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教学课件PPT钢的热处理.ppt
《金属工艺学教学课件PPT钢的热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工艺学教学课件PPT钢的热处理.ppt(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2,4,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第四节 退火与正火,第五节 淬火与回火,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钢的热处理,7,第六节 表面热处理,第七节 零件结构的热处理工艺性,上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一、热处理工艺1.热处理热处理就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不同的冷却方式,改变金属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操作工艺,其工艺曲线如图4-1所示。2.热处理的分类根据加热、保温和冷却工艺方法的不同,热处理工艺大致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常用钢的热处理分类见表4-1。二、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临界点金属发生结构改变的温度
2、称为临界点。,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概述,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发生组织转变的临界点都要偏离平衡临界点,有一个滞后现象。并且加热和冷却速度越快,其偏离的程度越大。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分别用 表示;实际冷却时的临界点分别 表示。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相图上各相变临界点的位置如图4-2所示。,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一、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共析钢在常温时具有珠光体组织,加热到Ac1以上温度时,珠光体开始转变为奥氏体。只有使钢呈奥氏体状态,才能通过不同的冷却方式转变为不同的组织,获得所需要的性能。这里以共析钢(含碳量为0.77%)为例,来说明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规律。将共析钢加热至式!以上温
3、度时,珠光体将向奥氏体转变,其转变过程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来实现的,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如图4-3所示。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当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时,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上优先形成奥氏体晶核,这是因为相界面处成分不均匀,原子排列紊乱,晶格畸变大,具有能为产生奥氏体晶核提供成分和结构等两方面的有利条件。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奥氏体晶核形成后,依靠铁素体的晶格改组和渗碳体的不断溶解,奥氏体晶核不断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长大。与此同时,新的奥氏体晶核也不断形成并随之长大,直至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为止。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在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中,当铁素
4、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后,仍有部分渗碳体尚未溶解(称为残余渗碳体),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残余渗碳体将不断溶入奥氏体中,直至完全消失。,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4.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即使渗碳体全部溶解,奥氏体内的成分仍不均匀,即在原铁素体区域形成的奥氏体含碳量偏低,在原渗碳体区域形成的奥氏体含碳量偏高,则还需保温足够时间,让碳原子充分扩散,奥氏体成分才可能均匀,以便冷却后获得良好的组织和性能。二、奥氏体的晶粒1.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对钢性能的影响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钢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影响。钢在加热时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直接影响到冷却后转变产物的晶粒大小和力学性能。,上一页
5、,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加热时获得的奥氏体晶粒细小,则冷却后转变产物的晶粒也细小,其强度、塑性和韧性较好;反之,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冷却后转变产物也粗大,其强度、塑性较差,特别是冲击韧性显著降低。2.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控制奥氏体晶粒尺寸过大,会导致热处理后钢的强度降低,工程上往往希望钢在加热后得到细小而成分均匀的奥氏体晶粒。控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1)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2)钢的成分(3)合金元素,上一页,返回,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一、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将测定结果绘在温度一时间坐标图中,把各试样转变开始点连接起来,形成转变开始线;把各试样转变终了
6、点连接起来,形成转变终了线。这样就得到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如图4-4所示。因为曲线形状像英文字母“C”所以也叫C曲线。由于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转变经历的时间相差很大,从不足1s至长达几天,在等温转变开始线的左边为过冷奥氏体区,处于尚未转变而准备转变阶段,这段时间称为“孕育期”。在不同等温温度下,孕育期的长短不同。,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二、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及性能根据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区域内转变产物和性能的不同,可分为高温、中温及低温转变区,即珠光体型、贝氏体型和马氏体型的转变。1.高温等温转变区珠光体型转变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实际上都是铁素体
7、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仅片层粗细不同,并无本质差异,它们的电子显微组织如图4-5所示。2.中温等温转变区贝氏体型转变转变产物由含碳量过饱和铁素体和微小的渗碳体混合而成,这种组织称为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贝氏体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1)在550350,转变产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如图4-6(a)所示。2)在350Ms,转变产物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竹叶状,如图4-6(b)所示。3.低温转变区马氏体型转变转变温度在Ms及Mf之间。转变特点是:过冷度极大,转变温度很低,碳原子和铁原子的动能很小,都不能扩散。共析钢奥氏体过冷到230(MS
8、)时,开始转变为马氏体,随着温度下降,马氏体逐渐增多,过冷奥氏体不断减少,直至-50 0C(Ms)时,过冷奥氏体才全部转变成马氏体,如图4-7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三、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共析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如图4-8所示,图中Ps线是过冷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的开始线;Pf线是过冷奥氏体全部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的终了线,两线之间为转变的过渡区;K线为珠光体转变的终止线,称为上临界冷却速度,它是得到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又称临界冷却速度;vk称为下临界冷却速度,它是得到全部珠光体组织的最大冷却速度。图4-8中分别表示出了不同冷却速度
9、的冷却曲线。1)炉冷:相当于退火。2)空冷:相当于正火情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3)油冷:相当于油冷淬火情况,它只与CCT曲线开始转变线相交于鼻尖附近,随后又与Ms线相交,转变产物为屈氏体和马氏体。4)水冷:相当于水冷淬火情况,它不与CCT曲线相交,而直接与Ms相交并继续冷却,它的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由于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的,往往得到混合组织,如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马氏体等。,上一页,返回,第四节 退火次与正火,一、钢的退火钢的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1.退火的
10、目的钢经退火后将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组织,退火的主要目的如下。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或继续冷变形;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改善钢的性能,并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3)消除内应力,稳定工作尺寸,防止变形与开裂。,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退火次与正火,2.退火的方法退火方法很多,通常按退火目的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完全退火的“完全”是指工件被加热到临界点以上获得完全的奥氏体组织,通过完全重结晶,使热加工造成的粗大、不均匀的组织均匀化和细化或使中碳以上的碳钢及合金钢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并降
11、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还可消除残余应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退火次与正火,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焊、锻、轧制件等的处理,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要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重要件的预先热处理。(2)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热处理工艺。球化退火后获得的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的细小均匀球状渗碳体的混合物,即球状珠光体组织,如图4-9所示。球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以后的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冷却时工件的变形和开裂倾向小。球化退火适用于共析钢及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12、第四节 退火次与正火,(3)去应力退火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由于塑性变形、焊接、机械加工、铸造等原因所造成的残余应力。去应力退火的工艺一般是将钢加热到略低于A1的温度(一般取500650),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冷到200300以下,最后出炉在空气中冷却,又称低温退火。二、钢的正火1.工艺方法正火是指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经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退火次与正火,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故正火后得到的珠光体组织比较细,正火后钢的强度、硬度比退火后的钢高。2.正火的应用(1)改善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的切削加工性通过正火能适当
13、提高其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2)用于普通结构零件或大型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因为正火后晶粒细化,力学性能较退火高(见表4-2),零件锻造或轧制后进行正火处理,既能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也可满足这些结构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退火次与正火,(3)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渗碳体当过共析钢的原始组织中存在明显的网状渗碳体组织时,不能直接进行球化退火,必须先进行正火,以消除钢中的网状渗碳体组织,改善钢的力学性能,并为球化退火作好组织准备。(4)工艺经济简便正火与退火的目的基本相同,但正火比退火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成本低。因此,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采用正火。但当零件形状
14、较复杂时,由于正火冷却速度较快,可能会使零件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和变形,甚至开裂,这时则以采用退火为宜。,上一页,返回,第五节 淬火与回火,一、淬火为达到淬火的目的,应选择合适的淬火加热温度和冷却介质。1.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1)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应选择在Ac3以上30 50。淬火后获得细小的马氏体组织。(2)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选择在Ac1以上3050。淬火后形成的组织为在细小针状马氏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着细小颗粒状渗碳体。如图4-10所示。2.加热时间的确定加热时间包括升温和保温时间。,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淬火与回火,加热时间受工件形状尺寸、装炉方式、装炉量、加热炉类型和加热介质等影响。加
15、热时间通常根据经验公式估算或通过实验确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确定合理的加热及保温时间,以保证工件质量。3.淬火冷却介质的选择钢件进行淬火冷却时所使用的介质称为淬火介质。淬火介质应具有足够的冷却能力、较宽的使用范围,同时还应具有不易老化、不腐蚀零件、不易燃、易清洗、无公害、价廉等特点。为了在淬火时得到马氏体组织,淬火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但冷却过快,工件的体积收缩及组织转变都很剧烈,从而不可避免地引起很大的内应力,容易造成工件变形及开裂。,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淬火与回火,因此,钢的理想冷却速度应如图4-11所示。目前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有矿物油、水、水溶液(盐水和碱水),它们的
16、冷却能力依次增加。其冷却特性如下。(1)水水在650 550的冷却能力较大,但在300200的冷却能力过强,易使淬火零件变形与开裂。因此,水常用于尺寸不大、外形较简单的碳钢零件的淬火。(2)盐碱水溶液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和碱可以成倍提高其冷却能力,但使淬火工件变形与开裂的倾向增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 淬火与回火,故常用于尺寸较大、外形简单、硬度要求较高、对淬火变形要求不高的碳钢零件。(3)矿物油矿物油的冷却能力较低,能减少工件的变形与开裂的现象,但是在650550的冷却能力也低,这不利于钢的淬火,尤其对截面较大的碳钢及低合金钢不易淬硬,因此,油一般作为形状复杂的中、小型合金钢零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属 工艺学 教学 课件 PPT 热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21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