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整体明确目标提升“数与代数”教学的有效性.ppt
《突出整体明确目标提升“数与代数”教学的有效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出整体明确目标提升“数与代数”教学的有效性.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突出整体,明确目标,提升“数与代数”教学的有效性,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李国良,学习目标,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与代数”的编排整体,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二、在思维的碰撞中,领会“数与代数”的教学地位和计算教学在整体教学中作用。三、结合调研,反思教学的过程,从中明确我省目前计算教学的困惑和归因,探讨在整体教学观指导下开展计算教学的方法。四、结合具体课例,探讨教学目标的作用,增强教学目标的意识,熟练运用教学目标指导教学。五、结合有效教学的概念、基本要求、教学观察点和整体教学观,探索并掌握“数与代数”的一些教学策略,提高“数与代数”教学的有效性。,一、突出整体,(一)“数与代数”的整体编排概
2、况 1数的认识(主要包括哪些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哪一册教材?以人教版为例)(1)整数的认识(2)小数的认识(3)分数的认识,(1)整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安排,(2)小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安排,(3)分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安排,2.数的运算,3.常见的量教学内容安排,4.式与方程,5探索规律,纵览“数与代数”的整体编排概况,老师们就能对“数与代数”的整体之形“胸中有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学内容的尺寸,从而逐步达到“胸有成竹”的程度。,(二)整体把握教材的意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还告诫我们:“获得的知
3、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系统论整体原理也告诉我们:整体功能=各部分功能+关系功能。,(三)“数与代数”的教学地位,1“数与代数”是人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数与代数”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数学的各种知识以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离不开“数与代数”的建模思想。因此,“数与代数”是人们学习数学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例如:“数与代数”板块,利用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的数学模型: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单价,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于总价、数量和单价方
4、面的诸多问题。同样,利用“出勤率=出勤人数全体应该出勤的人数100%”,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关于出勤方面的种种问题“空间与图形”板块,利用数学建模,可以求各种图形的面积,如:S长方形=ab,三角形面积=底高2,“统计与概率”板块,也可以利用数量关系的建模,解决日常生活许多相关的问题。如:总数数量=平均数,猜中的次数猜的总次数=猜中的概率“方程”与“函数”是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通过学习可以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本领。从小学开始,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逐步渗透了一些数学思想。例如:2+3=5,2+4=6,2+5=7,2+6=8一个加数不变时,和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线性函数
5、思想。Y=k(一定)x,一个因数不变,积随着另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是正比例函数思想。正反比例的关系:y=kx和y=k/x,是特殊的初等函数。,可见,“数与代数”的数学建模思想,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沟通了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之间的数学知识的联系。同时,数学建模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包括了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操作序列、师生角色、教学策略和评价等因素(小学数学教学建模邹煊享主编),所以,查有梁教授在教育建模一书中指出:“什么是模式?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想方法”。从数学学习层面看,学生学习的各个知识板块的问题解决都体现了“数与代数”的建模思想,可见,
6、“数与代数”知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是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知识基础,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2“数与代数”是学习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基础。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指出: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然而,“数与代数”就是学习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基础。(1)数和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1”这个数字符号可以表示1个人、1头牛、1支笔、1支花1个班的学生、1个村子的人口数、1个国家的人口数我家有3口人,就是有3个1组成3,一年级有2个班,就是一年级有两个这样的班级组成的(有2个1组成2)一个新生儿的体重可以用800克,一个大人可以用80千克等等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在数与
7、代数的知识内容中,通过数学建模如长方形周长=(长+宽)2,具有小学数学程度的人一般都知道它是表示长方形周长(解决关于长度问题的模式之一);S长方形=ab是求长方形面积(解决关于两维空间大小问题的模式之一),而v长方体=abh则是求长方体的体积(解决关于三维空间大小问题的模式之一)等等。学生具备了这些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就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能力,就能更好地描述现实世界。,(2)学习数学语言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基础。从小学起,人们就开始学习了许多数学语言,这些数学语言可以组成一个个“词汇”,如:数的运算符号:+、数的关系符号:、数的结合符号:()、数的无穷大符号:图形符号:、已知量和未知
8、量符号:1、2、3、4、5、6、a,X、y公式符号:3 2=6,ab,组合符号与数的关系符号构成公式符号,如 v=abh(它不再是表示一个概念,而是表示一个判断或一个命题),若干个公式符号再构成数学中的计算或推理,数学的表述这实现了符号化。学生掌握了这些“数与代数”的知识,就可以从抽象的符号化以及数量关系的角度中更准确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本领。,(四)计算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作用,计算是“数与代数”知识内容中“数的运算”的教学内容,应该说不管是新课改之前,还是新课改之中,其地位和作用都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因
9、为,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同样,扎实的计算基础和计算技巧是学生学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前提。计算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具备了计算能力,就具备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就能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计算的形式有口算、笔算、估算及用计算器计算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计算能力是在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法则、运算顺序等掌握的基础上,通过适量的练习而逐步形成的。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能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
10、的概算或推理。笔算从计算过程看,是在口算的基础上用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它是内部心智活动和外部操作活动的有机统一。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能力和学生注意集中、积极思考能力的基础。,(五)课例选取的目的及整体教学观的运用1课例内容。本专题,第一学段选取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学段选取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例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例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选取课例的目的。本课程选取两个都是“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教学内容的课例,主要目的是让老师们重视“数与代数”的基础教学,特别是计算教学,同时也跟老师们一起探讨我省目前计算教学困惑的归因,并且以此
11、为例,探索运用整体教学观突破计算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1)我省目前计算教学的困惑和归因。困惑:为什么学生的计算成绩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数学教学的整体成绩下降?归因:一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二是计算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充分认识我省当前这些计算教学的现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应对和改进的办法,然而,在诸多的改进办法中,转变教学观念对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整体教学观能促使我们老师站在整体上来看问题,能让我们教师正确地处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如计算教学中情境、算法、算理之间的关系等等),充分认识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发挥计算教学的关系功能,尽可能地减少教
12、学过程中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教学方法上的缺陷。,(2)在整体教学观指导下开展计算教学。顾名思义,整体教学观强调的就是教学的整体性,例如本课程选择的两个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关注算理、算法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关注计算能力的培养,关注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这就是计算教学整体性的重要体现。,第一,突出算理和算法的指导,夯实计算基础。课例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在计算教学的整体中,它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加减法中“相同数位对齐”的基础内容,学生在利用摆小棒计算、数整十数计算和列竖式计算等等多种方式计算和说算理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体会到“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从而既巩固和拓展
13、学生原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知识视野,又为学生后续学习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以及培养计算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例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例3,是本单元承上启下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要真正理解了“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亲身经历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带有括号的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方法完全相同,学生从此建立对整数计算与小数计算学习的整体观,从而,对小数加减的一般方法有更加深刻和完整的认识,初步学会整体思考问题。,第二,培养迁移能力,重视学法指导。课堂教学既考虑学会,又考虑会学,这也是整体教学观的一种具体表现。这两个课例,老师的教案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充
14、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采取顺向正迁移的手段。如课例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刘娟珠老师利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方法迁移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例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王甘老师则利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迁移到小数的加、减计算的运算。学生在运用旧知迁移的过程中理解了算理,总结了运算规律和计算的一般方法,从而掌握算理,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学习的本领。,第三,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于习惯养成作了非常有哲理的总结:“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两个课例,老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计算
15、习惯。如“数位对齐”的习惯、“算法多样化”习惯、“口算、笔算与计算器”相结合的习惯、“验算习惯”(第二学段的学生要养成运用计算器对笔算进行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敏捷性,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我们这两位老师做得还不够到位,但都有这样的意愿,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二、明确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学的归宿。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强化教学目标意识,注重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明确教学目标的联系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整体落实。,(一)从明确目标的整体性开展教学我国义务教育数学学科当前实行的教学目标,
16、从纵向分有:总体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高级目标包括低级目标,低级目标是高级目标有基础。从横向分有: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数学思考目标、解决问题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可以说每个教学单元时间(指每一课时教学时间、每一单元教学时间、每一学期教学时间或每一学段教学时间)的教学质量都是纵向教学目标和横向教学目标之间相互交集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体现教学效益,提高教学效率,展现教学效果的过程。,课例一,乐东县黄流中心学校刘娟珠老师执教的教学
17、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所预定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学会应用已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并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学会运用整十数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教学目标,刘老师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时,向小介绍了“一捆小木棒是10根,表示一个十,是10,两捆小木棒表示两个十,是20”这个环节就为有效落实课时教学目标1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这是本节课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在“探究新知,明确算理”环节,刘老师则采取“数一数”、“算一算”、“根据算式的结果,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小结算法”等等方式,从而,基本完成了本课时的
18、教学目标。在课时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刘老师又开展了“分组讨论”、“组间互考”、“师生互考,生生互考”、“逛商店,解决问题”等教学活动,完全体现了课时的教学目标的意愿,如果刘老师在“互考”和“应用”环节,也紧紧地抓住让学生说算理的话,教学目标的落实就更加有效了。,课例二,五指山市南圣中心学校王甘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预定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主探索、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小数加减运算方法,培养知识迁移能力。(与前课时的联系)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觉提高小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突出 整体 明确 目标 提升 代数 教学 有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4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