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超临界锅炉技术讲课.ppt
《600MW超临界锅炉技术讲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0MW超临界锅炉技术讲课.ppt(2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 临 界 直 流 锅 炉技术讲课,超临界参数锅炉特点,超临界火电技术由于参数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超临界锅炉只能采用直流锅炉,在超临界锅炉内随着压力的提高,水的饱和温度也随之提高,汽化潜热减少,水和汽的密度差也随之减少。当压力提高到临界压力(22.12Mpa)时,汽化潜热为0,汽和水的密度差也等于零,水在该压力下加热到临界温度(374.15)时即全部汽化成蒸汽。超临界压力临界压力时情况相同,当水被加热到相应压力下的相变点(临界温度)时即全部汽化。因此超临界压力下水变成蒸汽不再存在汽水两相区,由此可知,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由水变成过热蒸汽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加热和过热,而工质状态由水逐渐变成过热蒸汽。因此
2、超临界直流锅炉没有汽包,启停速度快,与一般亚临界汽包炉相比,超临界直流锅炉启动到满负荷运行,变负荷速度可提高1倍左右,变压运行的超临界直流锅炉在亚临界压力范围内超临界压力范围内工作时,都存在工质的热膨胀现象,并且在亚临界压力范围内可能出现膜态沸腾;在超临界压力范围内可能出现类膜态沸腾。超临界直流锅炉要求的汽水品质高,要求凝结水进行100%除盐处理。由于超临界直流锅炉水冷壁的流动阻力全部依靠给水泵克服,所需的压头高,即提高了制造成本又增加了运行耗电量且直流锅炉普遍存在着流动不稳定性、热偏差和脉动水动力问题。另外,为了达到较高的质量流速,必须采用小管径水冷壁,较相同容量的自然循环锅炉超临界直流锅炉
3、本体金属耗量最少,锅炉重量轻,但由于蒸汽参数高,要求的金属等级高,其成本高于自然循环锅炉。超临界机组具有无可比拟经济性,单台机组发电热效率最高可达50%,每kWh煤耗最低仅有255g(丹麦BWE公司),较亚临界压力机组(每kWh煤耗最低约有327g左右)煤耗低;同时采用低氧化氮技术,在燃烧过程中减少65%的氮氧化合物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形成,且脱硫率可超98%,可实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超临界锅炉工作原理及基本型式,1 基本工作原理一、工作原理及过程工质依靠给水泵的压头一次通过预热、蒸发、过热各受热面而加热成为过热蒸汽。给水流量 G 蒸发量 D,给水泵 省煤器 水冷壁 过热器,管内三类受热面无
4、固定分界点,G 工质流量 Kgi 工质进口欠焓 KJ/Kgq 管子平均热负荷 KW/m2r 蒸发潜热 KJ/Kgd 管内径 m沿直流锅炉管子工质的状态和参数不断变化,二、直流锅炉的特点 本质特点无汽包工质一次通过各受热面,强迫流动受热面无固定界限水冷壁中工质流动特点受热不均对流动影响水动力多值性有脉动现象给水泵压头大;,传热过程特点在水冷壁中工质干度 x 由0 1,因此第二类传热恶化一定出现热化学过程特点要求给水品质高控制调节过程特点直流锅炉对自动控制系统要求高,原因如下,负荷变动时,直流锅炉的蓄热能力较低,依靠自身炉水和金属蓄热或放热来减缓汽压波动的能力较低 直流锅炉必须同时调节给水量和燃料
5、量,以保证物质平衡和能量平衡,才能稳定汽压和汽温。所以直流锅炉对燃料量和给水量的自动控制系统要求高。启动过程特点设有启动旁路启动速度快在启动过程中,有工质膨胀现象启动一开始,必须建立启动流量和启动压力,设计、制造、安装特点直流锅炉适用于任何压力蒸发受热面可以任意布置节省金属制造方便,2 蒸发受热面主要形式一、早期采用的形式本生型,即多次串联垂直上升管屏式苏尔寿式,即多行程迂回管屏式拉姆辛型,即水平围绕上升管圈式式,垂直上升管屏式 1-垂直管屏;2-过热器;3-外置式过渡区;4-省煤器;5-空气预热器;6-给水如口;7-过热蒸汽出口;8-烟气出口,回带管屏式 1-水平回带管屏;2-垂直回带管屏;
6、3-过热蒸汽出口;4-过热器;5-外置式过渡区;6-省煤器;7-给水入口;8-空气预热器;9-烟气出口,水平围绕管圈式 1-省煤器;2-炉膛进水管;3-水分配集箱;4-燃烧器;5-水平围绕管圈;6-汽水混合物出口集箱;7-对流过热器;8-壁上过热器;9-外置式过渡区;10-空气预热器,二、现代直流锅炉采用的形式 由于锅炉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采用了膜式水冷壁;滑参数运行和给水处理技术发展。因此直流锅炉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次垂直上升管屏式(UP型)炉膛下部多次上升、炉膛上部一次上升管屏式(FW型)螺旋围绕上升管屏式,一次垂直上升管屏式(UP型),FW型,螺旋围绕上升管屏式,3 本机组特点一、结
7、构与技术特性 本厂660MW机组采用的是SG2150/25.4型直流锅炉。是上海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美国 ALSTOM成熟技术开发的超临界锅炉。本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结构型锅炉、露天布置燃煤锅炉。炉膛宽度18816mm,炉膛深度18816mm,水冷壁下集箱标高为8000mm,炉膛高度68680mm,炉顶管中心标高76980mm,锅炉容积热负82.56KW/m3,截面热负荷(BMCR):4.946 KW/m2有效的投影辐射受热面热负荷(BMCR):152.3KW/m2燃烧器区域面积热负荷(BMCR
8、)1.875KW/m2炉膛出口烟温(末再出口BMCR):955,屏底烟温(BMCR):1320。,超临界锅炉的结构,总体特点:锅炉布置采用单炉膛型布置方式。全悬吊结构。炉膛采用螺旋管圈+混合集箱+垂直管水冷壁,采用成熟、安全可靠的超临界直流水循环系统。过热器采用水-煤比和多级喷水调温,再热器采用尾部双烟道挡板加事故喷水调温采用对冲四角切圆燃烧方式,24只直流低NOx燃烧器分六层布置在四个角。采用经优化设计的三分仓容克式空预器。,本体结构图,锅炉炉前沿宽度方向垂直布置2只汽水分离器,其进出口分别与水冷壁和炉顶过热器相连接。每个分离器筒身上方切向布置4根不同內径的进口管接头、2根至炉顶过热器管接头
9、和一个疏水管接头。当机组启动,锅炉负荷低于最低直流负荷30%BMCR时,蒸发受热面出口的介质流经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蒸汽通过分离器上部管接头进入炉顶过热器,而水则通过两根疏水管道引至一个连接球,连接球下方设有两根管道分别通至除氧器和大气式扩容器,每根管道上设有调节阀,可根据不同状况控制分离器水位和对工质和热量的回收。在大气扩容器中,蒸汽通过管道在炉顶上方排向大气;水进入冷凝器储水箱。炉膛由膜式壁组成。从炉膛冷灰斗进口(标高7000mm)到折焰角下约1m处炉膛四周采用螺旋管圈,管子规格为38.1mm,节距54mm。在此上方为垂直管圈,管子规格为34.9mm,节距56mm。炉膛上部布置有分隔屏过热
10、器、后屏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水平烟道布置高温过热器,尾部烟道布置有低温再热器和省煤器。锅炉燃烧系统按中速磨冷一次风直吹式制粉系统设计。24只直流式燃烧器分6层布置于炉膛下部四角,煤粉和空气从四角送入,在炉膛中呈切圆方式燃烧。过热器汽温主要通过煤水比调节和两级喷水来微量控制。再热器汽温采用燃烧器摆动调节,再热器进口连接管道上设置事故喷水。尾部烟道下方设置两台三分仓受热面旋转容克式空气预热器。,4 蒸发受热面一、水冷壁结构水冷壁结构特点下部螺旋盘绕上升,从水冷壁进口到折焰角下一定距离(标高55430 mm)处。上部垂直上升 均为膜式壁结构 两者间由过渡水冷壁转换连接螺旋盘绕水冷壁管全部采用内螺纹管
11、,优点:既适合于变压运行及锅炉调峰,又便于支吊和经济,水冷壁总体结构,螺旋水冷壁管屏 炉膛下部采用螺旋管圈水冷壁,螺旋管以螺旋倾18.7493度的由冷灰斗下部盘旋上升,在折烟角下方1m处通过中间混合集箱实现由下方螺旋管圈到上部垂直管圈的过渡(见图2)。螺旋管和垂直管之间的比例为1:3。螺旋管圈38.16.5的15CrMoG管子组成,节距为54mm。,炉膛下部水冷壁采用螺旋管圈,图1 冷灰斗与下部水冷壁处的连接型式,冷灰斗上沿至螺旋管终端螺旋管圈数大于1.2圈。,冷灰斗结构,图2:螺旋管与垂直管过渡示意图,采用螺旋管圈的冷灰斗和中间混合联箱型可有效消除螺旋管圈管子的热偏差。螺旋管和垂直管的转换以
12、及炉墙密封由锻件完成,锻件结构示意如下图3所示:,图3:过渡锻件结构图,过渡段水冷壁管屏 从倾斜布置的水冷壁转换到垂直上升的水冷壁就需要过渡结构,即过渡段水冷壁。,过渡段水冷壁结构简图,上部水冷壁管屏 上部炉膛水冷壁与常规炉膛水冷壁没有差异 采用结构和制造较为简单的垂直管屏,上部垂直管34.96.04,6.21,7.96 15CrMoG,SA-213 T22,节距为56mm。从冷灰斗上沿至螺旋管终端螺旋管圈数大于1.2圈。膜式扁钢厚6,材料为SA-387Gr2 水冷壁出口工质汇入上部水冷壁出口集箱,后由连接管引入水冷壁出口汇集集箱,再有连接管引入启动分离器,二、螺旋管圈水冷壁的特点 在定的炉膛
13、周界情况下,如采用垂直布置的水冷壁管,其管子根数基本固定,管子直径不能过细,为了保证水冷壁管子的安全,必须保证一定的工质流量,所以垂直管圈的质量流速大小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容量较小的直流锅炉水冷壁往往存在着单位容量炉膛周界尺寸过大,水冷壁管子内难以保证足够的质量流速,解决炉膛周界和质量流速之间矛盾的方法一般有下述四种:(1)采用小管径和多次混合的水冷壁(2)水冷壁采用工质再循环(低倍率和复合循环锅炉)(3)采用多次上升垂直管圈型水冷壁(4)采用螺旋管圈型水冷壁。本机组采用螺旋管圈型水冷壁,水冷壁系统流程图,螺旋管圈型水冷壁关键参数:管子根数,式中:N 并列管子根数;L 炉膛周界 螺旋管上升角;t
14、 水冷壁管子节距,螺旋管圈型水冷壁关键参数:上升角度盘旋圈数1.52.5圈,5过热器及再热器 一、系统及总体特点过热器系统,过热器系统按蒸汽流向可分为四级:顶棚&包墙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及末级过热器。其中主受热面为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分隔屏和后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的上部,主要吸收炉膛内的辐射热量。末级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炉膛后墙水冷壁吊挂管之后,受热面呈逆流布置,靠对流传热吸收热量。过热器系统的汽温调节采用燃料/给水比和两级四点喷水减温,在后屏和末过之间设置一级喷水减温并左右交叉以减少左右侧汽温偏差。,再热器受热面分为两级:即高温再热器和低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布置
15、在炉膛折烟角上方,低温再热器布置在尾部烟道内。高温再热器顺流布置,受热面特性表现为半辐射式。低温再热器逆流布置,受热面特性为纯对流。再热器的汽温调节在高负荷时主要靠摆动燃烧器,低负荷时通过摆动燃烧器和改变过量空气系数来达到调温。在低温过热器的入口管道上布置事故喷水减温器,低再至高再之间采用交叉连接。,二、汽温特性及调节过热汽温影响因素,煤水比、给水温度、过量空气系数、火焰中心位置、受热面 粘污,调节特点主汽以调节煤水比为主调节手段;辅以喷水减温再热汽温主要通过摆角调节,事故减温水作为辅助调节手段。三、过热器运行 过热器在35%BMCRBMCR出口汽温可维持在额定值571oC。当锅炉负荷从B-M
16、CR变化到30%B-MCR时,喷水量变化幅度约76.5吨/小时左右,不仅调节特性好,而且传热面积的布置留有足够的裕度,即使在高加全切或部分切除工况带额定负荷这种非正常工况运行,减温系统同样能满足要求,且汽温可控。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在50%BMCRBMCR负荷范围内维持额定值569oC,在低负荷运行下通过采用摆动燃烧器和适当增加过量空气系数可保证再热蒸汽温度达到额定值。,图4:过热器出口汽温、喷水量与锅炉负荷的关系,再热器出口汽温、燃烧器摆动、过量空气系数与锅炉负荷的关系,6 尾部受热面,省煤器后竖井后烟道低过下方,顺列布置。给水单侧(炉右侧)引入,单根下水连接管(炉右侧)引出。蛇形管:47.6
17、7(SA-210 C),光管,4管圈绕,横向节距112mm,纵向节距96mm,167排,上下两组逆流布置。省煤器进口集箱:457.2 101.60,材质SA106C;省煤器中间集箱233.8545,材质12Cr1MoVG,省煤器出口集箱285.8 60.1mm,材质SA106C。省煤器悬吊管60.312mm,材质SA-210 C,省煤器系统重量由包墙系统引出的汽吊管悬吊。省煤器管束与四周墙壁间设有阻流板,每组上两排迎流面及边排和弯头区域设置防磨盖板。,省煤器系统流程,空气预热器 采用引进ALSTOM 2-32.5VI(T)-2080(2200)型空气预热器新技术,每台锅炉配置两台三分仓空预器。
18、转子直径为14236 mm,正常转数为0.99r/min,预热器采用反转方式,即一次风温低,二次风温高,受热面自上而下分为二层(考虑到脱硝),其高度为:2683mm。热段蓄热元件由定位板和波形板交替叠加而成,钢板厚度0.5mm,换热面积259951m2,材料为SPCC。冷端蓄热元件涂搪瓷厚度为1.2mm,换热面积250091(冷端蓄热元件采用搪瓷表面冷端元件,既保证抗腐蚀,又保证表面清洗干净。),空气预热器分解图,空气预热器改进,转子继承采用20多年来深受中国用户欢迎的模块式方案。新模块方案没有重叠的径向隔板,转子流通面积加大2%,自重降低8%左右。冷段传热元件侧面更换。转子由9个双仓格车间制
19、造模块和9个现场安装模块组成。制造精度主要模块在车间内制造完成,具下列优点:1)现场只需要和中心轴做销接,不但安装块,而且质量由制造厂保证。2)不需要做径向隔板和中心筒的直向拼焊(本焊缝要求高,施工空间小,质量难控制)。3)使用新模块设计方案,转子自重减轻,元件安装位置扩大,流通阻力下降。4)现场调整和吊装使用专用工具,速度加快。5)传热元件可以装在模块内运输到现场,运费省,现场堆放体积小。6)采用以上方案设计的预热器转子,通常一两天完成安装,比现场拼接型设计方案,节约70%的工程时间。也不必现场用平台组装,能节约大量的堆放场地和组装费用。,目前,预热器设计更加强调漏风指标控制,全部采用双道径
20、向密封和轴向密封技术。和传统的单道密封方案相比,采用双道密封可使直接泄漏降低30%。这一点可从下面的直接漏风公式得出:Adl=K*A*(*DLT P/Z)0.5K:阻力系数A:泄漏面积:原烟气密度DLT P:原烟气和净烟气的压力差Z:密封道数。双道密封通过密封板覆盖两个转子仓格来实现,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两道密封在起作用。转子使用36仓方案,惰性区略大于48仓设计,利于漏风稳定。低阻力元件保证流通阻力很小。同时制造、安装方便,没有过多的因篮子仓格数过多引起的转子截面利用率差,局部烟气走廊多(篮子筐角部)的缺点。通过使用新传热元件波形,达到降低阻力的目的。,在近年实际使用中心传动的机组来看,中心
21、传动预热器的减速箱的主要构件(传动齿轮,末级涡杆涡轮等,有些是整个减速箱)使用寿命普遍较短,不能适应转子变形大于设计值时的恶劣状况。近年投产的机组上,采用中心传动的预热器出现了不能和锅炉同步启动,传动装置损毁,预热器停转等事故,备件更换频繁,费用昂贵。这也说明了围带传动在可靠性上有很大的优势。预热器围带传动的马达选择采用能适应密封片全部摩擦时的工作状况。在预热器出现火灾时,转子仍能维持转动,转子不会停转。预热器传动机构考虑最多使用三种动力运转,保证安全:减速箱有最多三根输入轴,能接受交流马达/直流马达/空气马达的动力,保证在没有电源时也能维持一段时间转动。,下部梁支承方式 新预热器采用由下部梁
22、直接支承的方式,预热器可以将下部梁直接安装在用户钢架上,比原来的挂板形式,安装调整方便很多,用户可以直接从运转层进入搭在梁内的平台,检修非常方便。积木式外壳和连接板 采用圆壳体设计方案,体积小,重量比原设计降低10%左右。使用上下刚性圈结构,大大方便了安装。外壳按安装要求分成主支座和副支座,和用户钢架连接简便,自带膨胀滑 动装置,安装快,操作简单。上下烟风道连接板在车间内预组装检查,现场拼装准确。加强撑杆采用槽口连接,安装大大简化。现场焊接装配,无法兰接缝,施工方便。,改进后的支承轴承设计转子中心筒的下端轴将转子载荷传输到安装在下部中间梁上的推力轴承上。使用球面推力辊子轴承,油浴润滑。配专用油
23、站冷却过滤或水冷套冷却。和老方案相比,预热器的支承端轴采用大直径空心端轴,对轴承扭矩的抵抗能力更大,也减轻了它的自重。轴承的布置位置安排在梁内,加高了梁的高度,安装了检修平台,大大方便了运行检修工作。,用于带脱硝装置机组的预热器设计技术 对带有SCR脱硝装置的机组,预热器设计带来了新的课题。SCR系统脱硝反应未完全耗尽的氨气(NH3),和烟气中的SO3,水蒸汽,很容易产生下列反应:NH3+SO3+H2O NH4HSO4(NH3:SO3 2:1时)反应产物不论是NH4HSO4还是(NH4)2SO4,在温度150-190区域,开始凝聚,这一温度一般位于传统设计预热器的中温段下部和冷端上部,形成传热
24、元件表面的额外吸附层,通常2-3周,就吸附大量的灰份导致传热元件内部流通通道堵塞,严重影响风机工作,由于恰好位于分层处,大量的沉积物卡在层间,导致吹灰气流无法清除掉。,NH4HSO4和(NH4)2SO4 是严重腐蚀物,在存在NH4HSO4或(NH4)2SO4 的区域,传热元件腐蚀严重存在,即使用考登钢,对腐蚀的抵抗也远远不够,资料表明,燃煤机组用考登钢元件的腐蚀速度比碳钢还要快。燃料灰份低,由于烟气中吸附物少,反而加剧表面沉积量,腐蚀更加严重。,采用传统流道设计的高换热效率波形(FNC,DU等),由于烟气流通转弯多,不构成封闭流道,吹灰气流穿透深度不足,不能有效清除NH4HSO4或(NH4)2
25、SO4。由于NH4HSO4或(NH4)2SO4 的黏性很强,采用松排列的传热元件也不能有效改善堵灰。有些机组往往要每个 月水洗一次预热器,给电厂带来了很大,损失。,考虑到以上因素,从1970年代起,ALSTOM日本和德国公司经过大量现场测试,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热器设计方案,目前已推广使用:采用较高冷段层元件布置方式,使传热元件分层位置提高到NH4HSO4和(NH4)2SO4 的沉积区以上;传热元件使用小封闭流道,保证吹灰气流穿透,同时压力损失不大;(右上:NFx型,右中:UNF型,右下:DNF型)用搪瓷表面冷端元件,既保证抗腐蚀,又保证表面清洗干净;采用双介质吹灰器(高压水+蒸汽),通过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00 MW 临界 锅炉 技术 讲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49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