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二) .ppt
《【语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二)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二) .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10年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文章。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其主要特点是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简明性。B级,理解;C级,分析综合。,2近年命题形势有以下几点:(1)所选文本主要涉及生物、理化、天文等内容,且多是高精尖科技。如2009年重庆卷的“大海中的水”,四川卷的“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等。(2)考查内容:词语(概念)和句子的理解。如2009年湖北卷第6题。文章内容及观点的概括。如2009年四川卷第6题。推知文章中暗含的信息,如2009年各卷均含此题。(3)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少数省市设有简答题或填空题。2009年天津卷含简答题。,3科技文阅
2、读试题较稳定,估计2011年不会有大的变化,仍将有以下特点:(1)考查内容主要是概念理解、内容概括、推断未知信息。(2)题量仍为三道题或四道题,不会再有所增加。(3)选文仍以生物、物理方面的为主。,(2009年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13题。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汽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
3、洋,即所谓的“初生水”。,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
4、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1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存在于炽热
5、的地心中的水蒸气。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A、B两项说的是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的存在形式。C项说的是在地球形成之初,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它们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D项解释的是所谓的“初生水”。【答案】D,2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6、整合能力。A项信息区间在第四段的句首,说的是弗兰克提出的新理论,属于结论,不是论据,故选A。B项对应选文第四段的第四、五句。C项对应选文第四段第六、七句。D项对应选文第四段末尾两句。B、C、D项均是支持弗兰克提出的理论的有力证据。【答案】A,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项推断不正确,在原文中无依据。A项可由原文第三段末句
7、推断出来。B项可由文章第四段的信息推断出来。D项可由原文主要内容推断出来。【答案】C,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科技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要么是某一重要说明对象的简洁概括(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是承前或启后省略了相关阐释内容。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根据上下文把握词语的语境义,三是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如何准确理解文中这些词语的含义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技巧:,(1)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义项。(2)仔细比较辨别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3)根据语境
8、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分析词语源生或隐含的内容。总之,对词语的理解必须放在大的语境中读,而不能脱离对文章整体的把握。,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在高考中,自然科学类文章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二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深化句、总结句等)。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可用“抽取主干”法,先理清修饰、限制的附加成分,再理解整句话的含意。对内涵丰富的句子,应根据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它们要么体现了文章的思路,要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么承上启下,要么阐明
9、主旨,它们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这类句子也是较容易理解的。,高考考查的句子,常常是中心句、修辞句、例说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等,考查的重点是对文段中心句和修辞的理解。本考点在命题中是每卷必考点。(1)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首句、中心句、转承句、点睛句、情感句、矛盾句、尾句。(2)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说明文中的描写、文艺性的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形象、生动的作用。,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比照材料辨别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
10、行简要表述。从文中筛选信息时,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上。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有:(1)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这是一篇文章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2)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一定要具体辨别,认真筛选,抓住主要信息,把握本质特征。,(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这一考点在高考中考查的内容主要有:根据信息加以推断;根
11、据文章内容加以合理的想像。考查形式为: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选择推断正确的项;对文章内容加以合理想像,然后根据要求加以判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想像。推断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实及虚、因果推断(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归纳推断(由个别到一般)、演绎推断(由一般到个别)等等。但不管属于哪一种推断,都有一定的方法可循。一般可按如下思路操作:仔细审题,明确要求;整体阅读,把握主旨;紧扣思路,推断想像;排除干扰,确定答案。,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2、有时分散在多处说,这就要把分散的表现作者观点的必要信息筛选出来,而后加以连缀组合,即从隐含信息处开窍。捕捉隐含信息的方法有四种:a.联系上下文来体会;b.抓关键词语,联系时代背景来捕捉;c.透过明示信息来挖掘;d.从全文的主要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中体会。,一、(2010年兰州统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进入血管的机器人在美国洛杉矶市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与会者在投影屏幕上看到了这样一组镜头:,2005年的某一天,一个由直径只有30微米的齿轮装配成的小小机器人,被植入血管里。这个小小机器人像潜水艇一样在血液的河流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一旦遇到血管中淤积或飘浮的胆固醇、脂肪,它们就毫不留情地扑上
13、去,迅速将其撕烂嚼碎。同凶恶的病毒相遇时,它们也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可是,病毒是狡猾的,它们看对方来势凶猛,往往会装出一副缩头缩尾的可怜相,好像已经投降,或者干脆躺下一动不动,装成了一具僵尸。机器人大踏步地从敌人身边走过。但是,病毒等机器人擦肩而过后,它们一跃而起,开始从背后恶狠狠地攻击机器人,机器人不断倒下。您别着急,这些机器人体内有纠错程序。,它们中的许多机器人在吃了一次亏之后,只要不是光荣牺牲,它们便能自动调整行为方式。它们见到病毒后,不管它们如何伪装,非要杀它个片甲不留。病毒也随机应变,当它们同机器人相遇时,便拼命膨胀躯体,虚张声势,竭力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可是,大脑内藏有“超级勇
14、敢”程序的机器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决心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主人的健康,同病毒进行了激烈的大搏杀,病毒被不断歼灭。病毒的碎块不断渗透出血管,流入肾脏,通过尿液排除体外。于是动脉畅通无阻,人体更加健康。,上述有关超微技术的剧情,是根据科学家的设想编造出来的,但这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梦想,随着微机电技术的发展,幻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1988年5月27日,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的两位华裔科学家研制出了只有76微米(3英寸)的微马达。1991年11月,日本电子公司的科研人员在当时最先进的“电子隧道扫描显微镜”下,用“超微针尖”,将硅原子排成金字塔形的“凹棱锥体”,它只有36个原子那样高,这是人类首次用手工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语文】语文高考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二 高考 专题 复习 现代文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37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