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ppt.ppt
《现代通信技术.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通信技术.ppt.ppt(1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章 卫星通信,第2章 卫星通信,2.1 卫星通信概述2.2 通信卫星2.3 卫星通信的多址技术2.4 卫星地球站2.5 VAST卫星通信系统,2.1.1 卫星通信的概念,1卫星通信的定义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如图2.1所示。,图2.1 卫星通信示意图,图2.1表示在一颗通信卫星天线的波束所覆盖的地球表面区域内的各种地球站,都可以通过卫星中继转发信号来进行通信。因此可以说,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发展,是微波中继通信的一种特殊方式。1979年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WARC)规定宇宙无线电通信有三种基本形式:(1)宇宙站与地
2、球站之间的通信;(2)宇宙站之间的通信;(3)通过宇宙站的转发或反射而进行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属于宇宙无线电通信中的第三种方式。这里,宇宙无线电通信是指以宇宙飞行体或通信转发体为对象的无线电通信。宇宙站是指设在地球的大气层以外的宇宙飞行体或其他行星、月球等天体上的通信站。地球站是指设在地球表面的通信站,包括陆地上、水面上、大气低层中移动的或固定的地球站。2地球卫星的轨道地球卫星的轨道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形状,地心处在圆形轨道的圆心位置或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如果设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的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i,则当i=0时,地球卫星的轨道叫做赤道轨道,如图2.2所示。,图2.2 卫星轨道
3、,当i=90时,卫星的轨道为极轨道。当i为090之间时,卫星的轨道叫做倾斜轨道。如果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而且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即i=0时,卫星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35786.6km,卫星的飞行方向又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这时,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恰好为24h,如果从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看卫星,卫星都是“静止”不动的。这种相对地球表面静止的卫星称为静止卫星或同步卫星,利用这种卫星来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静止卫星通信系统。,3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卫星通信系统按不同的角度分,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按卫星运动方式分,国际卫星通信系统(2)按通信覆盖区域分 国内卫星通信系统 区域卫星通信系统,(3)按
4、用户分,固定地球站卫星通信系统(4)按通信业务分 移动地球站卫星通信系统 广播业务卫星通信系统 科学实验卫星通信系统,(气象、军事等),频分多址卫星通信系统 时分多址卫星通信系统(5)按多址方式分 空分多址卫星通信系统 码分多址卫星通信系统 混合多址卫星通信系统,(6)按基带信号分,4卫星通信的发展与应用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通信的设想是20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的,历经了20年的探索、试验后,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投入实用,并在应用与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今天,卫星通信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重要通信手段,并且它以信道稳定可靠、通信覆盖面积大、有多址通信能力、建设方便、组网灵活、见效快
5、等优势,深受广大用户青睐。(1)20世纪40年代提出构想及探索 1945年10月,英国科学家阿瑟克拉克发表文章,提出利用同步卫星进行全球无线电通信的科学设想。最初利用月球反射进行探索试验,证明可以进行通信。但由于回波信号太弱、时延长、提供通信时间短、带宽窄、失真大等缺点,因此没有发展前途。,(2)20世纪50年代进入试验阶段 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卫星通信的试验很快就转入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试验阶段。主要试验项目是有源无源卫星试验和各种不同轨道卫星试验。试验证明:无源卫星不可取。主要缺点是要求地面大功率发射和高灵敏接收,通信质量差,不宜宽带通信,卫星反射体面积要大,且受流星撞
6、击干扰,卫星只能是低轨道等。1964年后,无源卫星试验宣告终止。通过对各种轨道高度的有源通信卫星的试验,证明了高轨道特别是同步定点轨道对于远距离、大容量、高质量的通信最有利。所以,试验及试用逐步集中到同步定点卫星方面。,(3)20世纪60年代中期,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1965年成立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相继发射了IS-、IS-、IS-通信卫星。一些国家建立了一批地球站,初步构成了国际卫星通信网络,开拓了国际卫星通信业务。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地球站设备十分庞大,采用30m口径的大型天线、几千瓦速调管发射机、致冷参量放大器接收机,建设一座地球站耗资巨大。(4)20世纪70年代初期,卫
7、星通信进入国内通信阶段1972年加拿大首次发射了国内通信卫星“ANIK”,率先开展了国内卫星通信业务,取得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地球站开始采用21m、18m、10m等较小口径的天线,用几百瓦级行波管发射机、常温参量放大器接收机,使地球站向小型化迈进一大步,成本也大为下降。,(5)20世纪80年代,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卫星通信系统问世,卫星通信进入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阶段。VSAT是集通信、电子、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固态化、智能化的小型无人值守地球站。一般C频段VSAT站的天线口径约3m,Ku频段为1.8m、1.2m或更小。可以把这种小站建在用户的楼
8、顶上或就近地方直接为用户服务。VSAT技术的发展,为大量专业卫星通信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开创了卫星通信应用发展的新局面。,展望未来,卫星通信的发展方兴未艾,20世纪90年代,VSAT卫星通信更加普及;移动卫星通信发展迅速,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效性及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卫星通信将以它独特的优势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卫星通信的应用如图2.3所示。,图2.3 卫星通信的应用,2.1.2 静止卫星通信的特点,1静止卫星通信 目前,绝大多数通信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卫星)。静止 卫星的条件为:(1)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2)卫星运行的轨道形状为圆形轨道;(3)
9、卫星距地面的高度约为35 786.6km;(4)卫星运行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5)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恰好是24h,和地球的自转周期 等。,因此,从地球上看,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如同静止一般,故叫静止卫星。利用静止卫星作为中继站组成的通信系统称为静止卫星通信系统或同步卫星通信系统。2静止卫星的特点(1)静止卫星在通信中有如下优点:由于卫星的高度较高,因而一颗卫星对地球表面的覆盖区域面积大。该区域的面积达到全球表面的42.4%,因此只需设置彼此间隔为120的三颗卫星,就可以建立起除南、北两极地区以外的全球通信。,由于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是静止的,因此地球站不需要复杂的跟踪系
10、统就能使自己的天线对准卫星。多谱勒频移可以忽略。通信中不会因更换卫星而使通信中断。因大气层的厚度一般认为是16km,因此,绝大部分的通信信道位于自由空间,信道特性稳定。,(2)静止卫星通信有以下缺点:由于卫星的高度为35 786.6km,信号的传输损耗、传输时延和回波干扰都较大。在静止卫星通信系统中,从地球站发射的信号经过卫星转发到另一地球站时,单程传播时间约为0.27s。进行双向通信时,一问一答往返传播延迟约为0.54s,通话时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此外,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由于混合线圈不平衡等因素还会产生“回波干扰”,即发话者在0.54s以后会听到反射回来的自己讲话的回声,成为一种干扰。,
11、地球的两极存在“盲区”,高纬度地区通信效果不好。卫星发射和控制技术比较复杂。由于静止卫星轨道只有一条,因此,轨道上所能容纳的静止卫星数量有限。3影响静止卫星通信的因素(1)摄动 在地球卫星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主要受到地球的引力,还要受到其他一些较次要因素的影响,使卫星实际的运行轨道逐渐偏离开普勒定律规定的理想轨道,这就是所谓的摄动。卫星产生摄动的主要原因有:,太阳、月亮的引力。对于低高度的卫星,由于地球的引力占绝对优势,所以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但对高高度的卫星,太阳、月亮的引力就较大了。例如,对静止卫星来说,太阳的引力约为地球引力的1/37,月亮的引力约为地球引力的1/6 8
12、00。这些引力不断使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发生微小摆动,累计起来约使卫星轨道的倾角平均发生0.85/年的变化。其他原因。如地球引力不均匀,地球大气层的阻力和太阳的辐射压力等也会引起卫星摄动。对于静止卫星通信系统来说,必须采取卫星位置稳定技术,以便克服摄动的影响,从而使静止卫星的经度、纬度稳定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2)星蚀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各23天中,当静止卫星和地心的连线在地球表面的交点(称为星下点)进入当地的午夜时间前后,太阳、地球和卫星处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卫星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即地球挡住了照射到卫星上的太阳光,发生了卫星的日蚀,这就是星蚀,如图2.4所示。在发生星蚀期间,卫星的主电池太
13、阳能电池因没有太阳光而无法工作,卫星只能依靠星载蓄电池来供给能源。星载蓄电池虽然能满足卫星运动的需要,但毕竟受卫星质量的限制,不能为全部转发器提供足够的电能。因此,要尽量把星蚀发生的时间调整到卫星服务区通信业务量最低的时间内。,(3)日凌中断与星蚀原因相似的另一现象,是每年春分和秋分的前后几天中,当星下点进入当地中午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卫星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连线上。这时,对准卫星的地球站天线也就同时对准了太阳,强大的太阳噪声会使信噪比下降或信号被淹没而使通信中断,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日凌中断,如图2.4所示。日凌中断每年在春分或秋分前后各发生一次,每次约持续6天,每天日凌中断的最长时间与地球站的
14、天线口径、工作频率等有关。,图2.4 静止卫星发生星蚀和日凌中断的原理,2.1.3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1卫星通信工作频段的选择卫星通信工作频段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系统的传输容量、质量、地球站与转发器的发射功率、天线尺寸的大小和设备的复杂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等。所以在选择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频带足够宽,能满足所传输信息的要求;(2)电波传播时产生的衰耗应尽可能小;(3)天线系统接收到的外部噪声应尽可能小;(4)尽可能利用现有的通信技术和设备;(5)与其他通信或雷达等微波设备之间的干扰尽可能小。归纳起来就是从容量大、信噪比大和成本低三个方面考虑。,2卫星通信的工作频
15、段从选择卫星通信工作频段时应考虑的因素来看,卫星通信的频率范围应选在微波波段。因为微波波段的频谱很宽,并且可以利用现有的微波通信设备。至于在微波波段中具体采用哪个频段,就要综合考虑传输损耗、噪声、与其他通信业务之间的干扰等与频率有关的问题。(1)从传输损耗、噪声方面考虑当频率f小于10GHz时,大气层对电磁波的吸收小,但当频率f大于10GHz后,大气层对电磁波的吸收将猛增。另外,当频率f小于1GHz时,存在的外部噪声较大,但当频率f大于1GHz时,存在的外部噪声却很小。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卫星通信的最佳工作频段应在1GHz10GHz之间。,(2)从与其他通信设备的干扰考虑因为4GHz6GHz的
16、频段已分配给地面微波中继通信使用,所以使用C波段的卫星地面站必须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因微波中继线路一般集中在城市),以免发生干扰。从这个角度看,频率f选大些较好。目前,Ku波段已广泛使用。卫星通信中使用的微波各频段列于表2.1。,表2.1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3卫星通信工作频段的现状现在国际卫星通信中的商业卫星和国内区域卫星通信大多数都使用6/4GHz频段,上行线路用5.925GHz6.425GHz,下行线路用3.7GHz4.2GHz的频率,卫星转发器的带宽可达500MHz。为了和上述民用卫星通信系统互不干扰,许多国家的军用和政府卫星通信使用8/7GHz频段,上行线路为7.9 GHz8.4GH
17、z,下行线路为7.25 GHz7.75GHz。,由于通信卫星的业务量不断增加,1GHz10GHz的“电波窗口”日益拥挤,从而开发使用了14/11GHz频段即Ku波段。即上行线路采用14GHz14.5GHz,下行线路采用10.95GHz11.7GHz或11.7GHz12.2GHz等频率,带宽可达500MHz。另外,为了解决频段拥挤的现象,Ka波段也开始使用,即上行线路采用27.5GHz30GHz,下行线路采用17.7GHz21.2GHz,带宽达到2.5GHz。由以上对卫星通信工作频段的分析可知,最佳工作频段应在1GHz10GHz,那么,Ku波段的14/11GHz频段能否适合卫星通信的要求呢?与6
18、/4GHz C波段频率相比,14/11GHz Ku波段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微波地面中继线路较少使用Ku波段,因此与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较小。这样地球站就可建在市内,并把地球站的天线安装在楼顶上,接收到的信号不需要较长距离的传输就可直接送到用户。因此传输设备较简单,费用也可降低。(2)当地球站和卫星的天线尺寸不变时,14/11GHz频段的主波束宽度还不到6/4GHz频段主波束宽度的一半。这样,在赤道上排列的卫星密度可以增大一倍,以缓解日益拥挤的赤道静止卫星轨道。天线的主波束宽度与天线直径D及电磁波波长之间的关系如下,由式(2-1)可以求出:C波段时,主波束角度为46;而Ku波段时,主波束
19、角度为2。(3)由于天线的增益与电磁波频率成正比,即,当卫星天线的尺寸相同时,在14/11GHz该天线的接收(上行)增益为6/4GHz情况的5.44倍,即,发射(下行)增益为7.56倍,即,两者合在一起可改善约16dB,即总增益比为,这个改善可以用来补偿因降雨而增加的吸收损耗和噪声,或者用于补偿因采用低成本卫星或小口径天线地球站而出现的性能下降。,(4)用14/11GHz频段的主要缺点是在暴雨、密集的云雾情况下,地球站的接收系统增益值要比采用6/4GHz频段时下降很多。因此,采用14/11GHz频段工作的地球站,应位于天线仰角较大的地面区域内。(5)自由空间的损耗L为,可见,14/11GHz频
20、段比6/4GHz频段的自由空间损耗大得多。,综合以上分析,在晴天时,Ku波段的增益比C波段的增益大;在雨天,Ku波段的增益与C波段的增益差不多。但Ku波段还具有与地面微波通信、雷达等其他无线系统间的相互干扰小、天线尺寸小、容纳的卫星数量多等优点。因此,Ku波段更适合于卫星通信。在上述频段内,尽管采用了频段重复使用技术,使卫星通信系统的有效带宽成倍增加,但已使用的卫星通信频段仍然显得越来越拥挤。因此30/20GHz频段也开始试验使用,即上行线路频率为27.5 GHz31GHz,下行线路频率为17.7 GHz21.2GHz。,2.1.4 卫星通信的优点,卫星通信与其他通信手段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21、:(1)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利用静止卫星,最大通信距离达18 000km左右,而且建站费用和运行费用不因通信站之间的距离远近及两站之间地面上的自然条件恶劣程度而变化。这在远距离通信上,比地面微波中继、电缆、光缆、短波通信等有明显的优势。(2)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 许多其他类型的通信手段,通常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而卫星通信由于是大面积覆盖,因而在卫星天线波束覆盖的整个区域内的任何一点都可设置地球站,这些地球站可共用一颗通信卫星来实现双边或多边通信,即进行多址通信。,(3)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传输由于卫星通信通常使用300MHz以上的微波频段,所以信号所用带宽
22、和传输容量要比其他频段大得多。目前,卫星带宽已达3 000MHz以上。一颗卫星的通信容量已达到30 000路电话,并可同时传输3路彩色电视以及数据等其他信息。(4)通信线路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由于卫星通信的无线电波主要是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中传输,而宇宙空间是接近真空状态的,可看做是均匀介质,所以电波传播比较稳定。同时它不受地形、地貌如丘陵、沙漠、丛林、沼泽地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且不易受自然或人为干扰以及通信距离变化的影响,故通信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5)机动灵活卫星通信不仅能作为大型地球站之间的远距离通信干线,而且可以在车载、船载、机载等移动地球站间进行通信,甚至还可以为个人终端提供通信
23、服务。卫星通信还做到了在短时间内将通信网延伸至新的区域,使设施遭到破坏的地域迅速恢复通信。,2.1.5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利用卫星进行通信,除应有通信卫星和地球站以外,为了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还需要对卫星进行跟踪测量并对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及姿态进行监视和控制,完成这一功能的就是跟踪遥测和指令系统。而且为了对卫星的通信性能及参数进行通信业务开通前和开通后的监测与管理,还需要监控管理系统。所以,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地球站群、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等四大功能部分组成,如图2.5所示。,图2.5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由发端地球站、上行线传播路径、卫星转发器、下行线传播路径和收端地球站组
24、成卫星通信线路,直接用于通信。其构成方框图如图2.6所示。,图2.6 卫星通信线路的组成,2.2.1 通信卫星的种类,通信卫星的分类方法很多,下面列出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1按通信卫星的结构和运动状态分类 按其结构可分为:无源卫星和有源卫星。按其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止卫星和运动卫星。无源通信卫星是一种表面镀有一层金属的球形或其他形状的反射体,不装任何电子设备和电源,它是依靠其表面金属层反射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地球站之间的通信。这种卫星结构简单、可靠、寿命长,能同时反射很多个来自地面的信号。但是,反射信号很弱,要求地面设置大功率发射机、高灵敏度接收机和大型天线,因此,这种卫星只是在早期作为研究和实验使用
25、。,有源卫星是指装有电子设备和电源的通信卫星,它将地面发来的信号接收下来加以放大、变频,然后发回地面。它也可以转播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有源通信卫星分为延迟转发型通信卫星和立即转发型通信卫星两种。前者是一种运动卫星,当它飞至某一地球站上空时,把地球站发来的信号接收、存储下来,然后飞到接收地球站上空,再把存储的信号发送给接收地球站。这种卫星的优点是传输损耗小(传输距离短),对卫星的性能要求低,数据传输率比较高。它的缺点是发送和接收之间有一段延迟时间。后者是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都看到卫星的时候,把发送地球站发来的信号立即转发给接收地球站。这种卫星可以是运动卫星也可以是静止卫星。如是静止卫星,可保持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通信 技术 ppt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