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ppt
《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烃源岩的研究与评价是油气地球化学理论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应用的主要方面之一。从地球化学角度讲烃源岩是指具备了生油气条件,已经生成并能排出具有工业价值油、气的岩石。从岩石学观点看,烃源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粘土质岩石,另一类是碳酸盐岩。一个地区(盆地)或层系的含油远景如何,首先就取决于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所以烃源岩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目的层系的生烃潜力。,第一节 烃源岩研究与评价,烃源岩的研究主要包括:(1)时空展布;(2)岩石中有机质的数量;(3)有机质的类型;(4)成熟度;,1有机碳(Organic Carbon)含量 有机碳含量是指岩石中所有有机质含有的碳元素的总和占岩石
2、总重量的百分比。测定有机碳时,常先用盐酸除去样品中的碳酸盐,然后使样品在氧气中高温燃烧转化为CO2并测定其中的含碳量。有机碳含量与有机质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K,K为转换系数。蒂索等综合多方面的资料认为不同类型干酪根在不同演化阶段的K值是不同的(如表)。,一、烃源岩有机质的数量,烃源岩中的有机质是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目前用于评价有机丰度的指标和方法主要有如下三个项目:,从有机碳计算有机质丰度的转换系数(K),现代运移学说认为烃源岩中形成的烃类必须在满足了岩石本身吸附容量以后才能有效的排驱出去,所以烃源岩存在一个有机质丰度的下限值。国内外目前对泥质源岩看法基本一致,
3、均认为用有机碳表示约为0.40.6%。而对于碳酸盐岩源岩则标准不一,但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的下限标准比泥质岩低的观点目前已被广泛接受。,氯仿沥青“A”是指岩石中可溶于氯仿的有机质的总称,约占岩石中有机质的215%。氯仿沥青“A”是一种混合物,根据它们对不同溶剂有选择性溶解的特点,可以用柱色层法等将其分离成饱和烃、芳香烃、非烃(胶质)和沥青质等族组分,其中饱和烃和芳香烃在岩石中的含量和称为总烃含量。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不仅可以反映有机质的丰度和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程度。因此以有机碳含量为基础,结合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可以将有机碳含量很高,但烃转化率并不高的碳质页岩和煤层与好的烃源岩区分开,
4、好的烃源岩不仅有机碳含量高而且烃转化率也较高。图8-1-1为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386个烃源岩样品的氯仿沥青“A”含量分布频率图,其众数值在0.1%左右,高者可达1%,非烃源岩含量低于0.01%,2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我国中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烃源岩氯仿沥青“A”含量频率图(尚慧云等,1983),我国中、新生代烃源岩总烃含量统计表明,好的烃源岩一般为0.1%,较好的不低于0.05%,低于0.01%的为非烃源岩。应该注意的是上述两项指标受烃源岩的类型和成熟度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成熟度,未成熟和过成熟的烃源岩其含量都是比较低的。总烃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图可以将烃源岩进行分级(图)。,烃源岩
5、评价图(王启军等,1988),3岩石热解分析及生烃潜力,(1)岩石评价仪(Rock-Eval)及其分析原理 由法国石油研究院Espitalie和Tissot等人设计的。是井场用快速热解生油岩有机质或干酪根的一 种仪器,它的特点是小巧、快速、经济。Rock-Eval可从320-550加热,使可降解成油气的有机质全部降解,研究热解产物可得到三个峰:,总有机质 可溶有机质 干酪根 有效碳 无效碳 P2 P1 P3 样品中烃 干酪根热 捕集释出 类的挥发 解生烃 的CO2 300 Tmax 550 程序升温过程 降温过程,热解分析原理示意图,S1,S2,S3,S1300以前的产物为岩石中可溶有机质或吸
6、附物;S2300550为干酪根热解产物;S3为整个热解过程中放出的CO2。,其中干酪根热解的S2峰最大值时的温度Tmax称为热解峰温,它与有机质成熟度成正比。但是若S2太小时,Tmax无意义。,潜在生油量=S1+S2(mg/g岩石)有效碳(%):CP(S1+S2)0.083(生烃潜量的单位为mg/g,烃类中碳的平均含量为83%)类型指数:It=S2/S3烃指数 IHC(S1/TOC)mg/g有机碳氢指数 IH(S2/TOC)mg/g有机碳氧指数 IO(S3/TOC)mg/g有机碳降解潜率:D=有效碳有机碳(总碳中生烃的碳)产率指数:IP=S1/(S1+S2)最高热解峰温Tmax(),(2)分析
7、结果处理和指标的应用,成熟度参数,类型参数,丰度参数,S1+S2被称作生烃潜量,它表示烃源岩残余的和潜在的产油气量,当分析的样品热演化程度较低时,岩石尚未大量排烃,从而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岩石可生成油气的总量。,(3)生烃潜量,热解分析方法还可以帮助恢复原始有机碳含量和原始生烃潜力。设C原为原始有机碳,C残为残余有机碳(分析实测值),(S1+S2)原为原始生烃潜力,(S1+S2)残为残余生烃潜力(热解实测值)。,(4)有机碳含量和原始生烃潜力的恢复,C原=C残Kc(1)(S1+S2)原=(S1+S2)残Ks(2)Kc为有机碳恢复系数,Ks为生烃潜力恢复系数。因为有机碳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可以
8、降解生烃的,在原始有机碳和残余有机碳中分别称之为C原有和C残有,另一部分是不能生烃的称之为C无,因而有:,C原=C无+C原有(3)C残=C无+C残有(4)设D原为原始降解率,即D原=C原有/C原;D残为残余降解率,即D残=C残有/C残。由(1)式得:,(5),由(3)、(4)式得:C无=C原C原有=C残C残有(6)代入(5)得:,此即为原始有机碳恢复系数的计算公式。式中D原只与母质类型有关。按照我国陆相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四分法、型为50%-70%,1型为30%-50%,2型为10-30%,型10%,具体样品可根据未成熟源岩模拟分析得到,如果无法进行模拟时,也可取该母质的分布范围的平均值。D残可
9、根据热解分析测得:D残=(C残有/C残)100,D残不仅与原始有机质的类型有关,而且更受热成熟作用影响。,利用Kc还可以估算排烃系数=1-1/Kc,因为(S1+S2)原/C原有=(S1+S2)残/C残有,Ks=C原有/C残有,即为残余生烃潜量的恢复系数计算式。,由(2)式得:,二、烃源岩有机质的类型,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类型是其质量指标,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具有不同的生油气潜力。烃源岩有机质的类型研究一般分两个方面:干酪根和不溶有机质的类型研究。,(一)干酪根类型研究 干酪根类型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光学法、化学元素分析法、热解法和红外光谱法等,前两种研究方法在第三章中已经作了较为祥细的介绍,在此仅介绍后两
10、种方法。,1热解法热解分析所得出的类型的参数:类型指数It=S2/S3;氢指数IH(mg烃/g有机碳)=S2100/有机碳氧指数IO(mg二氧化碳/g有机碳)=S3100/有机碳。研究表明IH与H/C原子比,IO与O/C原子比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用这两个指数绘制Von Krevelen图,图上显示了与元素原子比图相似的类型分布。邬立言等人通过万余块样品的热解分析,提出了陆相盆地有机质类型的划分标准(表)。,不同类型干酪根热解参数表,2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已经在第三章中进行了介绍,这里主要讨论分析结果在干酪根类型评价中的应用。右图为不同类型干酪根的红外光谱图。不同类
11、型干酪根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吸收峰的强度及相互间的比值,这也是用红外吸收光谱划分有机质类型的理论依据。,Ganz和Kalkreuth(1987)提出用脂肪烃和羧/羰基谱带强度相对于芳烃谱带强度变化作为描述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的方法,并用这些谱带的强度比分别定义了A、C因子:A因子=(I2930cm-1+I2860cm-1)/(I2930cm-1+I2860cm-1+I1630cm-1)C因子=I1710cm-1/(I1710cm-1+I1630cm-1)A因子C因子图与传统的H/CO/C范氏图一样能清晰地分出、型干酪根及其演化途径(图)。,李晋超等(1987)和黄弟藩等(1987)根据不同类型干酪根
12、和成熟度的红外光谱资料,用1460cm-1(甲基、亚甲基)、1600cm-1(芳核)和1710cm-1(羰基)谱带的吸收强度构成三角图(图)。图中清晰地区分出了干酪根的类型和它们各自的演化途径。从图中可以看出、型干酪根的脂族吸收较强,型干酪根则芳香族吸收占优势。,有的研究者用红外谱参数与其它参数配合使用划分干酪根类型的。杨志琼等(1986)用I2930与热解S2/S3相关图划分干酪根类型。,K2920与热解S2/S3关系类型划分图(杨志琼等,1986),黄递藩等(1987)用I1460cm-1/I1600cm-1与H/C原子比相关图来划分干酪根类型(图),把H/C原子比大于1,而对应I1460
13、cm-1/I1600cm-1比值为0.45确定为、型干酪根与型干酪根的分界线。他们还研究了H/C原子比与I2930cm-1/I1600cm-1的相关系得出:1、2、1和2干酪根的参数值分别为3.0、1.53.0、0.91.5、0.40.9和0.4。,干酪根H/C原子比与I1460cm-1/I1600cm-1关系图(黄第藩等,1987),干酪根类型指标的相应关系(胡见义等,1992),(二)可溶有机质的类型研究 沉积岩中可溶的沥青组分与干酪根一起,构成了沉积有机质的整体,因而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成油母质的特征。氯仿沥青“A”的族组成研究,是可溶有机质类型研究常用的方法。将氯仿沥青“A”通过柱色层分
14、离,可得到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这四种成分就是氯仿沥青“A”的族组成。,族组分的相对含量,反映了母质类型和演化程度。一般在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腐泥有机质的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较高,饱和烃丰富;腐殖有机质富含芳香烃及胶质、沥青质。因此,根据三大族组分相对含量及饱和烃特征,即可进行类型划分。表8-1-4是根据我国中新生代烃源岩的氯仿沥青“A”族组成研究得出的。,中新生代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类型划分(王启军等,1988),生物标志化合物也可从不同的侧面提供有机质的来源和原始沉积环境的信息。,有机质的成熟度是指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由于油气仅形成于有机质的某一些演化阶段,所以成熟度是判别
15、烃源岩的又一基本参数。用来确定成熟度的指标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及古地温直接测定法。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主要是指有机质的各种组成变化特征,如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构型变化,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变化和结构变化等。有机岩石学研究的光学指标最为经济可靠,是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研究:透射光、反射光及反射荧光的研究,其中后两种的研究所得的成熟度指标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在国际范围内基本上形成了统一的测定方法与评价标准。,三、有机质的成熟度,所谓反射率是指物质表面反射光强度占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研究烃源岩干酪根的镜质体时常用油浸物镜下测得的反射率。无结构镜质体是测定反射率的对象。镜质
16、体反射率不仅受古地温的变化控制,而且还受时间的影响。,1镜质体反射率(Ro),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湾沿岸白垩系至上-更新统沉积物中镜质体反射率剖面(Dow,1977),这种规律与干酪根成烃反应中温度与时间的影响一致,因而镜质体反射率可以用来划分干酪根的成烃演化阶段,且不同地区的划分标准大致相同。(表5)。,腐泥(富氢)镜质体反射率与正常镜质体反射率及油气生成关系,(1)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从岩石中分离的干酪根固定在环氧树脂中,磨光后,在油浸状态下测定镜质体反射出的给定波长(546nm)的入射光的百分率。所报道的Ro值通常表示从一个样品中测量大约50100个点的平均值。,(2)镜质体反射率的应用,
17、镜质体反射率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干酪根样品中缺乏镜质体,有的样品中存在多种成因的镜质体等,常给实际测定带来困难。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发展其它成熟度参数,这将在随后介绍,后一个问题则需要在实际测定中加以详细区分不同的镜质体。干酪根中的镜质体常包括三种成因类型:正常型、富氢型和再循环型。,有证据表明大量油型显微组分或沥青的存在,常常会使镜质体反射率随成熟度的正常演化变得迟缓。,在同一口井中若能随深度获得大量得镜质体反射率值,那么其作为成熟度指标得可信度就会增大,一般间隔90米左右取一个样。,镜质体反射率测定值应该有其它地球化学证据支持,包括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与大多数生物标志物热成
18、熟度参数相比,镜质体反射率在达到相当于开始生油的成熟度之前,其灵敏度较低。在生油范围及以后镜质体反射率比生物标志物有效。,镜质体反射率除主要用于研究成熟度外,也可用来研究其它相关的地质问题。不整合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的变化,可能用来说明盆地的沉积史、构造史。,印度尼西亚一口井的反射率剖面,它表明中生界下沉速率比第三系慢,中生界地温梯度明显高于第三系。并由此可以计算中生界的剥蚀厚度,估计地表附近的镜质体反射率为0.2%,则中生界的缺失厚度超过1800米。,岩浆岩体的侵入也会引起镜质体反射率突变性的增加如图。Dow(1977)认为岩浆岩体对围岩镜质体反射率的影响范围约是侵入体直径的2倍,实际的影响
19、距离取决于侵入体边界温度和围岩的热传导率。该图还表明地表附近的RO为0.48%,而不是正常的0.2%,这说明最大埋深之后,上覆地层约有2000米已被剥蚀。,其它的地质解释模式(如图):(A)可能表示显微组分鉴定错误;(B)为沉积速度的增加;(C)为地层倒转剖面;(D)为逆掩断层剖面等。,2沥青和无定形体(微粒体)反射率在含量极少或根本不含镜质体的海相碳酸盐烃源岩中,可利用原生固体沥青的反射率(Rb)作为成熟度指标。随成熟度增加,沥青反射率有规律的增加。Jacob(1985)根据镜质组反射率与沥青反射率大量数据对比研究,提出下列相关关系:Ro=0.618Rb+0.4 肖贤明等(1991)认为,无
20、定形体及其热转变产物微粒体反射率可作为可靠的成熟度指标。他们详细研究了我国烃源岩中三种典型的荧光无定形体反射率在热模拟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油气生成的关系,结合天然剖面,建立起了其作为成熟度指标的标准(表8-1-6)。这两种成熟度参数的最大应用价值是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镜质体反射率的不足,解决了很少或根本不含镜质体的优质烃源岩成熟度的确定问题。,沥青质、无定形体(微粒体)反射率与烃源岩成熟度的关系,3海相镜质组反射率(Rmv)海相镜质组是碳酸盐岩中“自生”的镜质组分。其反射率与煤中的镜质组反射率有极好的相关关系,是海相碳酸盐岩最理想的成熟度指标之一。钟宁宁等(1995)通过华北地区石炭系灰岩自然
21、演化系列样品和石炭-二叠系煤的比较研究,建立了海相镜质组反射率与煤镜质组反射率的换算关系式:Rmv0.805Ro-0.103(0.50%Ro1.60%)Rmv2.884Ro-3.630(1.60%Ro2.00%)Rmv1.082Ro-0.025(2.00%Ro5.00%)一般请况下,在RO2.0%以前,煤镜质组反射率明显高于海相镜质组,其差值可在0.10.4之间,当RO2.0%时,海相镜质组反射率演化开始超前正常的陆源镜质组,4动物有机碎屑反射率 在海相地层,尤其是下古生界海相地层中存在多种门类的动物有机碎屑,研究表明许多动物有机碎屑都有类似镜质组的光学特征。对笔石、几丁虫、虫鄂等海相动物有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烃源岩 评价 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