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害.ppt
《番茄病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病害.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番 茄 病 害,课程内容:一、不同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症状二、番茄真菌性病害三、番茄细菌性病害四、番茄病毒性病害五、番茄线虫病害,一、不同病原物引起的病害症状,在农作物侵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其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由于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的病源不同,其防治方法和药剂使用也截然不同。所以,正确诊断区别病原,是防治病害的关键。,真菌性病害:在病部产生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症细菌性病害:初期病部呈水渍状或油渍状,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溢出。常见症状有坏死,腐烂,畸形,肿瘤,萎蔫等。病毒病害:常见症状有花叶,矮缩,坏死,变色,畸形,厥叶等。,基本特
2、征,真菌性病害 1鞭毛菌亚门根肿菌属和子囊菌亚门粉痂菌属。多引发细胞膨大分裂,使受害部位呈根肿或瘿瘤。2鞭毛菌亚门霜霉属和盘梗霉属真菌。多引发霜霉病,腐生和弱寄生菌,使作物的花、果实、块根、块茎等储藏器官的组织坏死。3子囊菌亚门真菌中的白粉菌。在寄主的叶片下面呈白色或灰色的霉层,布满整个叶片,后期散生黑色小点。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可诱发黑粉病和锈病。,5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引发寄主发生性的组织坏死,其中无孢子目病原真菌,主要侵害根部和茎基部,造成根腐和茎基腐。6芽孢纲病原真菌。以侵害作物的疏导组织为主,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如枯萎病,黄萎病等。7腔孢菌纲的黑盘孢菌。其表现症状为常见的炭疽病
3、,病斑为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有的还分泌粉红色或白色的黏液。8球壳菌目的真菌。引起的病状类型较多:斑点型的,主要危害叶片;溃疡型的,主要危害茎、枝条;腐烂型的,被害部位形成干腐或湿腐。,真菌性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重要依据。,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腐烂、畸形、肿瘤、萎蔫。坏死、腐烂与畸形,都是细菌破坏薄细胞壁细胞组织所导致的后果。在其网状叶脉的叶片上,病斑呈多角斑,病斑周围有黄色的晕环。在肥厚组织或果实上的病斑,多为圆形。在柔嫩肉、多汁的组织
4、上,组织死亡易生腐烂。有的部位被害后发生促进性病变,形成肿瘤,这种现象多发生在根或茎上。萎蔫是细胞侵染维管束的结果,可局部或全部发生。维管束细胞被破坏后,水分、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会造成植株萎蔫死亡。,细菌性病害没有菌丝、孢子,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这是诊断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病毒性病害 主要有花叶,矮缩,坏死,变色,畸形,厥叶等症状。很多病毒病由刺吸性口器昆虫传播。蚜虫传播:非持久,可汁液传播,引起花叶症状。飞虱、叶蝉传播:持久,不可汁液传播,引起黄化,矮缩,卷叶。,二、番茄真菌性病害,番茄炭疽病番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立枯病
5、番茄猝倒病番茄烟煤病番茄枯萎病,番茄炭疽病:病原 番茄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Wallr.)Hughes.。异名:C.atramentarium(Berk et Br.)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为害症状 只为害果实,包括田间果实和贮存中的果实,导致果实腐烂。多发生在果实着色后,初期果实表面产生水浸状透明水斑点,很快扩展成直径510毫米,少数可达20毫米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呈黑色,稍微凹陷,略具同心轮纹,其上密生小黑点。后扩大为褐色至黑褐色稍凹陷具有同心轮纹的病斑,前期果实不腐烂,后期果实腐烂、脱落。,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潜伏在
6、种子上。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助雨水溅射而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侵入致病。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未着色的果实染病后并不显出症状,直至果实成熟时才表现症状,并在果实贮运期继续危害。病菌喜高温,635均可发育,病菌生长适温为2532,空气相对湿度97%以上,高温高湿的天气、田间与贮运环境,往往发病较重。越接近成熟的果实越易受害。发生因素(1)气候:高温多雨的年份病害严重,烂果多。气温30以上的干旱天气停止扩展。(2)地势: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过多,植株郁蔽或通风不良,植株生长势弱的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1)种子消毒: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与非茄果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
7、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高畦或起垅垄栽培。及时清除病残果,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保护地要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2)药剂防治 在危害常发生的地方,应在绿果期病害未发生时开始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70托布津 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65多克菌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 75百菌清(11)10001500倍液,或50复方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或60多福可湿粉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利得(异菌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
8、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5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炭特灵乳油500倍液,隔710天1次,23次。,番茄晚疫病:异名 番茄疫病、黑膏药病。病原 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此菌对番茄的致病力强。病菌寄主范围很窄,除番茄外只侵染马铃薯和茄子。在自然情况下,病菌不能离开寄主活体腐生。,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番茄叶片、叶柄和果实。但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幼苗染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致全株
9、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白霉。(1)叶部:叶片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和果实蔓延。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扩大后转为褐色。空气潮湿时,病斑会迅速扩展,叶背病斑边缘可见一层白色霉状物。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后变暗褐色并逐渐干枯。,(2)茎部:茎部受害,病斑由水渍状变暗褐色至黑褐色,稍向下凹陷、病茎组织变软,植株萎蔫、严重的病部折断造成茎叶枯死。受害叶柄和主干呈黑褐色腐烂,尤其是枝干分叉处危害明显。(3)果实:果实受害,多从未着色前的青果近果柄处的果面开始,病斑呈不明显的油浸状大斑,逐渐向四周发展,后期逐渐变为深褐色,病斑稍凹陷,云纹不规
10、则,果实一般不变软,病果质硬质不软腐,边缘不变红,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果实收后在贮藏、运输、销售期间还可继续受害,受害严重时可引起番茄大量毁坏。,侵染循环 在我国南方,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田间或染病的番茄、马铃薯活体内越冬。条件适宜时,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病菌的菌丝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蔓延,经34天潜育后,病部长出菌丝和孢子囊,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番茄生长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受该病的为害,以幼苗期,结果期为害最重。,发生因素(1)环境:当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空气湿度在95%以上,或有水膜存在时,发病重。持续时间越
11、长,发病越重。当温度有利于发病时,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3月份现中心病株,4月中下旬流行。此时如遇春寒天气,温度低、日照少,病害会更加严重。棚室栽培时,白天棚室气温在2224,夜间1013,相对温度95%以上持继8小时,或叶面有水膜,最易形成侵染和发病。(2)栽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棚室栽培时,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放风不及时,发病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番茄晚疫病专化性很强,因此推广多品种混合栽培,有利于将病害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减轻为害程度。与其他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尽量避免连
12、作。采用高畦栽培,注意小水勤灌,合理密植,早搭架,及时打杈,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棚室栽培的,可选用无滴膜防止温棚滴水,午后应适当通风。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掉,注意田间操作不要接触病株后再碰健株。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施化肥时要氮、磷、钾肥混和施用,不能偏施氮肥。(2)物理防治:浸种催芽:播种前45天用55恒温水烫种10分钟,不断搅动,之后反复搓洗干净。进行变温催芽。把浸好的种子平铺在干净湿布上,再盖上湿报纸,在25温度下催芽1424小时,再移到0温度下锻炼10小时,当胚根露嘴即可播种。,(3)药剂防治: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用多菌灵药剂处理。发病初期喷0.3%波尔多液,
13、50%氟吗锰锌80010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500克/公顷,或10%氰霜唑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甲霜铜7008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l 5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2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次。对于使用上述药剂产生抗性的地块,可用33.5喹啉酮悬浮剂每亩40克
14、对水喷雾,连喷35次,间隔5天左右,还可使用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雾。,棚室栽培苗期进行保护性喷药,定植后喷7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出现中心病株后,施用45%百菌清烟剂33.75千克/公顷熏治或喷撒50%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熏治或喷撒1次。,番茄早疫病异名 番茄轮纹病、番茄夏疫病。病原 Alternaria solani(Ellis et Martin)Jones et grout.异名A.solani sorauer 称茄链格孢
15、,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寄主 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为害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为害叶片、茎、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1)叶部: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造成叶片早枯。番茄早疫病病斑的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别于番茄圆纹病。叶柄病斑呈椭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有轮纹,不将茎包住。,(2)茎部: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或不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苗期茎基部
16、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1周,引起腐烂。(3)果实: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可发病,病原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次侵染,潜育期23天后出现病斑,35天产生分生孢子,并可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在大棚内,病原主要是种子携带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土壤中带有分生孢子,或者从通风口处,风携带分生孢子进入大棚,完成初侵
17、染。,发生因素 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1)环境: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田间发病前5天均温为21,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间超过2天,早疫病即可发生。湿度80%以上,温度2025最易发病。(2)栽培:番茄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或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结果过多,植株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春季棚室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塑料薄膜上常结有小水珠,并落在叶片上,形成一层水膜,利于病害发生。,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区实行轮作,与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清洁田园,及时摘除
18、病、老、黄叶,摘除病果,拔除重病株带出棚室外深埋或烧毁。高畦覆地膜栽培。合理密植,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盛果期后为防止早衰加重病情,要及时追肥或喷叶面肥。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渗灌,上午灌水,灌水后适时放风,防止湿度过大。尽量采用滴灌,禁止大水漫灌,更不能用喷灌,防止随水传播。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或施用酵菌素调制的堆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重施底肥,控制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不用硝态氮肥,提倡使用专用肥,以达到壮苗的目的。,加强管理,调整好棚内温湿度,尤其是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做到水
19、、风有机配合,减缓该病发生蔓延。幼苗定植时。先用1:1:300倍的波尔多液对幼苗进行喷布后,再进行定植。栽培防病 低洼地采用高畦种植,注意雨后清沟排渍,降低地下水.合理密植,每亩定植4000株左右,改善行间通透性,加强棚室的温湿度控制,定植后要控水栽培,开花前浇水,直到第二穗果形成后再及时浇足水,促进果实生长.浇水先晴天上午10时以后,浇水后及时通风,避免早晨叶面结露.加强中耕培土,及时摘除下老病叶并带出棚外深埋。疏花、收获果,以留穗果为宜。后期可追施钾肥,坐果期叶面喷0.1%蔗糖加0.2%磷酸二氢钾再加0.3%尿素,可增强植株抗病能力,(2)药剂防治: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将种子洗净
20、药液后再浸种,水温5055,加热水保持水温10分钟,然后加凉水冷却到30浸种,捞出种子催芽。用25%嘧菌酯悬浮剂36048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70克/公顷,或68.75%噁唑锰锌1.11.4千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其中嘧菌酯悬浮剂与苯醚甲环唑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以保护作用为主。发病初期喷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40%菌核净800倍液、40%灭菌丹400倍液、40%大富丹500倍液和1:1
21、:200波尔多液等。速克灵与代森锰锌等药剂混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茎部病斑可刮除后涂抹抗菌剂401、50%硫菌灵50倍液、47%春雷氧氯铜8001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750倍液,每间每隔7天喷1次药,共喷3次。可以兼治晚疫病。或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3601000毫升/公顷,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7501100克/公顷,或68.75%恶唑锰锌(易保)12001500克/公顷,加水均匀喷雾,其中阿米西达与世高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效果,易保以保护作用为主。棚室栽培的,发病初期每次喷撒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每隔9天喷撒1次,连续34次;或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腐霉
22、利烟剂33.75千克等烟雾剂在傍晚熏蒸,并注意先开棚排湿20分钟再进行闷棚熏蒸;或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粉剂300400倍液防治。必要时,番茄茎部发病除喷淋上述杀菌剂外,也可把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配成180200倍液,涂抹病部,也可配成油剂,效果更好。,番茄叶霉病异名 番茄黑霉病;俗称黑毛。病原 黄孢霉Cladosporium fulvum(Cooke)Cif.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危害 番茄棚室栽培的重要病害,露地栽培也有发生,减产幅度在20%30%。,为害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1)叶部: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时叶片正面出
23、现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晚期病部生褐色霉层或坏死;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紫灰色至黑色致密的绒状霉层。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霉层;发病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2)茎部:嫩茎或果柄发病,症状与叶片类似。(3)花果:引起花器凋萎或幼果脱落。果实病斑自蒂部向四面扩展,产生近圆形硬化的凹陷斑,上长灰紫色至黑褐色霉层。,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或种子上越冬。第2年如遇适宜的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幼苗或成株叶片、萼片、花梗的气孔侵入,侵入后菌丝蔓延于细胞间,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后在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
24、染。,发生因素(1)环境:高湿适温有利发病。气温22左右,湿度90%以上,发病重。晴天光照充足,室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2)栽培:定植密度大,连茬种植以及管理不当易发病。(3)寄主抗性:病菌的专化性较强,不同品种间对叶霉病的抗病性差异显著。,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发病重地区应与瓜类和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对温湿度的控制,将温度控制在28以下,湿度75以下。适当通风,增强光照,及时整枝打杈和吊蔓,防止枝叶繁茂,行间荫蔽,通风透光差。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黄叶、病叶。对叶量大的品种在生育中后
25、期应酌情进行剪叶处理,以利通风透光。棚室栽培时,应施足有机肥和平衡施肥,避免氮肥过多,提高植株本身抗逆性。采用半高垄盖地膜栽培,使小沟形成暗沟,深冬早春灌水时,选择晴天早上,于膜下暗沟灌水,切忌阴天灌水和大水漫灌,灌水后加强通风排湿,雨季及时排水。(2)物理防治:53温水浸种30分钟,沥干播种。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3)药剂防治:露地栽培发病初期喷40%氟硅唑乳油10000倍液,或25%金力士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番茄 病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