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不足.ppt.ppt
《知足知不足.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足知不足.ppt.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作文题:“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审题的关键这个题目审题的关键,是句意的理解。理解“知足知不足”一句的关键,就是对“足”的理解,“足”就是“足够、充足”的意思,知足,就是一种满足,如“知足常乐”;知不足,就是不满足。两者的意思是相对的,合在一起,知足知不足,那就是要我们得清楚、明白:何者该知足,何者该知不足。知足,可心安;知不足,方可上进。有为有不为,其中的“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
2、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这里的关键是“应该”一词,这关乎是否要越过道德底线,法律红线的问题。因此,古人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训诫。如此看来,这两句话所饱含的人生哲理,不仅可当作为人处世的箴言,更足以成为读书治学的座右铭。,二、审题的误区最容易失误的地方,是第一句话,即“知足知不足”。很多考生把“足”理解成“长处、优点”,把“不足”理解成“缺点”。这是不准确的,也不符合这句话的表达习惯。实质上这句话包涵了意思相对的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辩证认识与分析。这是立意的关键,也是构思的关键。,三、失分标题1、人在世上(太笼统)2、心灵的种子(含混朦胧)3、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偏)4、
3、认清自我,把我未来(偏)5、人贵有自知之明(偏)6、认识自我(偏)7、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离)8、知之为知之(离)9、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10、以退为进(离),11、坚持才会胜利12、懂得取舍(偏)13、谈做人(太笼统)14、认识你自己(偏)15、给自己一面镜子(偏)16、知行合一(离)17、扬长避短(离)18、认知才能而为(偏)19、君子(太笼统)20、为人处世之道(太笼统)21、正视自己(偏),四、规范标题1、知足知不足2、有为有不为3、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4、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5、为与不为6、知足常乐7、为当为之事8、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9、怀抱梦想 永不知足10、底线11、把握人生尺
4、度12、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五、相关资料名言知足之足常足。老子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庄子吉莫吉于知足。素书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吕邦献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魏禧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陈自崖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无可无不可,应世法也。有为有不为,守己法也。守世守己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裘法祖俄罗斯人对于自己的财产从不满足,而对于自己的智慧却相当自信。列夫托尔斯泰【引申】知足是一种境界,只有知足的人才会体现出对生活和事业的洞察力。知不足是一种智慧,只有知不足的人才会对生活和事业充满了热情。知足和知不足结合在一起,代表的是一个人完美的人
5、格,推及到企业家身上,可以说是完美的企业家性格。,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从前,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住在“一座破旧的小木棚里”。老头儿天天撒网打鱼,老太婆天天纺纱织线。老头儿打到一条金鱼,不要任何报酬,将她放回了大海。老太婆知道这件事以后破口大骂,硬逼着老头儿去向金鱼要一只新木盆。金鱼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但是老太婆又破口大骂,让老头儿再去要一座木房子。金鱼给了她一座木房子。老太婆还不满足,她不高兴再做平凡的农妇了,要做世袭的贵妇人。金鱼满足了她的要求。老太婆当上贵妇人以后,却把老头儿派到马房里干活儿。老太婆说她不想再做世袭的贵妇人要当个自由自在的女皇。金鱼又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当老头
6、儿回来时,老太婆看都没看他一眼,就吩咐左右把他从眼前赶开。然后,老太婆又不高兴再当自由自在的女皇,而要当海上的女霸王,并且要金鱼亲自侍奉她,听她使唤。这一次,金鱼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还收回了以前送给她的一切。当老头儿从海边回来时,他看到的仍旧是那所小木房,老太婆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青年人与法布尔的故事有位青年,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事业上,收获却很少。”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这
7、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让这位青年看: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点燃了这张纸。接着,法布尔对有些茫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位青年恍然大悟,由此受到很大的启发。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其实,不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犯这种不会舍弃的毛病,有所专长的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的人,一只兔子也抓不住。样样“通”的结果,只能是样样“松”。人无所舍,必无所成。,素材做人三境界:不知足 知足 知不足做人要有境界。在“足”
8、与“不足”间,人的境界一分为三。做人第一境:不知足。不知足是一种贪婪,而贪婪是人的天性。我们贪婪阳光,贪婪雨露,贪婪食物,贪婪舒适,贪婪读书,贪婪游戏等等。贪吃可以成为美学家,贪玩可以成为旅行者,贪读可以成为学问家。大凡有所成就者,都需要一种“贪”的精神。鲁迅先生说,不知足是人上进的车轮。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必须有一种不知足的精神。社会上的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状元不是贪婪的结果?百姓口中的三教九流,哪一流的魁首不是贪婪的产物?有句话说,不痴不傻不足以成大事。所谓的“痴”和“傻”,本质就是一种贪婪,不过这种“贪婪”,是对工作事业的贪婪,是对人生的执著而已!但是,此种贪婪虽能成就人,但却不能成就人的
9、境界。按照一代哲学大家冯友兰的看法,人的境界来自对人生的觉解。觉解不同,境界自然有异。因此,不知足的冲动只能算是最低境界而已。,做人第二境:知足。知足常乐。生活本来是快乐的,人世间为什么还有苦闷呢?其根源就在于贪婪无度。贪婪具有两面性,用得好可以为人造福,用不好只会徒增烦恼。这就需要对人生的觉解。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这个“止”就有“足”的意思。在生活中,当我们能做到“止”,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一“止”固然有限制的意思,但也由此为人生找到了一个支点,一块基地。人的事业、功业将由此生发新芽,人的境界也将由此而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于是大学接着讲,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足 不足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3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