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1).ppt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1).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油脂是人类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不仅是很好的人体热量来源,而且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必须摄自食物以维持健康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等。另外,油脂中还含有磷脂、甾醇、生育酚等脂质伴随物,这些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用植物油脂是从可食用植物的籽实中提取的,主要包括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油、芝麻油、玉米胚油、米糠油、棉籽油、红花籽油、棕榈油、茶籽油、葡萄籽油、小麦胚芽油等。这些食用植物油脂经深加工、精加工制成油脂制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氢化油、色拉油、煎炸油、调和油等。,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油脂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预计到2010年需
2、求总量将达到1120万t。油脂生产技术也从过去落后的手工作坊式发展为现代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体系。由于我国仍处在发展时期,经济实力与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不少城乡企业仍采用手工作坊式生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个别不法企业和个体商贩为牟取暴利,在油脂中掺人低价油、非食用油等,以次充好,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生命安全。,食用植物油脂的感官检验标准,一、食用植物油脂的感官检验方法,油脂的感官检验包括色泽、透明度、气味与滋味、杂质等。(1)色泽 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黏性的液体。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工过程中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颜色。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取决于油料所含脂溶
3、性色素的种类和含量、油料子品质的好坏、加工方法、精炼程度及油脂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等。(2)透明度 正常油脂应该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脂中含有磷脂、固体脂肪、蜡质,或者含水量较大时,就会出现浑浊、使透明度降低。(3)气味与滋味 每种植物油都具有其固有的气味和特殊滋味。通过气味和滋味的鉴别可以知道油脂的种类、品质的好坏、酝败的程度及能否食用等。(4)杂质 油脂在加工过程中混入机械杂质(如泥沙等)和磷脂、蛋白、黏液、固醇、水等非油脂性物质,致使油脂浑浊、有悬浮物沉淀等。,1色泽检验 一般直接用1-1.5cm长的玻璃插油管抽取澄清无残渣的油品,油柱长约2530cm(也可移入试管或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前的反
4、射光线下观察。冬季气温低,油脂容易凝固,可取油250g左右,加热至3540度,使之呈液态,再冷却至约20度,然后按上述方法进行鉴别。2透明度检验 一般用插油管将油吸出用肉眼即可判断透明度,分为清晰透明、微浊、浑浊、极浊及有无悬浮物等。,3气味检验 一般有以下几种检验方法:(1)装油脂的容器在开口的瞬间,将鼻子凑近容器 口,闻其气味。(2)取12滴油样放在手掌或手背上,双手合拢,快速摩擦至发热闻其气味。(3)用不锈钢勺取油样25mL左右,加热至约50度闻其气味。4滋味检验 用玻璃棒取少许油样,点涂在舌上,辨其滋味。不正常的油脂会带有酸、辛辣等滋味和焦苦味;正常的油脂无异味。,5水分和杂质检验 植
5、物油脂中水分和杂质的鉴别检验是按照油脂的透明与浑浊程度、悬浮物和沉淀物的多少以及改变条件后所出现的各种现象等来进行感官分析判断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取样判定法 取干燥洁净的玻璃插油管1支,用大拇指将玻璃管上口按住,斜插入装油容器内至底部,然后放开大拇指,微微摇动,稍停后再用大拇指按住管口,提起后观察管内情况。常温下,油脂清晰透明,水分和杂质含量在0.3以下;若出现浑浊,水分和杂质含量在0.4以上;油脂出现明显的浑浊并有悬浮物,则水分和杂质含量在0.5以上。,(2)烧纸验水法 取干燥洁净的插油管,用食指堵住油管上口,插入静置的油容器内,直至底部,放开上口,插取少许底部沉淀物,涂在易燃烧的
6、纸片上,点燃,听其发出的声音,观察其燃烧现象。燃烧时如产生油星四溅现象,并发出“叭叭”的爆炸声,说明水分含量高。(3)钢勺加热法 用钢勺取有代表性油样约250 mL,在炉火或酒精灯上加热,温度在150-160度,看其泡沫,听其声音,观察其沉淀情况,如出现大量泡沫,又发出“吱吱”响声,说明水分含量高;加热后拨去油沫,观察油的颜色,若油色变深,有沉淀,说明杂质较多。,二、常见油脂的掺伪鉴别方法,食用植物油脂掺伪是指不法商贩或生产经营者,为牟取暴利,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用油脂中加入一些非该产品固有的成分,如食用植物油中掺米汤、用红糖和淀粉加水混合熬制掺入香油等,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或掺入一些低价食用
7、油,如芝麻油中掺棉籽油、玉米胚油等,以次充好;或掺入一些质量低劣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非食用油,如食用植物油中掺(混)桐油、矿物油或蓖麻油等,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一)芝麻油掺伪鉴别检验 芝麻油又称香油,因为它含有多种挥发性芳香物质(如芝麻酚等),所以具有浓烈的香味。它即能提高食品的口感(口味和滋味),增加人的食欲,营养价值也优于其他食用植物油,因此芝麻油市场售价也最高。所以有些个体商贩以生产、销售掺伪芝麻油牟利。如在芝麻油中掺入棉子油、卫生油(精炼棉子油)、玉米胚油和菜子油等低价食用植物油脂,也有在香油中掺入米汤(小米汤等),还有用清酱掺水勾兑掺入香油,用红糖和淀粉加水混合熬制掺入香油等各种掺
8、伪现象。,1芝麻油的定性检验(1)硫酸反应法 取浓硫酸数滴于白次瓷反应板上,加入待检油样2滴,观察反应后表面颜色的变化。如显棕黑色,则为芝麻油;否则非芝麻油(花生油显棕红色;豆油、茶子油、菜子油、棉子油显棕褐色;棕榈油显橙黄色;葵花子油显棕红色)。(2)蔗糖反应法 取油样2滴,加石油醚3mL,加蔗糖盐酸液(取1g蔗糖溶解于100mL盐酸中,临用时配)3mL,缓缓摇动15min,加入蒸馏水2mL,摇匀后观察。如果水层显红色,则为芝麻油;否则非芝麻油。,2芝麻油掺伪感官鉴别芝麻油掺伪的感官鉴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观察法 在夏季的阳光下看纯香油,清晰透明;掺入1.5的凉水,在光照下呈不透明液
9、体状;掺入3.5的凉水,香油会自动分层,容易沉淀变质;掺入猪油,加热就会发白;掺入菜子油,则颜色发青;掺入棉子油,加热就会粘锅;掺入米汤,就会浑浊,有沉淀。(2)降温法 将香油试样瓶放在一10度冰箱内冷冻观察。纯香油在此温度下仍为液体,掺伪的香油在此温度下开始凝固。,(3)振荡法 将香油试样少许倒入试管中,用力振荡后观察。纯正香油振荡后不起泡或只起少量泡沫,而且很快消失;掺入花生油振荡后泡沫多,消失慢,泡沫呈白色;掺入精炼棉子油振荡后泡沫多,不易消失,用手掌沾油摩擦,可闻到碱味;掺入大豆油振荡后出现淡黄色泡沫且不容易消失,用手掌沾油摩擦,可闻到豆腥味;掺入菜子油振荡后出现泡沫消失慢,用手掌沾油
10、摩擦,可闻到辛辣味。(4)看色法 纯香油呈淡红色或红中带黄,小磨香油颜色稍深为棕红色透明油状液体。如香油中掺入了其他食用植物油脂,则色泽发生变化。掺入菜子油则呈深黄色。掺入棉子油则呈黑红色;掺入精炼棉子油则呈黄色。如香油中掺入米汤(上清液)类物质,则浑浊模糊不清并有沉淀物,且容易变质。,(5)水试法 用筷子蘸1滴香油,轻轻滴在平静的水面上(可用碗、盘或小盆盛清水)。纯香油会呈现出五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并有浓重的香油味,而掺伪的香油会出现较厚的小油花,油花持续时间短,香油香味淡薄,并伴有其他油脂的异味。(6)摩擦法 将油样滴于手心,用另一手掌用力摩擦,由于摩擦产热,油内芳香物质分子运动加速,香
11、味容易扩散。如为香油,则有单纯浓重的香油香味。如掺入菜子油,则除有香油香味外还夹杂有菜子油的异味;如掺入棉子油,则摩擦后油的香味淡薄或不明显。摩擦法简便易行,可靠性较强,适用于现场鉴别。,二、掺伪油的定性检验(1)掺入棉子油 取油样2mL,加戊醇与1硫磺的二硫化碳落液等容量的混合液2mL,在沸水浴中加热20min。如果显红色,即表示含有棉子油。(2)掺入花生油 取油样1mL,置于50mL具塞试管中,加1.5molL氢氧化钾的乙醇液50mL,在90-95度水浴上加热5 min,加入70乙醇50mL、盐酸0.5mL,摇匀,溶解所有沉淀物(必要时加热),再将试管置于11-12度水中冷却20min。如
12、产生大量浑浊或沉淀,即表示含有花生油。(3)掺入大豆油 取油样5mL于试管中,加入2mL三氯甲烷和3mL2硝酸钾溶液,剧烈振摇,使之形成乳浊液。如乳浊呈柠檬黄色,即表示含有豆油。(4)冷冻试验法 将待检油样倒入试管至其高度的23处,于冰箱1OC放置4h后,取出观察。花生油凝固稍有流动;棕榈油奶黄色凝固;其他植物油澄清。,(三)食用植物油中掺(混)入桐油的鉴别检验 桐油是粮食部门经营的非食用植物油脂,由桐子仁加工制取,属于一种优良的干性油,正常的色泽为淡黄色,相对密度小,干燥快,耐热、防腐、防锈、抗酸碱性能好,加热不熔化,不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油,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及金属防腐剂等。
13、桐油是我国的特产,在国际市场上素有“中国木油”之称,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桐油中含有桐子酸的甘油酯,它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人食用后,可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肾脏功能,甚至呼吸困难、抽搐、心脏麻痹而死亡。,所以,桐油绝对不能食用。但是,由于它与一般食用植物油的感官性状相似常易误食中毒;其次用盛装过桐油的油桶装食用植物油时,被桐油污染的食用油同样也会引起中毒。历年来因误食桐油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案例有多宗,例如1993年6月,北京市某水利物资贸易公司食堂误用桐油炒菜,引起55名职工及家属中毒;1994年5月,安徽省芜湖某学院食堂因误把桐油当做食用油炒菜,造成500名学生中毒等。食用植物油
14、中掺入桐油的鉴别检验方法主要有:三氯化锑-三氯甲烷界面法、亚硝酸法、硫酸法、苦味酸法等,应根据不同植物油中掺入不同量的桐油,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三氯化锑-三氯甲烷界面法 1原理 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可使试样溶液分为两层,如有桐油存在,则在两层溶液界面上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的环。2仪器 恒温水浴锅。3试剂 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称1g三氯化锑于盛有lOOmL三氯甲烷的容器中,搅拌使其溶解,必要时可微热溶解,如有沉淀应过滤。,4,操作方法 量取混匀试样lmL,注入试管中,然后沿管口内壁加入1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lmL,使管内溶液分为两层,在40C水浴中加热8lOmin后观察,如有桐油存在,
15、则在两层溶液界面上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环。本法适于菜子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混入0.5的桐油。亚硝酸法 1原理 亚硝酸使桐油氧化,产生絮状团块析出,初呈白色,放置后变成黄色。2试剂(1)亚硝酸钠。(2)石油醚。(3)5molL硫酸:取27.5mL浓硫酸(相对密度1.84)缓缓倒入72.5mL水中,搅拌均匀。,3操作方法 取混匀试样5l0滴于试管中,加石油醚2mL,溶解试样(必要时过滤),在溶液(或滤液)中加入1g亚硝酸钠,再加入lmL 5molL硫酸,摇匀后静置。如混有1桐油,则溶液呈现浑浊状态,如混入2.5桐油,则有絮状团块析出,初呈白色,放置后变成黄色。本法适用于大豆油、棉子油或深色食用植物
16、油中混(掺)入桐油的检验,但不适用于芝麻油中混有桐油的检验。,硫酸法 1原理 浓硫酸与桐油反应,凝成深红色固体,同时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炭黑色。2方法 在白色瓷板上加油样数滴,再加浓硫酸12滴,放置后观察现象。本法适用于大豆油、棉子油或深色食用植物油中混(掺)入桐油的检验,但不适用于芝麻油中混有桐油的检验。苦味酸法 1原理 桐油与苦味酸反应,产物呈红色。,(四)食用植物油中掺(混)入矿物油的鉴别检验 矿物油是工业用油,属非食用油脂。食用植物油中掺入或混杂矿物油后,只能改做工业生产用油,决不能再用做食用油。历史上有大量文献报道因误食被矿物油污染的食用植物油而中毒的毒件。例如:1981年夏,在西
17、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了一起世界上最大的矿物油中毒案件,有2.5万人中毒,600多人死亡;山西省阳泉县某个体商贩出售掺入矿物油的棉子油5.5t,造成153人中毒等。,荧光反应法 1原理 矿物油在荧光灯的照射下,有天蓝色荧光出现。2方法 取油样和已知的矿物油各1滴,分别滴在滤纸上,然后放在荧光灯下照射。如有天蓝色荧光出现,说明有矿物油存在。,化学检验法 1原理 矿物油不会皂化。2方法 取油样lmL置于125mL锥形瓶中,加入1 mL氢氧化钾溶液(3+2)和25mL无水乙醇。瓶口插1根长玻璃管作为空气冷凝管,于水浴上回流皂化5min,皂化时加以振荡。取下锥形瓶,加水25mL,摇匀。溶液如呈浑浊状或有油
18、状物析出,即表示掺(混)有不皂化的矿物油。本法可检验出含量在0.5以上的矿物油。如矿物油是挥发性的,在皂化时即可嗅出气味。,(五)食用植物油中掺(混)入蓖麻油的鉴别检验 蓖麻油是由蓖麻子经压榨、过滤等工序制成的一种非食用级植物油脂,属于半干性油,色泽为浅绿色,相对密度大,黏度比任何油都高,在500600C下不变质,在-18C下不凝固,不溶于涸油、石油,能与无水酒精以任何比例混合,主要为制作润滑剂、农药、锦纶、油漆等的重要原料,医学上亦用其精制泻药。因蓖麻油的制作原料蓖麻子中,含有一种毒性很强的蛋白质蓖麻毒素,儿童误食3-5粒蓖麻子即可引起中毒,以致危及生命,成人也会因误食工业用蓖麻油或榨油后的
19、油饼而引起中毒。,蓖麻油的鉴别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酒精溶解法1.原理蓖麻油能与无水酒精以任何比例混合,而其他常见的植物油不易溶于无水酒精的这一特性,对其检验。2方法 取油样5mL,置于最小刻度为0.1mL的10 mL离心管中,加无水酒精5mL,加塞,振荡2min,去塞,置于离心器中,以1000 rmin离心5min。取出离心管,静置30min后,读取离心管下部油层的体积。如小于5.0mL,即表示掺有蓖麻油。,气味与沉淀法1原理 蓖麻油在碱性介质中熔融,产生辛醇气味,此熔融物在酸性条件下有结晶析出。2方法 取少量混匀油样注入镍蒸发皿中,加一小块氢氧化钾,慢慢加热使其熔融。如有辛醇气味,则表明有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用 油脂 鉴别 检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34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