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资本论>>选读.ppt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资本论>>选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资本论>>选读.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选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一、实践发展:“西方不亮东方亮”,(1945-1991)一国到多国的高潮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蒙古 中国、越南、老挝、古巴、朝鲜,二、理论研究自20世纪始,东西方理论研究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东方:,列宁独树一帜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纪初的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曾使50年代以后的世界“东风压倒西风”。使马克思主义风行天下。尽管80年代末苏东阵营的崩溃使东方马克思主义遭受重创,但是经历20年改革的中国重现活力与生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东
2、方的主流发展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西方 与东方的发展很少谐振在同一个频律上,第一次分歧: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期间 罗莎卢森堡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出发,批评列宁所主张的党的集中制。,她认为工人阶级不需要一个“无所不在和无所不知的中央委员会的托管”;她反对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解散立宪议会、禁绝反对派的政策,认为没有民主将造成公共生活的沉寂,集中制会造成“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会导致官僚化倾向,“这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第二次分歧:20年代后产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等人重视民主、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应走区别于十月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主张是有意义的。
3、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暴力革命在西方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基本不存在现实可能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它的成熟形态,其特点是完全脱离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实现了非政治化的纯学术转向。这一学术转向突出地暴露了它在经济政治领域无所作为的弱点。,第三次分歧:70年代后的“新马克思主义”,他们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价值,从主客观不同角度阐释和分析20世纪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左翼几乎众口一词地声称,苏东解体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从来就没有在世界上实现过,苏联体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及过程,资本主义
4、在西欧许多国家占统治地位;无产阶级运动有了一定程度等发展;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发展等需要。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始于1843年,直至189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努力,呕心沥血50年,终于浇铸成了这部鸿篇巨制。,马克思开始研究经济学并确定了写作主题,初步形成了剩余价值理论。,第一阶段,(1843年到1853年):,马克思于1847完成了哲学的贫困一书。在这本书中,马克思一方面说明了经济范畴和生产关系的历史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另一方面肯定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因为它可以用来科学地解释利润、地租,说明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和社会结构。在1849年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中,马克思初步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5、,阐明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基本经济关系。,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到中指出:马克思“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7页在研究过程中,马克思写了一系列重要著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阶段:(1853年到1859年),马克思确定写作体系和内容,全面进行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理论。,第一,提出资本论中的主要科学理论,例如:劳动的两重性、货币的三种基本规定、劳动力价值理论、狭义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等理论;第二,研究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主要阐明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以前生产形式的共同特征和公社所有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6、;日耳曼所有制形式)。第三,预见了共产主义的基本要点,提出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摆脱了人的约束和物的约束,自我实现;而达到这种社会的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第三阶段:(1859年到1865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完善自己的经济理论。马克思首先写成并在1859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这一分册除了简短的序言外,只包括商品和货币或简单流通两章,马克思把它称为资本论的“初篇”。,第四阶段(1867年以后),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在德国的汉堡正式出版。,从1867年8月开始,马克思积极着手整理和修改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但这项工作未及完成,他就去世了。自此,资本论第一卷的
7、再版和第二、三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就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于1883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前后用了近50年的时间,终于使这部划时代科学巨著资本论(13卷)面世。,二资本论的体系结构,“研究对象: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研究目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即资本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实质上就是要揭示资本运动的规律,或者说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8、主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三资本论主要内容,四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结构,资本论第一卷共包括七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主要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第六篇工资,主要阐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主要阐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第一章 商品,(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机体的“细胞形式”或“元素形式”资本主义 社会的财富表现为
9、“庞大的商品堆积”,(引自资本论47页)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里“财富是由商品构成的”,(引自资本论16页)(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抽象的经济范畴 只有从商品入手,才能进而说明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比较复杂、比较具体等范畴。(3)从商品入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现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只有从商品入手,才能研究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 消亡的规律,1、商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2、商品的两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的质的多种用途和量的计量尺度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发现和形成的。使用价值是 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反映任何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
10、 物质承担者,也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种使用价值之间相交换的量的关 系和比例。这个比例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10公斤米5尺布?,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它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统一性表现为
11、: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因而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缺一都不可能成为商品。排斥性表现为:首先,二者反映不同的经济关系。其次,对商品生产者来说,他只有把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才能获得价值,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二者不能兼得。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解决。,3 商品的价值量,既然商品价值的实体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那么,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但
12、是,由于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不同,生产同种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也就各不相同。所以,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既然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那么,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也只能是生产某种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68页)“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当时一个生产部门生产大多数产品所采用的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中的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大多数劳动者个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验,劳动强
13、度则是指处于平均水平的劳动者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劳动消耗的内含量或密度。,4 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具体形式下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或财富的源泉。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价值。不同商品中包含的抽象劳动,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它体现的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联系:不是两次劳动或两种劳动,而是同一 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经典著作 lt 资本论 gt 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4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