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亚历史背景.ppt
《中西亚历史背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亚历史背景.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亚历史背景,徐一清,中亚,中亚又称中亚细亚,即亚洲中部地区,狭义上的中亚国家包括五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但广义上的说法也包括阿富汗斯坦。关于“中亚”这一地理概念在学者中认识并不统一。此地区的居民多为突厥语民族,所以中亚也有中亚学者称其为突厥斯坦。,在苏联解体后,已经独立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克曼斯坦的领导人在塔什干举行会议,宣布中亚地区应当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从此之后,中亚五国成了中亚最为普遍接受的界定。而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苏联解体之前不久根据气候和风俗作出的定义,中亚的概念要广泛许多。其应当包括蒙古,中国西藏、新疆
2、和内蒙古西部,伊朗东北部的古利斯坦省、北霍拉桑省、霍拉桑省,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的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和旁遮普省,巴控克什米尔(包括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自由克什米尔),印度的旁遮普邦,印度控制的拉达克,印控克什米尔,俄罗斯中东部南方有泰加林分布的区域,以及从前苏联独立的五个斯坦国家。另一个变通的界定方法是根据种族划分,即突厥人、东伊朗人居住的地区。这些区域包括中国的新疆省、西伯利亚南部生活着突厥民族的区域、从前苏联独立的五个斯坦国家以及阿富汗突厥斯坦。此外还包括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和克什米尔山谷,以及中国西藏和印控拉达克。在这一概念下,上述地区的绝大部分居民都属于当地原住民。,历史变迁,历史
3、主基调:影响中亚历史的主要是地理和气候。因为干燥,中亚地区不利于种植农业的发展,只能依靠水利便利发展灌溉农业;又因为远离海洋,遏制了贸易流通。因此,中亚地区人口分布不平衡,数千年来都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所并存控制。中亚的游牧民族与周边的农耕民族长期冲突不断。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显然更适合战争,草原骑兵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单位,但他们的战斗力往往受到内部分裂因素的遏制。穿越中亚的丝绸之路往往会促进游牧民族的内在统一,从而周期性地产生伟大领袖来统一领导所有部落,形成一股强大的近乎不可阻挡的力量。诸如匈人劫掠欧洲、五胡乱华以及几乎征服整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都是这样发生的。,“游牧与绿洲城邦的
4、兴起”从现代智人(Homosapiens)于距今4万年前从非洲进入中亚谈起,探讨中亚的史前史。人类约在公元前4800年驯化马匹,公元前3700年掌握骑马技术,公元前2000年游牧发展成熟。而人类对马匹的控制加上复合弓的发明,使得骑马民族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早期的马车技术很快就为昨日黄花。动物则是重要的财产与食物来源,其中马、羊是衡量财产多寡的主要标准,另外还有骆驼、山羊与牛等畜群。游牧民族的领袖一般会设法控制绿洲城市,因为当地的商业与农业能够为他们带来食物与税收,而游牧民族与绿洲城市两者间有着共生关系。,“早期游牧民族:战攻为其生业”从公元前3000至2500年间操印欧语的民族在欧亚大陆分为两支
5、系谈起,一支进入新疆成为吐火罗人的祖先,另一支亚利安人则向东进入西伯利亚、蒙古、新疆与巴基斯坦北部。在中亚,操伊朗语的游牧民族被波斯人称为塞人,希腊人则称之为斯基泰。他们以擅长骑射或使用战车闻名。稍晚从伊朗与吐火罗边境进入蒙古的游牧民族匈奴人于公元前128年兴起,并且与南方的秦汉帝国对抗。而在同时期的西方,贵霜帝国与匈人也逐渐形成。贵霜帝国崇奉祆教与佛教,并且大力支持农业、商业与艺术,融合了印度与希腊罗马风格的犍陀罗艺术盛行一时。公元230至270年间,贵霜帝国衰微并被波斯萨珊王朝取代。在公元4世纪时,后者受到来自北方的匈人袭击。这个长时段的迁徙也导致了公元440年匈人领袖阿提拉入侵罗马。但无
6、论是匈奴或匈人,都未能对中国或罗马造成致命威胁。,天可汗:突厥与其后继者,从汉朝与匈奴崩溃后的欧亚局势谈起,提到新兴的三大势力,包括控制中原的北魏拓跋氏、控制蒙古的柔然(即阿瓦尔人),与控制贵霜旧地的嚈哒。这三个国家对整个欧亚产生了涟漪作用。公元6世纪初,柔然的内乱加上铁勒的反叛成为突厥兴起的背景。学界对于突厥的祖源仍旧不太清楚。不过其统治世族名为阿史那,可能是源自东伊朗语ashsheina或吐火罗语ashna,意为蓝色,这在突厥以颜色命名方位的传统(可能借自中国)中有东方之意(p.37)。在乙息记可汗科罗与木杆可汗的先后统治下,突厥的版图快速扩张成为史上第一个东起满洲西至黑海的跨欧亚帝国。而
7、突厥可汗受命于天(Tengri)的意识形态也成为后世游牧帝国效法的对象。,丝路城市与伊斯兰教的到来,阿拉伯帝国入侵中亚河中地区以前的丝路城市与贸易。当时控制丝路贸易的商人多半为粟特人,他们多半以家族公司的形式存在,并且在主要城市与地方聚落中设立据点。在中国,许多粟特人也出任官员和将领,或以农夫与牧马人为业等。其社群领袖被称为萨宝(sartapao,源自梵文sarthavaha,意为商队领袖)。在当时,诸如塔里木盆地的喀什、焉耆、库车与和阗等是中亚东部的重要绿洲城市。唐朝与吐蕃帝国双方都曾试图控制此处。在中亚河中地区则以花剌子模、撒马尔罕与布哈拉等为主。当时波斯语成为中亚主要的书面语,但是突厥语
8、则成为重要的共同口头语。公元11世纪末编写突厥语大词典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就曾经指出在中亚城市中多数的人口都能使用突厥与粟特双语。,新月高挂草原:伊斯兰教与突厥民族,:突厥帝国崩溃后到蒙古帝国兴起以前的中亚情势。不同支系的突厥民族彼此互相攻战,也产生了大量的民族迁徙,例如公元770年代被葛逻禄逐出中亚河中地区的比千后来被迫迁徙到东欧。另外这个时期是伊斯兰教从城市传布到草原地区的重要时期,其中波斯的萨曼王朝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伊斯兰教神祕主义的苏非派(Sufism),由于其形式与突厥萨满信仰类似,因此突厥游牧民较易接受。而突厥人伊斯兰化之后则反而逐渐强大,并且控制了原先的伊斯兰腹地,例如赛尔柱帝
9、国。,蒙古旋风,是蒙古如何从一个部族联盟而发展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成吉思汗凭借着伴当(n?k?r)之力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并且迫使畏吾儿归顺,征服了西辽、花剌子模,1227年在远征西夏时过世,被穆斯林称为“上帝之鞭”。其后裔延续了其扩张事业,征服了中国、伊朗与俄罗斯。不过后来中亚的蒙古征服者在语言上逐渐被当地的突厥与波斯人同化。蒙古帝国对全球史影响巨大,各种工艺、饮食与商旅都在这个时期产生交流。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帝国,欧亚大陆上首次建立了统一的通讯管道。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早期世界体系的开始,也是现代世界的先声。,之后的成吉思家族、帖木儿与帖木儿帝国的文艺复兴,蒙古帝国崩溃后在中亚代之
10、而起的帖木儿帝国。蒙古帝国崩溃后,整个中亚在语言上的突厥化与对于成吉思家族后裔的忠诚成为重要特征。帖木儿(Temr)巧妙利用察合台汗国内部的部族与氏族倾扎,于1370年掌握大权。受制成吉思汗黄金家族(altanurugh)后裔者不得称汗的原则,他娶了成吉思家族的后裔,并且以驸马(kregen)自居,对穆斯林群众而言,他则被视为大异密(theGreatAm?r)。他的势力从中亚直达印度北部与小亚细亚。其子沙哈鲁(Shahrukh)与其孙兀鲁伯(UlughBeg)崇奉伊斯兰教,并且奖掖科学与文艺。天文学、数学、波斯与察合台突厥文学和细密画等都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另外帖木儿在与鄂图曼帝国的战争中使用
11、了火炮,这也使得火药在中亚进一步得到传播。但是当周围定居帝国的火器技术上日新月异时,中亚却陷入停滞。这也使得中亚逐渐失去武力优势。,火药时代与帝国崩溃,自16世纪初起,中亚处于周边帝国的夹缝中,并在竞逐过程中逐渐落居下风的过程。在西方,立基于伊朗的萨法维帝国(theSafavidempire)将伊斯兰教什叶派定为国教,并且切断了以当时信奉逊尼派的中亚与其盟友鄂图曼帝国的联系。在北方,在征服了金帐汗国的后继者之一伏尔加汗国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立为沙皇(tsar),并视自己为拜占庭皇帝与成吉思汗家族的继承人以及基督教的保护者。此后俄国的势力开始进入中亚,并且在中亚传布东正教。当时中亚
12、牧民正苦于天花与其他疾病肆虐,这也有利于俄国的侵逼(pp.108-109)。俄国对中亚的入侵一直到17世纪后期遭遇由满洲人建立的清朝才首次受阻。在东方的清朝作为藏传佛教的保护者也正向中亚扩张。另外在这个时代中,蒙古重新信奉藏传佛教的结果则是造成中亚世界分裂为以穆斯林为主的突厥波斯世界与以佛教徒为主的蒙古世界。在这个时期,中亚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武力平衡也逐渐打破。17世纪中叶,前者的复合弓与后者的火绳枪之间还算平分秋色。但是到了18世纪中叶,燧发枪已经取得优势。有些游牧民族拒绝使用枪炮,因为这种武器并不适合传统游牧民族的战术;有些则愿意接受枪炮,但是大部分缺乏量产的工业能力或是足够的财力来购置。因
13、此总体来说,中亚游牧民族在军备竞赛上逐渐落居下风。到了19世纪末时,中亚大部都已在沙俄与清朝的控制下。,西亚历史背景,西亚: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面积约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0000多万。高原广布,北部多山脉。北部山地高原与南部阿拉伯半岛之间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燥。南部沙漠面积广大。本区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和西部山地属地中海式气候,东部和内陆高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
14、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亚是胡萝卜、甜瓜、洋葱、菠菜、苜蓿、椰枣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骆驼、阿拉伯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著名畜种的原产地。,古代西亚是最早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先后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奴隶制国家,古代两河流域的阿卡德王国、乌尔王朝到古代巴比伦,小亚的赫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相继经历了自己的繁荣昌盛时期,在历史上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在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西亚的奴隶制经济更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最后波斯帝国征服了整个西亚地区,成为了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冲积而成的
15、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个地方是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由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三部分组成,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苏美尔文明,1、苏美尔的政治演进公元前7000年,两国和流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定居的氏族部落。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是苏美尔人,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在公元前3500年时,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开掘沟渠,依靠复杂的灌溉网,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从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创建了第一个
16、文明。到距今5000年左右,苏美尔地区已出现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各城市国家为了争雄称霸,相互征战大大削弱了苏美尔人的力量,最后迫使他们臣服于塞姆人。闪米特人的著名领袖萨尔贡(意为真正的国王)一世。建立阿卡德帝国(前23712230年),苏美尔文明从城邦国家过渡到统一王国时期。但它的寿命短暂历时280年)。来自伊朗的新入侵者打败了萨尔贡一世的孙子,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又一个个重新出现,直到乌尔城邦崛起,再一次统一各城邦,建立起一个纯粹的苏美尔人的帝国(史称乌尔第三王朝)。这一帝国从公元前2113到2006年,维持了一个世纪,公元前2006年,在埃兰人和阿摩利人的夹击下,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古巴比
17、伦,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埃兰人不久就离开了,但是阿摩利人却留了下来。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汉谟拉比的统治 1、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他总揽全国立法、司法、行政和宗教大权,并把自己神化,称自己为伟大天神的后裔。任命中央和地方的官员。2、发展农业,大力兴修水利。在他统治期间,两河流域的南部农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青铜已经广泛使用,曾经多次开凿河渠,兴修水利工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建立常备军。当时的士兵可以从国家那里领到份地,士 兵死后只要他们的儿子替他们
18、服兵役,份地就可以继续耕种,但不得随意侵占和买卖。这种份地和军事义务相连的兵役制度使得国家有一支随时可以征召的常备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4、制定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真正令汉谟拉比名垂千古,历经三千多年之久仍然家喻户晓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并非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典,在他之前的乌尔第三王朝时代,已经有了一部乌尔纳木法典,但汉谟拉比法典的完整程度远过于后者。据说因为汉谟拉比日理万机,应付不了每天要处理的大量案件,就让人把法律条文全部搜集起来,编成了法典,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以晓谕天下。,古巴比伦是个奴隶制国家,阶级结构主要包含:全权自由民:包括僧侣、贵族、高级官吏和
19、商业高利贷者。也包括自耕农、独立手工业者等等。非全权自由民:经济依附于王家,例如分得份地的常备军士兵。奴隶:来源于战俘,和买来的奴隶或债务奴隶。古巴比伦债务奴隶的空前发展,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与高利贷的急剧发展有关。欠债的人不仅以妻子奴婢为债奴,自己也往往沦为奴隶。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青铜广泛使用,灌溉系统有了扩大和改善,“田地是国家的生命”。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国王拥有大量土地,寺庙和贵族也拥有大片土地。村社的份地也成为各农户的私有地。,古巴比伦的衰亡奴隶主们经常残酷地剥削奴隶和被征服的平民。汉谟拉比死后,国内经常发生奴隶暴动,一些城市被占领,周围的游牧民族时常入侵。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
20、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689BC,古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亚述文明,亚述主要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境内农业发达,盛产各种金属,且地当古代西亚各国主要商路之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亚述国家的历史也分为古亚述(前3000前1600)、中亚述(前1500前900年)和新亚述(前800前700年。)三个阶段。新亚述时期,亚述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古亚述时期(约前2500前1500)又称阿淑尔城邦时期。阿淑
21、尔城邦的居民最初为印欧语系的胡里特人,后来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等进入此地,他们逐渐与原有居民融合,形成亚述人。其语言为阿卡德语之亚述方言,文字为楔形文字。当阿卡德王国与乌尔第三王朝(见乌尔)强盛时,亚述受它统治。公元前2006年获得独立。古亚述最高机构为城邦贵族长老会议。公务人员有一年一任的号里木的名年官(即以其名名其任职之年),管理财政经济,由抽签选出。土地为公社所有,定期分配给大家族使用,很少买卖。奴隶较少,社会主要劳动者为承担公社义务的自由民。中介贸易具有重要意义,部分贵族和商人从事商业和高利贷活动而致富。约公元前2000前1000年,奴隶制大地产逐渐形成。对外侵略加强了伊沙库的地位。约公
22、元前17世纪初,沙姆希-阿达德一世占领由阿卡德北部至地中海的广大区域,自称天下之王。他死后,亚述先后沦为古巴比伦王国和米坦尼王国之藩属。古亚述时期至此宣告结束。,中亚述时期,中亚述时期(约前1400前1078)公元前14世纪中叶,米坦尼遭到赫梯沉重打击后趋于衰落,亚述乘机独立,开始了中亚述时期。此后,亚述王权加强,长老会议失去作用,其政体由贵族寡头共和制过渡到君主专制。此后亚述统治者采用亚述王的称号,并继续向外扩张,击败赫梯和巴比伦,占领整个两河流域,并把首都从阿淑尔迁往图库尔蒂-尼努尔塔镇。中亚述在提格拉?帕拉萨一世时期(公元前1115前1077年在位)曾强大一时,向南征服了巴比伦,向西达地
23、中海东岸。中亚述时期,政体已过渡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名年官和长老会议只具形式,专属于国王的官吏已经产生。国家常备军已存在,其来源主要是自由民。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大土地所有者和商人高利贷者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 除战俘和外地买来的奴隶外,还存在债务奴隶。公元前11世纪末,亚述在阿拉米人迁徙浪潮打击下,再度衰落。到公元前10世纪末,恢复了元气的亚述才开始转入反攻。至公元前9世纪前半期,在亚述王纳西拔二世(公元前883前859年在位)的领导下,亚述打败了阿拉米人的城邦,并给予北面的乌拉尔图王国以沉重的打击。纳西拔二世奠定了新亚述帝国的基础。,新亚述时期,(前935前612)即新亚述帝国。公元前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 历史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4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