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准确性赏析.doc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准确性赏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准确性赏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准确性赏析表述准确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字精练的前提条件。这体现在定义准确、分类准确、含义准确和用词准确几方面。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新条例)是】996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以下简称原条例)和2000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原(办法)两个规章合二为一、修改整合的产物,共八章四十二条,全篇5000多字,既体现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一体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时代要求,又在公文的准确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值得借鉴学习。一、概念更加准确对概念的描述,一般采取下定义的方法,而定义一般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概念不准确,容易
2、引起歧义,难以准确表达意图,是公文写作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比一下新条例与原条例、原办法就会发现,新条例对“党政机关公文”的解释既全面又准确。原办法: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行政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按照外交部的有关规定处理。”原条例: “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新绦例: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
3、、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关于公文的含义,三者都采取了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但是原办法对“种差”概括不全面,新条例弥补了这个不足。新条例对“党政机关公文”内涵的表述有三个要点:第一,表明了党政机关公文的主体是党政机关,把党政机关公文与其他公文区别开来。第二,表明了党政机关公文的核心是“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体现了党政机关公文的本质属性,原办法对此没有表述。这个表述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所有公务活动,原办法只表述为“行政
4、管理过程”,容易引起在经济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书不属于行政机关公文的误解。正是因为新条例揭示了公文的本质属性,才使得公文的工具属性和“具有特定效力”顺理成章。这样表述。就把党政机关公文与非党政机关公文(如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的公文)区别开来了。第三,表明了党政机关公文的外在特征即具有“规范体式”,这就比原条例 “规范格式”的表述更加准确。在公文外延的表述上,新条例沿用了原办法的体例,对党政机关公文外延作了概括:“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外事方面的公文,依照外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这样,党政机关公文就包括依据新条例制发的公文、法规规章方面的公文和外事方面的公文。原条例没有对党
5、的机关公文的外延作出概括,似乎党的公文仅限于条例规定的14种公文,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对于党政机关公文这个概念,新条例既准确表述了其内涵,又全面概括了其外延,弥补了原条例和原办法在公文概念表述上的不足。新条例对“党政机关公文”表述的示范作用在于,在公文写作中,如果涉及概念,既要尽可能准确表述其内涵又要确切地概括其外延,既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概括不全。二、层次划分更加准确现实生活中一些公文给人云里雾里、不得要领的感觉,就在于公文内容交叉、划分不准而致条理不明、层次不清。新条例在结构方面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出,新绦例章节的划分更加合理,层次更加简明清晰。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新条例以“公
6、文处于不同生命状态”这一标准,将公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撰制、办理和管理三个阶段,并以此为基础安排章节,较好地遵循了划分标准同一的规则。第一阶段,公文处于“生产”过程公文撰制。此阶段,公文控制在发文机关手里。新条例按公文“生产”的时间顺序将这一阶段划分为起草、审核、签发、复核、登记(确定发文字号等)、印制(包括用印)、核验等环节,环环相扣,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如果将第六章中的第二十五条放于第五章,行文将更加合理)。原绦例将这一阶段划分为起草、校核、签发三。章,显得支离破碎,又将核发、发文字号、印制等内容置于“公文办理和传递”当中,不仅顺序与公文制作过程不符,而且这些环节并非处于“传递”当中。原
7、办法将公文革拟、审核、签发、复核、缮印、用印、登记、分发等环节虽然归纳为“制发公文的过程”,却定义为“发文办理”,显然,“发文”与“制文”是有区别的。第二阶段,公文处于“使用”过程公文办理。此阶段,公文控制在收文机关手里。新条例按时间顺序将这个阶段划分为传递、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等前后连续的不同环节,与公文处理的时间顺序一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遗憾的是在行文时颠倒了收文与发文的先后次序。原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对于公文标点符号的要求,原条例和原力、法的规定不尽一致。原办法规定:“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原条例规定: “公文中汉字和标点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准确性赏析 党政机关 公文 处理 工作条例 准确性 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5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