次取6段,并測量中央及兩側之厚度.最近因紙張厚度不均造成紙管卷制困難客戶抱怨,要求追查原因.品保遂將近5天之現場抽測數据加以整理并
13、作成次數分配表及直方圖如下:并求出平均值与標准差,紙張厚度規格:6.5+/-0.5mm,依据直方圖看出平均值偏紙,變异非常大,但找不出真正原因,請幫忙查找,實例學習:,收集之數据:,1.先以紙張厚度之測量位置層別,繪制直方圖:,中央,左側,結論:以位置別層別后,從直方圖散布情形看,仍均有超出規格現象,且各位置之离散程度与平均极中情形無明顯之差异.,2.再以測量抽取時間別層別,繪制直方圖:,結論:由測量時刻別可看出早班上午時段厚度平均分布偏規格下限多,又以8:30時不足厚度最多故可判定紙張厚度不足因生產時刻差异所引起,并應從早上作業情況予以調查,以尋出改善對策,4.直方圖,一.定義:將所收集的測
14、定值特性值或結果值,分為几個相等的區間作為橫軸,并將各區間內所測定值依次數所出現的次數累積而成的面積,用柱子排起來的圖形.也稱做柱狀圖(通常計量值使用直方圖)使用目的:a.了解分配形態;b.研究/測知制程能力;c.工程解析与管制;d.測知數据之真依;e.計划產品之不良率;f.求分配之平均值与標准差;g.藉以訂定規格界限;h.与規格或標准值比較;I.調查是否混入兩個以上的不同群体;j.了解、設計、管制是否合乎制程管制.,名詞解釋:1.次數分配-將許多复雜數据依其差异的幅度分成若干組,在各組內列入測定值的出現次數 2.相對次數-在各組出現的次數除以全部之次數 3.累積次數(f)-為自次數分配的測定
15、值較小的一端將其數積計算 4.全距(R)-在所有數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5.組距(h)-全距/組數=組距 6.算數平均數(X)-數据的總和除以數据總數,通常以X(x-bar)表示,X0表示組中心,表示組中心的相對距離(位于中心上邊取負值,中心下邊取正值),7.中位數(X)-將數据由小至大排列,位居中央的數稱為中位數,若遇偶數位時,則取中央兩數所之平均值.8.眾數(MODE)-次數分配中出現次數最多組之值 如:,次數最多為24,不良項目是9,故眾數為99.組中點(mid range)-一組數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平均值(上組界+下組界)/2=組中點10.標准差()-=h*(2f-(f)2/n)/
16、(n-1),1.收集數据并記錄(所收集的數据應大于50個)例:某公司之成品尺寸規格為130160mm,現按隨机抽樣方式抽取60個樣本,其測定值如附表,試制作直方圖.,二.直方圖的制作方法:,2.找出數据中最大值(L)与最小值(S)先從各行(或列)求出最大和最小值,最大值用 框起來,最小值用 框起來,再進行比較.求得L=148;S=121求全距(R),最大值(L)_最小值(S)=全距(R)例:R=148-121=27決定組數(一般先將异常值剔除后再分組),方法一:依公式,K=1+3.332logn,如:n=60,則K=1+3.32log60=1+3.332(1.78)=6.9 即約可分為6組或7
17、組,方法二:一般數据分組可參照下表,例:取7組,求組距(h)(1)組距=全距/組數(h=R/K)(2)為便于計算平均數及標准差,組距常取為2.5或10的倍數 例:h=27/7=3.86,組距取46.求各組上組界,下組界(由小而大順序),a.第一組下組界=最小值-最小測定單位/2 第一組上組界=第一組下組界+組距 第二組下組界=第一組上組界 第二組上組界=第二組下組界+組距.b.最小測定單位 整數位最小測定單位為1 小數點1位最小測定單位為0.1 小數點2位之最小測定單位為0.01,c.最小數應在最小一組內,最大數應在最大一組內;若有數字小于最小一組下組界或大于最大一組上組界值時,應自動加一組,
18、例:第一組=121-1/2=120.5124.5 第二組=124.5128.5 第三組=128.5132.5 第四組=132.5136.5 第五組=136.5140.5 第六組=140.5144.5 第七組=144.5148.5 求組中點 組中點(值)=(該組上組界+該組下組界)/2 如:第一組=(120.5+124.5)/2=122.5 第二組=(124.5+128.5)/2=126.5.,8.作次數分配表(1)將所有數据,依其數值大小書記于各組之組界內,并計算其次數(2)將次數相加,并与測定值之個數相比較;表中之次數總和應与測定值之個數相同.,9.制作直方圖(1)將次數分配表圖表化,以橫軸
19、表示數值之變化,以縱軸表示次數(2)橫軸与縱軸各取适當的單位長度,再將各組之組界分別標在橫軸上,各組界應為等距离.(3)以各組內之次數為高,組距為底;在每上書成矩形,則完成直方圖.(4)在圖之右上角記入相關數据履歷(數据總數N,平均值,標准差.),并划出規格之上,下限(5)記入必要事項:制品名,工程名,期間,制作日期,制作者.,例圖制作如下:,1.正常型-中間高,兩邊低,有集中趨勢 結論:左右對稱(常態分配),顯示制程在正常運轉下,三.常見的直方圖型態,2.缺齒型(凹凸不平型)-中高低不一,有缺齒情形.不正常分配,因測定值或換算方法有偏差,次數分配不妥當所形成 結論:稽查員對測定值有偏好現象或
20、是假造數据.測量儀器不精密或組數的寬度還是倍數時,亦有此情況,3.切邊型(斷裂型)-有一端被切斷結論:原因為數据經過全檢過,或制程本身有經過全檢過.若剔除某規格以上,邊在靠近右邊形成.,4.离島型-在右端或左端形成小島結論:測定有錯誤,工程調節錯誤或使用不同原料所引起.一定有异常原因存在,只要去除,即可合乎制程要求.,高原型-形狀似高原結論:不同平均值的分配混在一起,應層別之后再做直方圖比較,6.雙峰型-有兩個高峰出現結論:有兩种分配相混合,例如兩部机器或兩家不同供應商,有差异時,會出現此种形狀,因測定值受不同的原因影響,應于層別后再作直方圖,偏態型(偏態分配)-高處偏向一邊,另一邊低,拖長尾
21、巴.分偏右弄,偏左型結論:尾巴拖長時,應檢討是否在技術上能夠接受,工具磨損或松動時,亦有此种現象發生.,(1)异常值應去除后再分組(2)對于從樣本測定值推測群体形態,直方圖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3)應取得詳細之數据資料(4)進行制程管理及分析改善時,可利用層別方法,將更容易找出問題的症結點,對于品質的改善,有事半功位的效果,四.直方圖使用注意事項,1.測知制程能力,作為改善制程的依据 自制程中所收集的數据,整理成次數分配表,再繪成直方圖,可由其集中与分散的情形來看出制程的好坏.此直方圖的重點在于平均值(X-BAR)所在,若為常態分配,則自彎曲點中引一橫軸之平行線,可求得標准差().良好的制程,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公司 QC 七大 手法 教育 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63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