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doc
《2020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央视播出的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事迹,他们的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0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一根据昝岗乡中心校关于全乡在职教师学习张玉滚奉献精神重要指示,20_年6月29日,昝岗乡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利用周五例会时间,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集中观看有关张玉滚精神的新闻报道和专题介绍。通过观看张玉滚精神的新闻报道和专题介绍我们了解到:张玉滚身为校长,在大山深处,为了学校的发展、孩子们的学业 、山村的教育,十几年如一日甘为红烛,牺牲自己,爱岗敬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点亮了偏
2、远山村的希望,对全体教师的触动真的很大。特别是率先垂范,成为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的多面手,担起学校教学和发展的重担,对学生生活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真正称得上是为人师表了。在观看尾声,我校老教师杨敬伟杨老师说:“张玉滚的这种精神是一种雷锋精神的传承,是时代新风的弘扬,同为教育工作者,教育界出了这样的模范人物,是我们的骄傲,觉得自己和人家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下一步要认真学习张玉滚这种奉献精神,以他为标杆来严格要求自己。”最后,我校的葛校长也深有感慨地说:“张玉滚是校长,我也是校长,我觉得张玉滚那种精神面貌、处世态度和他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意气风发、无私奉献的精神着实让我感动,更
3、让我惊讶,我要向他看齐,爱岗敬业,决心带领大家兴昝岗教育!”昝岗乡中心小学遵照昝岗乡中心校学习张玉滚的指示精神,组织昝岗乡中心小学全体教师学习张玉滚精神是非常及时有效和必要的,相信必将进一步推进昝岗乡中心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2020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二日前,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用汗水与心血谱写的治沙奇迹和感人事迹,体现着崇高的时代精神,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
4、元奎、程海、张润元不甘心世代生活的家园被黄沙威逼,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绿色奇迹。“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八步沙的今天,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一代接续一代用双手艰苦创造,以心血浇灌而成,他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这是坚守与奋斗的壮举,也是信念与意志的传奇。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全省干部群众要向“时代楷模”学习,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创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抒写奋斗者的壮歌。要学习他们情系家园、拼搏奉献的担当情怀。面对肆虐的风沙、家园
5、的存亡,“六老汉”毅然立下治沙誓言,坚决向沙患发起冲锋。38年来,三代人扎根荒漠,不畏恶劣环境,无惧艰苦劳作,顶风冒雪、压沙植树,用生命和汗水,成功击退了风沙的侵蚀,极大改善了八步沙的自然面貌。要学习他们坚持科学治沙、绿色发展的求实作风。38年来,从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八步沙林场的发展与变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运用科学方法支撑绿色成长,始终着眼尊崇自然、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真正做到了传承与创新并重、环境与效益兼得。要学习他们永
6、不懈怠、持之以恒的坚强斗志。他们将庄重誓言融入传世家风,将绿色梦想铸成黄金信仰,父死子继、子承父志,扑下身子、耐住性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用耐心、苦心、坚持心,战风沙、斗荒漠,不惧艰难、勇毅前行,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曾经的黄沙荒漠变成了今天的林海绿洲,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和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卓越贡献。2020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三朱有勇同志是一名人民教师,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用满腔热血演绎了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他人。初中毕业后,朱有勇
7、回到了陆良的窑上公社。当时上高中由基层推荐,但公社并没有推荐他,他初中时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谢楚老师认为他这棵好苗子不读书太可惜了,通过来回奔波才让他上了高中。老师的坚持,改变了朱有勇的一生。老师在带给他新的希望的同时,也将一颗感恩的种子埋进了他的心里。朱有勇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帮助更多的人。进入云南农业大学后,安心读书成了他大学期间最大的事。深知读书机会不容易的朱有勇,学习特别勤奋。朱有勇的大学同学张玉源在谈到他时,透露出钦佩:“我们约他去玩,他经常是抱着一本书苦读,除了专业课程读得熟练外,英语词典等工具他也用得很熟。”大学四年,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早起晚归,苦读苦记老
8、师们传授的知识,朱有勇渐渐感知到了农业科学的博大精深,踏上了学农爱农的道路。朱有勇深知,“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农民的幸福,中国农业要发展靠的是人,而农业人才需要大力培养”。朱有勇育人讲究的是言传身教、严谨治学。他的博士生黄惠川谈到,朱老师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实验室,最晚才离开,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经常在休息放松时搞“突然袭击”,悄悄到实验室转一圈,看看有谁在,都在做什么。在这样的鞭策和督促下,朱有勇团队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工作的氛围,实验室成了大家努力工作、快乐工作的场所。朱有勇育人还非常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指导学生方面,他通常只给出研究题目或者
9、研究范围,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等。他的“放手”给了后来者和年轻人信心、成长与成功的机会。出生于1979年的朱书生,慕朱有勇之名从北京回到云南,刚到的第一年,就承担了省里的科技攻关项目,在同学中成为承担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第一人,如今已成长为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院长。谈起朱有勇,他心怀感激:“我很庆幸加入到这个团队,是这个全国一流的平台让我成长成才。”朱有勇育人同时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选择团队新成员时通常要经过初试、面试等好几关,他吸纳了很多优秀人才进入自己的科研团队,这些成员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朱有勇经常躬身实践、率先垂范。他的学生刘屹湘博士说:“老师也随时身体力行做事情,学
10、生也很受鼓舞,很多东西是说不出来的,但是能感受到。你在田间地头做事情的时候,老师也和你同时战斗,让你感觉不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而是一个团队在做。在澜沧扶贫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的脚踝扭伤了,但他还坚持到林下三七种植点看情况,种植点坡度路滑,他随地捡起根粗木棍,然后拄着慢慢地一步一步走,感觉挺震撼、挺感动的。”他能把高校的学生培育成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还能把不识汉字、不会汉语的农民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除在学校带出一大批优秀学生外,朱有勇院士在澜沧县也带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针对澜沧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科技文化落后、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不强、生产方式落后等素质性贫困短板,朱院士团队决定在澜沧举办科技扶
11、贫技能实训班。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把课堂直接设在田间地头,用学员听得懂的语言讲解知识,用学员看得懂的方式手把手传授技能。“课堂在田间、考试看收成”,这是全新的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了使培训效果达到最佳,每次开班前,朱有勇都要亲自面试学员,目的只有一个:挑选出那些真正愿意技术致富的人。朱有勇与农民学员们同吃同住,今天上完课,明天就带着学员到地里亲自实践。刨土挖地,看温度测湿度,分析病虫害,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帮助农民真正掌握致富本领。到目前为止,院士专家站已培养了1440名乡土人才,这些学员学成返乡后,像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央视 时代 楷模 发布 观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5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