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技术.ppt.ppt
《板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技术.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技术.ppt.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Plate Heat Exchanger板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技术,王学生,教授,2,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2.板式换热器压降分析,3.确定换热器有效度的求解方法4.板式换热器及其组件的选择5.HTRI计算,主要内容,3,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板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技术,4,板式热交换器是近几十年来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高效、紧凑的热交换器。它由一系列互相平行、具有波纹表面的薄金属板相叠而成,比螺旋板式热交换器更为紧凑,传热性能更好。,应用面很广,适宜用于医药、食品、制酒、饮料合,成纤维、造船、化工等工业,并且随着板型、结构上的改进,正在进一步扩大它的应用领域。
2、,国外著名的生产厂家有瑞典AFLA-LAVAI公司、英国APV 公司、日本日阪制作所等。我国在板式热交换器的设计与制造上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5,板式热交换器按构造分为可拆卸(密封垫式)、焊接式和板壳式三类,以密封垫式的应用为最广。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由三个主要部件:传热板片、密封垫片、压紧装置及其他一些部件等组成。,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1 构造和工作原理,6,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1 构造和工作原理,在固定压紧板上,交,替地安放一张板片和一个垫圈,然后安放活动压紧板,旋紧压紧螺栓即构成一台板式热交换器。,各传热板片按一定的,顺序相叠即
3、形成板片间的流道,冷、热流体在板片两侧各自的流道内流动,通过传热板片进行热交换,7,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传热板片,为满足不同传热场合的需要,人们已研发出多种多样的波纹板片,以人字形波纹板和水平平直波纹板为最广。,传热板片是板式热交换器的关键件。它的设计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1)使流体在低速下发生强烈湍流,以强化传热;,(2)提高板片刚度,能耐较高的压力。,8,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传热板片,9,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密封垫片,安装于密封槽中,防止流体的外漏和两流体之间内漏,运行中承受压力和温度,而且受着工作流体的侵蚀,在多次拆装后还应具有良好的弹性。,双道密封能更好地防止内漏,为了能及
4、时发现内漏,在密封垫圈上开有凹槽(信号孔),出现泄漏,流体将首先由此泄出。,10,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压紧装置,它包括固定与活动的压紧板、压紧螺栓。它用于将垫片压紧,产生足够密封力,使得热交换器在工作时不发生泄漏,通过旋紧螺栓来产生压紧力。,板式热交换器有多种框架形式:双支撑框,架式、悬臂式、带中间隔板双支撑框架式等。,11,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2 流程组合,为了满足传热和压力降的要求,对于板式,热交换器可进行多种方式的流程和通道数的配置。,流程:某一种介质在换热器中流动方向的数量,流动方向每改变一次就增加一个流程。,通道:每个流程中某一介质按同方向流动的通道数量。,12,1.板式
5、换热器设计方法,1.2 流程组合,流体的流动可以是串联、并联(这时形,成纯逆流)和混联(一种流体为并联,而另一种流体为串联)。,流程可以是单流程或多流程,两流体的,流程数可以相等或不相等。,两流体的流程中通道数一定要相等。,13,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2 流程组合,14,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2 流程组合板式换热器内流程与通道的配置方式常以下列数学形式表示:式中:M1,M2,Mi:从固定压紧板开始,甲流体侧流道数相同的流程数;N1,N2,Ni:对应于M1,M2,Mi中的流道数;m1,m2,mi:从固定压紧板开始,乙流体侧流道数相同的流程数;,n1,n2,ni:对应于m1,m2,mi中
6、的流道数。,15,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2 流程组合,下图表示了 流程组合的实例,其中横线上方(14)表示甲流体为单流程、四通道,横线下方(22)表示乙流体为两流程、两通道。,16,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3 传热计算传热计算的基本方程式,需要注意,由于板片的角孔及密封垫片等处并不参与传热,板片又是波纹形的,其传热面积应该是扣除不参与部分后板片的展开面积,即有效传热面积。平均温差tm的计算是按纯逆流情况下对数平均温差值t1m再乘以修正系数,即,,t1 thi tcot2 tho tci,温度相同时,逆流布置获得的对数平均温差最大,tml,t1 t2ln(t1/t2),1.板式换热器设计
7、方法1.3 传热计算,修正系数可由图查取:温差修正系数(LMTD法时),温差修正系数(NTU法时)17,18,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3 传热计算,传热系数K 的计算,在已知两侧对流换热系数及垢阻条件下,仍用以往常用的公式,即,式中,与分别为板片厚及其导热系数;r1、r2为板片两侧的污垢热阻;1、2 为板片两侧传热系数。,19,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3 传热计算,介质在板式换热器中一般呈湍流状态流动,通常用以,下准则方程式来计算对流给热系数1、2,式中C、m、n 值随板片、流体和流动的类型不同而不同。C、n 通常有一定的范围,C 在0.150.4;n在0.650.85;m在0.30.
8、45(一般流体被加热时,m=0.4;被冷却时,m=0.3),2b,20,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3 传热计算雷诺数Re可按下计算:,de,Re,式中:de 板片的当量直径,m;介质的运动粘度,m2/s;介质的流速,m/s。,4 AU,4Lb2L,de,当量直径de为:,式中:L 板有效宽,m;b 板间距,m;,相比板片宽,度而言,板间距可忽略不计,21,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3 传热计算普朗特数Pr可按下计算:,式中:Cp 介质的比热,J/(kg K);介质的动力粘度,Pa s;介质的热导率,W/(m K)。努塞尔数Nu为:,式中:对流传热系数,W/(m2 K)。,C p,Pr,de,N
9、u,Rel n l,)Pr()p,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3 传热计算有相变时,板式热交换器内流体的相变换热系数计算很复杂,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计算方式。冷凝过程 较为复杂,影响冷凝的因素较多,天津大学王中铮提出了一种计算方法:,式中:Rel 冷凝液雷诺数,与气相和液相的流量有关;H 受凝液膜厚度影响的无因次参数;l/v 两相中液体和气体的密度比。22,0.33,H v,Nu C(,23,1.板式换热器设计方法,1.3 传热计算,沸腾换热 的准则方程,可参考Chen J C 的给热系数计算式:,式中:S 核沸腾影响系数,在泡状流区S=1,在块状,流区S=01,在环状流区S=0;,池沸腾给热系数;
10、,两相强制对流给热系数。,S,24,2.板式换热器压降分析,板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技术,25,2.板式换热器压降分析,2.1 压力降的影响因素,介质在进出口处的压降主要来自于介质流动所遇到的阻力。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介质本身的特性,与粘度有关,当介质的粘度越大,,阻力越大;,板片的特性,与板型或结构参数有关,表面粗糙度越,大,板片较长、波纹深度较浅、节距较小都会使介质遇到的阻力加大;,介质流动的特性,与流速有关、流速越高,遇到的阻,力越大。,26,2.板式换热器压降分析,2.2 压力降的准则方程,对于板式热交换器用于无相变换热 时的压力降计算通常是以欧拉数Eu与雷诺数Re之间准则关系式给出的:
11、,式中,系数b 和指数d 随板式换热器的具体结构而定,指数d 应为负值。,2.板式换热器压降分析2.2 压力降的准则方程,乘以流程数m,即:式中:P 介质的压降,Pa;介质的密度,kg/m3;介质在流道中的流速,m/s。27,由于,,可求得多程时压降需,28,2.板式换热器压降分析,2.2 压力降的准则方程,式中:L 板有效宽,m;,b 板间距,m;,若板片两侧的流通截面不等,则应按其实际的流通截面A及湿周边U 来分别计算两侧流道的当量直径。,在计算板式热交换器压降时的 Re 值时,当量直径de,应按下式计算:,2.板式换热器压降分析2.2 压力降的准则方程,压降准则关系式中系数b 及指数d
12、随板型不同其差异很大。实际运行中由于板片两侧流道的压力相差较大时可能引起板片的较大变形。不同的流程、角孔组成的通道内的阻力不同。29,因此该计算式只能适用于较理想的情况。,30,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板式换热器工程设计技术,31,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1 计算方法简介,板式换热器的选型热力计算目前有两种方法:对数平均温差法(LMTD),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NUT),两种计算方法的对比,32,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1 计算方法简介,在具体的计算中,无论是对数平均温差法还是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都有两种方式:设计计算校核计算,目前使用最多的还是以对数平均温差为基础
13、的设计计,算方法,对此作主要介绍。,33,t,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2 对数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采用准则方程进行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如下:由工况条件计算温度、流量、传热量选定板型几何参数初选流程、流道布置计算平均温差tm重新设定通道数(或同时重设,通道和流程数),重新设定流程数,否,否,求解传热系数K计算传热面积F=Q/KtmN F/Fp 2由传热面积求板片数Nt m1n1 m2 n2 1由通道与流程数求板片数Nt(1.0 1.1)N 是求压降PP P允是结束,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2 对数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1)掌握工况条件,冷热介质的流量、进出口温度。(2)求换热量QQ Vh
14、h C ph(thi tho)Vc c C pc(tco tci)Q Gh C ph(thi tho)Gc C pc(tco tci),式中:,V 体积流量,m3/s;,G 质量流量,kg/s;下标 h、c 热、冷介质下标 i、o 进、出口位置34,(4)选择板式换热器型号(主要是单片面积及形式)(5)假设该型号换热器的流程组合35,tml,t1 t2ln(t1/t2),t1 thi tcot2 tho tci,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2 对数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3)计算对数平均温差tm,修正系数 取值,36,Vn1 f,式中:n1 单程中并联通道数;f 板片通道截面积,m2;(7)计算
15、冷热介质的Re、Pr 和 Nu(8)计算冷、热介质的给热系数,Nude,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2 对数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6)计算冷、热介质的板间流速,r1 2,1,2,(10)计算换热面积 A1,A1,QK tm,1,1 1,K,r,将理论值A1,与预计值Ao相比较,通常认为两者误差值在5%以内时,计算结果正确37,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2 对数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9)计算总换热系数 K,38,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11)计算冷、热介质的欧拉数Eu(12)计算压降P,计算出的压降值应比允许压降小10%20%,这,主要考虑在角孔处以及流向改变时也会产生压降若实际压降超过
16、允许值时,应改变板型或者流程,组合,重新进行传热及压降计算。,3.2 对数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1,A1As2 n1,m1,式中:As 板片有效面积,m2;(14)计算计算实际换热面积 AA(m1h n1h m1c n1c 1)As实际板片数:n A 2f39,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2 对数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13)计算冷、热介质的流程数m1,将计算出m1取整,40,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1)对于未知的两个出口温度,假设其中之一,并根据热平衡方程计算出换热量及另一个出口温度。(2)计算对数平均温差。,(3)计算介质的流速、以及 K。,(4)根据K,计算假设出口温度一侧的换热量。,
17、(5)将该换热量与(1)中计算出的换热量比较,若不相等,则修正假设出口温度,重新计算,直至两个换热量误差在5%以内。,(6)校核压力降,满足工况要求。,3.2 对数平均温差法校核计算,41,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3 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传热单元数(NTU)的定义式(NTU)1 KA/C1,或式中:,(NTU)2 KA/C2 r(NTU)1C 流体比热容,J/(kgK);K 总传热系数,W/(m2 K);A 传热面积,m2;r 系数,无因次。,2 1 1,t t2,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3 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温度效率定义式,2,1,t1 tt1 t2,或,式中:t、t 流体
18、进口和出口温度;r1 系数,无因次。42,r t1 t2,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3 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热容量C 之比r 定义式C1C2,式中:qm1、qm2 流体1、流体2的质量流量,kg/s;Cp1、Cp2 流体1、流体2的定压比热容 J/(kgK)。43,1,C2C1,或 r2,qm 2C p 2/qm1C p1 1/r,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3 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由已知的、r,可从图中查NTU值,再求得换热面积A。,1-1程、2-2流道,2-2程、1-1流道,1-2程、n1-n2流道 44,45,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3 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由已知的、r
19、,可从图中查NTU值,再求得换热面积A。,程数4、流道数相同,2-1程、1-3流道,3-2程、1-2流道,46,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1)由热平衡方程求得流量和温度中的未知量,并计算换热量(2)求温度效率及热容量比 r。(3)预选换热器型号以及流道布置。(4)计算传热系数以及总换热系数。,(5)查与流道布置相同的-NTU图,得到NTU值。(6)计算需要的换热面积。,(7)与预选型号及流道布置相比较,若不一致则重新计算,直,至吻合。,(8)校核压力降。,3.3 温度效率-传热单元数法,47,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将流量为 35000kg/h 的水由 50 冷却到 38,冷却水进口温
20、度为33,升温 8。系统允许最大压降为 30kPa 为此工况选择一台板式换热器。,热水的平均温度为:(50+38)/2=44,查阅物性参数可得:,密度 h=990.6 kg/m3,比热容 Cph=4.176 kJ/(kgK)热导率h=0.638 W/(mK),运动粘度 h=0.61810-6 m2/s动力粘度 h=616.810-6 Pa s,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48,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冷却水的平均温度为:(50+38)/2=44,查物性参数可得:,密度 c=993.2 kg/m3,比热容 Cpc=4.175 kJ/(kgK)热导率c=0.628 W/(mK),运动
21、粘度 c=0.70410-6 m2/s动力粘度 c=698.210-6 Pa s,(1)计算热负荷,Q=GhCph(thi tho)=350036004.176(50-38)=487kW,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t1 t2(50 41)(38 33),52491 kg/h,49,tm,0.942 6.81ln(t1/t2)ln(50 41)/(38 33),根据热负荷计算冷却水流量:,Gc,Q 487 3600C pc(tco tci)4.175(41 33),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2)计算对数平均温差及冷却水流量取修正系数=0.942,
22、,m0.056d,50,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初选产品型号及板型,根据流量,取管间流速 v=4m/s,计算换热器角孔通径:,4Gh 4 35000,3600h v 3600 990.6 3.14 4,选用通用性较强的人字形波纹。初选型号为BR0.3的板,式换热器,单片面积As=0.27m2,通径为d=100mm,当量直径为de=0.008m,流道截面积为 f=1.2610-3 m2,,板片厚度取=0.6mm。,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Nuh 0.2288 Reh Pr 0.3,Nuc 0.2288 Rec Pr 0.4,1.25m/s,1.87m/s,51,h,c,0
23、.64610.6461Euh 54 Re0.0302Euc 199 Re0.1817重新计算管间流速:,(3700Re12000)(2600Re8000)(3700Re12000)(2600Re8000),vh vc,4Gh 4 350003600h d 2 3600 990.6 3.14 0.124Gc 4 524913600c d 2 3600 993.2 3.14 0.12,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准则方程为:,52,23.80.27,A0As,88,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4)计算板间流
24、速根据经验以及BR0.3 型板式换热器的特性,预估换热系数 K0=3000 W/(m2 K)。对一般人字形波纹,可预估K值为30003500 W/(m2 K)换热面积估算为:Q 487 103K0 tm 3000 6.81换热板片数量为:,0.18m/s,0.35m/s,0.53m/s,53,预选流程组合为,Gh3600h fn,h,350003600 990.6 1.26 103 44,1 441 44,88 片,校核板间流速:,2 222 22,显然板间流速较小,调整流程组合为重新计算板间流速:,Gh3600h fn,h,350003600 990.6 1.26 103 22,Gc3600
25、c fn,c,524913600 993.2 1.26 103 22,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4531,h deh,Reh,0.35 0.0080.618 106,0.704 106均在准则方程适用范围内。54,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设计计算(5)计算雷诺数,4.176 103 616.8 106,4.175 103 698.2 106,C ph hhC pc cc,Prh Prc,4.040.638 4.640.628,(7)计算努塞尔数0.64610.646155,3.板式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3.4 实例(1)平均温差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板式 换热器 工程设计 技术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4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