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块互联电力电子系统分析方法研究进展.ppt
《多模块互联电力电子系统分析方法研究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模块互联电力电子系统分析方法研究进展.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模块互联电力电子系统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刘进军中国电源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上海,2011.11.19,2,主要内容,背景和基本科学问题分析方法基础与历史发展近期研究进展瞬态特性与大信号特性的分析方法稳定性的分析方法,3,采用多模块互联电力电子系统的趋势,通信电源系统高级计算机、服务器电源系统航天飞行器电源系统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多电飞机电源系统全电舰船电源系统新能源分布式发电与微网系统,4,基本概念和需求背景,电源模块互联系统的概念由多个可独立完成某项功能的电源模块通过相互连接(级联和并联)而构成一个大的系统早期实现系统功能和优化系统结构的需要易于扩大容量,易于进行散热处理可以实现冗余备份,提高
2、系统的可靠性易于实现标准化,设计、生产、维护方便近年来独立电源系统能量来源与负荷分散分布的本质所决定,5,基本科学问题,多模块系统的科学问题瞬态特性和大信号特性问题 稳定性问题 多模块系统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瞬态和大信号过程中的破坏性过冲系统振荡,模块发热、失效,6,单个模块的稳定性,带电阻负载的整流器稳定的,理想DC电源输入的逆变器稳定的,R,三相逆变器,输入滤波器,0.2,800V,7,模块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系统不稳定,三相整流器,Zo,三相逆变器,输入滤波器,0.2,Zi,8,多模块互联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直观原因,由于模块级联造成的不稳定下游模块的小信号输入特性表现为负电阻,9,多模块互联系统
3、稳定性问题的直观原因,由于模块并联造成的不稳定均流环的引入使得系统反馈环节增多,可能使全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中产生右半平面极点不同性质的输出阻抗之间可能产生并联谐振,10,多模块互联电力电子系统的分析方法基础与历史发展,级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阻抗判据及其应用基于阻抗判据的级联系统分析与设计 基于阻抗判据的级联系统在线监测,11,vo2,vo1,io1,Source,vi1,ii1,io2,Load,vi2,ii2,Zo,Zi,阻抗判据及其应用,Impedance criterion“Middlebrook R D.Input Filter Considerations in Design a
4、nd Application of Switching Regulators.IEEE Industry Applications Society Annual Meeting,1976:366-382”,Minor loop gain Zo/Zi in block diagram,其中:,12,禁区概念的提出,系统稳定!,T m(s)不包围(-1,0),该禁区过于保守,给系统设计带来了十分大的局限,往往要求级联系统中的使用较大容量的母线滤波器,13,其他形式的禁区,将对负载子系统的要求延伸至对单个负载的要求,Re,0,1,Im,(-1,0),14,Source,Load,注入电流扰动在线监测
5、法,等效于,0,Re,Im,(-1,0),禁区,-1/2,15,稳定性监测器,i,p,ref.signal generator,(,freq,.sweep),+,-,Notch filter,DC Bus(800V),Utility Inverter,3,phase/4 wire,loads,EMI,Filter,DC/AC,(80kw),PFC,Rectifier,AC/DC,Z,o,(100kw),Z,i,DC Bus(800V),Load,DC/DC Converter,EMI,Filter,(20kw),Load,DC/DC Converter,EMI,Filter,(20kw),Ut
6、ility Inverter,3,phase/4 wire,loads,EMI,Filter,DC/AC,(80kw),PFC,Rectifier,AC/DC,Z,o,(100kw),p,i,p,i,L,i,L,i,Z,i,稳定性的监测,16,多模块互联电力电子系统的分析方法基础与历史发展,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相同参数多模块的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 不同参数两模块的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不同参数多模块的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17,相同参数多模块的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判断条件,是否含右半平面零点,文献2,3,其中:,18,不同参数两模块的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判断条件,是否满足Nyqui
7、st判据,文献4,19,不同参数多模块的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判断条件 和,是否满足Nyquist判据的稳定性条件,其中,文献5,20,近期研究进展,瞬态特性和大信号特性分析基于时域的“黑盒子”建模分析方法基于频域的“黑盒子”建模分析方法基于电流模式控制电源模块简化模型的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互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三相交流互联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21,基于“黑盒子”的多模块系统建模分析方法,随着分布式电源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用电源被用来构建分布式电源系统 缩短研发时间减少研发费用具有更好的通用性等 对于这种电源一般无法得到详细的内部拓扑及内部参数,就像一个不知道
8、内部构造的黑盒子 基于时域的“黑盒子”建模方法基于频域的“黑盒子”建模方法,22,基于时域的“黑盒子”建模方法,基本原理根据数据手册或实验测量得到的时域响应波形图确定合适的等效电路拓扑中的各元件参数由数据手册或测量所得波形提取参数,浪涌电流波形,加载时输出电压波形,23,基于时域的“黑盒子”建模方法,可解决的问题能够反映模块的功率损耗、效率、输入浪涌电流还能反映出模块的热特性、输出动态特性、保护、多输出特性、交叉调整、均流及远程控制为了简化建模过程,还提出了应用CAD工具辅助建模的方法优点与缺点只需要通过数据手册或者实验测量就可以得到模块的模型分层建模、简单快速、物理意义明确能够对动态特性进行
9、仿真对非线性情况、稳定性和输入阻抗的模拟都不够充分,24,基于频域的“黑盒子”建模方法,基本原理通过测量模块的输入和输出的端口信息得到G参数再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得到模型的传递函数,等效电路结构,G参数矩阵,G参数的测试电路,通过数据拟和得到多项式表示的传递函数,25,基于频域的“黑盒子”建模方法,可解决的问题针对线性模块可以建立其模型对非线性较强的电源模块可用几个不同状态下模型的加权平均来解决该方法应用于多模块的级联系统、并联系统以及分布式电源模块系统动态过程的仿真优点与缺点可以在完全不知道模块内部参数的情况下通过频率分析得到模型 对非线性较强系统的模拟有待进一步验证模型较抽象,需通过大量近似和
10、复杂的计算得到,26,开关模型用于多模块电力电子系统分析的困难,电路规模太大耗时不收敛,在SIMPLIS中的仿真波形,开关模型无法完成多模块系统的仿真!,仿真时间设定为100ms,仿真进行到5ms就无法继续下去,27,电流模式控制(CMC)模块的简化模型,简化模型的提出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电流环等效为比例环节输入输出功率守恒优点与缺点准确保留了模块的非线性特性准确保留了模块电流环带宽内的小信号特性需要知道内部结构与参数,电流环等效为比例环节的简化模型,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模块,28,电流模式控制(CMC)模块的简化模型,DC-DC模块简化模型(Buck、Boost、Buck-Boost、uk),
11、29,电流模式控制(CMC)模块的简化模型,三相AC-DC模块和三相DC-AC模块简化模型,三相Boost整流器模块,三相VSI模块,三相VSI内环的简化模型,三相Boost整流器内环的简化模型,30,单个PFC模块简化模型仿真验证准确性快速性,电流模式控制(CMC)模块的简化模型,PFC开关模型的仿真波形,PFC简化模型的仿真波形,仿真时间设为:1s,开关模型用时:399s,仿真时间设为:1s,简化模型用时:1.23s,电流模式控制(CMC)模块的简化模型,电网电压暂低时多模块互联的仿真验证,开关模型的仿真波形,简化模型的仿真波形,PFC的输入电压和电流,PFC和DC/DC的输出电压,仿真时
12、间:2s CPU时间分别为:2小时44分钟58.26秒、8分钟33.40秒 20多倍!,电流模式控制(CMC)模块的简化模型,基于简化模型的互联系统实验验证,32,PFC输入电压跌落验证简化模型反映的暂态特性,33,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互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互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稳定性分析近期研究进展,34,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先前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已知模块内部结构及参数且判据复杂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只需已知并联系统的均流方法和工况,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
13、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35,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并联系统输出阻抗是否存在右半平面极点,获取并联系统的总输出阻抗,测量单个模块独立运行时的输出阻抗,并联系统不一定稳定,无法直接测量其总输出阻抗,通过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与单个模块独立运行时的输出阻抗之间的关系来获得总输出阻抗,推导出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与单个模块独立运行时的输出阻抗之间的关系,模块的设计保证其独立运行时的稳定性,基于主从均流模式的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 均流通讯线接口悬空 电压环起作用,均流环无效 均流通讯线接口接恒压源 均流指令信号扰动为0 输出阻抗包含均流调节器信息,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联时从模块i的输出阻
14、抗,ZoM 主模块的输出阻抗Zoi 均流通讯线悬空时从模块i的输出阻抗Z*csi 均流通讯线接恒压源时从模块i的输出阻抗,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Zcsi 并联运行时各模块的输出阻抗(含主模块),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基于平均均流模式的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 均流通讯线接口悬空 电压环起作用,均流环无效 均流通讯线接口接恒压源 均流指令信号扰动为0 输出阻抗包含均流调节器信息,并联时模块i的输出阻抗,Zoi 均流通讯线悬空时模块i的输出阻抗Z*csi 均流通讯线接恒压源时模块i的输出阻抗,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Zcsj 并联运行时模块j的输出阻抗Zoj 均流通讯线悬空时模块j
15、的输出阻抗Z*csj 均流通讯线接恒压源时模块j的输出阻抗,38,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获取方法的仿真验证,基于主从均流策略的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直接测量结果(上),计算结果(下),基于平均均流策略的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直接测量结果(下),计算结果(上),39,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仿真验证,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总输出阻抗中不存在RHP极点,并联系统稳定!,时域仿真结果,40,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仿真验证,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总输出阻抗中存在RHP极点
16、,并联系统不稳定!,时域仿真结果,RHP Pole around 7.2kHz,+-,+-,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实验验证,41,+-,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网络分析仪,42,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实验验证,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总输出阻抗中不存在RHP极点,并联系统稳定!,时域仿真结果,幅度/dB,相位/deg,频率/Hz,43,基于单个模块阻抗测量的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联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实验验证,并联系统总输出阻抗,时域仿真结果,RHP Pole around 5.0kHz,并联系统总输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块 电力 电子 系统分析 方法 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