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经典著作选41.ppt.ppt
《马哲经典著作选41.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经典著作选41.ppt.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正文部分14章(214-258P),讲 解,P1,第三章,对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批判,两种宗教观和道德观的对立(共20个自然段,第233-241页),在本章中,恩格斯主要分析了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宗教观和道德观。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是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由于他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个唯心主义者,所以,他是不彻底的、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恩格斯还批评施达克在找费尔巴哈唯心主义时找错了地方。,本章内容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讲解。,P2,费尔巴哈论第三章 P3,1.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18自然段、233-236P),费尔巴哈对传统宗教基督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他并不希望废除宗教,而是要使宗教完善化,
2、建立一种无神的、以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为基础的新宗教。费尔巴哈宗教哲学的主要特点是:1.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心灵关系就是宗教,心不是宗教的形式,而是宗教的本质;2.社会历史各个时期的区分,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宗教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对这种错误的观点进行批判。,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 P4,1)费尔巴哈对宗教的理解是错误的,(14自然段、233-235P),第1-2自然段:233P,“心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也不应说宗教也存在于心中;心是宗教的本质”(第1段引文、24P)这是费尔巴哈表述自己宗教观的一句话,他认为过去把宗教同人的本质分开,把人的本质崇奉为一种远离人间的精神实体是错误的。但他并
3、不赞成废除宗教,而是主张把宗教从天上降到人间,按它原来的本质加以改造,建立新的宗教。这种新的宗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心灵关系。这种关系人生来就有的,它是真正的宗教的本质,不是宗教的形式,因而宗教也不是从外边搬到心中的。,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1)P5,第3自然段:233-234P,恩格斯指出,人的感情和宗教并不是一回事。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宗教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将最终消亡,而人们之间的感情却仍然存在。,疑难句解析:“在法国,从1793年到1798年,基督教的确曾经消失到这种程度,连拿破仑去恢复它也不能不遇到抵抗和困难”。18世纪末法
4、国大革命发展到了高潮,当时掀起了一个“反基督教”运动,开始于巴黎,后波及全国。这次运动封闭一切教堂和修道院,以“革命历法”代替基督教历法。拿破仑(1769-1821)是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他在1799年夺取政权以后,费了很大力气到了19世纪初才把基督教重新扶植起来。,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1)P6,第4自然段:234-235P,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在宗教观上的唯心主义实质在于:他不是按照本来面貌去看待人们之间的感情关系,而是把人的感情抽象化、神圣化,离开人的社会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来考察人的感情关系,并把它抬高到宗教地位加以崇拜,以掩盖这种关系的本来面貌。事实上,人的
5、感情关系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这种关系是有阶级性的,没有什么纯粹的人类感情,更没有理由去把这种感情尊崇为宗教。,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1)P7,疑难句、名词解析:4段-1“路易勃朗派改良主义”。路易勃朗(1811-1882)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19世纪40年代,在法国工人运动中,以他为首形成一个反对革命,主张改良的机会主义派别。他们在政治上反对阶级斗争,鼓吹阶级合作,主张依靠资产阶级国家帮助建立社会主义。在宗教问题上,他们认为宗教是一种永恒的现象,人生来就有宗教观念,不信宗教的人是一种怪物,还认为无神论者也有自己的宗教,无神论就是无神论者的宗教。这显然是一种诡辩。,
6、11月21日结束,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1)P8,疑难句、名词解析:4段-2“如果无神的宗教可以存在,那末没有哲人之石的炼金术也可以存在的了”。炼金术亦称“点金术”、“炼丹术”,是企图把普通金属变成黄金、白银或“长生丹”的方法。最早产生于中国、印度、埃及、希腊等国,后传到阿拉伯、欧洲等世界各地。12-14世纪欧洲盛行炼金术,它被教会所利用。当时的炼金术者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认为世界是由火、气、水、土等四种元素构成的,此外还有一种能够把各种元素合成任何一种东西的“第五元素”,即“哲人之石”。在他们看来,“哲人之石”不仅能够点石成金,还能医治百病,使人返老还童,长生不老,具有神奇的功能。,费尔
7、巴哈论第三章、1.1)P9,疑难句、名词解析:4段-3“柯普和拜特洛”。柯普是19世纪德国的化学家,拜特洛是19世纪法国的化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有用化学史上的材料,阐述炼金术和宗教在历史上的联系的内容。,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 P10,2)费尔巴哈把宗教的变迁看成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力量是极其错误的,(56自然段、235P),第56自然段:235P,“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第5段引文)恩格斯指出,这个论断是绝对错误的。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的历史,这等于把历史归结为社会意识,把某种精神因素看作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历史上,只有少数“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有宗教变迁相伴随”,
8、但也只限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种世界宗教,而这些人工造成的世界宗教之所以能伴随历史的一定转折,完全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2)P11,疑难句、名词解析:6段-1“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A.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印度,其创始人是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信徒对他的尊称,意思为释迦族“圣人”。公元8-9世纪以后,由于印度教的兴起,佛教在印度开始衰弱,到了13世纪完全消失。自公元以来,佛教传入亚洲各国,形成东方的世界性宗教。目前,全世界的佛教徒约有3亿多,分布在8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经典是大藏经。“藏”的原意是可以盛放东西的竹箧,有容纳、
9、收藏的含义。大藏经按语系划分有三大系统:即巴利语系大藏经、汉语系大藏经和藏语系大藏经。,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2)P12,佛教的基本派系,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亚,北亚,我国傣族地区,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2)P13,疑难句、名词解析:6段-1“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伊斯兰教:我国旧称回教、天方教或清真教,信徒通称穆斯林。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它原本是阿拉伯世界的宗教,8世纪后发展成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宗教。目前,全世界信徒有12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18%左右,分布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
10、国有1800多万穆斯林,大多分布在西北回、维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之中。伊斯兰教唯一信奉真主“安拉”,信徒们称其教主穆罕默德为安拉的使者。经典是古兰经(亦称可兰经)共30卷,114章。“古兰”为阿拉伯语音,原意为“通读”或“读本”,伊斯兰教将它视为真主安拉降示给穆罕默德的“天启”经典。,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2)P14,疑难句、名词解析:6段-1“三种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C.基督教: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时期的巴勒斯坦,是古代犹太教发展而来的。它原本是犹太教的一个小教派拿撒勒教派,后流传于罗马帝国全境。4世纪时得到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的支持,逐渐取得罗马帝国国教的地位。从此,基
11、督教就成了西方世界两千年来的文化的根本特征,并波及到世界广大地区。目前,基督教已遍及25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徒接近20个亿。我国约有1500多万信徒。,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2)P15,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这三大派系。天主教又称加特力或罗马公教,以梵蒂冈为中心,拥教皇为首领。(*梵蒂冈是梵蒂冈城国的简称,位于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面积为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380人,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世界天主教中心。)东正教独成一派始于11世纪中叶。1054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而基督教教会大分裂的产物。西边教会以罗马为中心形成天主教,而东边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为中心
12、形成东正教。东正教后来又分成俄罗斯正教和希腊正教等多元体系。新教又称“抗议宗”或“抗罗宗”,它是16世纪德国神甫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中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新宗派,故称新教或改新教。我国又称基督教或耶稣教。,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2)P16,基督教三大派系,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俄罗斯正教,希腊正教,宗教改革,16世纪,西边教会,东边教会,小派系,小派系,小派系,小派系,在我国,“基督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基督教是指三大派系,狭义上的基督教是指新教。,费尔巴哈论第三章、1.2)P17,基督教经典为圣经,它分为旧约圣经(共39卷)和新约圣经(共27卷)。圣经各卷是长达1600多年的时段
13、中,由不同的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陆续写成的,但基督徒相信它的内容却都是上帝启示的记录,所以把它奉为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的准则。旧约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希伯来圣经。基督教也相信古以色列人在逃出埃及时,曾在西奈半岛南部的西奈山与上帝耶和华订立的西奈盟约,并把上帝的启示记录汇编成希伯来圣经。后来,以色列人不断背离西奈盟约去敬拜偶像,受到上帝的惩罚,甚至饱尝亡国之苦。上帝则始终信守盟约,并派遣其独生子降世为人耶稣,作为上帝与人的“中保”,用自己的血和肉作罪祭,另立“新约”,使全人类因信耶稣为救世主而得救。因此,基督教把耶稣降生之前的希伯来圣经称为旧约圣经,尔后的各卷称为新约圣经。,费尔巴
14、哈论第三章、1.2)P18,“希伯来”是以色列的别称。它的原意是“来自河那边来的人”,后来逐渐成为以色列乃至犹太人的别称。希伯来语也就是犹太语。“基督”是希腊文christos(基利斯督)的简称,其意同犹太教的名词弥赛亚(救世主)。弥赛亚在希伯来文中的原意是“受膏者”。古代犹太人封立君王,祭师等职位时,举行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故君王等人有“受膏者”之称。公元1世纪左右,当犹太国处于危亡时期,犹太人中流行一种说法,称上帝终将派遣一位“受膏者”来复兴犹太国,弥赛亚便逐渐成为犹太人想象中的“复国救主”的专称。基督教产生之后,借用此说,声称耶稣就是弥赛亚,但不是“复国救主”,而是“救世主”,凡信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著作 41.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