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及防雷装置.ppt
《雷电及防雷装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电及防雷装置.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雷电及防雷装置,雷电放电所产生的雷电流高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从而会引起巨大的电磁效应、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从电力工程的角度来看,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两个方面是:1、雷电放电在电力系统中引起很高的雷电过电压(或大气过电压),它是造成电力系统绝缘故障和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2、雷电放电所产生的巨大电流,有可能使被击物体炸毁、燃烧、使导体熔断或通过电动力引起机械损坏。,在电力系统中,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纵横交错,广泛分布在广阔的地面上,更容易遭受雷击,以致破坏电气设备引起停电事故,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为了计算研究雷电过电压和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必须掌握雷电参数。人们对雷电进行了长期的
2、观测,积累了不少有关雷电的资料,将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供防雷工程应用。,第一节 雷电及其参数,雷电放电就其物理本质而言,属于一种特长气隙的火花放电。雷电放电包括雷云对大地、雷云对雷云和雷云内部的放电现象。大多数雷电放电是在雷云与雷云之间进行的,只是少数是对地进行的。雷云对大地的放电是造成输电线路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雷电的极性是按照从雷云流入大地的电荷极性决定的。广泛的实测表明,90%左右是负极性雷雷电放电的过程: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一、雷电放电过程,先导放电 分级跳跃发展;(18)105m/s主放电 速度:1.5 107m/s 1.5108m/s 时间:50100s 电流:几万至几
3、十万安培 温度:2 104以上余光放电 雷云相邻电荷中心间电位发生剧烈变化,沿着已有的主放电通道对地放电。,二、雷电参数,负极性雷电所形成的各次雷击电流和正极性雷电流都具有脉冲波形。描述脉冲波形的主要参数有三个:峰值、波前时间和半峰值时间。雷电流的陡度是指其波前随是上升的变化率,峰值和陡度都是影响雷电过电压的直接因素。,雷电流i为一非周期冲击波,它与气象、地质条件和地理位置有关,是一个随机变量。,峰值,根据我国长期实测所累积的大量数据,并参考了国外的资料,对一般地区,规程建议按下式计算雷电流的累积概率,其中:P为峰值超过IL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IL为雷电流的峰值。如:幅值大于88kA的雷电流出
4、现的概率P约为10%。,陕南以外的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平均雷暴日数一般在20及以下)雷电流峰值较小,所以,雷电流波形,雷电流的波前时间在15s范围内,平均为22.5 s,规程推荐取2.6 s。,雷电流半峰值时间在20100s范围内,平均为50 s,超过50s的概率只有18%30%。,据统计分析,雷电流的陡度与峰值的相关系数为0.60.64,说明两者密切相关,规程按下式计算雷电流的平均陡度:,电气设备的雷电冲击试验和防雷设计要求将雷电波的波形等值为可用公式表示的典型波形。常用的雷电流等值波形有双指数波、斜角波和半余弦波。,双指数波,双指数波为雷电流的标准波形,是与实际雷电流波形最接
5、近的等值波形,其表达式为,斜角波,为简化防雷计算,常采用斜角波,其波前陡度由雷电流峰值和波前时间决定,斜角波的波尾可以是无限长或有限长。规程建议在一般线路防雷设计中可采用斜角波。,半余弦波,对雷电波的波前来说,较近似的波形是半余弦波,其表达式为,在大跨越、特殊高塔线路防雷设计时采用半余弦波。,三、雷暴日与雷暴小时,一个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通常以该地区多年统计得到的年平均雷暴日数或雷暴小时数来表示。雷暴日是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雷暴小时是一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海南岛和雷州半岛:100133;长江流域和华北:4080;长江以北:4020;西北:20以下。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地区1个雷暴日约折合3个雷
6、暴小时。,四、地面落雷密度和输电线路落雷次数,地面落雷密度,地面落雷密度是指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千米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以表示。与雷暴日有关,用下式表示,为了评价不同地区防雷系统的防雷性能,须将它们换算到同样的雷电频度条件下进行比较。规程取40个雷暴日作为基准。,输电线路落雷次数,对于输电线路,由于高出地面,有引雷作用,其吸引范围与最容易受雷击的导线高度有关,根据模拟试验和运行经验,一般高度线路的等值受雷面的宽度为4h+b。设N为每100km线路每年遭受雷击的次数,则N可按下式计算,对于Td=40,得=0.07,上式可简化为,第二节 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对直击雷的防护措施通常是装设避雷针或避
7、雷线。避雷针(线)高于被保护的物体,其作用是吸引雷电击于自身,并将雷电流迅速泄如大地,从而使避雷针(线)附近的物体得到保护。,对直击雷的防护措施通常是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避雷针(线)高于被保护的物体,其作用是吸引雷电击于自身,并将雷电流迅速泄如大地,从而使避雷针(线)附近的物体得到保护。,在先导放电自雷云向下发展的初始阶段,先导头部离地面较高,放电的发展方向不受地面物体的影响。因避雷针(线)较高且有良好的接地,在其顶端因静电感应而积聚了与先导通道中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使其附近空间电场显著增强。当先导头部发展到距地面某一高度时,该电场即开始影响先导头部附近的电场,使其向避雷针(线)定向发展。随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雷电 防雷 装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30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