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课件.ppt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课件.ppt(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2,本章内容提要,4.1 概述 4.2 震害及其分析 4.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4.4 框架和框架-抗震墙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 4.5 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4.7 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3,1.我国对高层住宅 的划分: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中规定79层为小高层住宅,1030层为高层住宅。,一、多层与高层,4.1 概述,2.我国其他有关规范中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中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钢筋砼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BJ3-90)中
2、规定10层和10层以上的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此规定仅限于钢筋砼结构,其高度不超过200m。,4,二、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体系,1.框架结构体系(1)由线型杆件梁和柱组成的结构,称为框架。整幢结构都由梁柱组成,称为框架结构体系。(2)特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立面设计多变;具有较大的空间,使用方便。但刚度较差,用于层数较少的高层建筑。,5,框架结构体系典型的平面图,框架房屋,7,(3)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点:框架侧移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移由由柱、梁的弯曲变形产生。柱和梁都有反弯点。,框架下部的梁和柱内力大,层间变形也大,愈到上部层间变形愈小,使整个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呈剪切型,如图(a)。
3、,8,第二部分侧移由柱的轴向变形产生。柱的拉伸和压缩使结构产生侧向位移。这种侧移底部层间变形较小,愈到上部层间变形愈大,使整个结构的侧移曲线呈现弯曲型,如图(b)。,由于框架结构中第一部分侧移是主要的,所以叠加后的框架侧移曲线仍呈剪切型特征,如图(c)。,9,2.剪力墙结构体系(1)利用墙体作为承受竖向荷载,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2)特点:墙体间距一般38米,适用于较小开间的建筑。整体性好,刚度大,侧向变形小,承载力容易满足。平面布置限制大,小空间,结构自重大。(3)变形:侧移曲线为弯曲型(高宽比较大的剪力墙结构),如图。,10,(a),(b),(c),(d),(e),(
4、f),11,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筒体结构体系(1)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部分剪力墙,就组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如果将剪力墙布置成筒体,又可称为框架-筒体结构体系。(2)特点:建筑上能提供较大的空间。剪力墙(筒体)侧向刚度大,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也承担少部分水平荷载。整个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比框架结构体系大为提高。,12,13,抗震墙,框架-抗震墙,14,(3)变形:框架侧移曲线呈剪切型变形,剪力墙侧移曲线呈弯曲型,两者共同工作后,侧向位移曲线呈弯剪型,见下图。,15,4.筒体结构(1)筒体的基本形式 a.实腹筒:用剪力墙围成的筒体,称为实腹筒。b.框筒:由密排柱和深梁
5、框架围成的筒体,称为框筒。c.桁架筒:筒体的壁是由竖杆和斜杆形成的桁架组成,称为桁架筒。,16,(2)筒体的特点 筒体具有空间整体受力性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看作固定于基础上的箱形悬臂梁。筒体比单片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17,(3)筒体结构形式 筒中筒结构 用框筒或桁架筒做为外筒,实腹筒做为内筒,形成筒中筒结构。当采用钢结构时,内筒也可由框筒做成。内外筒通过楼板联系,共同工作,抵抗水平力。框筒及筒中筒设计时,其布置原则是尽可能减少剪力滞后,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18,19,多筒体系:当采用多个筒体共同抵抗侧向力时,就成为多筒结构。成束筒:两个以上筒体排列在一
6、起成束状,称为成束筒。如西尔斯大厦。多筒体结构:在一个平面内设置多个筒体,适应于复杂平面的布置要求。多重筒体结构。,20,21,5.巨形框架结构 利用筒体作为柱子,在各筒体之间每隔数层用巨形梁相连,形成巨形框架,如图。在巨形框架的各层可以建造普通的多层框架或形成很大空间的中庭,满足建筑的需要。下页图是巨形框架的例子。,22,(a)桁架型,(b)斜格型,(c)框筒型,一、框架梁、柱的震害,梁柱变形能力不足,构件过早发生破坏。一般是梁轻柱重,柱顶重于柱底,尤其是角柱和边柱更易发生破坏。,1、柱顶,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斜裂缝或交叉裂缝。重者混凝土压碎崩落,柱内箍筋拉断,纵筋压曲成灯笼状。,主要原因:
7、节点处弯矩、剪力、轴力都较大,受力复杂,箍筋配置不足,锚固不好等。,破坏不易修复。,4.2 震害及其分析,2、柱底,与柱顶相似,由于箍筋较柱顶密,震害相对柱顶较轻。,3、短柱,当柱高小于4倍柱截面高度(H/b4)时形成短柱。,短柱刚度大,易产生剪切破坏。,4、角柱,由于双向受弯、受剪,加上扭转作用,震害比内柱重。,5、梁柱节点,节点核心区产生对角方向的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混凝土剪碎剥落。节点内箍筋很少或无箍筋时,在剪压作用下柱纵向钢筋压曲外鼓。,节点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节点的受剪承载力不足,约束箍筋太少,梁筋锚固长度不够以及施工质量差所引起。,节点破坏将导致梁柱失去相互之间的联系。,6、框架梁,震
8、害多发生于梁端,破坏的主要原因是:1)梁端纵筋锚固不足,产生锚固破坏。2)梁端纵筋屈服,在地震作用下,出现上下贯通的垂直裂缝而破坏。3)梁端剪切破坏,在地震作用下,出现交叉裂缝。梁端屈服后产生的剪力较大,超过了梁的受剪承载力,梁内箍筋配置较稀,以及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抗剪强度降低等。,二、填充墙的震害,因框架层间位移较大,而砌体填充墙刚度大,承载力低,极限变形很小。这样,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将首先承受地震作用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一般7度即出现裂缝,8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下,裂缝明显增加,甚至部分倒塌,一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体墙重于实心砌体墙,砌块墙重于砖墙。,填充墙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墙体受剪承载
9、力低,变形能力小,墙体与框架缺乏有效的拉结,在往复变形时墙体易发生剪切破坏和散落。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较严重,框架结构下部震害严重。,三、抗震墙的震害,在强震作用下,抗震墙的震害主要表现在墙肢之间连梁的剪切破坏。主要是由于连梁跨度小,高度大形成深梁,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形成X型剪切裂缝,为剪切型脆性破坏,尤其是在房屋1/3高度处的连梁破坏更为明显。,四、防震缝的震害,防震缝宽度过小,地震时结构相互碰撞造成震害。,天津友谊宾馆,总结以上震害调查结果,除注意场地和地基因素外,从结构上主要应注意:,1)结构的刚度在平面上和沿竖向的分布要规则、均匀;,2)结构构件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3)重视构造,加
10、强对混凝土的约束,防止剪切、锚固 等脆性破坏;,4)保证施工质量。,33,4.3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最大高度的限制二、结构抗震等级三、防震缝的设置四、结构的布置,34,1.房屋最大适用高度 抗震规范在考虑地震烈度、场地土、抗震性能、使用要求及经济效果等因素和总结地震经验的基础上,对地震区多高层房屋的适用高度给出了规定,见下表。甲类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专门研究。,一、最大高度的限制,35,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3.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
11、或建造在场地的构,使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一般降低20%左右)。,37,2.高层建筑的高宽比限值 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超过下表的限值。,38,二、结构抗震等级,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1)烈度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地震震害表明,即使未经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7度区只有个别构件可能屈服,而在8度、9度区屈服的构件可能增加很多。因此,对于不同设防烈度的结构抗震要求应加以区别。,39,(2)结构体系对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抗侧力构件的性能,主、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所区别。例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应高于框架-抗震墙中的框架。框支墙结构的框架抗震要求更高。框架-
12、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抗震要求应高于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3)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其抗震要求应越高。,40,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抗震规范综合考虑地震作用(包括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类型(包括区分主要次要抗侧力构件)和房屋高度等主要因素,将结构划分成4个抗震等级,见下表.,丙类多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43,关于确定结构抗震等级的说明,1.上表中的抗震等级是按丙类建筑划分的。对于甲、乙类建筑按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其抗震等级。2.建筑为类场地时,除6度外可按降低一度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降低。3.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
13、确定抗震等级。,44,4.当框架-抗震墙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墙时,其框架部分是次要抗侧力构件,可按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否则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区分标准是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按下式计算:,45,5.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屋面及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结构确定抗震等级。,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提高抗震措施,46,6.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二层以下(包括地下二层)的抗震等级
14、可以降低,可按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9度时应专门研究。,47,三、防震缝布置 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建筑平面过长、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应考虑设防震缝。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面要求,且当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48,抗震规范规定,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
15、房屋,其防震缝宽度可采用框架结构房屋规定数值的70,但不宜小于100mm。,49,(3)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防震缝宽度按不利体系考虑,并按低的房屋高度计算缝宽。,50,(4)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的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内力应按考虑和不考虑抗撞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按不利情况取值。,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51,四、结构布置,1.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是:结构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均
16、匀布置,尽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地震时引起结构扭转及局部应力集中。结构的竖向布置,应使其质量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避免结构刚度突变,并应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以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地设置变形缝。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尽可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52,2.框架结构布置(1)为抵抗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承重框架宜双向设置。常见框架的柱网形式有方格式与内廊式两类,见图。,53,(2)楼电梯间不宜设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及拐角处。因为单元角部扭转应力大,受力复杂,容易造成破坏。(3)框架刚度沿高度不宜突变,以免造成薄弱层。(4)同一结构单元宜将框架梁设置在同一标高处,尽可能不采用复式框架,避免出
17、现错层和夹层,造成短柱破坏。(5)出屋面小房间不要做成砖混结构,可将框架柱延伸上去或做钢木轻型结构,以防鞭端效应造成结构破坏。(6)梁与柱的轴线宜重合,不能重合时其最大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54,3.抗震墙结构布置 抗震墙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具有整体性能好、抗侧刚度大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该类结构无突出墙面的梁、柱,可降低建筑层高,充分利用空间,特别适合于2030层的高层居住建筑。但该类建筑大面积的墙体限制了建筑物内部平面布置的灵活性。,55,抗震墙结构的布置除了应注意平面与竖向的均匀外,尚应注意如下几点:(1)合理调整抗震墙的长度为了保证抗震墙具有足
18、够的的延性,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每一道抗震墙(包括单片墙、小开口墙和联肢墙)不应过长,总高度与总长度之比宜大于2。较长的单片墙可以留出结构洞口,划分成联肢墙的两个墙肢,洞口处设置弱连系梁。,3.抗震墙结构布置,57,(2)抗震墙有较大洞口时,洞口位置宜上下对齐,以形成明确的墙肢与连系梁,保证结构受力合理、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不宜有错洞墙。,58,(3)为了在抗震墙结构的底层获得较大空间以满足使用要求,一部分抗震墙不落地而由框架支承,这种底部框支层是结构的薄弱层,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塑性变形的集中,导致首先破坏甚至倒塌,因此应限制框支层刚度和承载力的过大削弱,以提高房屋
19、整体的抗震能力。抗震规范规定,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框支层,其抗震墙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相邻上层抗震墙截面面积的50,框支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24m。,59,(4)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的布置宜对称,且宜设置抗震墙筒体。(5)落地抗震墙之间楼盖长宽比不应超过规范值。,60,4.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中的关键问题是抗震墙的布置,其布置原则如下:(1)抗震墙在结构平面中的布置应对称均匀,避免结构刚心与质心有较大的偏移。(2)抗震墙应沿结构的纵向、横向设置,且纵横向抗震墙宜纵横向抗震墙宜合并布置为L形、T形和口字形等刚度较大的截面。,61,(3)抗震墙与柱中线宜重合,当不能重合时,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之间
20、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4)抗震墙应尽可能靠近房屋平面的端部,但不宜布置在外墙。(5)抗震墙应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开洞口时应上下对齐。一、二级抗震墙的联肢墙的洞口不应采用弱连系梁。(6)抗震墙宜贯通全高,沿竖向截面不宜有较大突变,以保证结构竖向的刚度基本均匀。(7)抗震墙的数量以能满足结构的侧移变形为原则,不宜过多,以免结构刚度过大,增加结构的地震反应。,62,(8)抗震墙的间距应能保证楼、屋盖有效地传递地震剪力给抗震墙。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满足下表要求:,抗震墙之间的楼、屋盖有较大开洞时,长宽比还应减小。,当超过上述要求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的变形影响。,63
21、,(9)框架抗震墙采用装配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采用配筋整浇层时,厚度不宜小于50mm。(10)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基础,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11)楼(电)梯间、竖井等使楼面开洞的竖向通道,不 宜设在结构单元端部角区及凹角处;,这种竖向通道不宜独立设在柱网之外的中间位置。,65,5.框架结构单独基础系梁的布置 框架结构单独基础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一级框架和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3)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抗震 设计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3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