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网络技术发展介绍CMCC.ppt
《中国移动网络技术发展介绍CMCC.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网络技术发展介绍CMCC.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网络技术发展介绍,中国移动研究院,TMG,专线接入,PSTN/PLMN,IT支撑系统,业务网,MMS,Web SVR,WAP GW,第三方应用,Content Service,WDM/DWDM,SDH,同步网,SMS,BSS,BTS,BTS,传送网,集团客户,公众客户,LMDS,接入网,核心网,终端和卡,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总体结构,业务管理平台,SMS-GW,IN,LCS,控制层,承载层,TMSC,GPRS,TMSS,GMSC,MSC,TDM汇接,SS汇接,GSM,目录,2G软交换端局GSM端局引入软交换的驱动力分析GSM交换网扩容的方案分析建议ASONIP承载网,网络演进趋势IP化,
2、软交换技术:控制和承载分离,是下一代网络的全IP化核心技术;,替代本地移动端局交换机替代汇接局汇接软交换,替代固定端局固定软交换承载和控制分离、引入SIP 终端 演进下一代网络 基于IMS为核心控制(纯SIP),2G?,1)控制与承载相分离2)IP承载IP/TDM混合组网,“软交换架构”移动端局的特征,GSM端局引入软交换的驱动力分析,中国移动迈出了向NGN演进的步伐网络演进方向承载控制分离,有利于向3G演进经济性早日引入软交换,经济性越明显技术储备现在引入软交换,积累经验,降低3G牌照发放时的难度,目录,2G软交换端局GSM端局引入软交换的驱动力分析GSM交换网扩容的方案分析建议IP承载网A
3、SON,2G网新建端局的4种引入方案概述,传统架构,软交换架构,2G扩容,方案三,集成设置,分离设置,TDM承载,方案二,方案一,IP承载,方案四,集成设置,TDM承载,TDM承载,2G网新建端局的引入方案及其对比研究(一),VLR、信令处理,中继端口、A接口,MGW,MSC Server,MSC Server按“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部署在省中心,局间采用BICC协议互通。MGW按需要可下到本地网。在省网范围内,MGW之间、MSC Server之间、MGW与对应MSC Server之间都基于IP承载。,局间基于IP专线或IP专网,省中心,本地网,BICC/IP,方案一:分离设置的端局(IP承
4、载话音),优点:1)尽量利用IP承载,未来和3G网络融合容易;2)在移动端局提前引入软交换,积累建设和运维经验。问题:1)依赖IP专网的建设。2)跨本地网2G端局MGW之间的话务量小,IP承载无法体现规模效益。3)仍存在IP 局间兼容性问题,需开展2G软交换机的局间IOT。注:目前正在3G实验室开展3G软交换机的局间IOT。,分析,GSM,现在,过去,3G,遥远的未来,2G BSS,2G BSS,2G BSS,3G UTRAN,3G核心网,方案一分析分离设置、部分IP承载,GSM,VLR、信令处理,中继端口、A接口,MGW,MSC Server,MSC Server按“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部
5、署在省中心,局间采用ISUP协议互通。MGW按需要可下到本地网。MSC Server之间、MGW之间都基于TDM承载。仅MGW与对应MSC Server之间需基于IP承载(通过IP专线连接),局间基于TDM承载,ISUP/TDM,省中心,本地网,方案二:分离设置的端局(TDM承载话音),优点:有利于实现 按“大容量、少局所”的原则部署新建2G端局,实现资源共享和集中管理维护,提前探索和积累软交换维护经验。问题:1)过渡方案,增加了2G网的复杂性。2)该方案今后若不融合到3G,则需同时维护2种架构的2G TDM交换网。,分析,GSM,现在,过去,TDM软交换,3G,遥远的未来,2G BSS,2G
6、 BSS,2G BSS,3G UTRAN,不断增长,3G 核心网,方案二分析分离设置、TDM承载,VLR、信令处理,中继端口、A接口,MGW,MSC Server,端局的部署仍沿用2G现网的组网模式,一般下到本地网。交换机局间采用ISUP协议、基于TDM承载互通。即使采用具备软交换能力的新设备平台,交换机的控制部分与承载部分也不分离,与传统架构的端局一样集成设置在一起。,ISUP/TDM,本地网1,本地网2,方案三:集成设置的端局,优点:1)设备平台本身支持软交换分离架构,支持今后向3G网的融合。2)沿用现网组网模式,不增加2G现网的组网复杂性。问题:今后若融合到3G网,则需调整组网结构。若今
7、后不融合到3G网,则软交换架构本身的意义不大。,分析,GSM,现在,过去,3G,遥远的未来,2G BSS,2G BSS,2G BSS,3G UTRAN,不断增长,3G 核心网,方案三分析集成设置、TDM承载,方案综合分析比较,下一步工作,测试A口兼容性测试局间兼容性测试局间IOT功能测试BICC测试M3UA测试待进一步决策,目录,2G软交换端局IP承载网IP承载网现状和发展策略新的业务需求和IP专网定位IP专网技术选择ASON,CMNET,CMNet的定位(九大业务)无线用户上网(已实施)固定用户上网(已实施)专线用户上网(已实施)IP电话(已实施)虚拟专用网只提供基于GPRS的移动VPN业务
8、尚没有统一部署的固定VPN业务GPRS骨干传输(已实施)IP长途中继传输 带宽批发 IDC(已实施)长期以来,CMNet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的IP网络,基本上满足业务也对IP网络的要求,三级多层的网络结构多自治域环境,汇接软交换IP专网,汇接软交换专用IP承载网单厂家、单自治域,覆盖范围到各省省会;网络封闭,部署QoS技术,部署MPLS VPN;承载业务:汇接软交换业务媒体汇接软交换业务信令部分网管流,IP专网的网络现状,一级两层的网络结构双平面的网络组织单自治域环境,业务和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对IP网的业务需求不断增加电信网络的IP化软交换已经开始实施,传统的电信网络,以及3G电
9、路域和信令网也具有IP化趋势电信业务的IP化基于IP提供的电信业务越来越多新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封闭性:内部通信比较多,不需要或很少访问Internet高服务质量要求:基于IP承载的电信业务,要求能基本达到传统电信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电信业务一般具有99.999%的可靠性要求和高的安全性要求,CMNet现状和问题,很强的开放性CMNet是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开放程度很高CMnet服务质量较差CMnet所有业务尽力传送,尚未实施QoS技术安全和可靠性较低CMNET是公众互联网,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和病毒影响网络的管理规划难度大CMNET上网业务多,流量突发性强新的技术开展存在一定困
10、难CMNet是一个多级多层多自治域的复杂环境,厂家设备的情况也参差不齐,,IP技术发展和问题,QoS和安全是IP网发展中面临的两大技术问题服务质量(QoS)目前粗力度的带宽保证问题不大规划带宽,链路保持轻载接入流量限制,保证进入网络的实际流量部署DiffServ技术,保证发生拥塞时,高优先级流量的得到保证安全问题主要矛盾采用完全的MPLS VPN构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性安全和QoS30%技术70%管理,目录,2G软交换端局IP承载网IP承载网现状和发展策略新的业务需求和IP专网定位IP专网技术选择ASON,业务的新需求汇总,随着中国移动业务的不断开展(尤其为3G业务做好全面准备),对I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移动 网络技术 发展 介绍 CMC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49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