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第1214章.ppt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第121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第1214章.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理解货币需求的基本含义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与影响因素理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掌握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第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分析角度1.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货币需求的含义传递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二是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
2、货币的需求。,2.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与微观视角(1)当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时,往往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2)当强调货币的资产职能时,通常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3.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金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二、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宏观货币需求理论)马克思认为,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求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当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与货币流
3、通速度成反比;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时,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公式中:M代表货币必要量;P代表商品价格;Q代表待售商品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2.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两个著名的方程式(1)交易方程式(宏观货币需求理论)费雪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在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手中的货币,最终都将用于购买。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支出量与商品、劳务的交易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假定以M表示流通的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MV即为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量。再假定一年内所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为P,T即表示社会商品总交易量,
4、因而公式可写成:MV=PT,将公式变形后:M=PT/V此公式表明,决定一定时期名义货币需求数量的因素主要是这一时期全社会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同期的货币流通速度。费雪是从宏观分析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的,而且仅着眼于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职能。,(2)剑桥方程式(微观货币需求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和A.C.庇古(A.C.Pigou)等人从货币持有的角度提出了现金余额说,并用数学方程式的形式予以解释,故又被称为“剑桥方程式”用数学方程式表示,即:Md=kPY这一方程式中,Md代表名义货币量;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代表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收入占名义总收入的比率
5、。现金余额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货币持有方面。马歇尔和庇古认为,人们的财富与收入有三种用途:(1)投资以取得利润或利息;(2)消费以取得享受;(3)持有货币以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从而形成现金余额,即对货币的需求。这三种用途互相排斥,必须权衡后作出最佳选择。如果感觉到保持现金余额所得的利益较大而所受的损失较小,则必然增加现金余额。相反,则要减少现金余额。,(3)两个方程式的区别从表面上看,两个方程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二是以个人持有的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货币流通速度V。透过表象,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是不同的。交易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分析
6、货币需求的产物,它表明要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在短期内由制度因素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视为常数的情况下,商品交易量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而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产物,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要多于交易方程式。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式中,所需求的不只是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货币,还包括发挥资产职能的货币。,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微观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提出了一种权衡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就是公众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和收入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入手,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存在着流动性偏
7、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而人们偏好货币的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第一,交易动机。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必然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持币动机就是交易动机。第二,预防动机。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凯恩斯把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归入一个范畴之内,由这两个动机所引起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关系,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若以M1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需要的货币量,Y表示收入,L1表示Y与M1之间的函数关系,则:M1=L1(Y),第三,投机动机。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大类:货币和债券。人们持有货币资产,收益为零;持有债券资产,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
8、,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会上升。投机性货币需求(也称为资产性货币需求)最主要受利率影响,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若以M2表示投机性货币需求量,i表示利率,L2表示i与M2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由于货币总需求等于货币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之和,所以货币总需求的函数式是:,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微观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三类因素的影响:总财富水平、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和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例如,弗里德曼用收入来代表财富总额,这个收入是长期收入,即“永恒收入”。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与永恒性收入呈正比关系,由总财富决定的永恒性收入水平越高,货币需求越
9、大。弗里德曼进一步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大类。这两种财富都能带来收入。非人力财富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与货币需求呈反比关系。货币需求函数:,三、现阶段我国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与影响因素(四个)1.收入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角度分析,收入都是决定我国货币需求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收入增长,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会随之而增长,进而带动货币需求总量的增长。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的变化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和资产性货币需求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物价水平和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和资产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但就我国目前状况来说,物价水平的上升更容易引起货币需求总量的增加。3.其他金融资产收益
10、率(利率)非货币性金融资产收益率越高,资产性货币需求相应会减少,进而使货币需求总量呈下降趋势。,4.其他因素(1)信用发展状况一般来说,信用发展状况越好,货币需求就越小,反之就越大。(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先进的金融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3)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与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越健全,预防性货币需求就会减少,进而货币需求越小,反之就越大。,第二节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1.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与基础货币(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
11、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国外资产、对政府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中央银行的负债主要包括:储备货币、发行债券与票据和政府存款。,中央银行的资产:国外资产。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外资产,主要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对政府债权。作为“国家的银行”,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通过采取直接向政府提供短期贷款或购买政府债券等方式向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形成对政府的债权。对金融机构债权。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充当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者”,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方式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中央银行的负债:储备货币。这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项目之一,主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
12、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等。发行债券与票据。发行债券与票据也是中央银行的一项负债业务。政府存款。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代理收受国库资金,政府及公共机构的暂时保留或结余的资金形成中央银行账户上的政府存款。,(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基础货币的构成,(3)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收放渠道a.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外汇储备增加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增加;反之,当外汇储备减少时,基础货币也相应减少。b.对政府债权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央行买入政府
13、债券时,基础货币增加;当央行卖出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减少。,c.对金融机构债权业务与基础货币当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时,基础货币增加;当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时,基础货币减少。由此可见,当三项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增加时,基础货币量也随之增加了;反之,当三项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减少时,基础货币量也随之减少。d.负债业务与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增减变化不仅受央行资产业务的影响,也受央行负债业务结构变化的影响。发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个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在央行负债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基础货币。,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与存款货币的创造(1)一对概念: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指商
14、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也就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基础货币。派生存款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活动衍生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2)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第一,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第二,非现金结算广泛使用第三,市场中始终存在贷款需求,(3)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过程例121:假设A银行吸收到其客户甲100万元的现金存款,从而A银行获得了100万元新增原始存款。有了存款,A银行便有了发放贷款的条件。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
15、则A银行针对吸收的这笔100万元的存款保持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应不低于20万元。假设在保留20万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后,A银行向客户乙发放了80万元的贷款。客户乙获得80万元的贷款后,立即用支票向客户丙支付80万元的贷款。丙接到支票后,委托其开户银行B银行为其收款。B银行收到客户丙缴来的金额为80万元的支票后,向A银行提示,通过中央银行特设的支付清算系统,A银行将80万元的资金划给B银行,则此时A、B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B银行有了80万元的存款后,也会像A银行一样,保留必要的法定存款准备金16万元,将其余的64万元用于发放贷款。假设B银行向客户丁发放贷款64万元,客户丁获得贷款后,用支票向客户
16、戊支付64万元的贷款。戊接到支票后,委托其开户银行C银行为其收款。C银行收到客户戊缴来的支票后,向B银行提示,通过中央银行特设的支付清算系统,B银行将64万元的资金划给C银行,则此时B、C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如下,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经过转账支付又会创造出新的存款,这就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本原理。,(4)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如果以R表示原始存款的增加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D表示包括原始存款在内的经过派生的存款增加总额,则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R1/rd公式可变化为:1/rd=D/R=K,K通常被称为存款派生乘数。中央银行可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
17、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或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派生能力,从而达到调节市场中货币供给量的目的。,除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外,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和现金漏损率(c)也是影响商业银行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重要因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的影响机理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同,也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向变动关系。现金漏损率就是漏出银行体系的现金与银行存款总额的比率。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一样,与存款派生乘数呈反向变动关系。三项指标增大后,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会减弱。,3、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再解释-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表现为下列公式:Ms Bm M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m为
18、货币乘数。该公式表明,货币供给是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乘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基础货币B是由央行的业务活动决定的,取决于央行的政策行为。而货币乘数m则与现金漏损率,或者叫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有关。准备存款比率,即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占全部存款的比重。通货-存款比率和准备-存款比率均与货币乘数呈反方向变动。,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面货币供给创造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存款货币是货币供给量的主体。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与意义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
19、实际存在的货币总量。各国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是分层次统计的。货币供给的层次划分,是指中央银行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不同口径的层次划分。目前,各国央行对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都是货币资产的“流动性”高低。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即为资产的变现性,是指资产转化为现实购买手段的能力,实质上反映了货币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能力大小。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意义在于: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统计货币数量、客观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主要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目
20、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货;二是货币;三是准货币。通货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企业或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最强。货币是指通货加上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是指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等。(2)美国的货币层次划分(3)日本的货币层次划分(4)英国的货币层次划分(5)中国的货币层次划分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实际上讨论的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能力
21、问题。在经济学中,有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个基本的经济学范畴。外生变量是指这种变量的变动主要受政策的影响,而不由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决定。内生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量,它们通常不为政策所控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货币供给具有内外共生性:从总体上看,央行对货币供给量具有相当的调控能力,这说明货币供给量存在着较强的外生性,但这种外生性又不是绝对的,因为货币供给量还要受经济运行中其他经济行为主体行为的影响,因而货币供给量又具有一定的内生性质。,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了解通货紧缩的影响、成因与治理理解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理解国际
22、收支的含义理解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市场供求的影响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与治理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第三节通货膨胀第四节通货紧缩,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一对概念。所谓货币均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与此相反,货币失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一国的货币流通,通常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调整恢复到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货币失衡有两种形态:货
23、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货币失衡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首先,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其次,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第三,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第四,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 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表现市场供求均衡与否的物价水平波动也可以作为货币均衡与否的外在表现形式。,三、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货币均衡作为市场供求均衡的一种反映,其自身均衡对市场供求均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离不开利率的调节。例如,在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时,利率将下降,而利率的下降会增大货币的需求,进而使得货
24、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均衡得以实现。当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了均衡,此时的利率水平是均衡的利率水平。,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一、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的概念1、国际收支的含义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2、国际收支的特点1)国际收支是个流量概念,记载的是一个国家某一时间段内的对外经济交易状况,具有期限性特点。2)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而是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3)国际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其所记录的交易包括四类:
25、价值交换、单方面转移、移居、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价值交换。即一国居民向另一国居民提供的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等并从对方得到价值相等的回报。,(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种按复式簿记记账原理编制的统计报表,系统记录一国一定时期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各国制定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1.经常账户也称经常项目,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明细项目。,1)货物货物项下记录的商品进口和出口的外汇收支。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收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金融 理论 实务 1214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5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