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平市阳房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ppt
《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平市阳房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平市阳房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平市阳房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二四年六月,绪 言,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氧化铝工程拟建于原平市北贾村一带,其规模为年产100万吨氧化铝。为满足其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年需水量2194万m3(58876m3/d)。根据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委员会晋水资发)200372号文,本工程在优先利用位于阳武河洪积扇上游区神山水库200万m3/a地表水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阳武河冲洪积扇区及滹沱河西岸南阳-东营村一带地下水,年开采量为1949万m3(53397m3/d),其中滹沱河西岸水源地供水量为2万m3/d。本报告即为滹沱河西岸阳房水源
2、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目的与任务,主要目的是在详查及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以探为主,探采结合”进行勘探,提交B级可开采资源2.0万m3/d。其主要任务是:开展1/万水文地质测绘,查明含水层的岩性结构、分布规律和富水性,了解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状况;查清滹沱河的水文特征;对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调查;利用水文地质物探、钻探、化验等综合手段查明水源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水化学特征;建立临时河流测流断面,确定滹沱河流量变化及与地下水的关系;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查明水源地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进行单孔和群孔抽水试验,求取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地下水的天然补给资源和可开
3、采资源;开展渗水试验,求取滹沱河河床砂层的垂直入渗系数,确定开采条件下滹沱河的最大入渗能力;预测水源地建成投产后对相邻水源地的影响程度;制定水源地开采井的布置方案。,据原平市用水统计资料:2000-2003年平均取水总量为12150万m3。按水源分类,其中地表水平均为6804万m3,占取水总量的56%;地下水平均取水量为5346万m3,占取水总量的44%。19912002年阳武河洪积扇范围内地下水多年平均取水量4152万m3。历年开采量见图1-1。,原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年开采量图,水源地西部的阳武河冲洪积扇是其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补给区,也是原平市工农业用水的主要开采地段
4、,面积约168km2。据以往统计资料,该区在1972年以前地下水开采量很小;1972-1990年,地下水多年平均总开采量为2329万m3;1991-2002年,区内地下水多年平均开采量增加到4152万m3,即对水源地的侧向补给量有所减少。水源地东部的边山黄土丘陵区亦是水源地区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补给区,该区目前的总开采量约37万m3/a,该区内的地下水大部分以侧向迳流形式补给水源地。截止到2003年底水源地区共有各类水井143眼,其中浅层水井87眼(井深小于30m),中深层水井56眼(井深大于30m)。加上区内的各类勘探孔及本次勘探施工的井孔7眼,水源地区共有井孔182眼。水源地内共有各类井孔11
5、9眼,目前配套使用的井有82眼,平均年开采量186.15万m3/a。,水源地区地下水开采现状,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原平市境内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高,先后有地矿、冶金、水利、城建、科研院校等数家单位因不同目的在不同地段进行过水文地质工作,但各地貌单元的研究程度差异较大。对本次勘探有意义的主要有以下几项:1975年山西省地质局水文队进行的山西省原平县1/5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981年忻州地区行署水利局地下水普查队进行的山西省原平县1/5万地下水资源详查。1988年山西省原平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和河海大学共同进行的阳武河流域水资源评价:提交现状开采条件下阳武河流域总水资源量1.3882亿m3,地下水
6、总补给量1.5198亿m3,其中阳武河冲洪积扇总水资源量0.4154亿m3,地下水总补给量17.21万m3/d。1988年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进行的山西省原平县滹沱河畔1/5万供水水文地质普查:提出了南阳桃园段可以作为集中开采的傍河型水源地,计算出D级可采资源14.98万m3/d。,1989-1990年我院进行的山西省原平县滹沱河畔南阳-桃园段供水水文地质详查:提出区内可建立混合开采傍河水源地,开采深度60-120m,提交C级可采资源14万m3/d。2001-2002年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五一七大队进行的山西晋北铝厂原平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选择阳武河冲洪积扇中下部南阳店至武
7、彦为北贾水源地开采井群布置区,提出阳武河洪积扇现状条件下的排泄量为1.63m3/s,提交水源地可开采量1.5m3/s,其中,0.5-0.7m3/s为北贾水源地的允许开采量;2003年山西省水资源研究所进行的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氧化铝工程水资源论证:综合分析了山西鲁能晋北铝业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吨氧化铝工程拟选取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阳武河洪积扇区地下水新增允许开采量为5.63万m3/d,在滹沱河西岸傍河取水2万m3/d的条件下,滹沱河激发入渗补给量为1.865万m3/d。,工作量统计表,自然地理概况,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32
8、.1mm。年内分配极不均匀,69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多年平均蒸发量1811.9mm,为年降水量的4.2倍,一年中以47月份的蒸发强度最大,强烈的蒸发作用,直接影响着本区地下水的动态及排泄。,气 象,19542003年气象站历年降水量分布图,19542003年逐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水 文,滹沱河自北向南,纵贯工作区,界河铺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为6031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84m3/s。逐月平均流量2.0-23.2m3/s,以8、9、10三个月平均流量最大,5、6两个月平均流量较小,有时甚至断流,2001年5月14日至9月19日,下班政-红旗桥段断流长达129天。今年4月21、
9、22日断流2天。阳武河 阳武河是滹沱河的级支流,在南阳村北汇入滹沱河,河口以上流域面积972km2。浮图寺截流工程实施后,阳武河水在农灌期间引入阳武灌区,非农灌期全部引入神山水库,因而截流工程以下为季节性河流。,滹 沱 河,区域地质,地形 区域地形为一山地型高原,地面标高一般在800m以上。东部和西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滹沱河地堑谷地,地形相对高差1500m,起伏悬殊。勘探区北起南阳村,南至东营村,属滹沱河冲积平原区。一般地面标高为800-820m,西高东低。滹沱河现代河床宽度一般为50-150m。地貌 水源地以滹沱河冲积平原为主体,西侧与冲洪积交接带相连,东侧上封峙峪段与小型洪积扇相连,辛章上
10、封及峙峪以南段直接与边山丘陵区接触,其地貌类型的详细划分详见图3-1和表3-1,地形地貌,原平市阳房水源地区地貌分区图,原平市阳房水源地南阳东营地貌分区表,地 层,区内仅为上新统,为坡洪积项,其下直接与变质岩接触。埋藏于地表以下,底板埋深150-250m,最深在南阳300m,最浅在东营仅105m,厚度30-80m不等,岩性为粘土夹1-3层砾石层,砾石成分为变质岩。,第三系,第 四 系,区内埋藏于地表以下,顶板埋深50-120m,按成因可分为湖沼相、冲洪积相和坡洪积相(详见图3-2)。,下更新统(Q1),阳房水源地区早更新世岩相示意图,湖沼相沉积物 主要分布于阳房-下社一带。最厚可达50m,一般
11、情况下与冲积砂层或坡洪积粘土层或冲洪积砂卵砾石层交互出现。岩性以粘土为主。冲洪积物 主要分布于北贾-东营一线,厚度30-60m,岩性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夹2-3层砂卵砾石、中细砂,表面有风化壳,局部有半胶结现象。坡洪积物 集中分布于东部山前,厚度20-70m,岩性主要是粘土及粉质粘土,夹有2-4层钙质结核层,下部地层中含有砾石,普遍夹有数层薄层状砂卵砾石层。,中 更 新 统,地表零星出露,顶板埋深一般30-40m,最深可达50余m,最浅仅17m,是水源地地下水开采的主要层位之一。岩性从滹沱河到边山由冲积砂层-冲洪积砂卵砾石-坡洪积粘土过渡(图3-3)。,阳房水源地区中更新世岩相示意图,冲积物
12、大面积分布于南阳-阳房-磨头-东营一线,东西宽一般1500m,最宽2500m,为滹沱河冲积物与阳武河冲洪积物交互沉积,岩性为中、细砂夹薄层淤泥,厚55-70m。冲洪积物 南北条带状分布于西边部和东部边山一带。西部岩性为砂卵砾石层夹砂层及粉质粘土层,厚度35-75m,其中砂卵砾石层厚25-40m;东部洪积物与坡洪积粘土和冲积砂层交互沉积,勾通了东山地下水与水源地地下水的联系,岩性为砂卵砾石层,厚度均小于40m。坡洪积物 分布于东部山区,岩性为粉质粘土夹1-2层粘土,普遍含钙质结核和夹有数层砂砾石,厚度一般0-20m,最厚50m。,丘陵区及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广泛出露,厚度变化大,一般在039.67m
13、。冲积平原区普遍埋藏于地下,也是水源地的重要含水层位,顶板埋深变化较小,一般10.2015.35m,厚度变化小,一般21.5029.39m,岩性从冲积平原到边山丘陵由冲积砂层冲洪积砂卵砾石坡洪积粉土(详见图3-4)。,上更新统,阳房水源地区上更新世岩相示意图,冲积物 南北条带状分布于冲积平原区,西边界位于南阳-下社-磨头-东营一线,东部边界基本与滹沱河作用边界相同,东西宽1800m,最宽2700m,最窄900m。岩性以中粗和中细砂为主,夹有粉砂、淤泥和粘土。冲洪积物 大面积分布于西部地区和零星片状分布于东部边山前缘。西部冲洪积物系阳武河所形成,岩性中下部以砂卵砾石夹砂层为主,上部为8-15m厚
14、的粉土,总厚度一般21-45m;东部洪积物系东山季节性河流所形成,多与坡洪积物交互沉积,岩性下部以砂卵砾石为主,上部为7-26m厚的粉土,总厚度多在28-36m之间。坡洪积物 条带状分布于东部边山,岩性主要为粉土,厚度变化较大,一般0-30m,多数地段与洪积砂卵砾石呈互层状。,分布于滹沱河冲积平原区,一般厚9-25m。岩性以中细砂、细砂为主,夹1-3层薄层灰黄色粉质粘土、淤泥透镜体,虽然平面分布连续性不好,但对地表水渗漏补给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于冲积平原区各地貌单元均由滹沱河侵蚀堆积而形成,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是水源地开采袭夺滹沱河地表水的主要通道。,全新统,西部山区是吕梁山褶
15、皱带的东北端,构造主要为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三组;东部山区属山西中北部多字型构造的南半部,构造主要为北东东向,构造密集、规模较大,以褶曲为主,断裂不发育;中部断陷盆地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中北部,根据卫片解译并结合前人电探成果资料,盆地中共有22条隐伏断裂,其中5条与盆地边缘大致平行的北北东向正断层组成不对称的地堑,构成了盆地区基底构造的主体。总之,燕山期构造运动对本区影响甚大,它不但控制了盆地内第四系沉积物的厚度与分布,也影响着区域地下水的富集和运动。,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盆地区堆积的巨厚松散层、山区河谷阶地、边山断层崖的存在、冲洪积扇的镶嵌、新生代活动性断层的发育、
16、河流的袭夺与变迁等说明了原平地区新构造运动不仅存在,而且非常频繁和强烈。新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全区普遍间隙性上升和盆地区相对下降,其严格控制了全区现代地貌形态、含水层的发育和地下水运动规律。东、西部山区断块的差异性上升和中部盆地区的不等量下沉,下沉幅度大的下班政、崞阳、下社、原平城南和西荣华等地,表现为相对下降,早更新世这些地区产生湖沼沉积物;而下沉幅度小的唐林岗、桃园、东营、田家庄以西等地,表现为相对上升,同时对滹沱河的作用范围和阳武河冲洪积物的沉积起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特征 根据区内出露的地层、含水介质的特征,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该含水岩组广泛分布于盆
17、地区的山前倾斜平原和冲积平原及河谷地带,由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其中砂卵砾石层、砂层中的孔隙为地下水的主要富集和运移空间,为含水层,其特点是厚度大、分布广、透水性及富水性极强,钻孔涌水量可达3000-5000m3/d,是本次水源地开采的目的层;底部上新统红色粘土为一良好的区域隔水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垂向上,该类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浅层水,以中更新统顶部粉质粘土为隔水底板,含水层主要是砂与砂卵砾石互层,富水性较强,钻孔单位涌水量一般69.12-155.52m3/dm;第二层为承压水,水位高出第一层约0.8m,以下更新统顶部红色粘土或灰黑色淤泥为隔水底板,含水层主要为巨厚的砂卵砾石层,富水性极
18、强,钻孔单位涌水量138.24-250.56m3/dm;第三层为承压水,水位高出第二层约1m,以上新统底部红色粘土为隔水底板,含水层为粘土中所夹的薄层砂砾石层,富水性极弱。由此可见,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集中分布于下更新统顶板以上,从而决定了水源地的开采深度一般为80-120m。,水平方向上,该类地下水随地貌单元不同其富水性有明显的差异。黄土丘陵区富水性相对较弱,单井涌水量为100-1000 m3/d;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富水性总体强但不均匀,单井涌水量为1000-5000 m3/d,扇间洼地区为100-1000 m3/d;冲积平原区富水性均匀且相对较强,单井涌水量为1000-4000 m3/d。由
19、此可见,松散岩类孔隙水相对富水地段在冲洪积扇和滹沱河冲积平原区。,工作区北起南阳村,南至东营村,根据所处地貌位置和埋藏条件的不同,分黄土丘陵区孔隙水、山前洪积扇区孔隙水和倾斜平原、平原区孔隙水。倾斜平原、平原区孔隙水又可分为浅层水和中深层水。按井径0.5m,降深5m的标准井涌水量将区内地下水富水性划分为如下四个等级:水量极丰富的 标准井涌水量5000m3/d;水量丰富的 标准井涌水量1000-5000m3/d;水量中等的 标准井涌水量100-1000m3/d;水量贫乏的 标准井涌水量100m3/d。,富水性分区,水量极丰富区(标准井涌水量5000m3/d)零星分布于磨头村西北部,含水岩组为第四
20、系中、上更新统地层,含水层厚50-60m,水位埋深5-10m。水量丰富区(标准井涌水量1000-5000m3/d)大面积分布于勘探区中部冲洪积交接带和冲积平原区。冲洪积交接带含水层为砂、砂卵砾石层,厚度40-50m,水位埋深8-13m;冲积平原区含水层以细砂、中粗砂层为主,局部有砂卵砾石,厚度50-60m,水位埋深0-8m。水量中等区(标准井涌水量100-1000m3/d)零星分布于原平农场一队西部,含水层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砂、砂卵砾石层,厚4050m,水位埋深912m。水量贫乏区(标准井涌水量100m3/d)主要分布于滹沱河以东的黄土丘陵区。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状粉土夹薄砂砾
21、石层,厚度薄,在孔深100-150m以内,可见1-3层含泥砂卵砾石层,总厚15-35m,含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差。,原平盆地东、西、南侧为中低山基岩分布区,盆地中部分布着厚度大、面积广、透水性强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滹沱河于盆地东部从北往南纵贯全区,在南部(界河铺)的狭窄谷口流出区外。盆地内地形总体呈北高南低的变化趋势,整个盆地呈一个北部敞开,东、西、南封闭的储水构造,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补给、迳流、排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基岩山区地下水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后,从东、西两侧山区向滹沱河方向迳流运动,以越流和潜流形式向外排泄,沿河一带溢出成泉,并在其漫滩和阶地前缘形成潜水滞流带。潜水
22、滞流带地下水通过蒸发消耗。天然条件下,盆地地下水通过河流排泄和潜水蒸发排泄。原平盆地地下水运动形式见图4-1。,地下水运动示意图,盆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方式主要有:降水入渗补给、基岩山区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灌溉水田间回渗补给,此外还有渠道渗漏补给、洪水期盆地区干河床与冲沟地表水渗漏补给及开采条件下滹沱河地表水的激发补给。降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入渗补给条件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地表岩性、地貌特征、降水形式、地下水埋深和植被覆盖等因素。降水量大且集中,对地下水补给十分有利,一是增大了补给地下水的有效降水量;二是因降水量大使山区产生大量的地表迳流汇流于盆地干沟、干河,形成二次入渗,从而增加了对盆
23、地第四系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迳流,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排泄基准面等因素决定了盆地地下水迳流特征。山区基岩地下水接受降水入渗补给后,除西部山区部分地段沿地层倾向向宁静向斜迳流和在山间小盆地富集外,其余通过山前断裂补给盆地区,地下水进入盆地后从东、西黄土丘陵区,穿越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到冲积平原区,与上游由北而南迳流的地下水汇集后向南迳流,构成了北、西、东三面向中南部滹沱河一带汇集迳流的趋势,区域等水位线在丘陵区和冲洪积倾斜平原区平行盆地边缘,在冲积平原呈开口向南的半环状可以说明这一点。,盆地区地下水排泄途经主要有河流的排泄、浅埋区潜水蒸发排泄及人工开采。河流的排泄 整个盆地
24、地下水迳流运动受滹沱河控制,从盆地东西两侧向盆地中心运动,到沿河一带地下水以越流和潜流形式向外溢出成泉,汇集于滹沱河成为地表水基流。盆地地下水分散排泄于全长45km滹沱河河段,经界河铺排出区外。,地下水的排泄,河川基流量大小与地下水补给量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还受开采量和潜水蒸发量影响。由于降水量年内和年际变化,造成河川基流量亦有相应地变化。一般情况下,每年4-7月农业开采量大和潜水强烈蒸发消耗,该期间河流基流量小,甚至断流;8-10月降雨入渗补给大,农业开采量减少,潜水蒸发作用减弱,河基流量渐趋增大;每年3月份由于冻结层融化,河流量明显增大;其他月份开采量小,潜水蒸发强度弱,河基流量较大且较稳定
25、。年内各时期滹沱河基流量变化情况见图4-2。,界河铺水文站滹沱河流量过程线分割示意图,从长时间系列看,河川基流量随着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而变化。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七十年代,年降水量均值453mm,地下水开采程度低,滹沱河基流量均值可达5-6m3/s;八、九十年代降水量均值413.4mm,期间地下水开采量也在增加,滹沱河基流量均值为3.14 m3/s;再从近20年看,地下水开采量相对稳定情况下,滹沱河流域河川基流量随着降水量变化而变化,当降水量500mm左右,河基流量3.54-4.5 m3/s;当降水量小于400mm时,河基流量2.5-3.5 m3/s;当降水量小于300mm时,基流量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 鲁能晋北铝业 有限责任公司 原平市 水源地 供水 水文地质 勘探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4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