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卡特琳娜.莱斯.ppt
《评价卡特琳娜.莱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价卡特琳娜.莱斯.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Katharina Reiss 卡特琳娜莱斯,卡特琳娜莱斯(1923-):毕业于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德国西南部城市)大学翻译学院,长期在大学从事翻译研究与教学工作。她是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德国功能学派注重文本的类型以及译文功能。此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莱斯(Katharina Reiss):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Hans J Vermeer):目的论;霍斯-曼特瑞(Justa Holz-Manttari):翻译行为理论;诺德(Christiane Nord):功能加忠诚理论。,她发表了大量有关翻译的论文和评论,主要著作:Moglichkeiten und Gre
2、nzen der Ubersetzungscriti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翻译批评潜能与局限性/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翻译批评前景与局限)。这是卡特琳娜莱斯的经典之作。该书于1971年以德语出版,1978年再版,在2000年被Erroll F.Rhodes译成英文。该书建立了一个以语言的功能为基础,同时又兼顾诸多非语言因素和其他主客观因素的翻译批评理论。本书对翻译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作者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提出了对译文的相应的评判标准,因而较为系统客观。本书的主要缺点则是:它属于
3、规定语言学的范畴,且忽略了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新批评”New Criticism,以下参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在“文学研究方法”中某些部分;翻译批评参考资料如下:郑海凌.谈翻译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翻译,2002(2):19-22.张璐璐.简述赖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J.赤峰学院学报,2011(5):161-163.陈吉荣.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J.山东外语教学,2007(4):3-7.单丽雯.凯瑟琳娜赖斯翻译思想评介评赖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J.渤海大学学报,2005,7(4):24-27.周觉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述评J.求索,2006(1):193-194.,第一部分:主要
4、主张,文学文体具有其独特性,即审美特性,这种独特性使它区别其它文体。作为审美现象,文学是自主、自足、自律的存在(autonomous,self-governing)文学的意义与作者生平、时代、历史、哲学等外部因素无关。文学批评应该着眼于文学作品内部的语言、结构、修辞等。,1、形式主义批评,兰色姆:纯属思考推理的文学批评(1941)退特:论诗歌的张力(1938)沃伦:纯诗与非纯诗(1943)分析诗歌中的张力、悖论、反讽,通过对诗歌自身结构的分析,获得文本的意义。,2、文本中心主义批评,艾略特圣林(1920)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误(1946)感受谬误(1948)关注“纸页上的文字”(word
5、 on the page)。“我们必须首先把它看成诗歌,而不是别的东西”。文学批评不能够超出诗歌的范围而沦为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传记等。,威勒克&沃伦:文学理论(1942),将文学批评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大类型,从理论角度论证为什么“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反对过分倚重生平、社会环境、背景等外部因素而“轻视作品本身”的做法,强调“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去分析研究实际的作品”。该书对“新批评”的理论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总结。被许多大学选用为研究生教材,成为“新批评”的核心理论著作之一。,第二部分:“细读”方法,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
6、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强调文本内部语言语义的丰富性、复杂性,以及文本结构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所形成纷繁复杂的关系。“确立文本的主体性”,强调文本内部的语义和结构对意义形成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而不主张引入作者生平、心理、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等因素来帮助解读文本。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以内部研究为特点的“文本批评”。,对新批评的批评,积极意义:1.俄苏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之间的桥梁;2.完成了由外在研究进入内在研究的转折;3.促成了传统语言学向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过渡。缺陷:1.以形式研究为宗旨,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性、文化性、经验性;2.注重单一作品的研究,忽视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历
7、史联系与现实联系。,莱斯把翻译过程分为分析阶段(phase of analysis)和再次词语表现阶段(phase of reverbalization),二者都是从功能角度来阐释的。在分析阶段,译者必须首先分清源文本的功能,这可以分三步进行:一是确定源文的功能类别;二是确定源文的文本体裁;三是分析语言风格。再次语言表现或再语符化阶段是利用词汇、分句、句子、段落等组织好目标文本的线性结构(主要要考虑能否实现译者追求的对等功能)。,翻译批评:如果翻译以文本为取向,那么就应该根据适合其文本功能的相应标准来对它进行评论;如果翻译是以目的为取向,那么对它的评论也应该由功能类别引出的标准来进行,并根据翻
8、译服务的特定读者群和特定功能来调整方法。无论是文本取向的还是目的取向的翻译都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受到阐释过程和译者个性等主观条件的影响。翻译批评同样摆脱不了这样的主观影响,因此只有把这些主观因素考虑在内翻译批评才是客观的。,翻译的对等问题:她指出理想的目标文本应该从概念内容、语言形式、交际功能上与源文本对等,但在实践中她又发现有些方面是不可能实现对等的,而且有时也是不应该追求的。于是她认为,有时因特殊需要,目标文本的功能会与源文本不同,这时应该考虑的就不是对等原则,而应该是目标文本的功能特征。,莱斯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翻译的性质),受奈达的影响,莱斯的翻译方法是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之上的,
9、认为文本是翻译的基础,提出对于不同功能的文本应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她不仅注重文本的功能,而且还非常重视读者的反应,莱斯认为译文的形式要以目的语的用途为中心,要给译文的读者提供他们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与此同时,莱斯意识到翻译和文化的关系,承认翻译时会出现意义的走失,这是不可避免的。,莱斯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仍以对等(equivalence)这个概念为基础,但她更关注的是文本层面的交际和对等。起初,她的功能主义方法主要是为了建立一套系统的翻译评估体系。她借用了德国心里学家布勒(Karl Buhler)的语言功能三分法(描述、表达、诉请),对文本类型进行分类:,单纯事实的交流:信息、知识、观点等
10、。这时用来传递信息的语言维度是逻辑的或者所指的(referential),交际中的焦点是内容或“主题”,此时的文本类型称为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创造性行文:作者使用了语言的美学特点。文本作者或“发送者”被置于一个很显著的位置,文本的形式也变得十分重要时的文本称为表情型文本(expressive text),引起行为反应:吁请功能文本的目的在于呼吁或说服文本的读者或“接受者“按某一种方式行事。语言的形式是对话式的,其焦点是“吁请”,因此这是操作型文本(operative text)视听类(audio-medial)语篇:如电影、视觉和语音广告,即上述三类文本辅以视觉形象、
11、音乐等。,莱斯:“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信息类语篇的译文应该传递原语指示性或概念性的内容。翻译应该语言直白无冗余,并根据需要使用明晰化技巧;表情类语篇的译文应该传递原语的审美性和艺术形式。翻译应该使用“同一”策略,即译者应采用原语作者的观点;,操作类语篇的译文应该使目的语接受者产生预期的反应。翻译应该采用“顺应”策略,以期对译文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视听类语篇需要采用“辅助”方法,给文字加上视像和音乐。,莱斯罗列了一系列言内和言外的指导标准,来评估译文的充分性:言内标准(intra-linguistic criteria):语意、词汇、语法和风格上的特点;言外标准(extra-li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评价 卡特 莱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