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讲人:潘丽君QQ邮箱:课程微信公众号:广西演艺思政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起点,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结束,历时30年。,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中国的国情为依据,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第
2、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灿烂的中华文明具有显著的特点:历史悠久、文化博大、影响深远。,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5世纪中西方航海大竞赛,东方:14051433年,大明王朝的郑和船队先后7次出海远航,相继访问沿岸亚非国家达30多个,最远抵达今天的非洲东海岸地区。,西方:半个世纪后,在遥远的欧洲接连出现3个著名航海人物: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它们各自率领小船队,向东或向西航行,发现美洲
3、大陆,认证了地球是圆的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对比:郑和下西洋每次船只260余艘,人员2.7万人,宝船载重量1500吨。哥伦布远航探险初期仅3艘帆船,最大规模时17艘,人数最多时1500人,船只最大载重量200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和作用却远不如哥伦布们的“地理大发现”显著。郑和船队带来的更多是虚幻的天朝上国威严,而“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是欧洲人的海权时代和西方开始主宰东方的全新格局。,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当古老中国日益走向衰落之际,西方却正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下迅速崛起,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扩张,古老的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与威胁。,19世纪英国的工厂与中
4、国的手工作坊,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鸦片战争是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端),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加深),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一步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形成),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半封建: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并没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5、。,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开办的工厂,1900年唐新余在上海建立的仁昌螺丝厂,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公司,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美国支持蒋介石,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半殖民地是指中国在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不独立或依附;,租界地内的“国中国”,在外国巡捕监视下的中国劳工,政 治,经济,文 化,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旧中国农民的生活,江淮一带饥饿的农民,长江洪水暴发后的灾民,逃难的灾民,饿死街头的灾民,1935年旧上海的集体婚礼,第一节 新民主主
6、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根本任务,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两大矛盾,就要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的性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分水岭:1919年 五四运动,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7、(1)五四之前的革命形势旧民主主义革命,1851-1864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898.6-1898.9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899-1900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911.10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阶级条件: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
8、量登上历史舞台,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思想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组织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封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
9、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中国革命必须有一个新的阶级来领导,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1)国民革命的实践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中共一大:宣布党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中共四大:提出无产
10、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2)土地革命的实践形成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3)抗日战争的实践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4)解放战争的实践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抗战胜利后,围绕着建立什么样国家的问题的较量。,第
11、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48年,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领导阶级,革命动力,革命对象,革命性质,革命前途,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官僚资本主义:大资产阶级竭力扩
12、张官僚资本,企图扼杀中国革命,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外患):第一个、最凶残的敌人,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压迫者,是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南京条约日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万两白银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00万两),战争赔款,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侵犯中国主权,勾结中国的封建反动势力,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基督教长老会教堂,天主教烟台教区主教府,帝国主义在思想上、
13、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只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中华民族才能得到真正的独立。,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内忧),封建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
14、路线和基本纲领,在不同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不同,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时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无产阶级,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工业无产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
15、路线和基本纲领,(2)农民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城市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依靠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民族
16、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摇摆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就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决定了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一是身受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最彻底;二是高
17、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三是与农民有天然联系,易于形成工农联盟。,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性质: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私有财产。,新的时代: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新的领导力量: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新的前途:社会主义。,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2)前途:社会主义社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18、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毛泽东),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它包括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3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