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ppt
《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办法.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办法,范围,为了有效开展危害因素识别及其风险评价工作,控制、削减、规避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类风险,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工业生产安全、职业卫生两个方面的危险及有害因素分类、识别、评价及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各单位。,术语和简略语,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指分辨、识别、分析系统中存在的危险,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
2、种手段。,3、危险、有害因素评价:是指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使危险程度降低到可承受水平的过程。4、“工业生产安全、职业卫生”简称“安全职业卫生”。5、“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职责划分,1、质量安全环保部是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危害因素识别的准则和方法,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对安全职业卫生涉及的危害因素所采取的控制、削减、规避措施进行监控管理。2、设备管理部负责组织对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3、技术发展部负责组织按照
3、工艺流程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4、机关其他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涉及区域和活动的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5、各单位、各项目部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管理区域、活动和施工现场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对安全职业卫生涉及的危害因素所采取的控制、削减、规避措施进行监控管理。,管理内容,1、识别和评价的组织1)培训A、各单位、各项目部应择优选派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QHSE企业内审员专业培训,并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B、各单位、各项目部应组织开展全员性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知识培训。2)机构与人员,A、公司及各分公司、项目部均应指定专门机构与人员,开展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B、公司及各分公司、项目部应至少由以下
4、人员组成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专项小组共同开展工作。即:HSE监督管理部门、与具体活动相关的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特别是具有现场管理经验、熟悉工艺流程的管理干部、技术人员)、生产经营活动具体操作骨干人员(机组长、作业队长、班组长、技师、关键岗位人员等)。,C、必要时,可按照部门、机组(作业队)、班组等管理单元成立若干层级风险识别评价小组。2、识别和评价的范围、考虑因素及依据:1)危害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的范围:A、固定场所,包括办公区域、职工宿舍、食堂、车间、库房及固定作业场所;B、施工作业现场,包括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域;C、新、改、扩、迁建设项目;D、其它活动。,2)危害因素识别
5、及风险评价应考虑:A、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备、设施);D、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E、新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在工艺技术、设备、人员、作业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发生变更的情况。,3)识别和评价的依据A、适用的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上级管理要求。B、本部门、单位年度HSE工作指标和目标。C、管道局及公司各项HSE管理制度、规范和要求。D、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供方所提供的使用要求。E、各级监督检查、体系审核发布的结果及不符合记录。F、历史上本单位事故、事件信息和其它可以借鉴的事故信息。G、员工的意
6、见和建议。H、与相关方交流的信息。I、其他信息。,3、本办法推荐的危害因素的分类及危害因素重点识别对象详见、。4、危害因素识别与风向评价的方法1)危害因素识别方法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以下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危害因素进行识别。A、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害因素;B、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有关事件、事故、职业病记录和台帐以及相关监测数据等,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C、安全检查表:系统剖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确定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害因素;D、座谈:召集HSE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
7、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E、工作危害分析:识别存在的作业活动,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附录A危害因素的分类,附录B 危害因素重点识别对象,2)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价方法公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危害因素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危害因素分为重要和一般两种。定量的具体评价方法见。5、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要求1)每年年初,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项目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危害因素识别,填写“(单位或部门)作业活动清单”(GJ/QHSE/JL7.9.2-01)、“(单位或部门)作业过程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表”(GJ/QHSE/JL7.9.
8、2-02),经本单位评价组汇总、评价,建立“(单位或部门)危害因素识别清单”(GJ/QHSE/JL7.9.2-03)和“(单位或部门)重大危害因素清单”(GJ/QHSE/JL7.9.2-04),并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附录C,A、设备管理部组织对设备设施运转、维修、操作以及设备设施本身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参加人为各单位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设备操作手。B、技术发展部组织按照施工工艺流程对各工序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参加人为各单位技术人员、作业队长。C、质量安全监督站组织根据事故类型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参加人为各单位安全管理和监督人员以及作业队长。D、各单位、各项目部按
9、照公司要求组织各机组(作业队)、班组、岗位人员开展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价。,2)项目开工前,各单位、各项目部针对施工工艺过程和所属区域及活动,组织项目部安全管理监督人员、技术人员、作业队长进行危害因素识别,经本单位评价组汇总、评价,建立本项目“(单位或部门)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和“(单位或部门)重要危害因素清单”,上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同时制定项目“HSE计划书”和“HSE作业指导书”,并根据项目危害因素分布状况制定“HSE现场检查表”,经项目经理审批后实施。3)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对各部门、各单位、各项目部上报的“(单位或部门)危害因素识别清单”进行汇总,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项评价组开展二次识
10、别与评价,建立公司级“(单位或部门)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和“(单位或部门)重要危害因素清单”,并备案。,4)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项目部应保存“危害因素风险评价记录”(GJ/QHSE/JL7.9.205),记录内容至少包括评价组织机构、评价方法、评价人员及经评价组汇总的(单位或部门)危害因素识别调查与评价表、(单位或部门)危害因素识别清单、(单位或部门)重要危害因素清单等内容。5)当固定场所施工工艺、设备、设施、人员发生重大变更时,各部门、各单位应及时组织危险有害因素的重新识别及其风险评价,如有新增风险,应做好登记、逐级上报和备案工作。,6)对同地区,作业条件基本相同的施工项目可直接引用前期项目
11、识别结果;对新地区、新环境条件下的施工项目应注重新增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风险评价。7)新、改、扩、迁建设项目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危害识别及其风险预评价,由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评价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或机构进行。,8)技术发展部要针对公司立项的科研项目和新技术推广项目,组织相关部门和承办单位对项目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及其风险评价。9)公司其它部门在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前,应及时组织进行危害因素识别,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制定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保留相应记录。,6、风险控制1)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的输出A、将结果与员工安全培训教育相结合。B、将结果与建设项目安全与职业病预防“三同时”管理相结
12、合。C、将结果与建立和完善操作规程相结合。D、将结果与建立和完善“两书一表”相结合。E、将结果与隐患管理相结合。F、将结果与特殊危险作业管理相结合。,2)对于确定的危害因素,应落实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并应首先考虑执行以下管理制度:A、对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的危害识别与评价管理,执行(GJ/QHSE/F 7.9.21)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办法、(GJ/QHSE/F 7.13.1)建设项目职业病预防“三同时”管理办法和(GJ/QHSE/F7.12.3)消防安全重点防火部位管理办法。B、对已经构成事故隐患的危害因素,执行GJ/QHSE/F7.9.4事故隐患管理管理办法。,C、对确定的生产岗位危害因
13、素,列入各单位制定的“两书一表”并执行。D、对特殊危险作业项目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执行GJ/QHSE/F7.9.7特殊危险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办法。E、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害因素,执行GJ/QHSE/7.9.26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3)对已经构成事故隐患的危害因素必须得到消除或有效削减,当技术可行性或资源等不能及时消除或有效削减时,应制定并实施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必要时应考虑中止生产经营活动。4)机关各部门、各单位、各项目部应将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及风险削减措施及时告知员工。5)公司各级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应将各级重要危害因素纳入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具体执行GJ/QHSE/F8.4QHSE监督
14、管理程序。,Thank You!,附录A危害因素的分类A.1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的危害因素分为六大类。A.1.1物理性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2)防护缺陷;3)电伤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下一页,返回,6)电磁辐射危害;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伤害;,下一页,返回,上一页,A.1.2化学性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物质;3)有毒物质;4)腐
15、蚀性物质;5)其它化学性危险、有害物质。,下一页,返回,上一页,A.1.3生物性危害因素(含致病微生物等5种)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它生物性有害因素。,下一页,返回,上一页,A.1.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工作;4)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生理心理危害因素。,下一页,返回,上一页,A.1.5行为性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它错误;5)其它行为性有害因素。,下一页,返回,上一页,A.1.6其它危害因素:1)不可抗力带来的危害因素;2)他人伤害;3)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16、。A.2按照事故类型分类参照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将符合公司实际的事故分为十七类:,下一页,返回,上一页,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下一页,返回,上一页,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锅炉爆炸;14)容器爆炸;15)其它爆炸;16)中毒窒息;17)其它伤害。,下一页,返回,上一页,A.3有害因素分类:参照国家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七类: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17、7)其它有害因素。,返回,上一页,附录B 危害因素重点识别对象,B.1生产、生活设备设施使用过程危害因素识别。B.1.1电气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识别;B.1.2特种设备的危害因素识别;B.1.3工艺管网的危害因素识别;B.1.4生产系统专用设施的危害因素识别;,下一页,返回,B.2作业环境危害因素的识别B.2.1危险、有害物质的识别,包括:易燃物质、易爆物质、刺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有毒物质、致癌及致畸物质、造成缺氧的物质、麻醉物质、氧化剂、生产性粉尘;B.2.2工业噪声与振动有害因素的识别;B.2.3温度与湿度有害因素的识别;B.2.4辐射有害因素的识别;B.2.5特殊作业区域(有限空间、高
18、处、易燃易爆区域等)危害因素的识别;B.2.6特殊气候(雨天、雪天、大风、夜间)危害因素的识别。,下一页,返回,上一页,B.3影响操作人员生理、心理的危害因素的识别B.3.1远离身体躯干的操作;B.3.2超负荷的负重;B.3.3不良的身体运动或工作姿势;B.3.4负荷有突然运动的风险;B.3.5手工操作时间及频率不合理;B.3.6没有足够的休息及恢复体力的时间;B.3.7工作节奏及速度安排不合理;B.3.8情绪不稳定。,下一页,返回,上一页,B.4车辆运输过程危害因素的识别B.4.1爆炸品贮运;B.4.2易燃液体(气体)贮运;B.4.3易燃物品贮运;B.4.4有毒品的贮运;B.4.5腐蚀品的贮
19、运。,返回,上一页,附录C 危害因素评价方法,C.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C.1.1使用范围适用于在具有潜在危险作业环境中,作业人员所受的风险大小的评价,也可用于作业环境中设备设施所受的财产损失大小的评价。C.1.2评价的准备a)资料的准备1)单位、场所管理情况及工作制度等;2)工艺流程图和工艺装置说明;,下一页,返回,3)历史保留的系统安全分析和评价报告;4)设备、工艺维修记录;5)工艺物料理化性质;6)国内外事故案例分析。b)人员的准备1)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工艺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2)涉及生产、工艺、电力、设备等管理部门的专家;3)明确评价赋分标准;4)组成评价小组。,下一页,返
20、回,上一页,C.1.3实施评价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b)暴露与危险环境的情况;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1.4评价结果与对策a)计算公式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b)评价计算:,下一页,返回,上一页,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下一页,返回,上一页,人体暴露在潜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返回,上一页,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C),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危害因素风险评价记录编码:GJ/QHSE/JL7.9.205 编号:评价单位名称:评价组织部门:评价组长
21、签字:完成评价时间:保存部门:安全管理部门 保存期:1年,评价记录内容目录1、评价组织机构2、评价方法3、(每名评价人员的)危害因素识别调查与评价表4、(经评价组汇总的)危害因素识别调查与评价表5、(单位或部门)危害因素识别清单6、(单位或部门)重要危害因素清单,石油化工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一.石油化工企业的特点,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点;生产过程高温、高压、连续性;生产装置大型化;承包商、供应商现场作业。,生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二.事故事件发生根源,不安全设备、设施、设计;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缺陷。,
22、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自然环境;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三.对风险的意识,时间,意识随时间的淡化可能造成违反已设立的规则及安全防护措施,有HSE管理体系的公司,对风险的意识,3.3 危险源(危害因
23、素)的概念,(1)危险源(危害因素)的定义:,危险源,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环或以上之组合,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可能导致,对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管理是安全控制的基本工作,(1)危险源(危害因素)的定义: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突发性和短时间作用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的慢性损害和积累作用,多导致事故,多导致职业病,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危险源,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的因素,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期内的慢性损害和累积作用。,(2)危险源(危害因素)分类方法(一)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危险物质(泄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害 因素 识别 评价 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