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动员暨说明大会.ppt
《第十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动员暨说明大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动员暨说明大会.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蒋毓新 2012年11月,动员暨参赛说明大会,校团委,目录,“挑战杯”竞赛简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1989年发起,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奇数年)。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盛会”。(“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小挑”,偶数年举办。)校级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简介,“挑战杯”竞赛的基本
2、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技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竞赛专用网站:,“挑战杯”简介,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凡在竞赛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含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院校)的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含留学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
3、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内。,“挑战杯”简介,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者必须全部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作品进行评审。,“挑战杯”简介,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
4、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A、B两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推荐者所在单位(学院或系所)确认。,“挑战杯”简介,参赛作品数量:全国竞赛:至多六件,需通过省级竞赛选拔。陕西省竞赛:至多十六件,各门类作品应有适当比例。每人限报一件,每类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申报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研究生作品总数的1/2。,“挑战杯”简介,相关奖励:全国竞赛:80%左右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按三个作品类别,本专科生、硕士、博士三个学历层次评审;入围终审决赛作品按3%、8%、24%、65%设特
5、、一、二、三等奖;按团体总分(特、一、二、三等奖分别按100、70、40、20分计算),第一名获“挑战杯”,第二至二十一名获“优胜杯”。,“挑战杯”简介,陕西省竞赛:设特、一、二、三等奖,奖项比例分别为3-5%、10%、20%、40%。今年新政策: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获得“陕西省挑战杯”,第二至第十五名的学校获得“陕西省优胜杯”。,“挑战杯”简介,我校相关措施:对获得陕西省及全国竞赛奖项的学生给予认定科技创新学分、颁发科技奖学金:,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竞赛安排,2012年11月:组织发动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组织申报和省级初评阶段 6月10日前报送作品至全国组委会,同时进行网上
6、申报。2013年7月至10月:全国复赛和参赛准备阶段 作品展览、演示筹备。2013年10月全国决赛和表彰阶段 举行参赛作品展览(展板、实物、作者现场讲解)、作品终审(评委对每件作品进行现场问询,拟评特等奖作品参加答辩)、作品转让洽谈活动。,第七届陕西省“挑战杯”竞赛安排,1.组织申报阶段(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13年4月20日):3月初至4月14日:各高校竞赛组织协调机构负责本校作品的征集、汇总、初评、推荐及资格审查等工作;4月15日至4月20日:高校按要求进行作品申报。2.网络评审阶段(2013年4月21日至5月15日)竞赛组织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网上评审,评选出本届
7、竞赛一、二、三等奖并公布入围特等奖答辩的项目名单。3.特等奖答辩阶段(2013年5月16日至5月31日)入围特等奖答辩的参赛团队继续完善作品。竞赛组织委员会将组织特等奖答辩,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书面评审和答辩两部分,评选出特等奖作品,未通过特等奖答辩的作品获一等奖。,第六届陕西省“挑战杯”竞赛安排,4.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6月)依据工作情况和评审结果,开展各级总结表彰工作。做好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申报、组团参赛等相关工作。5.展示转化阶段(2013年6月)拟举办一至两场作品展览展示和成果推介会,集中展示大学生的科技成果,充分发挥首都高科技产业集群集中的优势,
8、引入高科技、实力强的企业加入陕西省挑战杯中来,重点帮扶投入市场,完善良性循环的产学研转化体系。,我校“挑战杯”工作安排,2012年6月至12月:举行校内选拔赛2013年1月至3月:确定优秀候选作品 3月23日进行竞赛动员及参赛说明会。2013年3月至4月:候选作品完善,根据陕西省、全国“挑战杯”竞赛最新安排选拔最终作品 3月31日,候选作品上交二稿 4月8日前,进行答辩,确认最终参赛作品 4月13日,参赛作品上交终稿2013年4月:上报陕西省赛作品 4月15日,参赛作品上报陕西省 4月15日至20日,组织网上申报,我校“挑战杯”工作安排,2013年4月至6月:优化完善已上报作品 5月中下旬,确
9、认参加全国竞赛作品 5月31日,全国参赛作品上交初稿2013年6月:上报全国参赛作品 6月5日,前参赛作品上交终稿 6月10日,上报全国竞赛作品 6月10日至15日,组织网上申报2013年6月至10月:筹备参与全国竞赛 参赛作品作者答辩培训 参赛作品展示ppt、展板、宣传页制作 参赛作品实物制作等 2013年10月:参与全国终审决赛2013年11月至12月:校内总结表彰,参赛作品的准备及相关要求,完整的参赛作品包括哪些材料?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申报书+学术论文+支撑材料”注意事项:1、学术论文必须为中文,采用规范的论文写作格式,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含前言、试验方法、过程、结果、讨论
10、、结论等),字数在8000字以内。2、支撑材料可包括已经发表的论文(论文作者要与作品作者相匹配)、与学术论文内容相关的照片、图片。,参赛作品的准备及相关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申报书+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支撑材料”注意事项:1、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作品字数超过限额50%的将直接淘汰。2、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一般应在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见下发材料)内。3、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
11、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参赛作品的准备及相关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注意事项:4、本科生一般不报送学术论文作品;调研报告需以实践调研为基础,主张团队合作(跨年级、专业)。5、作品选题要能以小见大(防止大而不当);调研报告要能反映调研过程(防止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可适当插入照片),客观分析调研结果,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6、支撑材料可包括反映调研过程的问卷、访谈记录、照片、发表的相关论文、相关单位(机构)的反馈、相关奖励证明等。,参赛作品的准备及相关要求,科技发明制作类:“申报书+研究报告+支撑材料”注意事项:1、研究报告要写出作品制作的目的意义、制作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三 挑战 全国大学生 课外 学术 科技 作品 竞赛 动员 说明 大会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6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