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贫困.ppt.ppt
《哲学的贫困.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的贫困.ppt.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哲学 的 贫困 罗芬,1、哲学的贫困写作背景,1847年,马克思撰写并发表哲学的贫困,以批判普鲁东(1809-1865)于1847年发表的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发表最早的文本,以马克思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一文本第一次公开问世的。,当1846年普鲁东写下贫困的哲学并自认为他第一个用哲学的观点为经济学提供了内在理论结构的同时,马克思此时已经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第二阶段的研究,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马克思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上面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2、建构过程。,2、理论研究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过渡时期:一方面,马克思彻底摆脱了人本主义哲学构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方法中科学地面对历史;另一方面,马克思已经正确地理解了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前提,根本上转变了他对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认知态度,但还没有直接开始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3、普鲁东的贫困的哲学简介,可在普鲁东的这部新作中,人们看到的绝对是另一幅面孔。原来那个质朴的为无产阶级请命的斗士不见了,现在是一位打着上帝的旗号,与资产阶级大讲“调合”的漫画式的“思想大师”。在贫困的哲学一书中,普鲁东的理论出发点不再从人出发的公正,而是与上帝等质的“无人身理性”。(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
3、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5页。),普鲁东后来从格律恩那多少也知道了一些黑格尔哲学。可是,这位迟到的学生与马克思甚至整个德国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先进方向不同,他不是从黑格尔绝对理念背后的神正论复归于人,而是从现实走向神学。这是大前提上的背道而驰。所以,开篇之初,他就声称:“社会历史无非是上帝观念的一个长期的确定,一个人类命运的逐步启示”。,不过,与古代的那种认识不同,普鲁东是通过“科学理性”来确认的神性,并将这种神学的假设作为他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如果人的劳动是上帝创世的继续,那么,普鲁东的理论就是在现实中“替天行道”。显然,普鲁东的这种理论前提足以说明他对当时欧洲哲学特别是对基督教文化之批判的寡
4、闻。,“经济科学依我来看是形而上学的客观形式和实现”。谁研究劳动和交换的定律,谁就是真正的、专门的形而上学者。这是“一种富有逻辑性的科学或是一种富有具体性的形而上学,根本改变了过去哲学的各项基础”。(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7页。)这显然是一笔糊涂帐。因为,如果在黑格尔那里资产阶级市民社会中经济现实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实际上是绝对观念的历史实现的一个现代高点,可普鲁东的头脑就没有那么清楚了:“社会经济的全部历史都写在哲学家的著作里”。(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8页。)“在经济学家看来,事实就是真理,唯一的理由是因为它就是事实,是有形的
5、事实。在我们看来,情形正相反,事实决不是有形物,因为我们不知道有形物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事实是无形观念的有形表现。”(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42页。),在费尔巴哈以后的这种极简单而粗糙的显性唯心主义文字,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可这却是普鲁东用哲学来教训贫困的经济学家的法宝。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真正学到黑格尔哲学的内在辩证法,只是学来一点外在的皮毛,即正反合(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调合三段式。,4、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具体内容,在第一章中,普鲁东同时反对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他认为,现实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劳动和交换已经自发地普遍地组织起来,政治经济学给了这
6、个组织的基本原理,并以人权维护这个社会的运转;而社会主义则认为这个组织是产生出罪恶、压迫和贫困的根源,因而它必然是“过渡性质的”。一是完全肯定,二是彻底推翻的否定。普鲁东的立场是想说明,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社会事实之上的“社会科学”,因为它说明了社会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即规律。这应该是一种研究的前提,因为“如果没有政治经济学的深刻批判和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将是一筹莫展”。(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8页。)“社会主义里面没有任何东西不是政治经济学所有过的”。(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9页。),比如,由政治经济学揭示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
7、来源理论。一切价值都由劳动产生的。社会主义的意义在于它看出了政治经济学的非批判性,因此社会主义必然在反对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中这就表现为资本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二元对立。普鲁东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都是极端和片面的,高明的他要第三个原则:即作为否定之否定出现的协调原则。(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50页。)即承认政治经济学的事实,但纠正它的错误,“使事实与权利协调起来”,从而得到“秩序”。(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1页。),第二章是普鲁东用哲学对经济学的“拯救性”讨论。讨论围绕着政治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价值理论而展开。普鲁东直接提出,“价值主
8、要地是显示出一种社会关系”,“甚至可以说只有通过社会性交换,再联系到它的天然状态才能形成它的功用,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概念”。(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3页。),价值分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是交换的必要条件,去掉交换使用即等于零。普鲁东发现这是一对客观矛盾,并且,“二律背反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性质”。(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70页。),在普鲁东眼里,过去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理论上的弱智,他们只能直观地看到经济学中的正题或者反题。这是由于经济学家都不懂哲学。“价值的本质是绝对可以调和的”。(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9、。第73页。)这又是黑格尔的矛盾之调合,正,反,合。这才出现了政治经济学迄今为止的最高点:构成价值的发现。构成价值正实现和调合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本质,供给与需求使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相接触并且调和,这两者在商业的构成中实现。在交换中,形成比例关系,进入这一构成与实现的要素就是价值,配合后的多余部分是非价值。,“价值是在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通过分工与交换两种方式自然形成的社会之中,是构成财富的各种产品的比例性关系:人们把它叫做产品的价值,乃是一种公式,用货币记号来指出该产品在总财富里所占的比例”。(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85页。)构成价值是一个合题,功用与交换不
10、可分形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综合价值或社会价值,即真正的价值。“价值是通过它在供1与求1之间的一种连续的摇摆现象而达到的一种绝对的经济规律”。就这样,普鲁东自认为创造了政治经济学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从第三章开始,一直到第七章,是普鲁东所描述的经济进化的五个时期。分工是经济进化的第一个阶段,这本身是经济学的二律背反。第二个阶段是机器,机器是分工的对立物。第三个阶段是竞争,竞争是经济的调节,并为价值构成所需要。普鲁东在这里批评共产主义取消竞争,他认为问题不在消灭竞争,而是使竞争得到平衡和监督。第四时期是垄断,“由于垄断,人类才占有了地球”。(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
11、83页。)第五个时期是警察或捐税。,第八章普鲁东用了一个非常吓人的标题:“人和上帝在矛盾律下的责任,或天命的解答”。他还在鼓吹:“社会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解决它的二律背反”。(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27页。),例如人的理性与无限的神性矛盾,劳动与资本的矛盾(社会发展中的二律背反)。“劳动,发明了工作方法和机器,因而无可限量地增加了它的力量,然后用竞争来鼓励工业的天才,用资本的利润和企业的特权来保证它的收获,从而使阶级社会的组织变得更为深刻,更是不可避免的”。普鲁东说,“关于这一切,不应该指责任何人”。(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34页。
12、)他反对一切简单的肯定,因为“社会经济的一切都暂时的”;(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41页。)也反对一切激进的否定(他反对西斯蒙第的开倒车),他期望“社会按照知识和经济的进步逐步改善”。(注:普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41页。)普鲁东自己,是这种矛盾不断现实协调的根本。他自认为是法国的黑格尔。,5、马克思哲学的贫困新观点,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一书实际上隐喻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观点,一切重新建构抽象的哲学逻辑体系并以哲学来投射现实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马克思有自己的新哲学,从广义上说,它首先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13、,离开了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科学研究,哲学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视域中就不再具有科学意义上的合法性。,6、哲学的贫困研究内容,在当时,这种现实的研究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学实证批判,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分阶段具体的现实的历史反思。哲学,首先是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指南,这就是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辩证法。其次,哲学进一步表现为一种对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生存情境的理性把握,这就是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历史现象学。而后者,只是在1857-1858年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研究中才得以完成的。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才刚刚开始将他在经济学研究成果中新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再一次运用于政治经
14、济学本身的科学建构之中。当然,这还是一种初步的理论接合。,7、哲学的贫困篇章结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是用法文写作的,以便直接对法国工人起作用,把他们从普鲁东的错误影响下解放出来。这本书一共两章八节。第一章是立足于马克思正在撰写修改的政治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经济学研究,而第二章是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特别是致安年柯夫的信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8、具体内容,第一章“科学的发现”中的三节主要分析普鲁东的价值理论,也是本书对经济学本身的探讨。总的说,这些讨论在基本观点和方法上是正确的,但由于马克思此时还没有真正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深层问题,从而也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经济学的总体逻辑。所以他的大量
15、观点还依托于古典经济学,特别是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学创立,是在十年之后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完成的。,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马克思对普鲁东进行了彻底的清算。他通过经济学和哲学两个方面的努力,揭露了普鲁东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非科学性和小资产阶级的反革命特征。在这本书中,马克思对普鲁东价值论的经济学批判与对普鲁东的历史观方法论的批判是分别进行的。对资产阶级自然主义历史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的批判与肯定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同步发生。,第一章,在这本书的第一章中,马克思直接批评普鲁东的价值理论。在上面的讨论中,普鲁东的经济范畴往往是一种与神学式的假哲学混杂在一起的东西,用马克思的话来说,
16、就是“分工和这种分工所包括的交换等都是凭空掉下来的。”(注: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78页。),普鲁东根本不知道人类社会生活存在的历史性特征。比如“交换有它自己的历史,它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如在中世纪,交换的只是剩余品;而后来,“一切产品,整个工业活动都处在商业范围之内,当时一切生产完全取决于交换”;最后,才出现了“人们一向认为不能出让的一切东西这时都成了交换和买卖的对象”的时期。(注: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79页。)交换总是一定历史时期中的特定的交换。这正是马克思刚刚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普鲁东在讨论经济,也承认经济的优先性,可是这种非历史的
17、观点必然导致深层的唯心史观。马克思指出,这实际上也是所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致命错误。,普鲁东自称他拥有哲学辩证法,可“普鲁东先生的整个辩证法是什么呢?就是用抽象的和矛盾的概念,如稀少和众多、效用和意见、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两者都是自由意志的骑士)来代替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需要和供给”。(注: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87-88页。)普鲁东指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是正确的。可他却是从任意而错误的推论中得出的结论:在普鲁东那里,使用价值众多,交换价值稀少,使用价值供给,交换价值需求。这一矛盾在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中得到解决(构成与实现)。在马克思看来,普鲁东创造出来的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贫困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5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