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docx
《《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沪科合(2022) 18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及科技 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努力打造全国原始创新高地和高精 尖产业承载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上海市科学技术 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制定了三 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现予以印发,请 认真推进落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2022年8月22日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 年)为贯彻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 体建设发展规划,落实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 五”规划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 五”规划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三省一市科技厅(委)共同制 订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一、总体要求以“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主线,秉持“战 略协同、聚焦重点、共商共建、市场为先、开放共赢”的基本原则,瞄准世界科 技前
3、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三省一市科技创新资源禀赋,聚焦重大科学问 题、重点技术领域、重要产业方向,依托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集中力量持续突 破,到2025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若干优势产业加 快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 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力培育行动坚持自由探索和战略需求牵引并重,积极培育长三角原始创新能力,以国家 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支撑,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和 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为标志,形成战略目标明确、运行机制高效、资源整合有 力的科研体系。(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共
4、建高水平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形成基础研究、应 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融通发展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健全长三角区域国家战 略科技力量协同培育机制,围绕国家长远发展和长三角区域特色优势的重大创新 领域,突出任务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深化科技体 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实验室体系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推进国家 重点实验室重组,建立长三角地区国家实验室体系协同机制。共同打造一批高能级的科研机构。围绕基础前沿科学、前沿引领技术、关键 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布局建 设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依托长三角区域脑科学、新材料、
5、医学、物质科学等领 域重要研究机构,建设长三角高水平研究机构。共同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支持高校积极参与国 家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承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技创新平台。 围绕国家重大产业需求,聚焦前沿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鼓励长三角高校与企 业构建跨区域的联合创新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加快集聚高端创新主体,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培育 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提升科技型领军企业创新引领能 力,以市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学研等力量,跨区域组建 创新联合体,提升长三角地区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数量。(二)打造
6、示范引领创新平台共建重大创新基地平台。按照一体化管理运行模式,协同推进长三角国家技 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优化新型科研机构治理体系,建设若干高水平研发载 体,组织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探索一体化协同的体制机制,构建技术创新与 成果转化的合作网络。积极争创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通重大基础研究、 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主体协同的创新共同 体。共同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依托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长三角先进 材料研究院、长三角石墨烯联合创新中心、长三角“感存算” 一体化超级中试中 心等,推动三省一市共性产业区域协作,联合培育一批以长三角命名的新型研发 机构。依托长三
7、角若干重要研究机构,培育一批市场导向的新型研发平台。(三)建设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完善长三角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网络。着力构建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储备项目落地预研。推进自由电子激光、同步辐 射光源、核聚变能源、超重力离心技术、极弱磁场、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燃气 轮机技术、量子精密测量等方向,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谋划筹建一 批生物医学大数据、系统生物学、纳米真空互联、作物表型组学、光子科学、新 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数字反应堆、大气环境模 拟系统、聚变能紧凑燃烧等离子体装置、同步辐射产业应用装置等前沿领域重大 科技基础设施。三、产业链
8、创新链深度融合协同推动行动以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导向,聚焦长三角重点产业, 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培育创新集群高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实现 区域高质量发展。(-)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科技联合攻关协同力度。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区域布局,瞄准世界 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领域,主动发起和联合承担若干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科技部、三省一市协同 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机制,立足国家战略,建立部省(市)协同的 组织协调机制、产业创新融合的组织实施机制、绩效创新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 以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
9、合力推动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 控,实现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打造长三角科技协同新标杆。(二)强化重点产业科技支撑力推动重点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促进量子计算、类脑智能、细胞治疗、人类 表型组等领域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聚焦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环节,推动在科 技成果转化、主体培育、精益品质、产业链保障能力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打造配套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立生物及化合物信息资源库,建设覆盖从材 料到动力系统各环节的燃料电池测试评价平台、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 地以及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等产业创新平台。强化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聚力产业绿色节能改造,围绕低碳前沿技术开 展联合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三省一市 共建 长三角 科技 创新 共同体 行动 方案 2022 2025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