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_火灾燃烧基础.ppt
《第2章__火灾燃烧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__火灾燃烧基础.ppt(1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2/2,1,第二章 火灾燃烧基础,2.1 燃烧基础2.2 火灾特殊燃烧形式2.3 可燃物质及其燃爆危险特性2.4 典型火灾发展蔓延过程,2023/2/2,2,2.1 燃烧基础,火灾是失控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是一类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燃烧。火灾燃烧具有随机性和确定性双重特性,火灾燃烧的确定性说明其符合工业燃烧的基本规律,在对火灾的研究中可以被借鉴。有关火灾中特殊火行为、火灾中燃烧物质特殊性质,以及典型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都需要加以辨识和探讨。,2023/2/2,3,2.1 燃烧基础,(一)链式反应理论 物质燃烧原理是指物质燃烧的发生、发展和终止的本质和机理。历史上曾出现各种燃烧学说,包括
2、燃烧素学说、燃烧氧学说、分子碰撞学说、活化论理论、过氧化物理论和链式反应理论等。20世纪以来,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各种探索,普遍认为:由俄国科学家谢苗诺夫提出的链式反应理论,能够比较圆满的解释燃烧的本质。因此,本节就以此理论为基础对燃烧原理予以阐述。,一、燃烧原理与燃烧条件,2023/2/2,4,1、定义,2.1 燃烧基础,是化学动力学中一类特殊的反应,实际的反应很快,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中间反应历程。整个反应由若干相继发生或平行发生的基元反应组成。每一次基元反应又会产生活化中心,且促使反应能够继续发展,所以链式反应又可称为具有活化中心再生的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中间活性产物或活化中心一般是自
3、由态原子或自由基(游离基)。,在化学合成工业中很多都与链锁反应有关,如橡胶的合成,石油的裂解,塑料、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等。燃烧反应属于链锁反应中的支链反应。,2023/2/2,5,2.链式反应历程:(1)游离基存在,游离基是一类活性很强、瞬变的不稳定物质,如图2一1所示,是某些原子、分子碎片或其他中间物质。它在少量外能作用下被激活,并引起其他物质反应。,2023/2/2,6,(2)链引发-由反应物分子生成自由基的反应。当游离基在少量外能作用下被激活后导致游离基活化反应,物质连锁反应开始。这些外能如加热、光照射、放射性照射、催化作用等。,自由基的生成光解热解,2023/2/2,7,(3)链传递-
4、自由基与分子相互作用的交替过程 链式反应中链的传递模式如下:游离基+化合物分子 新游离基+生成物 链传递有以下两种形式:直链链式反应:反应速度慢,每一次连锁反应消失一个游离基,产生一个新游离基,通过链传递的系统反应,把反应一直进行下去.,2023/2/2,8,支链链式反应:分支链链式反应是指一个游离基在链传递过程中,生成最终产物的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离基。游离基的数目在反应过程中随时间增加,因此,反应速率是加速的,如图2-3所示。,2023/2/2,9,链式反应速度:链式反应速度可按下式进行分析:式中:F(c)为链式反应物浓度函数;fs为游离基在器壁上销毁因素;fg为游离基在气相中销毁
5、因素;Ac为反应物温度有关系数(倒数);为链分支数,直链,=1,分支链 l。影响链式反应速度因素分析;当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增加时,链式反应速度增加,链式反应速度与链的形式有关。分支链式反应速度快,直链链式反应速度慢。当 fs+Ac(1-)0 时,v变为无穷大,体系将发生爆炸。,2023/2/2,10,直链反应 反应活化中心不增殖。如反应:,支链反应 反应活化中心不断增殖。,Ea25kJmol,Ea 12.6KJmol,2023/2/2,11,(4)链终止-当自由基被消除时链就中止。当游离基在反应中碰到杂质或抑制剂时,使游离基 失去活性,结合成非活性物质。如下反应式所示:游离基+抑制剂一游离基+
6、非活性物质 销毁方式:气相销毁和器壁销毁。,2023/2/2,12,1)、氢氧的燃烧反 应机理,相加得,(链传递及支化),(链终止),(8),总反应:,(1),(链引发),(2),(3),(4),(5),(6),(7),3.几种典型的支链反应,(惰性物质),2023/2/2,13,化学反应速度,2023/2/2,14,2.1 燃烧基础,(二)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就客观而言,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有可燃剂、氧化剂及热源(温度、点火源),如图2-4所示的燃烧三角形。从现代燃烧理论的角度分析,燃烧的必要条件除了上述的三点外,还必须保持参与燃烧物质的链式反应未受到抑制,如图2-5
7、所示的燃烧四面体同时存在。,2023/2/2,15,2.1 燃烧基础,(二)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存在可燃物,如甲烷、汽油、木材等;存在氧化剂(助燃剂),火灾中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气;热源,如明火、摩擦、高温表面、电火花等;未受到抑制的链式反应条件。上述四个条件中,可燃剂、氧化剂和热源构成燃烧三要素,只有它们同时存在并相互发生作用时,燃烧才能产生,缺少其中任一要素燃烧便不能发生。燃烧发生以后要使燃烧继续发展下去,必须存在上述第四个条件,即物质的链式反应不受到抑制。,2023/2/2,16,2.1 燃烧基础,(二)物质燃烧的条件2.物质燃烧的充分条件 许多事实表明,要使物质燃烧能够发
8、生和得到发展,除了具有上述四个必要条件以外,还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充分条件:(1)一定量的可燃剂浓度。如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必须控制在5-15%的可燃极限范围以内,方能燃烧。(2)一定的氧含量。正常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1%,当含氧量大于14%,可燃物才能燃烧,如汽油燃烧最低含氧量为14.4%,煤油为15%。,2023/2/2,17,2.1 燃烧基础,(二)物质燃烧的条件2.物质燃烧的充分条件(3)一定的点火能量。外界点火能量必须达到可燃物最小点火能以上,燃烧才能发生,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为0.2 mJ 总之,可燃物只有具备上述四个必要条件和三个充分条件时,燃烧才能发生和得以继续下去。当火灾发生时,只要消
9、除四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火灾将被扑灭。,2023/2/2,18,二、燃烧的基本概念(一)燃烧的定义燃烧:一种放热、发光和较快的化学反应,在燃烧中原有物质性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三大基本特征是:放热、发光和产生新物质。不具备这三大特征的不是燃烧。如电灯泡钨丝通电只是放热发光,但不产生新物质,这不符合燃烧基本特征,不是燃烧。又如金属生锈、食物腐烂,它们都是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也放出热量,但它们不发光,因此,也不是燃烧。,2023/2/2,19,所有火灾的主要和基本现象是燃烧,除组成、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外,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不是其本身在燃烧,而是其受热分解释放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燃烧,
10、这个过程极其复杂。为了简化问题,一般只考虑物质因受热而发生的最基本的燃烧过程。可燃物质的受热燃烧过程如图。,(二)物质燃烧过程及其温度分布,2023/2/2,20,由于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的热量只用于自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燃点而燃烧;固态和液态可燃物的燃烧,实际上是在固体和液体表面上的凝聚相中开始,在气相火焰中结束。液体燃烧时,在火源作用下,首先使其蒸发成蒸气,然后蒸气被氧化、分解,而后在气相中燃烧;在固体燃烧时,如果是硫、磷、萘等单质,它们首先受热熔化或升华,然后蒸发成蒸气,氧化后进行燃烧,其中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的化合物,
11、如聚合物、木材、煤等在受热时首先分解,析出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蒸气发生氧化后着火燃烧。,2023/2/2,21,可燃物质的燃烧过程包括许多吸热和放热的化学过程以及传热的物理过程。物质受热燃烧,它的温度变化是很复杂的,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见图2-7A点的温度为TA,是可燃物开始加热时的温度,在这最初阶段,外界提供加热的热量主要用于可燃物的熔化、蒸发和分解,可燃物温度上升缓慢。B点的温度是TB,当可燃物达到TB温度时,在凝聚相开始氧化并放热,但由于温度尚低,故氧化速度较慢,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还不足以抵消体系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此时若撤掉热源,可燃物将降低温度,燃烧不能发生;
12、若继续在热的环境中加热,则因氧化反应速度逐步加快,使温度上升较快。,图2-7 物燃烧过程温度分布图,2023/2/2,22,C点的温度为TC,当可燃物温度升高至TC时,可燃物氧化产生的热量和体系向环境散失的热量相等,也就是说,在TC温度时体系产生的热量和向环境散失的热量达到干衡。若热源的温度稍有扰动,使体系的温度略高于TC,热平衡被打破,此时可燃物氧化产生的热量大于体系向环境散失的热量,体系产生热量积累,温度继续上升。因此TC为体系从不燃烧到燃烧的转折点,即为可燃物的燃点。,图2-7 物燃烧过程温度分布图,2023/2/2,23,D点的温度为TD,当可燃物温度上升到TD时,可燃物已发生燃烧,同
13、时出现火焰,且温度继续上升。E点的温度为TE,此时是可燃物经燃烧后,其产物达到的最高温度。可燃物在TA和TB温度之间,是它的受热区域,在TB和TC温度之间是可燃物在凝聚相中的反应区域;在TC和TD温度之间是可燃物在气相中的反应区域;TD温度以后,可燃物产生火焰,反应物变成了生成物,温度达到燃烧最高温度TE。,图2-7 物燃烧过程温度分布图,2023/2/2,24,我们把可燃物从温度TA升到TC。所需的时间(tc-tA)称作预备期(t1);把从温度TC升到TD所需要的时间(tD-tc)称作诱导期(t2)。可燃物处于预备期时,只要移去升温热源即可中止燃烧过程。但预备期的温度往往较低,燃烧现象不明显
14、,因而不易被察觉。当可燃物处于诱导期时,温度急剧升高,产生大量烟气,容易被察觉,一些固体可燃物的诱导期较长,可利用诱导期温度急剧升高、产生烟气的信息,带动防火灭火装置,制止火灾发生。,2023/2/2,25,(三)燃烧形式1)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阻燃气体预先在容器、管道或空间均匀混合,且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火源即发生燃烧或爆炸。,2023/2/2,26,(三)燃烧形式由于混合物性质、聚集状态(雷诺数、混合比、混合均匀程度、空间结构)、点火源功率的不同,其化学反应的速度有很大差别,可分为以下几种:燃烧:几厘米至几米/秒;爆燃:十几米至上百米/秒,变速不稳定传爆;爆炸:上百米至上千米/
15、秒,增速不稳定传爆;爆轰:上千米至9千米/秒,稳定传爆。在供氧不足室内充满可燃气体的建筑火灾中,当外界空气突破门窗大量进人室内,发生的轰燃现象,就是一种准预混燃烧(预混爆燃),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23/2/2,27,(三)燃烧形式2)扩散燃烧:气相可燃物从管口或容器裂缝处流向空间,由于可燃气体与空气的互相扩散、混合,当达到可燃浓度并接触火源时,即被点燃形成火焰,并使燃烧继续下去。如工业或生活中使用的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通过燃烧器的燃烧。,2023/2/2,28,3)蒸发燃烧:由于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被点燃起火而形成的,蒸气点燃形成火焰,它放出来的热量进一步加热液体表面,从而促
16、使液体继续蒸发,使燃烧继续下去。奈、硫磺等在常温下虽为固体,但在受热后会升华产生蒸气或熔融后产生蒸气,因而同样能够引起蒸发燃烧。,2023/2/2,29,4)分解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首先遇热分解,再由热分解产物和氧反应产生火焰的燃烧。如木材、煤、纸.等固体可燃物的燃烧属于此类;油、脂等高沸点液体和低熔点的固体烃类(如沥青、蜡等)的燃烧也属于此类。在扩散燃烧、蒸发燃烧和分解燃烧的过程中,可燃物分别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但它们分别经过流出、熔融、蒸发、升华、分解等步骤产生可燃气体,然后和空气相互扩散混合,经火源点燃后产生火焰,这些火焰都是扩散焰。,2023/2/2,30,5)表面燃烧:先是分解产
17、生可燃气体,继续进行热分解,最后分解不出可燃气体,只剩下不能气化的固体,此时燃烧在空气和固体表面接触的部位进行。它能产生红热的表面,不产生火焰、燃烧的速度和固体表面的大小有关。铝、镁、铁等金属的燃烧也发生在固体金属的表面上,它们的燃烧也是表面燃烧。,2023/2/2,31,综上所述,其中预混燃烧与扩散燃烧是发生在气相物质的燃烧;蒸发燃烧则发生在液相和部分固相物质中;分解燃烧主要发生在一般固体可燃物和低熔点固体烃类和油脂类高沸点液体中;而表面燃烧则发生在不能气化的固相物质燃烧中。,2023/2/2,32,(四)火焰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域称为火焰。火焰的存在是燃烧过程进行中最明显的标志。气体燃烧一般存
18、在火焰。液体燃烧是指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燃烧,也存在火焰。有挥发性热解产物产生的固体燃烧存在火焰;而无热解产生的固体燃烧,无火焰存在,如木炭、焦碳等,它只有发光的灼热嫩烧,这种现象被称为无焰燃烧。,2023/2/2,33,(四)火焰,火焰的分类:按照燃料和燃烧的不同特征,可将火焰分为许多类型,如:,2023/2/2,34,4 火焰,1.气体火焰气体火焰(如图2-9)根据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时间可分为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可燃气与空气预先混合后再进行的燃烧,其火焰称为预混火焰;可燃气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的火焰称为扩散火焰。,2023/2/2,35,4 火焰,1.气体火焰 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其结构是不
19、相同的,在扩散火焰中由于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碳粒,碳粒在高温下辐射出黄色光而使整个火焰呈黄色,如图2-9(a)所示。,2023/2/2,36,4 火焰,1.气体火焰预混火焰则由两部分组成,内区呈绿色,外区呈紫红色,内区是可燃气与氧气进行化学反应时的气体辐射;外区是已燃气体的微弱可见光辐射,如图 2-9(c)所示。如果预混气中空气不足,在内区氧气燃烧完以后尚有部分多余可燃气体穿过内区与大气中扩散进人的氧气在绿色内区与紫红色外区之间进行扩散燃烧,于是,火焰就由三部分构成;即绿色内区、黄色中区和紫红色外区,如图2-9(b)所示,这是过渡火焰的结构。,2023/2/2,37,4 火焰,2.液体火焰液体受热
20、后,液体表面上的蒸气达到一定浓度后,其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遇火源发生燃烧,初起时的燃烧属于预混燃烧,是预混火焰。当预混气燃完以后,其后的燃烧则是蒸气不断地蒸发进人火焰面,空气从周围不断扩散到火焰面,两者在火焰面处边混合边燃烧。因此,液体燃烧主要方式是扩散燃烧,其火焰是扩散火焰。,2023/2/2,38,4 火焰,3.固体火焰一般固体可燃物(如木材)受热后不断释放出热解产物进人火焰,与环境中不断进人火焰的空气边混合边燃烧,因此,固体燃烧火焰都属于扩散火焰。,2023/2/2,39,4 火焰,3.固体火焰 另一类低熔点单质可燃固体(如蜡等),其火焰结构如图2-10所示。当蜡受火焰加热后先熔融为液体蜡
21、,液体蜡在火焰浮力作用下沿灯芯上升,经过蒸发、分解进人火焰燃烧。,2023/2/2,40,4 火焰,3.固体火焰蜡烛火焰结构由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构成。焰心:是最内层亮度较暗的圆锥体部分,由液态蜡受热蒸发后分解出的气态可燃物构成,由于内层氧气浓度低,燃烧不充分,温度亦低。内焰:为包围在焰心外部较明亮的圆锥体部分。在内焰中气态可燃物进一步分解,因氧气供应仍然不充分,燃烧亦不够完全,但温度较焰心为高,在焰心中的微小碳粒受热后辐射出较明亮光线。因此,内焰亮度最强。,2023/2/2,41,4 火焰,3.固体火焰外焰:为包围在内焰外部亮度较暗的圆锥体,在这层火焰中氧气供应充分,燃烧完全,燃烧温度较高
22、,在外焰燃烧的主要是CO与H2,碳粒很少,几乎没有光亮。,2023/2/2,42,(五)火灾释放热速率,火灾释热速率是火灾中物质燃烧时热量释放的速率,它是火灾燃烧特性之一,是表示火灾发展的一个主要参数。在设计新建筑或分析现有建筑的火灾安全状况时,建筑物内可能发生火灾物质的释热速率是决定火灾发展以及火灾危害的主要参数,也是采取防消对策的基本依据,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3/2/2,43,(五)火灾释放热速率,就原理而言,火灾释热速率可按下式进行估算;m 可燃物为燃烧速率;为燃烧效率因子,反应燃烧不完全程度;为可燃物热值。,2023/2/2,44,(五)火灾释放热速率,实际上由于各项参
23、数难以合理确定,按上式计算火源的释热速率是困难的,如火灾中的可燃物组分变化很大,总的热值难以确定;其次是火灾中物质燃烧通常是不完全的,燃烧效率因子难以正确确定,中值一般在0.30.9之间。因此,普遍认为应通过实验来估算特定火灾中典型物品的释热速率。表2-1是一些垫枕的释热速率数据。,2023/2/2,45,(五)火灾释放热速率,2023/2/2,46,(五)火灾释放热速率,火灾初期的释热速率是控制火灾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增长速率大体按指数规律增长。火灾初期时物质燃烧的释热速率的增长可分为超快速型、快速型、中速型和慢速型四种类型,如图2-13所示。沙发等一般为超快速型;纸壳箱、板条架为快速型;棉花
24、和厚脂纤维弹簧床为中速型。该参数图可用以估算实际物品初期火灾释热速率的增长。,2023/2/2,47,一、阴燃定义:是一种发生在气固相界面处的燃烧反应,是固体物质无气相火焰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伴有温度升高。是固体物质特有的燃烧形式。燃烧速度慢、温度较低,不易被发现阴燃与有焰燃烧的区别:无火焰阴燃与无焰燃烧的区别:能热分解出可燃气。在一定条件下,阴燃可以向明火转化,转变为有焰燃烧。阴燃在建筑火灾和森林火灾初起阶段的前期常有 发生。,第二节 火灾特殊燃烧形式,2023/2/2,48,此外,阴燃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可燃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性;阴燃火灾发生堆积物的内部,较难彻底扑灭,并且易发
25、生复燃。因此阴燃具有很大的危险性。,2023/2/2,49,阴燃的发生条件,阴燃能否发生,取决于固体材料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固体材料的理化性质:固体介质疏松多孔,固体颗粒直径在103米量级以下,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纤维板、胶乳橡胶及其某些多孔热固性塑料 受热分解后能产生刚性结构的多孔炭,从而具备多孔蓄热并使燃烧持续下去的条件。而有些物质的粉末分散于能阴燃的固体上时。可抑制阴熬发牛.如S、CaCl2、ZnCl2等,2023/2/2,50,空气不流通,如固体堆垛内部的阴燃,处于密封性较好的室内的固体阴燃。固体内部存在空气,从而发生氧化放热反应维持阴燃状态固体氧化反应所产生的C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_ 火灾 燃烧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