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大附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ppt
《浙江师大附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师大附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选课走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选课走班”这一新词逐渐走入教育者的视线。在中小学,除了选修课进行选课走班以外,许多高中学校从学生个性化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思考与实践所有课程的选课走班。那么,为什么要选课走班?如何认识选课走班?有哪些可供借鉴的实践案例?还面临着哪些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此,教育报5月的“月度话题”分四个方面的主题,与读者一起关注“选课走班”。,来自中国教育报的报道2014年5月,一、附中必修走班改革实验,3,1、系列报道第一篇选课走班制:试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来自浙江省必修课程选课走班实验的一线观察以附中为例,报道附中选课走班制的做法和实施情况
2、。2、系列报道第二篇走班制:从“班”到“个人”,刊登了附中校长何通海的“选课走班”:最大可能地适合学生成长。3、系列报道第三篇关注选课走班制:来自一线的实践与思考案例,刊登了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石杏元的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4、系列报道第四篇选课走班:种种现实应如何应对,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方红峰、何通海等就“选课走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讨论与解答。,4,5,6,7,8,在浙江省,推行必修课分层选课走班实验的不仅是浙师大附中一所学校,在全省启动进一步深化高中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使高中教育真正做到全
3、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省教育厅提出了“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高中课程改革新思路。在选修课选课走班经验的基础上,一些学校必修课分层走班的成功实践,也让其进入了浙江高中课改进一步深化选择的视线。在前期4所学校实验的基础上,今年秋季,全省还有16所不同类型的普通高中成为实验的践行者,这一行动将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并且提供相应的条件支持。,9,现行普通高中学校普遍采用平行分班的方式建立行政班,行政班之间学习能力较为平衡,这便于学校进行业绩考核。但同一班级里的学生间差异较大,既表现在学习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也表现在对不同学科存在不同的学习需求,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这种现象一
4、直困扰着学校和教师。,10,必修课程的走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层级对必修课程内容进行处理,形成不同的教学路径和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的层级学习。普遍的做法是:第一,分层处理必修课程内容。学校对必修课程进行了校本化的改造,将必修课程分为2-3个层次,最终均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提出不同教学路径、设计不同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分层练习。第二,学生自主选择组成教学班。学校通过确定各层次教学班数量、宣传发动、摸底测试、自主选择、公布名单的方式组成教学班。学生在教学班学习半个学期,主动提出要求的,可以进行调整。第三,授课教师平行安排,个别学校也尝
5、试实行学生选层次的同时可选教师。第四,改革教学和评价方式。采用“同一科目同时上课”的方式排课;分层备课和上课;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制度,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第五,强化教育资源配给。鼓励学校整合资源,一方面盘活行政班教室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其他教学空间。同时对普通教室进行专门化改造,尝试建设学科专用教室,逐步将教师固定在教室中。,11,郭华:“选课走班”的先决条件是“选”,有得“选”才能“走”。选课指的是选课程,根据学生个人的意愿、兴趣、能力、水平去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课
6、程。面对至少几百人的选课,学校不可能只用几门课程来应对如此众多的学生需求,因而必须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如此,则必须把开发和建设多样的课程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12,方红峰处长: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即高中教育普及和大学教育大众化后,高中教育不应该定位在“甄别人才”上,而是要转向“人人成才”,应当从“齐步走”转向“共同而有个性”,应当从“把一个班当一个人教”转向“把一个人当一个班教”。观念的真正转变发生在实践过程中,因此,“选课走班”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13,许多学校认为学校的产品是“学生”,“选课走班”之后会使学校改变这一观念,开始树立“学校的产品是课程”的观念。,14,“选课
7、走班”的意义,(1)课程与教学能最大可能地适合学生成长。(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获得与自己“匹配”的教育。(3)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4)有助于打破传统的“程式化”教育,创建新型的育人模式。回答了这样一个难题:在教育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15,二、附中必修走班的三个阶段(一)2012年12月,数学、英语选课走班(二)2013年9月,6个普通班实验全科走班(三)2014年9月,高一、高二年级全科全员,16,16,(一)分层设标,1、学生分层标准,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8、的同学。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 心,成绩中等;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成绩优秀。,三、选课走班的实践,17,必修走班的四个阶段(一)2012年12月,数学、英语选课走班(二)2013年9月,6个普通班实验全科走班(三)2014年9月,高一、高二年级全科全员(四)2015年3月,高一分类分层;高二分层,18,A类课程群:生物是非高考选考科目,B类课程群:生物是高考选考科目,C类课程群:生物既是高考选考科目又是大学的学习专业甚至是今后的职业方向,(一)新高考方案后的高一分类分层走班,1、分类建课程群:,分层教学:专业分类与水平分层,19,
9、19,2、学生分层原则,学生自主选择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制度,20,下半年高二文科同学分层为例(统计)总人数:228,21,21,3、教学分层把握,(1)解读层次,把握学情,(2)制定细目,重组教材,A层: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B层: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C层: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如化学学科,教材重组明显,22,23,23,(二)组织实施,1、宣传发动,(1)教师:学校层面的教师培训;学科组、教研组的集中学习、教材二次开发、集体备课。解读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2)学生: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艾森克人格
10、测验、加德纳多元能力测验、生涯规划、导师指导(3)家长:家长会,24,2、班级组建,先组行政班,再组教学班;6个行政班,8门课48个必修教学班,多个选修教学班。必修课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结合导师的意见,组建A、B、C三个层次的48个教学班。如某一个学生,分层的结果是语文C层,数学B层,英语C层,物理A层,化学A层、政治B层等。语文:词汇、文言文、现代经典阅读等分类选课英语:听力、写作、阅读的分类选课选修课遵照学生志愿,分类选择编班。,25,25,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3、教师选择 学校课程管理中心先确定哪个老师上A层,那个老师上B层,那个人老师上C层,向所有学生公布,由学生
11、自己在机房电脑上选。,4、编排课表,同一时间相同科目,同一教师相同层次。,26,一周课表,27,28,(三)过程推进,1、学科教研,过程分层备学情、分层备教学内容、分层备教学方法、分层备课后作业。,目标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一周一次大备课,一天一次小碰头。,29,2、生物学科的分层教学,(1)学科地位:高中生物课在课程设置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2)学生现状: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科价值、教材内容、教师教学差距是很大的,功利心驱使学生并不重视生物学科,30,3、生物学科的分层面临的问题思考(1)怎么分层?依据是什么?(2)各层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3)各层的教学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师大附中 选课 教学 实践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3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