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都国际项目结构设计交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都国际项目结构设计交流.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丽都国际项目结构设计交流,四川山鼎建筑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目 录,1 项目概况2 1、2号楼结构设计2.1 1号楼的结构布置2.2 1号楼的结构设计重点和难点2.3 1号楼的性能设计目标和实现方法2.4 关于地震波的选取2.5 型钢柱的节点设计3 3、4号楼的设计3.1 3号楼的结构布置3.2 3号楼设计的重点与难点3.3 3号楼B单元的性能目标及实现方法4 关于地下室的楼盖形式的比较5 关于地下室的抗浮问题,1 项目概况成都丽都国际中心工程位于成都市南部新区金融商务核心区内(南部新区金融商务核心区14号地块),为超高层商务办公楼及住宅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5.3万m2,其中地上27
2、万m2,地下8.3万m2。地上四座塔楼分别为1号、2号办公楼及3号、4号住宅楼。1号、2号、3号、4号塔楼地上面积分别为:86054m2,82166m2。整个建筑群,地下连成一体,地上部分由防震缝(兼伸缩缝分开),分为6个高层塔楼和一多层裙房。以下是各个结构单元或部位的基本情况:1号、2号塔楼为商务办公楼。两个塔楼平面相同,为镜像关系、总高度接近,层数、层高略有不同,1号塔楼比2号塔楼多两层。1号、2号楼总高度分别为186.2m和187.1m;局部突出屋面的机房层高度分别为12.3m和11.9m。1号楼地上50层,层高为3.3m(517层)、3.6m(1850层),第18、35层为避难层,层高
3、4.2m;2号楼地上48层,层高为3.7m,第17、33层为避难层,层高4.2m。,3号、4号住宅楼平面为镜像关系,层高、层数、面积均相同。每栋住宅楼由A单元和B单元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组成,A单元总高114.8m,层高3.05m,地上34层;B单元总高127.0m,层高3.05m,地上38层。局部突出屋面的机房层高度均为3.0m。裙房地上四层,1、2、3、4号塔楼地上四层层高分别为5.4、5.2、5.2、5.2m,首层为大堂、其余均为商业、办公。地下室共五层,功能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五层建筑地面为-21.80m。地下室基坑最大深度约为24.80m。1号、2号楼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
4、结构体系,框架柱在基顶至27层顶为型钢混凝土柱,24层以上楼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柱。核心筒剪力墙贯通建筑物全高。主体结构高度186.2m、187.1m(从室外地坪算至结构大屋面,室内外高差0.15m)。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的7度区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A级130m、B级180m,1号、2号楼高度超规范B级高度限值4%,属于超限高层建筑。,3号、4号楼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主体结构高度,A单元为114.8m(从室外地坪算至结构大屋面室内外高差0.15m),34层;B单元为127.0m,38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的7度区
5、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A级120m,本工程仅3号、4号楼的B单元高度超规范A级高度限值5.8%,属于超限高层建筑。为了减少1号4号楼在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相互影响,减少结构的复杂度,从而减少建造成本,本工程在0.00标高以上,在1号4号楼及裙房之间设置了抗震缝,将各主楼及裙房形成独立的结构单元。3号、4号楼A单元总高度114.8m,B单元总高度127.0m,A、B单元之间设置抗震缝,使得A单元按照常规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进行设计,仅B单元按照B级高度高层建筑进行超限高层设计。抗震缝的宽度满足中震作用下塑性变形不碰撞。,2 1、2号楼结构设计,2.1 1、2号楼的结构布置本工
6、程1号、2号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建筑物总高度分别为186.2m、187.1m。超过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的7度区框架-核心筒结构B级高层的最大高度180m,故为本工程1号、2号楼均为超B级高层,需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结构采用双重抗侧力体系,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作为第一道防线,框架做为第二道防线,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不小于底部总剪力的20%。首层为大堂,层高5.4m;24层为商业,层高均为5.2m;4、5层之间为设备层,层高为2.15m;以上为办公标准层(详结构平面图)。1号楼:低区617层,层高3.3m;中区1934层,层高3.6m
7、;高区3650层,层高3.6m;18层、35层为避难层,层高4.2m。2号楼:低区516层,层高3.7m;中区1832层,层高3.7m;高区3448层,层高3.7m;17层、33层为避难层,层高4.2m。标准层平面呈36.2m44.9m的矩形,长宽比为1.26。外框柱最大间距为8.7m,外框柱与核心筒之间的距离Y向为11.10m,X向为13.7m。,框架柱在基础顶至地上27层顶为型钢混凝土柱,其余楼层为钢筋混凝土柱,外框梁和楼层梁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梁,Y向混凝土框架梁与框架柱及核心筒剪力墙均为刚接,X向框架梁与框架柱刚接,与核心筒剪力墙铰接。外框柱截面1400 x16001000 x1000mm
8、xmm,其中27层及以下为型钢混凝土柱(型钢含钢率9%4%)。框架梁截面为550700,楼面次梁450 x650。本工程外框架与核心筒之间楼面梁的跨度较大。根据规范要求,大跨度楼面次梁应避免搭在核心筒连梁区域,结合办公标准层平面布置,并且尽可能增加室内净高,故在每个柱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次梁间距约为2.9m,次梁高度不超过700mm。结构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2 设计的难点和重点1 平面为矩形,长宽比较大。结构的刚度由Y方向的位移控制。为了充分利用筒体的抗弯刚度和框架柱的轴向刚度,将Y向的框架柱与Y向的剪力墙平面内对齐。可以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这种设计手段在南京电子世界大厦也有采用,当不设置
9、加强层时,本项目基本做到极限了,这也提醒我们在类似工程中需要想法采取其他措施提高结构刚度如设支撑或设加强层或者方案时注意核心筒的高宽比,尤其本项目中的这类矩形平面,在方案设计的前期阶段应要注意位移角要留有余地,否则在施工图阶段调整柱网会搞的很被动。,南京电子大厦平面示意图,调整前的标准层平面,调整前58层的刚度,调整后的结构布置平面,该值原为4.512,增大7%,该值原为1.36,增大6%,该值原为1.08,增大4.1%,2 柱子轴力大,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本项目负一层典型柱子的轴力为65000kn,抗震等级一级,采用C60混凝土,如果不采用型钢的话,柱截面按轴压比估算,将会达到1.85x1.8
10、5m,单柱面积3.376m2。每层柱22根,柱子截面为74.28m2。在柱中加设型钢后,柱截面为1.5x1.5,单柱面积2.25m2,柱总面积为49.5m2,较纯钢筋混凝土柱减少24.78m2,型钢含钢率约7.9%。按照层高5.4m,单层型钢重量约166t,造价约增加166x1.1w/t=182.6w.采用型钢柱后,纯使用面积增加24.78m2,考虑到型钢混凝土柱钢筋的配筋低于钢筋混凝土柱,以及基础造价的降低,自重减少带来的地震作用的减小等因素,在本项目中型钢混凝土柱应该是非常合适的选择。,3 本工程核心筒高宽比很大,如前所述,达到14.8,和规范规定的1/12有一定差距,在中震作用下,核心筒
11、周边墙体受拉。,此部分有拉力,解决和处理办法:在中震作用下,通过在剪力墙中设置型钢来处理,不考虑墙体中的纵向钢筋和混凝土抗拉强度,通过在墙体中设置型钢来解决拉力问题。相关问题:为何不考虑分布钢筋的抗拉强度?型钢仅在角部和墙体交接部位配置,是间距太大,是否合理?类似工程中也有不加型钢,用全部纵向钢筋(含分布钢筋和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来抵抗水平力的。,2.3 性能设计目标和实现方法,各性能水准计算方法见高规3.11节,弹性设计:公式3.11.3-1不屈服设计:公式3.11.3-2、公式3.11.3-3满足受剪截面的控制条件:公式3.11.3-4、公式3.11.3-5,总体性能目标要求达到C级。,实现
12、方法:1 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分析程序PKPM-SATWE、和CSI-ETABS进行对比校核计算,保证小震下整体结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结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2 小震计算时采用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提供的地震动参数的较大值。,3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4.3.4条规定,本工程采用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所采用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施工图设计时,取弹性时程分析结果较大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二者的包络值对结构进行设计。实现方法
13、:选取的地震波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4.3.5条规定;根据计算结果,对CQC法计算的楼层剪力放大,达到包络设计的目的。,为了达到使CQC和时程分析用PKPM自动取包络设计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办法:A 选择合适的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择要符合高规和抗规中关于时程分析的选波原则的有关规定。并得出三条波和CQC法得出的楼层剪力值。B 使用excel软件,对三条波和CQC法得出的楼层剪力求出各层最大值,当CQC法得出的楼层剪力大于3条波的楼层剪力,取CQC法的结果,当三条波的楼层剪力最大值大于CQC法的结果时,对CQC法的楼层剪力相应放大。C 修改satw
14、e中的调整系数,修改依据以前述方法算出的结果作为调整依据。,5 中震计算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提供的地震动参数。对于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采用特一级构造,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设置型钢承担所有拉应力。实现方法:根据各墙肢在中震下的拉力来确定相应型钢的大小和形式。6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ABAQUS软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出结构薄弱部位,验算竖向构件及重要的转换构件满足受剪截面的条件,检验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满足规范限值1/100要求,保证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实现方法:此部分由北京工业大学完成。,7 验算在10年一遇的风荷载作用下建筑使用
15、的舒适度,满足规范要求。此要求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可以由程序自动实现。8 控制外框柱轴压比(0.65)及墙肢的轴压比(0.5);此要求通过调整结构布置,可以由程序自动实现。9 对于核心筒剪力墙抗剪按中震弹性、抗弯按中震不屈服验算,边缘构件中设置型钢增强其抗弯、抗剪能力,同时增强其延性。此要求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结构分析参数,由程序完成,在配筋时不同的部位取不同模型中相应的计算值。10 外框柱的地震剪力取基底地震总剪力的20%和框架按刚度分配最大层间剪力的1.5倍二者的较小值。此部分由程序自动实现。11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本项目1、2号楼沿高度分成了3段,每段柱子的数目是不相等的,按照高规8.1.4条
16、的相关规定,应分段进行调整。如下图。所有类似的工程都要注意这个问题。,12 外框柱抗剪按中震弹性验算,抗弯按中震不屈服验算。为提高框架柱的承压能力和延性,控制主轴压比不大于0.65,在二十七层(含)以下框架柱内设置型钢,之上做两层过渡层,柱内加0.8%钢筋芯柱。实现方法:计算考虑多个模型,构造问题在施工图中解决。13 对连梁和框架梁加强构造措施,适当提高连梁箍筋配筋,并在筒体外围连梁加设钢板,提高其变形能力和抗剪承载力。实现方法:在连梁中加入钢板,考虑到加入钢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连梁的抗剪能力,因此对该钢板采用Q235B。,需要说明的是,在连梁中加入钢板的做法目前有三本规范中有相关规定。包括
17、: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JGJ138-2001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YB9082-2006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设计规程CECS230-2008这三本规程中关于加设钢板后的梁的剪压比限制相差很多,设计中采用的YB9082-2006,剪压比限制为0.36,但要求在梁中加型钢,为达此目标,在梁中加入两个工字钢,未降低梁的抗弯承载力,对工字钢的翼缘采用最小钢板厚度。,腹板采用程序算出的剪力,很据满足所需受剪承载力来确定,纵筋根据受剪承载力反算求出。,14 核心筒抗震等级按一级。主要墙肢的约束边缘构件向上延伸至轴压比0.25的高度;提高底部加强区及框架所承受剪力小于10%楼层的筒体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特
18、一级,同时加大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加大至0.3%0.4%)及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率(加大至1.05%1.1%),确保筒体剪力墙有较强抗震能力抵抗地震作用。15 提高底部加强区筒体的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加大至0.4%0.5%),提高筒体底部的延性。16 提高底部加强区筒体内部小墙肢的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加大至0.3%0.4%),确保小墙肢延性。18 筒体剪力墙在楼层标高处增设暗梁,增强筒体剪力墙的整体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好的发挥结构的空间作用。19 根据高规7214条第3款,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过渡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要求可低于约束
19、边缘构件的要求,但应高于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上述1419条的要求大多属于构造要求,在施工图中进行相应的处理即可。,施工图绘制过程,应选取正确的计算模型,共下列三个模型:小震剪力放大(模型一)中震不屈服(模型二)中震弹性(模型三)绘制柱:箍筋:应选取模型一和模型三的大值纵筋:应选取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大值绘制内筒:水平筋:应选取模型一和模型三的大值纵筋与边缘构件:应选取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大值绘制框架梁和连梁:箍筋:应选取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大值纵筋:应选取模型一,2.3 关于地震波的选择目前抗规对于地震波的选择有严格规定,见抗规5.1.2条的规定。这次采用的地震波如下:天然地震波一USA00169 地震地
20、点:SAN FERNANDO AFTERSHOCK地震时间:1971.2.9记录台站:PST PACOIMA DAM,CA.天然波二是 USA02360地震信息:COALINGA 地震时间:1983.5.2记录台站:PDT PARKFIELD,STONE CORRAL 3E,三条波的平均反应谱和规范的符合程度非常好,但是是否满足有效持时这个图形是解决不了的。,在后续的设计中,地震波的选择应考虑规范的所以要求,即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加速度和有效持时。,2.5 型钢柱的节点设计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设计,除了部分梁钢筋贯穿柱型钢的腹板,其他钢筋的连接相关规范和资料给出了3种做法:1 在柱型
21、钢上设置一段短钢梁,梁钢筋和短钢梁搭接;方案一的优点是钢筋的可搭接数量较多,可搭接数量达钢筋总数的2/3,缺点是节点混凝土浇筑较困难。且钢梁上需要开孔,柱钢筋要从中穿过,2 在柱型钢上焊接一个钢牛腿,梁钢筋焊接在牛腿上。方案二的优点是混凝土浇筑难度不大,缺点是受牛腿尺寸影响,可焊接的钢筋根数较少,二排钢筋无法施焊。柱纵向钢筋的位置对牛腿有很大影响。且现场焊接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3 在柱型钢翼缘上设置套筒。方案三的优点是套筒和钢筋数量一致,成本较低,排布方式较灵活,但是缺点是施工保护要求较高,焊接残余应力大。,经过各方案综合比较,本项目中梁纵筋和柱型钢的连接关系采用的是在翼缘上设套筒的方式。典
22、型节点如下图。,需要说明的是,型钢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随着梁钢筋的数量、排练方式、梁高、梁的相对位置等因素要设计不同的节点。当梁筋较多时需要考虑考虑并筋,在梁筋穿型钢时特别有效。当钢筋在梁内排布确有困难时,可以考虑将不多于1/3的钢筋排在厚度不少于100mm的楼板中,但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3 3号楼结构设计,3.1 3号楼结构布置 3号、4号住宅楼平面为镜像关系,层高、层数、面积均相同。每栋住宅楼由A单元和B单元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组成,A、B单元平面一致、层数相差4层。3号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主体结构高度,A单元为114.8m(从室外地坪算至结构大屋面室内外高差0
23、.15m),34层;B单元为127.0m,38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的7度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高层建筑最大适用高度:A级120m,因此本工程3号、4号楼的A单元结构属于A级高度高层建筑,B单元高度超规范A级高度限值5.8%,属于B级高度高层建筑。首层为大堂,层高5.4m;24层为商业,层高均为5.2m;4、5层之间为设备层,层高为2.15m;以上为办公标准层。538层,层高3.05m;标准层平面呈28.7m22.0m 的T形,长宽比为1.30。剪力墙墙厚根据计算确定,基本原则为:结构整体计算满足规范相关要求;根据电算结果,控制墙肢轴压比0.45;增大外墙墙厚,以增加结
24、构抗扭刚度;为减轻结构总重,降低工程造价,内外墙截面从下到上分三段逐渐减小,变截面的位置根据墙体轴压比及结构刚度控制要求确定。,上图为北约国际完成的3号楼初步设计的平面布置图。该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外墙太厚,自重很大,结构刚度极大,层间位移角在1/2200左右。2 部分墙肢在中震下受拉,需要采取特别加强措施,如下图。3 楼板全部采用大板、厚板,极不经济4 剪力墙开洞上下错位非常严重,画圈的位置受拉,需要加型钢,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和建筑师协调配合,对原初步设计单位的结构布置平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修改之后将外墙厚度大幅度减小;在不影响建筑的地方设置次梁,使楼板厚度大幅度减小;结构
25、刚度减小,降低地震作用。和建筑配合,使剪力墙开洞上下基本对齐。,在四层商业平面局部设置一道托墙梁,跨度为4.10m,截面8001200,内设型钢900 x500 x20 x30,端框柱1000 x1000。楼板板厚采用120180mm。,局部转换,在3号楼B单元与4号楼B单元的相对位置,B单元结构在27层至34层之间每两层设置一层悬挑钢架,悬挑长度7.60。水平钢构件600 x200 x16x28,斜撑及竖杆200 x200 x14,钢筋砼墙肢内型钢500 x200 x16x20,钢构架的结构布置见附图。,3.2 3号楼设计的重点与难点,3号楼A单元为普通A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按常规方
26、法完成即可。3号楼B单元为B级高度高层建筑,涉及到局部转换、大悬挑桁架、上部收进等三个问题。1 局部转换 根据结构分析的结果,此局部转换对结构整体工作性能影响不大,仅需解决构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问题。在结构分析中发现,构件的受剪承载力一直不足,为解决受剪问题,初步设计在梁中加设型钢来解决抗剪问题。但是这涉及型钢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问题。,型钢梁、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在目前常见的设计资料中(如型钢混凝土构造图集)中没有,在型钢混凝土技术规程JGJ138-2001中给出了这类大样的处理原则:,在设计中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关于抗剪健的设计和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关于钢板连梁的有关要求设计相
27、应的节点,本设计中型钢主要解决抗剪问题,翼缘较少,当翼缘较大时,采用栓钉不一定能满足受力要求,这是可以参考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再翼缘上采用焊接小型钢的办法来解决抗剪问题。,2 大悬挑桁架由于建筑功能需要,在B单元31层开始,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悬挑桁架桁架挑出长度7.85m。按照高规10.6.4条的相关规定,挑出部分采用钢结构,设置双腹杆,保证在任何时候腹杆有一根能以受拉的状态参与结构受力。对水平杆,考虑双腹杆在失效时能以挑梁的受力状态承担全部荷载结构分析中考虑竖向地震作用。,3 局部收进,35层平面,36层以上平面,在局部收进位置,由于剪力需要重新分配,在35层楼板将楼板全部加厚至180,配筋全部双
28、层双向贯通。,3.4 3号楼B单元的性能目标及实现方法,性能目标的确定,性能目标的实现方法:1采用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分析程序PKPM-SATWE、和CSI-ETABS进行对比校核计算,保证小震下整体结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结构变形满足规范要求。2 小震计算时采用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估报告提供的地震动参数,中震、大震计算时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提供的地震动参数。3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1.13条规定,本工程进行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了补充计算,所采用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
29、上相符。施工图设计时,取弹性时程分析结果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二者的包络值对结构进行设计。此部分的实现方法和1号楼一致,4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EPDA软件、安评报告提供的人工地震波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补充分析,找出结构薄弱部位,验算竖向构件及重要的转换构件满足受剪截面的条件,检验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满足规范限值1/120要求,保证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5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即底部采取加强措施的范围为地下一层地上七层。地下一层及以上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根据高规7214条第3款,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宜在约束边缘构件层与构造边缘构件层之间设置12层过渡层,过渡层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要求
30、可低于约束边缘构件的要求,但应高于构造边缘构件的要求。,6 需要构造加强的墙节点(两侧山墙端节点、突出部位转角节点、内墙支撑梁的端节点,见附图)的约束边缘构件上延至轴压比0.30处;7 提高底部加强区小墙肢的配筋率,确保小墙肢延性。8为防止连梁、底部加强部位出现脆性剪切破坏,适当提高连梁箍筋配筋,并在跨高比较小的连梁中增设交叉暗撑。27层34层的悬挑钢构件小震按弹性设计,中震抗弯按不屈服设计、抗剪按弹性设计,大震抗弯、抗剪均按不屈服设计。局部框支梁、柱小震按弹性设计,中震抗弯按不屈服设计、抗剪按弹性设计,大震抗弯、抗剪均按不屈服设计且满足截面受剪控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时,要让构件配筋达到相应
31、的性能目标要求,供建立4个模型,每个模型的目的和功能如下:小震剪力放大(模型一)中震不屈服(模型二)中震弹性(模型三)大震不屈服(模型四)剪力墙:水平筋:应选取模型一和模型三的大值纵筋与边缘构件:应选取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大值转换构件:箍筋:应选取模型一、模型三和模型四的大值纵筋:应选取模型一和模型四的大值悬挑构件(钢结构)应力比控制:小震剪力放大(模型一)0.6中震不屈服(模型二)0.7中震弹性(模型三)0.8大震不屈服(模型四)0.9,4 地下室的楼盖选型,本项目北约国际的初步对裙房和地下室均采用200mm厚大板,不设次梁。考虑了本项目地下室层数较多,楼盖体系的不同布置方法对结构受力有显著影响,为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研究。如下文。,5 关于地下室的抗浮问题,本工程基础埋深大,地下水的水头较高,按照地勘报告,水头有18m。对于在岩石中的裂隙水的水压,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对此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条文解释中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按照勘察规范的建议,本设计抗浮力并未折减。抗浮锚杆设计按照边坡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来进行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211614.html