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83页.ppt
《苏州吴中区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83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吴中区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83页.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篇,区位解读,东临上海,接受上海经济辐射,北依长江,长三角重要经济中 心之一,西抱太湖,风景旅游城市,接壤无锡,苏锡常都市圈重要 城市,历史悠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经济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全市近年GDP及增速2001年以来苏州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2004年以后,由于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经济软着陆,苏州GDP增长速度有所缓减,但2006年以来苏州经济依然保持15%以上的较高增速。在全国各大城市中,苏州经济总量近几年保持第五的位置,且随着其经济结构的调整,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国民经济走势,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苏州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
2、稳步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都呈稳定增长态势。近几年来,苏州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支出均保持在13左右的幅度增长。,三角城市GDP对比,对比长三角16个城市,上海市GDP依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并突破1万亿大关,苏州排名第二。,三角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2006年苏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居长三角第6位。,城市人口,2003-2006年市区户籍人口增幅同比上年增幅分别为2.1%、1.79%、1.97%、2.06%,人口增幅逐年上升。,古城区,相城区,吴中区,新区,工业园区,东园(加工制造业),北廊(交通走廊),南景(风景区),西区(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城市格局,轨道交通规
3、划,1号线:起点在天平山东侧灵山路站,终点在金鸡湖钟南街站,途径苏州乐园、市政府、苏州大学、园区商贸中心。线路长26.1公里,设站24座,计划2011年建成。2号线:起于相城京沪高速铁路苏州站,由北至南沿古城区西外域河纵横市区,止于吴中区迎春南路,途径平江新城、火车站、石路、沧浪新城。线路长27公里,设站22站,计划2012年建成。,3号线:起于沪宁城际线路苏州新区站,经古城区南面横穿苏州市区,途径高新区中心、吴中区、工业园区,止于沪宁城际铁路唯亭站。全长43.5公里,设站31座,计划2020年建成。4号线:起于相城区旺埂上村,途径苏州火车站、北寺塔、观前街、南门、石湖风景区、国际教育园,止于
4、吴中区苏旺路。线路长31.2公里,设站22站,计划2020年建成。,本案,城市认识,苏州地理位置优越,自然、人文资源丰富 城市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市民收入稳步增长 城区人口增长快速 城市主体格局已经成型,吴中区定位城市风景带依托旅游资源 轨道交通推进城市外扩,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是房地产的源动力产业人口导入、城市外扩有利于拉动房产消费需求,城市房产篇,苏州大市市场供应,2006年以前,市场供应不断放大但2006年施工面积增速减缓,竣工面积出现下滑,苏州大市供求对比,市场需求稳步提升“供过于求”状态在2006年得到改善,03年以来,苏州市区年居住用地出让面积在550万平方米,楼面面积年均在600
5、万平方米左右。06年居住用地出让量有所增加,07年年初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出让,预计07年总量将突破06年水平。,出让土地规模,受土地供应所处区域、物业类型等结构性因素影响,近年来,居住用地出让楼面地价保持在18001900元/平方米。从对同区域地块的跟踪研究分析得到:土地价格在不断上涨,特别是发展利好多、发展潜力大的区域,涨势明显,如规划中的相城CBD区域、主城区等。,出让土地价格,城市中心区土地渐显稀缺,土地出让向郊区化发展。06年苏州市区居住用地出让,原城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所占比例仅为8,本地块所在的主城区则仅约为5,供应量很小。,土地出让区域分布,从出让地块的平均容积率来看,0
6、6年原城区出让居住用地平均容积虑为1.25,主城区内平均容积虑则平均在1.0以内,物业类型以联体别墅和多层为主。,出让土地容积率,市区住宅市场分析,2004年苏州市区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商品住宅成交量与成交价格都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05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市场进行了调整。商品住宅的成交量有所下降,但价格保持平稳增长。06年,市场回暖,量价齐升。从2007年1季度市场情况看,苏州市区商品住宅仍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价格快速增长的情况。由于土地供应量偏大,预计未来12年苏州市区商品住宅整体房价仍将平稳提升。,分析06年苏州市区各区商品住宅预售面积,园区、吴中区在150160万平方
7、米之间,各约占市区总量的27。原城区为110万平方米,该区域住宅成交主要集中在古城区周边的三个新城,以沧浪新城项目上市最为集中,原城区内的主城区板块(即不含三个新城的区域)所占份额则相对较小,约占市区总量的7%,即44万平方米。结合近年量数据分析得到,主城区商品住宅年均预售面积在35万平方米左右。,市区住宅预售面积,比较苏州市区各区域商品住宅预售均价,园区以6140元/平方米高居各区之首。如果从沧浪区、平江区和金阊区分离出成交价格较低的三大新城,主城区的商品住宅预售均价将超过园区。但我们认为主城区生活配套完善,区域发展成熟,其土地价格仍未被充分挖掘,房价未同周边区域拉开明显差距,随着品牌开发商
8、的进入和产品品质的提高,预计主城区房价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市区住宅预售价格,苏 州,新区,园区,古城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城市萌芽阶段,人口主要居住在古城区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及扩张,演变成了主要由中心城区向新区及园区两个大版块分流市场发展逐步成熟,吴中与相城两区崛起,市中心回归概念出现,市场分化成5大板块,新区,园区,市场分化,版块演变,城市萌芽,市区市场发展轨迹,古城区,相城区,吴中区,新区,工业园区,主力价格5500-6200,区域分布,主力价格4200-4700,主力价格3500-4500,主力价格4700-5700,主力价格5500-6000,注:所标价格为公寓价格,古城区 长期
9、以来,由于古城区人口密度较大,市政拆迁进展缓慢而且成本较高,因此古城区的房产开发项目稀少。产品以类别墅和酒店式公寓为主。受供求关系影响,加上便利的生活条件,古城区房价也节节攀升,部分酒店式公寓超过万元大关。吴中区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厂房的关系,区域地段的认同度不高,所以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在吴中区并入市区范围之后,区域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工厂开始搬迁,众多住宅项目开发启动。依托山水自然条件,该区大部分楼盘都是以满足自住需求为主。由于吴中区地域广阔,因此形成几大主要居住板块,其中以石湖越溪板块、靠城木渎板块、环太湖板块、澄湖甪直板块为主。该区别墅供应量较大,价格在8000-18000元/平
10、米。相城区 相城区早先受铁路所阻隔,发展滞后,近两年由于苏州整体楼市快速升温的带动,加上政府大力扶持,房产市场从04年开始快速启动,产品形态以多层、小高层为主。当前酒店式公寓也占到一定份额,价格在5000元/平米以上。,区域特征,新区 区内狮山路最先发展,商业氛围成熟,为新区高档楼盘聚集地,未来发展地块不多。新区向西发展空间不足,南北扩成为新区发展主旋律,浒关板块将成为新区主要居住板块.目前在售楼盘以中小盘而且小高层、多层形式居多,购房人群是以新苏州人为主。代表楼盘有新港主语城、新创理想城等。工业园区 园区一直以来就是苏州房产市场的主战场,这里集中了苏州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房供应量,价格也一直是
11、苏州楼市中最高的区域(不包括古城区)。园区房产市场最早从湖西地区启动,价格从1997年的1500多上涨到现在5500-6200元/。目前湖西地区已经逐渐成熟,发展重心转移至湖东地区。联排市场价格已经接近20000元/平方米,区域特征,大苏州房产市场供大于求 调控作用显现,缓解供求矛盾 土地放量持续增长,土地出让价格平稳 市区房产供应、需求、价格平稳增长,宏观调控作用供大于 求矛盾缩减 老城为中心东南西北放射状发展,各区域差异化显著 园区、吴中区成为市区房产发展重点,两区基本持平,价格 相差较大园区公寓价格突破6000元/,吴中区接近5000元/,城市房地产发展认识,宏观政策后市区房地产保持稳步
12、发展外围区域是苏州市区房地产发展的重点,26,区域篇,地理位置,吴中区位于苏州南部,北依苏州古城区,东连昆山,南接吴江,西衔太湖;四周还分别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虎丘区)、相城区接壤;与无锡、宜兴、浙江湖州隔湖相望。全区总面积770平方公里(不含太湖水面),太湖水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属吴中区水面约1459平方公里。全境东西宽9295公里,南北长48.1公里,人口54.9万。吴中区是典型的东部水网地区,地处长江下游,为太湖水网平原的一部分。,吴中区wuzhong,交通、地质、气候,吴中区交通便捷,北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东有苏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纵越全境。区境扼太湖之出
13、口,为长江三角洲重要水利和交通枢纽。境内20多条骨干河道纵横交错,沟通太湖、澄湖、石湖等湖荡。境内水网稠密,江河湖泊众多。东部以平原为主,由水网平原、低洼圩田平原等构成。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成“岛”状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镇内。境内山脉最高峰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吴中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季风气候过度类型。因受海洋和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常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故宜农宜林,宜渔宜牧,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吴中区历史悠久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秦初,吴县地域包括现在的常熟、吴江、嘉兴等地在内。至东汉末年,吴地属孙权割据地。晋
14、武帝灭孙皓,分天下为十九州,吴属扬州。晋太康四年(283)县境北部析置海虞县(今常熟市)。宋、齐、梁、陈四代吴县均为吴郡。梁代侯景之乱时,吴郡一度还曾被称为吴州,后吴州、吴郡、吴县治所同驻一城。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为苏州。十一年(591)吴县县治迁徙至横山(今新郭镇)。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东部地置长洲县,两县分境合城而治。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长洲两县均属浙江。清雍正二年(1724),划长洲县东南部建立元和县,与吴县、长洲县合城而治。后又划吴县东山、西山建太湖、靖湖两厅。,历史沿革,记史,.,历史沿革,1912年:复并三县两厅为吴县1928年:划吴县城区设苏州市,
15、1930年:撤消市建置,辖区复归吴县1949年4月27日:吴县解放,市、县分设,析城区和郊区置 苏州市,周围乡村为吴县,东山、西山及太湖湖区划建 太湖行政办事处1953年5月: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办事处改建震泽县1959年:撤消震泽县,复并人吴县,隶属苏州专员公署1984年:吴县在离苏州市中心约3公里的城南开辟总面积为 2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1989年8月:吴县机关迁入新城区。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吴县,建立吴县市(县级),以原吴县行政区域为吴县市区域,仍由苏州市管辖 2000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消吴县市,原吴县市辖区分 设为吴中区与相城区2001年2月28日:正式宣布撤市改
16、区,变迁,.,吴中区的古镇甪直、东山、西山、木渎、光福等地,其中以甪直“水乡桥镇”最具特色。甪直镇内古有“72顶半桥”,今存各式石桥41座,是我国桥梁最多的市镇,有“古桥博物馆”之称。境内还有依傍京杭大运河的宝带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连拱桥。1992年,在胥口新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增添了许多新的旅游景点;1994年建成中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更是锦上添花,形成了独特的桥岛胜景。吴中区自然资源雄厚,物产富饶,名品众多。银鱼、梅鲚鱼和白虾被誉为“太湖三宝”。吴中是枇杷和桂花全国五大产区之一、银杏全国十大产区之一,吴中还是全国三大种蜂基地之一。特产洞庭(山)碧螺春茶被列入全国十大名茶,享誉海内
17、外。东部水乡盛产鲜藕、荸荠、水红菱等蔬果。境内拥有丰富的铜、铁、铅、锌、高岭土(全国开采量最多)、花岗岩、瓷石、太湖石等各类矿产资源。吴中工艺最具特色的有苏绣、缂丝、澄泥砚、金山石雕等等。,古迹、物产,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山国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吴中经济开发区,区域规划,吴中经济开发区:占地平方公里 环太湖旅游经济区:占地平方公里,近年投入近亿元搞载体建设 西山国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陆地面积82.3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3.16平方公里,GDP,2001-2002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增幅在10%左右,到了2003-2006年全区GDP出现高速稳步增长,近几年的年均增幅都在20%以上,
18、2006年已经突破300亿。,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1.3;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9.18亿元,年均增长4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27亿元,年均增长3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为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加快城南工业带建设步伐和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工业特色板块经济,技术装备水平、经济外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对工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4%;以太湖国家度假区为龙头的环太湖旅游业方兴未
19、艾,传统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共同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引进注册外资近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累计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外资企业在吴中区投资置业,,区域经济,投资总额超100亿美元;累计完成外资进出口总额103.48亿美元,年均增长38.5,其中出口57.89亿美元,年均增长34.3。全区民资内资企业发展到9300多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7600多户,民资内资注册资金达220多亿元。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1.3;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9.18亿元,年均
20、增长4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27亿元,年均增长3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为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加快城南工业带建设步伐和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工业特色板块经济,技术装备水平、经济外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加大,科技对工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4%;,区域经济,以太湖国家度假区为龙头的环太湖旅游业方兴未艾,传统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共同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十五”期间,平均
21、每年引进注册外资近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累计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外资企业在吴中区投资置业,投资总额超100亿美元;累计完成外资进出口总额103.48亿美元,年均增长38.5,其中出口57.89亿美元,年均增长34.3。全区民资内资企业发展到9300多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7600多户,民资内资注册资金达220多亿元。城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4亿元,全区建成了一批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和市政公用等基础设施项目。“十五”期间,城镇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区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各镇布局逐步优化,全区城市化水平进一
22、步提高。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的进展。,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全区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区饮用水源水质、大气环境质量等主要环境要素保持良好状态,污染源得以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3年10月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考核验收,并创建了甪直、西山、木渎三个全国优美乡镇和旺山省级生态示范村。国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地复垦整治,全面停止开山采石,实行宕口复耕复绿和墓地整治。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7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20元,“十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1和21。全区2005年社会消
23、费品零售总额达48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8.4。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均超过90;农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7.7和100。城市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27平方米,农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平均预期寿命达76岁。,区域经济,吴中区交通便利,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物产丰富 全区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快速 区域居住环境日趋完善 现代农业生态园、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构成全区经济主体 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占据主导,自然人文、产业构成对于旅游房产和别墅类产品的市场开发潜力较大,区域认识,胥口简介,本案,胥口镇x
24、ukou,胥口镇位于苏州的西郊约15公里,因春秋时期吴国宰相伍子胥而得名。南依太湖,北靠穹隆香山,东接天平灵岩。胥口与古城苏州同龄,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胥口乃吴国的战略要地。苏州历史上的三大名人阖闾、伍子胥、孙武都与胥口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誉为“兵圣”的孙武子曾隐居胥口一带,其孙子兵法13篇完稿于此。唐代“塑圣”杨惠之就诞生在这里,与“画圣”吴道子齐名。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先后10余年寄居胥口渔洋山。据香山水志记载,书画名家华再锋、朱鹏、朱智,苏乡艺师朱焕文,微雕家徐鸿,或长于胥口,或居于胥口。胥口不只是书画艺术家还造就了闻名中外的“香山帮”艺人。如今的北京故宫就是由“香山帮”
25、鼻祖、建筑艺术大师蒯祥亲手缔造的。,胥口概况,胥口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书画之乡”享誉海内外,享誉“郁牡丹”之称的上海著名画家郁文华,就是胥口人。现南艺教授徐建明、书画鉴赏家徐纯源、著名书画家徐源绍、顾荣源等都是从胥口走向全国。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画作大多出自农民子弟之手,又称“胥口农民画”。打造书画为主的文化产业基地以“香山青年书画研究会”为中心,胥口形成了一个中青年的画家群体和裱画师群体。书画逐渐成为胥口的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一个庞大产业链。从绘画、制画、装裱到销售形成了一条龙经营格局。郁舍等村70的劳力从事书画生产,全镇从事创作、装裱、销售的达1500余人,年产书画10多万幅,这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 吴中 房地产市场 研究 报告 8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3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