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烧结.ppt
《第九章烧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烧结.ppt(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九章 烧结,主讲:管登高 博士后/副教授/硕导,材料物理化学,成都理工大学材化学院,2,9.0 概述9.1 烧结概念9.2 固相烧结9.3 液相烧结9.4 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9.5 烧结的影响因素,第九章 烧结,2023/2/6,3,陶瓷材料制备过程涉及:配料、混料、磨料、干燥、预烧、成型、烧结、材料加工(热、冷加工)、上电极、极化等工序烧结:传统工艺过程中使材料获得预期显微结构以使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工序:将粉状物料转变称为致密体,9.0 概述,2023/2/6,4,原始粉料:,生坯,成型,2023/2/6,5,电真空/装置陶瓷,瓷管,99氧化铝陶瓷,压敏瓷,电容瓷,介质电容陶瓷,日用
2、瓷:灯头、灯座,烧结后:,2023/2/6,6,99氧化铝陶瓷,99氧化铝陶瓷:,氧化铝陶瓷按照含量分为75瓷(75%)、92瓷(92%)、95瓷(95%)、96瓷(96%)、97瓷(97%)、99瓷(99%)以及995瓷(99.5%)和997瓷(99.7%)。国内目前厂家多数生产95%氧化铝陶瓷产品,目前产品都有有往高含量发展的趋势。由于99氧化铝陶瓷的特性,因而被广泛使用于有高洁、高温、高耐磨环境要求的工况。,2023/2/6,7,ZnO压敏陶瓷,ceramic powders with controlled geometry(needles,platelets,spheres and h
3、exagonal prisms)and chemistry,2023/2/6,8,无机材料的性能不仅与材料组成(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有关,还与材料显微结构密切相关粉体经成型、烧结后得到致密体(多晶材料),显微结构包括:晶体、玻璃体、气孔烧结过程直接影响显微结构中的晶粒尺寸、气孔尺寸及晶界形状和分布,烧结过程影响材料性能,2023/2/6,9,Eg.不同烧结温度下,材料的显微结构材料:PMMNPZT四元系压电陶瓷材料组成:0.06Pb(Mg1/3Nb2/3)O3-0.06Pb(Mn1/3Nb2/3)O3-0.44PbZrO3-0.44PbTiO3+0.2%质量分数的CeO2,烧结温度不同,晶粒尺
4、寸、晶粒规整程度明显不同,1150条件下烧结,1250条件下烧结,2023/2/6,10,烧结如何改变材料性质:1、,G 强度,2、气孔 强度(应力集中点);透明度(散射);铁电性和磁性。,2023/2/6,11,本章目的:介绍烧结过程的现象和机理介绍烧结的各种因素对控制和改进材料性能的影响,2023/2/6,12,主要内容 请以授课ppt内容为主,只需重点掌握最基础的概念、结论,无需了解繁杂的公式及推导 1、烧结概念、推动力及模型 2、固相烧结和液相烧结过程中的四种基本传质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和动力学方程 3、烧结过程中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的控制 4、影响烧结的因素。,2023/2/6,1
5、3,9.1 烧结概念,烧结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宏观定义一:粉体原料经成型、加热到低于熔点的温度、发生固结、气孔率下降、收缩加大、致密程度提高、晶粒增大、变成坚硬烧结体的现象(宏观现象)宏观定义二:一种或多种固体(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等)粉末经过成型,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收缩,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烧结体,这种过程称为烧结。,(宏观现象),2023/2/6,14,微观定义:固态中分子(原子)间存在相互吸引、通过加热使质点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行迁移,使粉末产生颗粒黏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微观物质迁移),烧结的意义:烧结是粉末冶金、陶瓷、耐火材料、超高温材料等部门的一个重
6、要工序。烧结的目的是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这种烧结致密体是一种多晶材料,其显微结构由晶体、玻璃相和气孔组成,烧结过程直接影响显微结构中晶粒尺寸和分布,气孔尺寸和分布以及晶界体积分数.。烧结过程可以通过控制晶界移动而抑制晶粒的异常生长或通过控制表面扩散、晶界扩散和晶格扩散而充填气孔,用改变显微结构方法使材料性能改善。因此,当配方、原料粒度、成型等工序完成以后,烧结是使材料获得预期的显微结构以使材料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工序。,2023/2/6,16,烧结示意图:,烧结收缩气体以开口气孔排除,烧结收缩闭口气孔,烧结收缩无闭口气孔,颗粒向中心逼近,2023/2/6,17,粉料成型坏体(具有一定外形;颗
7、粒点接触;包含气体)强度低高温:颗粒间接触面积增大、颗粒聚集、颗粒中心距逼近、逐渐形成晶界;气孔 形状变化、体积缩小,从连通气孔变为孤立气孔并逐渐缩小气孔从晶体排除,致密化,2023/2/6,18,烧结程度的表征:坏体收缩率、气孔率、吸水率、相对密度(烧结体密度与理论密度之比)温度升高,烧结过程不断进行坏体收缩、气孔率下降、致密度下降、强度增大、电阻率下降、晶粒尺寸增大,2023/2/6,19,相关概念,1.烧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烧制成为致密体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涉及:脱水、坏体内气体分解、多相反应、熔融、溶解、烧结等2.烧结:粉料在低于固态物理熔融温度下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
8、2023/2/6,20,3.熔融:高温下,固体融化成熔体的过程关系:烧结是烧成过程的一重要部分;熔融和烧结都是由原子热振动引起的,但熔融时全部组元都变成液相,而烧结时至少有一相为固相烧结温度低于熔点金属、硅酸盐、盐类各自不同,2023/2/6,21,4.烧结和固相反应均在低于熔点或熔融温度下进行过程中,至少一相为固相固相反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与组元结构、性能均不同;烧结不发生化学反应,组元(单、双、多)在表面能驱动下,由粉体变为致密体,微观晶相组成不变但显微组织结构排列更致密,结晶更完善;实际生产中,烧结、固相反应往往穿插进行,2023/2/6,22,烧结的推动力,烧结过程的推动力:能量
9、、压力、空位差1.能量差:粉料表面能多晶烧结体晶界能 粉料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晶界能,粉体 经烧结后,晶界能取代表面能粉料粉碎、研磨1.表面能储存于粉体中:表面积大 2.晶格缺陷 粉体活性高,能量大,不稳定热力学定律:能量降低是自发趋势,2023/2/6,23,既然粉料表面能大于烧结体晶界能,能量降低是自发趋势,为何烧结过程不能自发进行?实际上,烧结推动力与相变和化学反应的能量相比,能量很小,因此必须对粉体加以高温,才能使粉体转变为烧结体粉料(粒度1um)烧结时,E8.3J/g,G1 ca/g石英的晶型转变,E1.7kJ/g,G200 ca/mol一般化学反应:E200kJ/g,G104 ca
10、/mol 另,只有高温下,固相传质才变得显著,2023/2/6,24,固气界面逐渐消除,转化为新的、低能量的固固界面;根据能量差衡量烧结程度:晶界能GB/表面能SV 比例愈小,愈容易烧结(烧结推动力主要掌握能量差)如:Al2O3易烧结,而SiC、SiN等共价化合物难烧结,2023/2/6,25,思考:为何一般共价键化合物比离子键化合物更难烧结!主要原因:一般:共价键强烈的方向性,化合物GB更大 GB/SV更高,烧结推动力小,2023/2/6,26,2.压力差:颗粒弯曲表面的压力差紧密堆积的颗粒间仍存在大量细小气孔,在这些弯曲的表面上由于表面张力而造成蒸汽压差:,弯曲表面上:细小气孔表面张力导致
11、压力差,颗粒,颗粒,气孔,2023/2/6,27,压力差:P2/r(球面)P(1/r1+1/r2)(非球面)可见: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与颗粒(曲面)半径成反比,与物料表面张力成正比粉料愈细,曲面曲率半径越小,引起的烧结动力愈大,2023/2/6,28,3.空位差颗粒表面上空位浓度大于内部空位浓度空位差:颗粒表面空位浓度与内部浓度之差空位差导致内部质点向表面扩散,从而推动质点迁移,加速烧结,2023/2/6,29,五.烧结模型,烧结分为三阶段:初期、中期、后期烧结初期从初始颗粒开始烧结、可以圆形颗粒的点接触,可以用某种模型表示烧结中、后期,历程复杂,很难用某种模型加以概括,2023/2/6,30,
12、最终的模型基于:固态微粒或晶粒 气孔,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分为三种模型:初期,中期,后期,2023/2/6,31,Kuczynshi最早建立烧结动力学理论模型(孤立两个颗粒或颗粒与平板的烧结模型)双球模型粉末压块由等径球体作为模型,随着烧结的进行,各接触点处开始形成颈部,并逐渐扩大,最后烧结成为整体各颈部所处环境和几何条件相同,两颗粒间的颈部成长速率基本代表了烧结初期的动力学方程,2023/2/6,32,烧结初期模型:颗粒圆球模型为基础描述颗粒之间接触面积扩展以及素坯收缩率为0-5阶段的模型a.球形颗粒点接触模型,烧结过程中心距不变,2023/2/6,33,烧结初期模型:b.球形颗粒点接触模型,
13、烧结过程中心距减小,中心距减小,颈部,2023/2/6,34,烧结初期模型:c.球形颗粒与平面的点接触模型,颈部,2023/2/6,35,中期模型描述材料经初期烧结后,管状气孔沿三叉晶界排除烧结体的阶段该阶段气孔收缩率降至5后期模型描述呈球形的气孔沿四叉晶界角落排除烧结体及烧结体最终密度达到或接近理论密度的阶段,2023/2/6,36,利用模型可以定量测定原子迁移量,从而进一步研究物质迁移的各种机理利用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对于定性理解烧结动力学的特点与烧结机理具有重要意义,2023/2/6,37,初期 相对密度67,中期相对密度80,末期 相对密度97,Al2O3陶瓷各阶段晶粒结构22MPa热压、
14、1450烧结,2023/2/6,38,9.2 固相烧结,烧结:固相烧结:没有液相参与,完全是由固体颗粒之间的高温固结过程;液态烧结:有液相参与的烧结(粉末中或多或少含有杂质,烧结中杂质熔化出现液相;或由于高温下固体颗粒出现“接触”熔融现象而产生液相)纯固相烧结不易实现,2023/2/6,39,烧结是一个物质迁移的传质过程固相烧结的传质方式有:蒸发凝聚扩散塑性流变,2023/2/6,40,1.蒸发凝聚传质概念:固体颗粒表面曲率不同,在高温时必然在系统不同部位蒸汽压也不同,质点通过蒸发,再凝聚实现质点的传质而促进烧结。蒸发凝聚传质仅在高温下蒸汽压较大的系统内进行:如:氧化铅、氧化铍、氧化铁等的烧结
15、,2023/2/6,41,颗粒高温下产生蒸气压,球形颗粒表面(凸面):正曲率半径两颗粒连接处(凹面):负曲率半径凸面蒸气压大于凹面蒸发凝聚传质:物质从蒸气压高的凸面蒸发;通过气相传质;在蒸气压低的颈部凝聚;颈部填充、扩大,2023/2/6,42,根据烧结的模型(双球模型中心距不变)蒸发凝聚机理(凝聚速率颈部体积增加),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关系式,讨论:A.x/r t1/3,证明初期x/r 增大很快,但时间延长,很快停止 说明:此类传质不能靠延长时间达到烧结。,2023/2/6,43,B.蒸发凝聚传质烧结的工艺控制因素原料初始粒度r:r,烧结速率;烧结温度T:T,蒸气压p0呈指数,促进烧
16、结烧结时间:开始时颈部随时间增长显著,但随着烧结进行径部增长很快停止;故:延长烧结时间不能显著促进烧结效果,2023/2/6,44,C.蒸发凝聚传质特点:1.坏体不收缩:烧结时径部区域扩大,颗粒球形状变为椭圆,气孔形状改变,但球之间中心距不变2.坏体密度不变,2023/2/6,45,蒸发凝聚传质:一种气相传质(凸面蒸发后凝聚在凹面)仅在高温下蒸气压较大、颗粒足够小的系统内进行,需要足够的蒸气压烧结一般氧化物、硅酸盐材料达不到所需的蒸气压故:一般材料的烧结以该方式进行传质的实例并不多,2023/2/6,46,2.扩散传质,大多数固体材料(固态)烧结,高温下蒸气压低(挥发性极小!)(无法达到蒸发凝
17、聚传质所需蒸气压,故蒸发凝聚数量微不足道),传质更容易通过固态内质点的扩散过程进行扩散传质即:实际陶瓷烧结时物质的迁移通过比较快的体积扩散及界面扩散实现,2023/2/6,47,扩散传质的原因:1.应力分布决定 表面张力引起应力分布不均匀应力作用下,颗粒重排2.空位浓度分布决定 应力分布不均匀必造成空位浓度梯度空位浓度梯度下,原子迁移,2023/2/6,48,1.颈部应力分析,颗粒球体内部:无应力区两球接触的中心部位:压应力区2颈部:张应力区1,1,颈部的张应力由两颗粒接触中心处同样大的压应力平衡,2023/2/6,49,理想情况下,粉末体看作等径球体理想紧密堆积,颗粒接触点上最大压力相当与外
18、加一个静压力(流体静压力)实际系统,球体尺寸不一,颈部形状不规则,堆积方式不同,故:接触点上应力分布产生局部应力,2023/2/6,50,晶界:不同取向晶粒之间的界限,晶粒取向(排列方向),实际系统:颈部压应力区产生局部应力(比如存在如图方向的局部剪应力),剪应力方向,剪应力作用下,晶粒彼此沿晶界剪切滑移,滑移方向由不平衡的应力方向决定,2023/2/6,51,故:颗粒接触点的应力促使扩散传质中物质的定向迁移因此,在烧结开始阶段,由于上述(1).局部应力和(2).流体静压力影响下,颗粒间出现重排,从而使坏体堆积密度提高、气孔率降低、坏体收缩但,晶粒形状没有变化,因此不可能完全排除气孔,2023
19、/2/6,52,2.颈部空位浓度分析在扩散传质中,要达到颗粒中心距离缩短必须有物质向气孔迁移(与蒸发凝聚传质不同:中心距不减小)颗粒接触点的应力促使扩散传质中物质的定向迁移气孔作为空位源,必然进行反向迁移,2023/2/6,53,颗粒不同部位空位浓度不同颈部张应力区:浓度最大;颗粒内部无应力区:其次;颗粒接触中心压应力区:浓度最低因此产生了空位浓度差,必然促使空位的扩散和迁移(物质原子、离子反向扩散),2023/2/6,54,因此,空位浓度差导致:扩散传质时,原子或离子由颗粒接触点向颈部迁移,从而达到了填充气孔,促进烧结的结果。,空位扩散方向:,2023/2/6,55,由晶界到颈部的晶格扩散传
20、质机理物质:晶界颈部;空位:颈部晶界,2023/2/6,56,3.扩散传质途径扩散传质可以进行的途径:1.表面扩散:扩散沿颗粒表面进行;2.界面扩散:扩散沿颗粒之间的界面进行;3.体积扩散:扩散在晶粒内部进行无论途径如何,物质扩散终点为颈部,2023/2/6,57,扩散传质可以进行的途径,2023/2/6,58,晶格内结构基元(原子、离子)迁移至颈部;原基元位置变为新空位;晶格内其他结构基元又补充新空位物质以“接力”方式向内部传递,而空位向外部转移,2023/2/6,59,烧结的目的是排除气孔、实现致密化扩散传质如何消除气孔?物质以“接力”方式向内部传递,而空位向外部转移,空位以以下三个部位消
21、失:表面、界面、位错晶界上的原子(离子)排列不规则,随着烧结进行,活动频繁,晶格内空位一旦移动到晶界上,结构基元稍加调整即可达平衡(体系能量降低),从而导致空位消失,2023/2/6,60,随着,颈部填充和颗粒接触点结构基元迁移,导致:气孔缩小,颗粒中心距逼近,宏观表现位气孔率下降、坏体收缩扩散传质的不同阶段按烧结温度及扩散程度分类,扩散传质过程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2023/2/6,61,1.初期阶段主要扩散途径:表面扩散(表面扩散比体积扩散更容易,开始温度更低)例:Al2O3 T体积900;T表面330特点:气孔率大,收缩约1;(原因:表面扩散对空隙的消失和烧结体收缩无明显影响)
22、现象:不规则连通气孔,表面扩散使颈部填充,初始孔隙表面光滑、气孔球形化,但对孔隙的消失和烧结体的收缩(颗粒中心距缩小)无显著影响,2023/2/6,62,烧结初期阶段,影响因素:1.烧结时间:致密化速率随时间增长稳定下降,产生明显的终点密度,故:不能通过延长烧结时间以促使致密化原因:颈部填充扩大,曲率半径增大导致传质的推动力空位浓度差逐渐减小这类烧结保温时间不宜长,2023/2/6,63,2.原料初始粒度:减小粒度促进烧结,颈部增长约与粒度的3/5次方成反比3.温度决定作用:升高温度必然促进烧结(T升高,扩散系数显著增长DD0exp(Q/RT),加快烧结进行)烧结速率常数KA(Q/RT),Q为
23、烧结过程激活能,2023/2/6,64,2.中期阶段主要途径:晶界和晶格扩散现象:颗粒开始黏结、颈部扩大,气孔由不规则变为三颗粒包围的圆柱形管道,气孔相互连通,晶界开始移动,晶粒正常生长,球形颗粒变成多面体形(Coble:十四面体模型),气孔率降低5,收缩达8090,主要影响因素:时间t致密化速度较快(与t成一次方关系),2023/2/6,65,中期烧结时晶粒的模拟结构(十四面体),Al2O3中期烧结时:“黑色”气孔沿晶界边缘构成连通结构气孔形状复杂,但近视可看作圆柱体,Coble:十四面体模型,2023/2/6,66,3.后期阶段主要途径:晶格扩散现象:气孔完全孤立,气孔位于四晶粒包围的顶点
24、,晶粒明显长大,坏体收缩达90100主要影响因素:时间t致密化速度快(与t成一次方关系)与中期一致,当温度和晶粒尺寸不变时,气孔率随烧结时间线性的减少,2023/2/6,67,典型的后期烧结显微组织,气孔完全孤立,气孔位于四晶粒包围的顶点,晶粒明显长大,坏体收缩达90-100,2023/2/6,68,9.3 液相烧结,一.概念:有液相参与的烧结过程(粉末中或多或少含有杂质,烧结中杂质熔化出现液相;或由于高温下固体颗粒出现“接触”熔融现象而产生液相)无机材料领域,纯固相烧结不易实现,2023/2/6,69,液相烧结广泛存在,如:长石瓷、水泥熟料、高温氧化物等的烧结液相烧结与固相烧结的异同点:,2
25、023/2/6,70,同:推动力表面能 烧结过程颗粒重排、气孔充填、晶粒生长等阶段异:液相烧结致密化速率高;烧结温度低;(流动传质比扩散传质快:液态流动比固态渗透扩散快),2023/2/6,71,液相烧结的影响因素:液相量液相性质(表面张力、黏度)固液润湿情况固相在液相中溶解度 等等液相烧结影响因素更复杂,研究更困难,2023/2/6,72,液相烧结基本过程:1.颗粒之间液相产生毛细管压力,引起颗粒间压力,使晶粒易于滑动,从而导致颗粒重排;2.毛细管力引起固相颗粒溶解及其再沉淀,结果使颗粒再接触部位变得扁平、坯体发生收缩;,2023/2/6,73,3.液相量减少,在不足或不能较好地润湿固相颗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烧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49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