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工艺.ppt.ppt
《尿素工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尿素工艺.ppt.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尿素生产工艺,目录,一.尿素简介二.尿素生产工艺,一、尿素简介,1.尿素-发现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Hilaire Rouelle)发现尿素。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机物质氰酸钾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本来他打算合成氰酸铵,却得到了尿素。从此,活力论的错误被证明了,至此,有机化学开辟了。活力论认为无机物与有机物有根本性差异,无机物所无法变成有机物。尿素的存在形式:例如: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一些鱼的尿中含有尿素;鸟和爬行动物排放的是尿酸,因为其氮代谢过程使用的水量比较少。,2.尿素-简介,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 分子式:CO(NH2)2,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
2、。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尿素在人的蛋白质分解最终产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普通膳食的情况下,每日尿中可排出2530克,接近尿中总氮量的87。一般来说,两栖类的成体、软骨鱼类和哺乳类具有相同的倾向。因在这些生物体中,尿素是在鸟氨酸循环中形成的,所以排出尿素的动物具有所必需的整个酶系统,在动物中欠缺其中任何一种酶就会排出尿酸,比如:(鸟类)或氨(硬骨鱼类)。尿素外观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尿素是哺乳类动物排出体内含氮代谢物的形式,其过程被称为尿素循环。大豆植物的种子中存在很多的脲酶,它可使尿素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此外,尿素也是很重要的
3、肥料。,3.尿素-物化性质,分子式:CO(NH2)2,分子量60.06,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粒无臭无味。密度1.335g/cm3。熔点132.7。溶于水、醇,不溶于乙醚、氯仿。呈微碱性。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水解作用。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氰酸。尿素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对热不稳定,加热至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若迅速加热将脱氨而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机理:先脱氨生成异氰酸(HN=C=O),再三聚。)与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与二乙酰脲
4、。在乙醇钠作用下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丙二酰脲(又称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在氨水等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甲醛反应,缩聚成脲醛树脂。,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产品有两种。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目前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尿素是生理中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
5、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尿素在施用方面,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转化后形成的氨也易挥发,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尿素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新鲜人粪中含尿素0.4。尿素产量约占我国目前氮肥总产量的40,是仅次于碳铵的主要氮肥品种之一。尿素作为氮肥始于2
6、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尿素含氮量高(4546),用途广泛和工业流程的不断改进,世界各国发展很快。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中型尿素厂。19861992年,我国尿素产量均在900万吨以上。目前占氮肥总产量的40。工业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学反应如下:2NH3+CO2NH2COONH4CO(NH2)2+N2O,4.尿素-生理,尿素在肝脏产生后融入血液(人体内的浓度在每升2.5至7.5微摩尔之间),最后通过肾脏由尿排出,少量尿素由汗排出。生物以二氧化碳、水、天冬氨酸和氨等化学物质合成尿素。促使尿素合成的代谢途径是一种合成代谢,叫做尿素循环。此过程
7、耗费能量,却很必要。因为氨有毒,且是常见的新陈代谢产物,必须被消除。肝脏在合成尿素时,需要N-乙酰谷氨酸作为调节。,含氮废物具有毒性,产生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大多数生物必须再处理之。海生生物通常直接以氨的形式排入海水。陆地生物则转化氨为尿素或尿酸再排出。鸟和爬行动物通常排泄尿酸,其它动物(如哺乳动物)则是尿素。例外如,水生的蝌蚪排泄氨,但在其蜕变过程转为排泄尿素;大麦町狗主要排泄尿酸,不是尿素,因为其尿素循环中的一个转换酶的基因坏了。,哺乳动物以肝脏中的一个循环反应产生尿素。这循环最早在1932年被提出,其反应起点是氨的分解。1940年代澄清瓜氨酸和精氨基琥珀酸的作用后,它已完全被
8、理解。在这循环中,来自氨和 L-天冬氨酸的氨基被转换为尿素,起中介作用的是L-鸟氨酸、瓜氨酸、L-精氨酸-琥珀酸和 L-精氨酸。尿素循环是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排泄含氮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但别种生物亦然,如鸟类、无脊椎动物、昆虫、植物、酵母、真菌和微生物。尿素对生物基本是废物,但仍有正面价值。比如,肾小管里的尿素被引入肾皮质以提高其渗透浓度,促使水份从肾小管渗透回身体再利用。,5.尿素-生产,全世界每年工业的尿素产量约为十亿吨。中国目前尿素产能在6400万吨,年产量约5700万吨。商业尿素是通过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产的,成品尿素可以为药片状、颗粒状、片状、晶体或者溶液。90%以上的生产的尿素被用作
9、肥料。在所有的一般使用的估计氮肥料中尿素的含氮量最高(46.4%),因此相对而言其每氮营养的运输费最低。尿素在水中的可溶性非常高,因此非常适合被加在可溶的肥料中。尿素一般以药片或者颗粒的形式上市。,商用尿素的原料是氨与二氧化碳。后者在以焦炭或烃(如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生产氨的过程中,会大量产生。尿素因此直接从这些原料中就产生了。尿素生产是一个平衡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不完全成为反应结果。生产过程、设定的反应条件、如何处理未转化的反应物,皆可能不同。未反应的反应物可用以生产其它产品,(如硝酸铵或硫酸铵),也可回收再投入反应。,工业生产尿素的生产原料:天然气、煤炭、石油是生产化肥的三大原料,通常被称
10、为气头、煤头、油头三类,近年来,由于石油和煤炭价格的升幅远大于天然气,故按成本优势排列为气头、煤头、油头。尿素生产有两个主要反应。前者放热,后者吸热。但整个过程仍是放热的。2NH3+CO2NH2COONH4NH2COONH4 CO(NH2)2+H2O,6.尿素-用途,农业用途商业应用实验室和医学应用药品应用,7.尿素正确贮存方法,(1)尿素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吸湿结块,影响尿素的原有质量,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广大农户要正确贮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装袋完好无损,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雨淋,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2)如果是大量贮存,下面要用木方垫起
11、20公分左右,上部与房顶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于通风散湿,垛与垛之间要留出过道。以利于检查和通风。已经开袋的尿素如没用完,一定要及时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二.尿素生产工艺,1.尿素的基本性质尿素的化学命名为碳酸铵,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针状或棱柱状结晶,工业产品为白色,含氮量为46.6%,分子量为60.04。熔点:132.7溶解度:易溶于水和液氨中,稍溶于甲醇、苯中,不溶于三氯甲烷、醚类中。温度在30以上,尿素在液氨中溶解度较水中的溶解度大。,2.尿素合成的基本原理,用氨和合成尿素的反应,通常认为是按以下两个步骤,在合成塔内连续进行:第一步:氨与CO2作用生成氨基甲酸铵第二步:氨基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尿素 工艺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9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