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及详细解读490页(PPT)ppt.ppt.ppt
《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及详细解读490页(PPT)ppt.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及详细解读490页(PPT)ppt.ppt.ppt(4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Haiwi692015,JTG D30-2015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Subgrades,修订简介,一、历史沿革二、国外状况三、修订背景四、修订内容五、适用范围六、现实意义,提纲,一、历史沿革,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6-9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019-9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15,二、国外状况,1、AASHTO
2、2002新建和改建铺面力学-经验法设计指南2、日本道路构造令3、欧洲、法国的标准、规范等,三、修订背景,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JTG D30-2004规范使用10多年,积累了成功经验和教训;近10多年来,出现了相关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路基设计的需要。,交通运输业发展,2014年底,我国公路统计数字总里程:466万公里沥青:62万公里水泥:165万公里高速路:10万公里公路密度:45公里/百平方公里汽车保有量:约1.4亿辆 机动车保有量:约2.7亿辆,路基形式,路堤路堑(山峒)半填半挖,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病害,承载力不足稳定性差(边坡失稳、垮塌、滑移)耐久
3、性欠缺(冻胀)变形(整体下沉、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新老路基变形协调)水损害(溶蚀、崩解、冲刷、塌方、泥石流),路基设计内在需求,技术要求(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经济要求(合理、节约)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要求(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公路建设发展需要,“一带一路”全球战略规划沙漠地区公路海滨地区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多年冻土地区公路黄土地区公路,四、修订内容,目录变化 章节内容变化 附录变化 总结,1、总则2、术语3、一般路基4、路基排水5、路基防护与支挡6、路基拓宽改建7、特殊路基 附录 A、B、C、D、E,目录变化/JTG D30-2004,目录变化/JTG D30-2015,1、总则2、术语
4、、符号3、一般路基4、路基排水5、路基防护与支挡6、路基拓宽改建7、特殊路基 附录 A、B、C、D、E、F、G、H、J、K,章节内容变化/第1章,2004版第1章为“总则”,12条。目的、适用范围、路基工程要求、路基设计原则、路基设计准备工作、路基设计流程、高路堤深路堑方案、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不良路段路基最小填土高度、路基动态设计法、“四新”技术应用、与其他规范标准关系等。2015版第1章仍为“总则”,7条。目的、适用范围、路基设计准备工作、路基设计原理、路基设计原则、“四新”技术应用、与其他标准规范关系等。,2004版第2章为“术语”,23个。2015版第2章修改为“术语、符号”,其中,术语
5、24个,符号10个。,章节内容变化/第2章,2004版第3章为“一般路基”,11条,67小条。一般规定(4)、路床(3)、填方路基(9)、挖方路基(7)、路基填挖交界处理(6)、高边坡路堤与陡坡路堤(10)、挖方高边坡(8)、填石路堤(7)、粉煤灰路堤(6)、路基取土(3)、路基弃土(4)等。2015版第3章为“一般路基”,11条,92小条。一般规定(8)、路床(10)、填方路基(11)、挖方路基(6)、路基填挖交界处理(6)、高填方路基与陡坡路堤(17)、深挖方路基(8)、填石路堤(7)、轻质材料路堤(8)、工业废渣路堤(7)、路基取土与弃土(4)等。,章节内容变化/第3章,2004版第4章
6、为“路基排水”,3条,20小条。一般规定(4)、地表排水(10)、地下排水(6)等。2015版第4章为“路基排水”,3条,29小条。一般规定(6)、地表排水(13)、地下排水(10)等。,章节内容变化/第4章,2004版第5章为“路基防护与支挡”,7条,45小条。一般规定(6)、坡面防护(4)、沿河路基防护(11)、挡土墙(9)、边坡锚固(9)、土钉支护(3)、抗滑桩(3)等。2015版第5章为“路基防护与支挡”,7条,56小条。一般规定(6)、坡面防护(6)、沿河路基防护(9)、挡土墙(12)、边坡锚固(12)、土钉支护(5)、抗滑桩(6)等。,章节内容变化/第5章,2004版第6章为“路基
7、拓宽改建”,4条,25小条。一般规定(3)、原有路基状况调查评价(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基拓宽改建(1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原有路基的拓宽改建(6)等。2015版第6章为“路基拓宽改建”,4条,29小条。一般规定(5)、原有路基状况调查评价(7)、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路基拓宽改建(10)、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基拓宽改建(7)等。,章节内容变化/第6章,2004版第7章为“特殊路基”,17条,66小条。一般规定(3)、滑坡地段路基(4)、崩塌与岩堆地段路基(3)、泥石流地区路基(2)、岩溶地区路基(4)、软土地区路基(9)、红粘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3)、膨胀土地区路基(3)、黄土地区路基(
8、4)、盐渍土地区路基(5)、多年冻土地区路基(5)、风沙地区路基(4)、雪害地段路基(3)、涎流冰地段路基(2)、采空区路基(2)、滨海路基(5)、水库地区路基(5)等。,章节内容变化/第7章,2015版第7章为“特殊路基”,19条,139小条。一般规定(4)、滑坡地段路基(11)、崩塌地段路基(6)、岩堆地段路基(6)、泥石流地段路基(6)、岩溶地区路基(6)、软土地区路基(15)、红粘土与高液限土地区路基(4)、膨胀土地区路基(8)、黄土地区路基(5)、盐渍土地区路基(11)、多年冻土地区路基(10)、风沙地区路基(5)、雪害地段路基(10)、涎流冰地段路基(6)、采空区路基(7)、滨海路
9、基(5)、水库地区路基(7)、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7)等。,续上页,附录变化,A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标准试验方法B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取值范围与代表值C 路基平衡湿度预估方法D 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的取值范围E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F 路基监测内容与项目G 挡土墙设计计算H 多年冻土公路工程分类J 黄土分区图K 本规范用词说明,JTG D30-2004,JTG D30-2015,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B 监测内容与项目C 多年冻土公路工程分类D 黄土分区图E 本规范用词说明,保留原貌;增补;合并;修订。,总结,1)原规范3.2 节“路床”根据交通荷载等级调整了路床深度范围;提出了路基结构回弹
10、模量的控制标准及指标预估方法。,2)填方路基补充了“填方路基高度的设计原则与确定路堤高度的方法”。,3)高路堤与陡坡路堤修订了路堤稳定性分析方法;补充了“高填方路基在连续降雨工况、地震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及稳定性分析方法”。,4)将原规范3.9 节“粉煤灰路堤”改为“轻质材料路堤”;增加了“土工泡沫塑料路堤”、“泡沫轻质土路堤”;明确了轻质材料路堤结构设计、材料设计与稳定性、沉降验算要求。,5)增加3.10 节“工业废渣路堤”给出了高炉矿渣、钢渣、煤矸石等填筑路堤的适用条件、材料要求、路堤结构设计、路堤稳定性验算等技术要求。,6)路基排水补充了“明沟最大允许流速”、“低路堤防排水”、“下挖式通道
11、排水”、“立交区路基排水”、“中央分隔带防排水设计”、“渗井”、“排水隧洞”等技术要求。,7)路基防护与支挡补充了“土工格栅反包式加筋土挡土墙、石笼式挡土墙”等柔性防护结构适用条件、结构设计、材料技术要求;修订了预应力锚杆结构计算与防腐要求、土钉适用条件、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要求、以及现场试验与监测设计要求。,8)路基拓宽改建补充了膨胀土地区和岩溶地区原有路基的评价内容;修订了原有路基现场测试要求、拓宽路基软土地基处理措施、原有路基利用与处治技术原则及要求。,9)特殊路基修订了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红粘土与高液限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风化、雪害、涎流冰、采空区、滨
12、海、水库等16 类特殊路基设计原则、病害防治措施与技术要求;增加了7.19 节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五、适用范围,各等级公路工程 新建 改扩建,六、现实意义,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公路路基设计技术水平;保证路基强度足够、稳定、耐久;做到路基设计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条文解读,提纲,1、总则2、术语、符号3、一般路基4、路基排水5、路基防护与支挡6、路基拓宽改建7、特殊路基,1、总则,1.0.1 目的1.0.2 适用范围1.0.3 路基设计准备工作1.0.4 路基设计原理1.0.5 路基设计原则1.0.6“四新”技术应用1.0.7 与其他标准规范关系,1.0.
13、1 目的,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公路路基设计技术水平,使公路路基工程设计符合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1.0.2 适用范围,各级公路新建路基设计;各级公路改扩建的路基设计;等外公路路基设计可参考。,1.0.3 路基设计准备工作,路基设计时应做好公路沿线工程地质勘察试验工作;查明沿线地质条件;获取设计所需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1.0.4 路基设计原理,路基工程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能抵抗各种自然因素和汽车荷载的作用。,1.0.5 路基设计原则,根据公路的功能和等级;保证稳定性、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路基高度
14、,利用挖方材料,做好路基路面综合设计。,1.0.6“四新”技术应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路基工程质量。,1.0.7 与其他标准规范关系,路基设计符合本规范规定;还应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3、一般路基,3.1 一般规定3.2 路床3.3 填方路基3.4 挖方路基3.5 路基填挖交界处理3.6 高填方路基与陡坡路堤3.7 深挖方路基3.8 填石路堤3.9 轻质填料路堤3.10 工业废渣路堤3.11 路基取土与弃土,3.1 一般规定,3.1.1 路基设计之前收集公路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地震、筑路材料等资料;做好沿线地质、路基填料勘察试验工作;查明
15、地层岩土性质、厚度、空间分布特征及有关物理力学参数。,3.1.2 路基设计时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20m、中心挖方深度超过30m 时,结合路线方案与桥梁、隧道等构造物或分离式路基作方案比选。,3.1.3 水浸淹路段路基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 的安全高度;各级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应符合表3.1.3 规定。,3.1.4 路基设计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沿河路基不宜侵占河床,根据冲刷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护支挡工程;妥善处理好路基废方,应避免河床堵塞、河流改道或冲毁沿线构造物、农田、房屋等
16、。,3.1.5 路基填料设计与土石方调配满足路基强度和回弹模量的要求;对移挖作填、集中取(弃)土、填料改良处理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充分利用挖方材料,以节约土地。,3.1.6 路基设计应控制路基工后沉降量;对于软弱地基、路基与桥涵结构物连接处、路基填挖交界处、高路堤、陡坡路堤等,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路基不均匀变形,满足路面的要求。,3.1.7 路基设计应充分考虑水和冰冻对路基性能的影响;设置完善的防排水系统或防冻害设施,以及必要的路基防护工程,防治路基病害。,3.1.8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填方路基、陡坡路堤和挖方高边坡路基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动态设计必须以完整的施工设计图为基础,适用于路基施
17、工阶段。,3.2 路床,3.2.1 路床设计应与公路路基结构相适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水文、工程地质等条件,结合公路等级、交通量及其轴载情况、路基填挖高度和路面结构形式等,合理选择路基结构形式。,3.2.2 路床厚度应根据交通量及其轴载组成确定轻、中交通的公路路床深度范围为0.8m;重、特重交通的公路路床深度范围为1.20m;对于特重轴载的公路,应单独计算路基工作区深度,确定路路床深度范围。,3.2.3 路基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对路基长期性能的影响,合理确定路基设计参数,保证路基结构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3.2.4 组成路基结构的路基土应均匀,其最小
18、承载比应符合表3.2.4 的规定。,3.2.5 路床应分层铺筑,碾压密实,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2 压实度应符合表3.2.5 的规定。3 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3.2.6 路基结构应以路床顶面回弹模量为设计指标;以路床顶面竖向压应变为验算指标;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应与交通量等级相适应,并应符合表3.2.6 的规定。,3.2.7 新建公路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E0 可由标准状态下的路基回弹模量按式(3.2.7-1)确定;并应满足式(3.2.7-2)的要求。,3.2.8 标准状态下路基回弹模量值应综合考虑公路等级和设计阶段,根据路床深度范围内路基土(或粒料)的回弹模
19、量,按下列方法确定:1 根据路基结构应力水平,采用重复加载三轴压缩试验获得。2 受试验条件限制时,由附录B表B.1、B.2 查取。3 初步设计阶段,由(3.2.8-1)、(3.2.8-2)估算。,3.2.9 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时的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1 可参照附录C,根据路基相对高度、路基土组类别及其毛细水上升高度,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并预估路基结构的平衡湿度。2 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3 路基回弹模量湿度调整系数可参照附录D 确定。,3.2.10 路基结构的填料CBR、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和竖向压应变、路基湿度状态等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气候、土质、地下水赋存和料源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选后,采取
20、换填、处治、排水、加筋等措施。,1 换填可选用粗粒土、粒料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等,并合理确定换填深度。2 细粒土处治可为物理处治或化学处治。物理处治可采用砂、砾石、碎石等进行掺和;化学处治可采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或综合稳定。细粒土路基的处治设计应通过相关物理力学试验,确定处治材料及其掺量、处治后的路基性能指标等。3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挖方路基或者潮湿状态填方路基,应采取设置排水垫层、毛细水隔离层、地下排水渗沟(或盲沟)等措施。4 冰冻区各级公路的中湿、潮湿路段,应结合路面结构进行路基结构的防冻验算。必要时,应对路基结构设置防冻垫层或保温层。,3.3 填方路基,3.3
21、.1 路堤高度1)满足公路等级所对应的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及其设计洪水位;2)不含路面厚度的路基高度不宜小于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3)不含路面厚度的路基高度不宜小于路基工作区深度;4)季节性冰冻地区,不含路面厚度路基高度不宜小于道路冻结深度。,3.3.2 路堤高度宜按式(3.3.2)计算确定。,H op 路堤合理高度(m);h sw 设计洪水位(m);h 0 地面高程(m);h w 波浪侵袭高度(m);h bw 雍水高度(m);h 安全高度(m);h l 中湿状态路基临界高度(m);h p 路面厚度(m);h wd 路基工作区深度(m);h f 季冻区道路冻结深度(m)。,3.3.3 路堤填料1
22、路堤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2 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堤。冰冻地区的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不应直接采用粉质土填筑。3 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3.3.3 的规定。4 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 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5 浸水路堤应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当采用细砂、粉砂作填料时,应考虑振动液化的影响。6 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应采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在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可采用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或综合稳定。,3.3.4 路堤铺筑应分层铺
23、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表3.3.4 的规定。,3.3.5 路堤边坡形式和坡率根据填料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1 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不大于20m 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3.5 规定。2 对边坡高度超过20m 的路堤,边坡形式宜用阶梯型,边坡坡率应按第3.6 节的规定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工点设计。3 浸水路堤在设计水位以下的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4 低路堤宜采用流线形的缓边坡。,3.3.6 地基表层处理1 稳定的斜坡上,地面横坡缓于1:5 时,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填筑路堤;地面横坡为1:51:2.5 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
24、m。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保留。2 地面横坡陡于1:25 地段的陡坡路堤,必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及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抗滑稳定系数不得小于表3.6.13 规定。否则应采取改善基底条件或设置支挡结构物等防滑措施。3 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等措施。,4 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一般土质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基底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三、四级公路不应小于85%。低路堤应对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应小于路床深度;当地基表层土较均匀、密实时,可直接进行压
25、实。5 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加筋、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当为软土地基时,其处理措施应符合第7.6 节规定。,3.3.7 二级及以上公路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并做好填料、地基处理、台背防排水系统等综合设计过渡段长度宜按式(3.3.7)确定。,L过渡段长度(m);H路基填土高度(m);,3.3.8 陡坡上的半填半挖路基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护肩、砌石或挡土墙;当山坡高陡或稳定性差、不宜多挖时,可采用桥梁、悬出路台等构造物;三、四级公路悬崖陡壁地段,当山体岩石整体性好时,可采用半山洞。,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及详细解读490页PPTppt.ppt D30 公路 路基 设计规范 修订 简介 详细 解读 490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