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公寓建设项目.doc
《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公寓建设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公寓建设项目.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公章):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年公寓 编制日期:2014年9月哈尔滨师范大学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 指明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
2、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名称: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年公寓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类别:新 建委托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年公寓编制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评价证书:乙级,国环评乙字第1711号法 人 代 表:王选章项目负责人:武晓威项目技术审查:陈宇质 量 保 证 人:张馨艺报告书(表)编
3、写人员:姓 名职 称专业工程师证号(上岗证号码)签字武晓威副教授环境工程B17110070300张馨艺助教环境科学B17110021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工程内容及规模2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4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5环境质量状况1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3评价适用标准1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及主要污染工序15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17污染防治措施及总量控制1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19环境影响分析20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22环保投资23结论与建议24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年公寓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年公寓
4、法人代表麻立娟联系人麻立娟通讯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西区,民生尚都A22栋2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150001建设地点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西区,民生尚都A22栋2号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Q-8414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占地面积(平方米)345.24绿化面积(平方米)0总投资(万元)40环保投资(万元)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4年11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单位概况哈尔滨市道里区为民老年公寓坐落在繁华地带,交通便利,占地面积345.24m2,建筑面积355.1m2,是专为接待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护养院共有职工2人,接待
5、能力约28人。二、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项目属于该指导目录中鼓励类第37项其他服务业中的养老服务,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工程概况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西区,民生尚都A22栋2号, 西侧为商服;东侧为商服;南侧为道路;北侧为小区空地。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1。本项目拟建28个床位,能够接待老人28人。本项目建筑面积355.1m2。该项目总投资为40万元。本项目劳动定员总计2人。四、工程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租用现有三层住房,不再对其另行改造,建筑面积355.1m2。本项目的主要建构筑物情况见表1。表1 主要建筑物情况一览表序
6、号建筑物名称层数备注1大厅、食堂一食堂1个灶头2起居区二8个房间,14张床位3起居区三8个房间,14张床位五、公用工程1、给排水本项目的用水由市政供水提供。(1)用水量本项目用水主要是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量按50L/人天计,1.5m3/d、547.5m3/a。(2)排水本项目外排废水主要来自生活废水,排水量约为1.2m3/d、438m3/a,其水质:COD300mg/L,SS200mg/L,氨氮25mg/L,PH=69。本项目废水通过城市排水管网进入文昌污水处理厂。2、供电本项目供电工程由道里区供电局供应。3、供热本项目冬季需要供暖,供暖依托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热源由大唐供热公司提供。本项目建筑面
7、积为355.1m3,燃煤分担量为14.2t/a。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建设项目为新建项目,租用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西区,民生尚都A22栋2号门市,没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哈尔滨市介于东经12542-13010之间,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南部。是我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各省进入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桥梁,是中国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四个沿边开放城市的连接点,具有得天独
8、厚的对俄、韩、日合作优势。二、地形地貌哈尔滨市地处松嫩平原东部、小兴安岭南麓,张广才岭北麓,有东部中低山丘陵和西部平原的特征,地形和地势的总趋势是东高西低,全市最高点位于五常市的秃顶子山,海拔1668m,最低点位于依兰的宏克力镇,海拔高度仅84m,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台地、高平原、二级平原、一级平原。哈尔滨地区的地质构造属长白、兴安褶皱带和张广才岭褶皱带组成。山地和丘陵的岩性,主要是花岗岩类的岩石。地质组成的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的冲击物,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划图(1990)哈尔滨地震基本裂度为度。三、气候特点哈尔滨市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干燥、漫长,夏季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日照时间长
9、,适宜万物生长,春秋两季为冬夏季交替季节,气温变化急剧。年平均气温为4.4,最低气温-38.1 ;年平均降雨量523.3mm,日最大降雨量104.8mm;最热月相对湿度77%;最冷月相对湿度为4%;最大积雪厚度41cm。常见盛行风向为南风-南南西风,夏季多偏南风和偏东风,冬季多偏南风和偏西风,年平均风速为4m/s。四、水文和水资源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哈尔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363m3。松花江
10、哈尔滨江段全长约1840公里,哈尔滨市区江段长45公里,由西向北流经市区。主河槽宽400600米,水深47米。据1957年以来的系列水文资料统计,松花江多年平均径流量431.5108立方米,1998年发生超百年一遇洪水,淹没了两岸大部分低漫滩,水位为120.89米,流量达173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有持续的丰、枯交替现象,冬春两季流量小,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夏季,一般79月径流量大,占全年的50,12月至翌年3月径流量则不足全年的5。松花江现为IV级水体,哈尔滨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地表径流全部经沿江的三沟十三口共16个排污口排入松花江。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
11、政区划及人口哈尔滨市辖8区7县3市,分别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呼兰区、阿城区和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代管县级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全市总面积53068km2,其中市区面积7086km2。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驻松北区世纪大道。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km2。区域总人口10635971人,其中市区人口587.9万(2010年统计数据)。项目所在地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道里区位于哈尔滨市的西北部,东以滨洲线与道外区分界,西和西南与双城市为邻,南与南岗区接壤,北与肇东
12、市、道外区隔江相望。全区总面积为479.23km2,总人口74.85万人,下辖17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2个乡。二、经济和社会发展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并且是冬季冰雪旅游的著名城市。哈尔滨市交通、能源、邮电、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市区环境卫生整洁;商贸、旅游、娱乐、饮食服务独具特色;金融业、保险业、信息咨询业、房地产开发业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哈尔滨市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哈市正在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其中医药、汽车、食品和电子信息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
13、7.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6%,其中:医药工业完成产值64.1亿元,增长15.8%;汽车工业完成产值84.0亿元,增长13.5%;食品工业完成产值108.5亿元,增长4.1%,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101.0亿元。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哈市正在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化工五个支柱产业。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哈市正在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化工五个支柱产业。2002年,国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32.1亿元,其中第一产
14、业增加值19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道里区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实施“沿江开发、沿路拓展,城区提档、商圈升级”战略举措,努力把道里区建设成为高品质的旅游区、高品位的宜居区、高标准的商务区、高效率的政务区、有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区,为把道里区建设成为全省、全市“商务门户区和宜居先行区”而不懈努力。三、基础设施现状哈尔滨市现有高等院校24所,在校学生6万人;各类科研机构350多家,科技人员28万人,科技教育实力列中国大城市的第七位。哈尔滨市作为中国科技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多学科、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拥有各行各业熟练工人近200万
15、人,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哈尔滨在历史上就曾经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城市。近年来地方贸易发展迅速,“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和“哈尔滨冰雪节经贸洽谈会”每年举办一届,形成了对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优势,是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及内陆沿海发达地区打入俄罗斯市场的桥头堡,是东北亚地区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的最佳地点。四、交通运输哈尔滨机场是国际重要航空港,通航40多条国内外航线;哈尔滨港是国家八大内河港之一,沿松花江经黑龙江可直接出入日本海;哈尔滨火车站处理5条铁路干线交汇点上,西北接西伯利亚铁路直通欧洲,向东连接俄罗斯拉迪沃斯托克,南下可达北京并连接国内各大城市与世界各地往来;哈尔滨高速公
16、路直达北京、大连、大庆等,7条主要公路呈放射状通往东北各地。哈尔滨市是中国内陆开放的中心城市、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城市,享受国家赋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特别是哈尔滨设有经国务院批准的“内陆港”,是中国内陆城市的第一个内陆口岸,是没有海岸的港口城市,集装箱货物可直接入港出关,出港出关,弥补了没有海港的不足。五、农业发展农业加快了传统农业向“两高一优”农业转变的步伐,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实现了南菜北种、夏菜冬种、洋菜中种、野菜家种和四季生产、四季供应,蔬菜商品量已占全市的42%,成为哈尔滨市重要的蔬菜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林、牧、渔业都有了大幅度增长。当年,实现农、林、牧、
17、渔业总产值5.7亿元,年均递增11%。粮豆类总产量4.9万吨,比1992年增长6%。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现状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2012)中哈尔滨市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显示,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均值分别是SO2为0.041mg/m3、NO2为0.046mg/m3、PM10为0.099m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本项目在道里区,距离项目最近的“建国街监测点位”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显示:SO2为0.044mg/m3、NO2为0.038mg/m3、PM10为0.100mg
18、/m3,表明道里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二、水环境现状2012年,松花江哈尔滨市段水质总体状况为优。朱顺屯、阿什河口下、呼兰河口下、大顶子山、牡丹江口上5个断面水质均符合类标准,均达到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其中,阿什河口下、呼兰河口下、大顶子山3个断面的水质优于水体功能区规划目标。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100.0%。三、声环境状况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2012)数据显示,道里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55.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功能区要求。本项目所在地周围无高噪声企业,声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 市道 公寓 建设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54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